[选编意图]
在马基雅维里的几部学术名著中,《君主论》是最小的一册,但是最有名。作为一部代表作,它使马基雅维里身后获得举世周知的名声(包括恶名和所谓“马基雅维里主义、”“
马 基雅维里或人物”等称谓)。此书在马基雅维里死后五年里印行,迄今四百五十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宗教界、政界、学术领域和上广泛地引起各种强烈的反响。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西方国家一些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君主论》和关于马基雅维里思想的研究,从新译本到专著在东西方各国不断出 版。在西方大学给政治学法学学生的参考书中,《君主论》是首选 书,许多政治学法学名家在论及自己读书所受启发时,也必谈《君主论》。
[作者简介]
尼 科洛·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年)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时 是一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政治 学奠基人之称,并且是历史家、军事著作者、诗人和剧作家。在所有这些方面有其传世的著作,包括《君主论》、《李维史论》、《佛罗伦萨史,〈兵法〉》(直 译:,《战争的艺术》),《曼陀罗华》(喜剧),还有其他剧本、诗、文大量的关于出使各国的情况报告和通讯等等。
马基雅维里在1469年5月3日 出生于佛罗伦萨,1527年6月22日去世。他的故乡佛罗伦萨以及意大利的其他一些城市在十四、十五世纪早已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最初萌芽之地,在文艺复兴时 期,她的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吸引了整个欧洲,但是意大利的政治仍然没有脱离封建分裂状态: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那波利王国和教皇辖地 等五个主要国家,还有许多小的封建领地,为着疆土扩张问题利用雇佣军长期互相征伐,直到1454年缔结洛迪条约为止。马基雅维里就在意大利一个时期出生、 成长,直到他开始参加政治活动,他的前半生处在佛罗伦萨的时代,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后半生则处在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在意大利角逐的战争时期。
马基雅 维里的祖辈是佛罗伦萨贵族,曾经出过十三名政府首长一正义旗手(Gonfalonieri)和五十三名执政官(Priori)。他的父亲贝尔纳多 (Bernado)是一名律师(法学博士),在桑?卡希阿诺村(San casciano)附近薄有地产。母亲能作诗。他有弟妹三人。一家六口,并非富有。马基雅维里七岁入学,约在下二岁半时已能用拉丁文写作文。据说曾在佛罗 伦萨大学完成他的教育:在那里受到人文主义者语言学家马尔切洛·阿德里亚尼(Marcello Adriani)的古典文学的训练,马基雅维里熟悉拉丁文和意大利的古典文学、史学,尤其是熟悉古罗马——罗马共和国政制以西塞罗等人的论辩和社会哲学。
马 基雅维里的政治生涯大体上可以说是从1494年至1512年,即与佛罗伦萨共和国重建和再度覆灭相始终;约在1495年或1496,他在共和国政府里开始 担任助理员(Coadiutore),1498年6月19日马基雅维里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第二秘书厅秘书长,随后于7月4日又被任命为“自由与和平十人委员 会”(简称“十人委员会”)秘书,在最高行政机关——执政团(Sisnoria)领导下负责办理外交与军政事务。当时他才二十九岁。任职直到1512年佛 罗伦萨覆灭,这样就结束了他的十四年的政治生活。这十四年的政治工作,特别是外交实践,为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学说及其《君主论》的著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例 证。
除了负责处理大量的外事文件的日常工作外,他的第一项工作是作为共和国的代表临时特派出方外国和意大利各城邦,随时向“十人委员会”报告。从三十岁开始先后出访近三十次,到过法国、瑞士、德意志各国和意大利各城邦。
创 建国民军是马基雅维里毕生努力的最大的事业之一,同时也是《君主论》探讨的最重要课题之一。1505年9月,佛罗伦萨为收复比萨而发动进攻,再次失利,使 马基雅维里更加坚信军事制度必须彻底改革,1505年12月马基雅维里受命亲自招募志愿参军的人,1506年2月15日,新军队由依照瑞士式训练的约四百 名新兵组成,在政府广场以分列式行进,引起了人民的欢呼,贵族的非难。最后在1506年12月6日最高会议批准马基雅维里拟定的提案,设置一名新官员专门 负责监管军队重建工作,马基雅维里担任“佛罗伦萨国民军军分局”局长。参军的人来自佛罗伦萨共和国的领土(但已合并而尚未正式成为共和国的一部分除外)。 每二十名军人设军官一人,必须是佛罗伦萨市的市民,而不是农村的人。骑兵必须限于佛罗伦萨市市民;步兵则来自乡村,给养全部由乡村负担,马基雅维里亲自向 各地招募志愿参军的人作为常务军(步兵)。半年间自动应募请求审查的不下一万二千人,但是只招收了五千人,依规定,到1507年步兵至少一万名。马基雅维 里选择了曾经为博尔贾效劳以凶残著名的西班牙人唐.未凯莱托作为首领。负责训练国民军,这正是马基雅维里强调“能力”,轻视伦理道德的反映。他在1506 年和1507年大部时间从事新国民军的组织工作,并负责监督新军三营围困皮萨。至1509年5月24日皮萨由于粮绝遣使求和,5月5日投降,6月8日马基 雅维里率佛罗伦萨军入城。于是结束了十四、五年的不断纷争,重新拥有皮萨。佛罗伦萨举国欢庆,祝贺马基雅维里是胜利的真正组织者。这是共和国和以基雅维里 政治生涯最辉煌的一刻。
马基雅维里在1509年胜利后又奉派出使,对法、德、瑞士各国政治军事制度的优劣以及意大利积弱原因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瑞士尤其赞赏,在日后《君主论》中对国民军和雇佣军的评论得力于此甚多。马基雅维里已察觉到佛罗伦萨厕身于法国同西班牙、教廷等国结成的神圣联盟的尖锐 对立之间的危机,于是致力加强防备。在侵略的威胁下,1512年3月23日通过了《骑兵军需条例》。马基雅维里曾巧妙地动员了一万二千国民军进行防卫。但 是,这些军队于1512年8月在普拉托被神圣联盟军击溃,马基雅维里从此陷入深渊。
马基雅维里留在佛罗伦萨迎接海迪奇家族回国,并且企求为祖国效 命,但是事与愿违。1512年9月14日枢机主教焦瓦尼·德·梅迪奇进入佛罗伦萨,重新建立委任独裁制:恢复了1494年梅迪奇家族统治下的机构和制度。 “国民军军分局”被解散了,马基雅维里一手创建的国民军当然也解散了。11月9日新政府正式罢免他的一切职务,驱逐出佛罗伦萨一年,禁止离开国境,并勒令 提供巨额保证金。事不止此,承受后在1513年2月以莫须有的罪名----参加反梅迪奇家族的活运而被逮捕入狱,受到刑讯逼供,但马基雅维里不为所屈,力 辩无辜。后经多方营救出狱。
出狱后,马基雅维里变成普通公民,在乡下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他仍然没有忘记经国治世的理想,坚持从实践到理论进行探 索,他写出了四部学术名著,成为政治学家、史学家、军事著作家、剧作家,为人类积累精神财富作出贡献。马基雅维里被罢官后,全家迁到佛罗伦萨城附近的桑· 卡钸亚诺小村,住在他父亲遗下的小小农庄里。他和妻子玛丙方运筹达以及四子一妇女一家七口,生活拮据勉强度日。他曾经因为欠税被传讯,又由他的朋友证明 “确实一贫如洗,并且子妇女多负担过重”以至无力纳税。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曾经哀叹:“我不如死了好些,我的家庭如果没有我会较好些,因为我只是家庭的一项 负担。”但是他还是顽强地生活下去,他反生活分为两截:白天在农民中劳动和生活,黑夜单独“与古人晤对”,探索治国之道。《君主论》就是这样完成的第一部 著作。
[写作背景]
《君主论》的思想资料是共和国时代马基雅维里在政治、外交、军事实践中早已积累起来的,其创作则在放逐后,大约从 1513年6、7月开始,在年底以前写出,修改定稿当在1515年以后。马基雅维里十分重视这本书,他写完后继续把它完善。他考虑是否亲自送给朱利亚诺, 或者托自己依赖的朋友送去,因为他恐怕朱利亚诺看不到它,而他们的朋友阿尔丁杰利(Ardinshelli,教皇利奥十世的秘书)会从这部最近的著作中捞 取荣誉。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事实上并没有献给朱利亚诺,而是在1515年或其后献给小洛伦佐(1492-1519)。但是这部著作当年没有获 得统治者的垂青,如石沉大海。此书在作者生前也没有公开发表,直到作者死后五年即1532年在教皇克莱门特七世(1480-1534)的赞助下才出版。 1520年马基雅维里完成了《兵法》,当年出版。这是第一部近代军事著作,也是他生前问世的惟一主要著作。1520年马基雅维里受朱利奥.德.梅迪奇 (Giulio do’Mcdici)的委托撰写《佛罗伦萨史》,从北方民族入侵,罗马帝国衰亡到科斯莫.德.梅迪奇止(379-1492)年。写作的主导思想仍然是探索 “经过了一千年的辛勤劳苦之后,佛罗伦萨竟然变得这么衰微脆弱,其原因究竟何在”。《佛罗伦萨史》生动地记述了从外国势力——蛮族的入侵开始,意大利半岛 的四分五裂,人民与贵族之间、派别之间、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内乱继之以外患,雇佣军的横行,教皇的邪恶,如此等等。他从政治政治、军事、宗教、社会等各 方面的历史发展中探索意大利统一及复兴的道路。
马基雅维里乐观地创作了《曼陀罗华》1518年演出后获得巨大成功,使他赢得喜剧作家的声誉。
1519 年小洛伦佐死后,枢机主教朱利奥代位统治佛罗伦萨。由于形势迫切要求改革,急需人才,马基雅维时被起用,1520年3月朱利奥接见马基雅维里,11月由佛 罗伦萨大学(StodiO)选任为历史编纂,授予年薪,委托撰写历史。同年受到咨询,即关于最适合佛罗伦萨的政体问题,为教皇利奥十世(焦瓦尼.德.梅迪 奇)撰写《论洛伦佐死后佛罗伦萨事务》意见书。这时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为一方同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进行争霸的意大利战争更加激烈。 1525年法军战败,查理五世大军不可一世。马基雅维里在罗马又提出建立国民军和加强防御以对抗帝国入侵的建议。在形势危急中,1526年他被教皇克莱门 特七世任命为新设的《城防五人委员会》的首长,负责加强佛罗伦萨城防工作。1527年5月8日出现行车和西班牙军队进行的“罗马洗劫——史称文艺复兴时期 终结。佛罗伦萨人民乘机起义,再度驱逐了梅迪奇家族,恢复共和国。马基雅维里赶回佛罗伦萨。原来的“十八委员会”也恢复了,他希望复官,但是没有如愿。这 个巨人在文艺复兴时期终结后一个多月,遗下贫困无依的妻儿悄然病逝。马基雅维里后人无存,葬地亦无可考。现在在佛罗伦萨桑达.克罗切教堂放着刻有碑铭的石 碑,是1787年后人为纪念他而制造的。
[版本]
1.《君主论》的意大利文版本,较好的有:
Machiavelli, Il Principe, Edizzione Del Centenario
Mdccccxxvii Anno VI , a cura di Guido Mazzoni ,Roma.
Machiavelli, De Principatibus, a cura di Mario Cassella, Roma, 1930 .
2.英文版较好的有:
The Prince by Niccolo Machiavelli ,trans by W. K. Marrott, London,1940.
Machiavelli, The Prince, trans by Robert Caponigri ,New York,1965.
3.中文版《君主论》最早是根据英文版翻译的,分别是书名为《霸术》、由伍先建节译,由商务出版社出版的节译本;由曾纪蔚译,由上海光华大学政治学社出版玗1930年的《横霸政治论》;由中国文化学会于1934年出版的《君》。以一译本早已绝版。
目前流行的中译本是由商务出版社于1985年7月出版的《君主论》,译者为潘汉典。该书的翻译分别参考了《君主论》的意文和英文译本,并加有译者的《译者序》,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该书的主要思想和作者生平。
[主要内容]
本书以章为体,共20章。
第一章, 君主国有多少种类,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从古至今,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君主国不是世袭的就是新的。
第二章, 世袭君主国。在世袭君主国里保持政权比在新的君主国里要容易得多,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在世袭君主下的生活。
第三章, 混合君主国。
在 新君主国里会出现许多困难。首先如果不完全而只是一部分是新的君主国(也称混合国),新旧变化的原因是人民本希望通过变化改善自己的境地,但后来的经验告 诉他们,生活的境地比以前更坏了,这样,新君主就有麻烦了。这样一来,当你占领一一国领土时,所有受妻损害的人们都成为你的敌人,而且你又不能够继续保持 那些帮助你取得那里统治权的朋友们,因为你既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希望,又不能采取措施对付他们。
如果征服者占领的是同一语言区的国家,事情比较容易,如果不是同一语言区,则会发生各种困难。征服者亲自驻节那里,保持稳定。另外,在征服地区进行殖民。殖民比驻军更加有益。
第四章,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国在亚历山大死后没有背叛其后继者。
有史以来的君主国都是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统治的,一种是由一位君主以及一群臣仆统治,另一种是由君主和诸侯共同统治,诸侯的地位不是君主恩赐而是由于古老的世袭得来的。
事实证明,占领前者(君主+臣仆)比较困难,但一旦占领却比较容易保持;占领后者(君主+贵族)比较容易,但却难于维持。
大流士王国是君主以及臣仆统治的,所以亚历山大大帝只要把大流士打垮,就可以稳固地保有其领土。
第五章, 对于占领前在各处的法律下生活的城市和君主国应当怎样统治。
如果被征服的国家,向来习惯于在它们自己的法律之下自由地生活,那么想要保有这种国家有三种办法。其一是把它们毁灭掉,其二是亲自前往驻在那里,其三是允许它们在自己的法律下生活,同时要它们进贡并且在那个国家里建立一个听话的寡头政府。
第六章, 论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
在 一个全新的君主国里,对新君主来说,为了保有这种国家而碰到的困难有大有小。有的君主以能力登位,有的君主以幸运登位,可是最不倚靠幸运的人却是保持自己 的地位最稳固的人。另外,如果君主没有其他领土而不得不在新国家那里驻扎下来的话,那就更为有利了。那些依靠能力而成为君主的人,在取得君权时是困难的, 但是以后保持它就容易了。
第七章,论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于幸运而取得的新君主国。
那些仅仅靠幸运而从平民上升为君主的人们,在发迹时并不很辛苦,但是在保持其地位时就很辛苦劳瘁了。这样的统治者都是靠别人承认自己掌权的好意和幸运,而这两者是变化无常、极不稳定的。
第八章, 以邪恶之道获得君权的人们。
从 平民成为君王的方法还有两个,这两个方法都不能完全归诸幸运或能力之属。这两个方法是:一个人靠某种邪恶卑鄙的方法登上王位;或者一个平民依靠他的同胞们 的帮助,一跃而成为袓国的君主。先看前者,占领者在夺取一个国家时,应该审度自己必须人事的一切损害行为,并且要立即毕其功于一役,使自己以后不需要每时 每刻都搞邪恶和卑鄙之举。
第九章, 论市民的君主国。
如果一个平民,不是靠邪恶之道或凶暴行为,而是由于获得本土人民的支持而成为本国的 君主,这种国家可以称之为市民的君主国。要取得这样地位,一个人既不完全靠能力,也不完全靠幸运,需要的是一种幸运的机灵。取得这种君权,要么是得到平民 的支持,要么是得到了贵族的支持。由于每一个城市里都有平民和贵族的对立,其结果有三:君主权、自主权或无政府状态。
如果一个人是靠人民支持上台,他会发现自己是巍然独立的人,自己周围并没有不准备服从自己,或只有很少不准备服从自己的人。如果一个人由于人民支持成为君主,他应该同人民保持友好关系。君主必须同人民保持友谊,否则他在逆境中就无计可施了。
第十章, 应该怎样衡量一切君主国的力量。
君 主们如果由于人口众多或财力充裕能够募集足够的军队,同任何人决战于疆场,他们就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屹立不动的人;如果不能同敌人决战于疆场,而只是被迫 躲在城墙后而进行防御,他们通常就是需要他们援助的人。在第二种情况下,要鼓励这种君主为自己的城市森严壁垒,备足粮草,对于乡村则不要作任何考虑。
君主如果拥有强固的城垒,又没有结怨于人民,他就不会受到外来攻击,即使受到攻击,也不会失败。
第十一章,论教会的君主国。
教 会君主国的困难来自取得这种国家之前。取得这种国家或是靠能力,或是靠运气,而保有它却不能靠能力也不靠支持运气,因为这种国家是靠宗教上古老的制度维持 的。这种制度十分有力:它使君主当权,而不问君主们是如何当政和生活的。这些君主有国家而不防卫,有臣民而不加治理。这样的君主国是安全和幸福的。
但是,由于这种国家是依靠人类智力所不能达到的力量支持的,是由上帝树立和维护的,如果讨论它,就是僭妄的冒失行为。
第十二章,论军队的种类与雇佣军。
一切国家,无论新的还是旧的,或者是混合国家,其主要的基础乃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没有良好的军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有良好的军队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法律。
君 主用来保卫本国的军队,或者是自己的军队,或者是雇佣军、援军、或者是混合军队。雇佣军和援军是无益的并且是有害的,一个人如果以这种雇佣军作为基础来保 卫国家,那么他既不稳固也不安全,因为雇佣军不团结、怀有野心、无纪律、不忠义,在敌人面前怯懦。他们不敬畏上帝。你在和平时受雇佣军掠夺,在战争中受敌 人掠夺。
第十三章,论援军、混合军和本国军队。
另一类无益有害的军队是援军,即请求一个强国进行援助和保卫自己时派来的军队。谁不想胜 利,就利用这种援军吧!援军带来的危险比雇佣军还金,援军全体团结一致但听便于外国人命令。就雇佣军而言,其懒散怯懦是最危险的,就援军而言,其英勇慓悍 却是最可怕的。因此,英明的君主总是谢绝使用援军,转而依靠自己的军队。他宁可依靠自己的军队而打败仗,而不依靠他人的武力而制胜,因为他并不认为利用他 人的军队赢得的胜利是真的胜利。任何一个君主国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它是不稳固的。
第十四章,君主关于军事方面的责任。
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和训练之外,不应有其他的目标,这是进行统帅的人应有的惟一专业。这一专业可以使平民一跃成为君主,也能使君主保有地位。亡国的头一个原因是忽视军事,而使人赢得一个国家的原因也正是精通军事和战争之术。
君主们永远不要使思想离开军事训练问题,在和平时期要比战争时期更加注意这一问题。君主们还要读历史,研究历史上伟大人物的行为,看看他们在战争是怎么做的,检查他们胜与失败的原因。
第十五章,论世人特别是君主受到赞扬或受到责难的原因。
一切人,特别是君主都具有某些引起赞扬或招致责难的品质,包括:慷慨与吝啬,乐善好施与贪得无厌,残忍与慈悲,食言与守信,怯懦与勇敢,和蔼可亲与矜傲不逊,淫荡好色与纯洁自持,诚恳与狡猾,稳重与轻浮,虔诚与无信仰,等等。
君主如有上述优良品行,就会受到赞扬。君主必须有足够的远见,知道如何避免使自己有染亡国的恶习。
第十六章,论慷慨与吝啬。
对人慷慨可能是好的,可是如果慷慨的作法使你不获称誉,它就损害了你。所以,一个人如果希望在人们中有慷慨之名,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豪侈的性质。君主不应对吝啬之名有所介意,因为这也是他统治下去的恶德之一。
一位君主带队伍出征,依靠掳掠、勒索和使用别人的财物,这时慷慨是必要的,否则,士兵就不追随他了。
第十七章,论残酷与仁慈。
每一位君主一定希望被人们誉为仁慈而不是残酷,可是,他必须提防不要滥用仁慈。
究竟是被人爱戴比被畏惧好呢?还是相反呢?回答应该是:最好两者兼备。但两者兼备是很难的,如果一个人对两者必须有所取舍,那么,被人畏惧要比被人爱戴安全的多。但是,君主使人们畏惧自己时,应该这样做:即使自己不能赢得人们的爱戴,也要尽量避免被人们憎恨。
第十八章,论君主应当怎样守信。
人们认为君主守信是美德,然而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丰功伟绩的人却都不重视守信,而是懂得怎样运用诡计,使人们晕头转向,并且最终把守信义的人们征服了。
第十九章,论应该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
贪婪,霸占臣民的财产和妇人特别使君主被人憎恨。君主如果变幻无常、轻率、怯懦、优柔寡断,就会受轻视。君主应该表现出伟大、英勇、庄严和坚忍不拔。
第二十章,堡垒以及君主们每日做的事。
在新的国家里,新君主总是在整军经武。为了更稳定地保有国家,君主们建筑堡垒,但是,堡垒是否有益,要看情势,在一种情况下是有利的,在另一种情况下是有害的。有了堡垒不能被人民憎恨,因为你即使有堡垒,如果人民憎恨你,任何堡垒也帮不了你。
君主可以建堡垒,也可以不建,但君主一定不能只建堡垒而认为人民的憎恨无足轻重。
第二十一章,君主为了受人尊敬应当怎样为人。
君主做出伟大的事业和卓越的范例能赢得人们的尊敬。当一位君主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毫无保留地支持某一方而反对某一方的话,他会受到尊敬,中立是没有用的。一位君主必须表明自己是爱才的人。除此之外,君主应该在每年适当的时日,使人民欢度节日和赛会。
第二十二章,论君主的大臣。
选 择大臣,对君主来说非常重要。大臣是否贤良,取决于君主的明智。君主认别大臣的方法是:如果你察觉该大臣想着自己甚于想及你,并且在他的一切行动中追求他 自己的利益,那么他不是一个好大臣。好的大臣应以君主的利益为重;另一方面,君主必须常常想着大臣,尊重他,使他富有,让他感恩戴德。
第二十三章,应该怎样避开谄媚者。
谄 媚者是危险的。君主很难防止谄媚,因为防止谄媚就要让人们讲真话,而一讲真话,君主的尊严就减少了。贤明的君主应在国家内选拔一些有识之士,单独让他们有 讲真话的权力,但只是就他们询问的事情,不是任何其他事情。一位君主应该常常征求意见,但是应该在他自己愿意的时候,另一方面,在他不愿意时,或他没有询 问时,要使每一个人都没有提意见的勇气。结论是:良好忠言必须产生于君主的贤明,而不是君主的贤明产生良好的忠言。
第二十四章,意大利的君主们为什么丧失了他们的国家。
在意大利丧失国家的君主们的军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没有自己的军队。他们当中有些人或是被人民敌视,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免于贵族之患。君主们如果没有这些缺点,只要他们有足够的力量保持一支军队,就不会亡国。
第二十五章,命运在人世事务上有多大力量和怎样对抗。
有许多人认为世界上的事是由命运和上帝支配的,但正确的是:命运是我们行动的半个主宰,其余一半由我们自己主宰。
当命运正在变化中而人们仍然在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方法时,如果人们同命运密切地协调,他们就成功了:而如果不协调,他们就不成功。
第二十六章,奉劝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
意大利正等待一位人物将能医治她的创作和制止伦巴底的劫掠以及在那波利王国和托斯卡纳的勒索,她正祈求上帝派人将她从危难和耻辱中解救出来。
如果优秀人物打算解救意大利,他第一件事就是组建自己的军队。
[主要思想]
马 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表现出极为明显的“非道德的政治观”。他注重实际,从人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出发研究政治问题。这样的思想在中世纪是非常独特的。马 基雅维里的这种思想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也正是从人性无好无坏的原则出发,他反对古代思想家把道德的良善作为政治追求的目标,认为国家的根本问题就是统治 权,政治就是权力,统治者应以夺取权力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权力就是实力,统治者必须将其统治建立在使人畏惧的实力之上。为了取得和维持统治,统治者可以采 取种种不道德的方法。马基雅维里还十分重视财产因素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将财产看成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认为国家的目的是保障个人自由地使用财产,保障个人 安全。他告诫君主不要强占他人财产,不要招致人们的憎恨。
马基雅维里还十分露骨地注重统治术。他认为维护国家的手段,一个是法律,一个是军队。相比之下,军队的使用高于法律。在君主如何行使统治权的问题上,马基雅维里主张君主可以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可以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在世界法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第一, 马基雅维里的思想,改变了中世纪的神学观点,尤其是神学政治论,使政治学摆脱神学和哲学,因而,在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 二, 马基雅维里的权术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他的“政治的无道德”论,强调目的的重要性,强调为实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被后人称之为马基雅维里主义,并作为一 种政治理论流传开来。几百年来,马基雅维里主义为一些政客争权夺利、崇拜武力,背信弃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马基雅维里主义在同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的政 治理论的对立与磨搓中不断丰富,成为一种独特的理论。
第三, 由于马基雅维里从人出发,第一次把政治问题看成是纯粹的权力和权术问题,西方学者一般认为,他为近代政治学开辟了道路。
在马基雅维里的几部学术名著中,《君主论》是最小的一册,但是最有名。作为一部代表作,它使马基雅维里身后获得举世周知的名声(包括恶名和所谓“马基雅维里主义、”“
马 基雅维里或人物”等称谓)。此书在马基雅维里死后五年里印行,迄今四百五十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宗教界、政界、学术领域和上广泛地引起各种强烈的反响。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西方国家一些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君主论》和关于马基雅维里思想的研究,从新译本到专著在东西方各国不断出 版。在西方大学给政治学法学学生的参考书中,《君主论》是首选 书,许多政治学法学名家在论及自己读书所受启发时,也必谈《君主论》。
[作者简介]
尼 科洛·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 1469-1527年)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时 是一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政治 学奠基人之称,并且是历史家、军事著作者、诗人和剧作家。在所有这些方面有其传世的著作,包括《君主论》、《李维史论》、《佛罗伦萨史,〈兵法〉》(直 译:,《战争的艺术》),《曼陀罗华》(喜剧),还有其他剧本、诗、文大量的关于出使各国的情况报告和通讯等等。
马基雅维里在1469年5月3日 出生于佛罗伦萨,1527年6月22日去世。他的故乡佛罗伦萨以及意大利的其他一些城市在十四、十五世纪早已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最初萌芽之地,在文艺复兴时 期,她的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吸引了整个欧洲,但是意大利的政治仍然没有脱离封建分裂状态: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那波利王国和教皇辖地 等五个主要国家,还有许多小的封建领地,为着疆土扩张问题利用雇佣军长期互相征伐,直到1454年缔结洛迪条约为止。马基雅维里就在意大利一个时期出生、 成长,直到他开始参加政治活动,他的前半生处在佛罗伦萨的时代,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后半生则处在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在意大利角逐的战争时期。
马基雅 维里的祖辈是佛罗伦萨贵族,曾经出过十三名政府首长一正义旗手(Gonfalonieri)和五十三名执政官(Priori)。他的父亲贝尔纳多 (Bernado)是一名律师(法学博士),在桑?卡希阿诺村(San casciano)附近薄有地产。母亲能作诗。他有弟妹三人。一家六口,并非富有。马基雅维里七岁入学,约在下二岁半时已能用拉丁文写作文。据说曾在佛罗 伦萨大学完成他的教育:在那里受到人文主义者语言学家马尔切洛·阿德里亚尼(Marcello Adriani)的古典文学的训练,马基雅维里熟悉拉丁文和意大利的古典文学、史学,尤其是熟悉古罗马——罗马共和国政制以西塞罗等人的论辩和社会哲学。
马 基雅维里的政治生涯大体上可以说是从1494年至1512年,即与佛罗伦萨共和国重建和再度覆灭相始终;约在1495年或1496,他在共和国政府里开始 担任助理员(Coadiutore),1498年6月19日马基雅维里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第二秘书厅秘书长,随后于7月4日又被任命为“自由与和平十人委员 会”(简称“十人委员会”)秘书,在最高行政机关——执政团(Sisnoria)领导下负责办理外交与军政事务。当时他才二十九岁。任职直到1512年佛 罗伦萨覆灭,这样就结束了他的十四年的政治生活。这十四年的政治工作,特别是外交实践,为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学说及其《君主论》的著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例 证。
除了负责处理大量的外事文件的日常工作外,他的第一项工作是作为共和国的代表临时特派出方外国和意大利各城邦,随时向“十人委员会”报告。从三十岁开始先后出访近三十次,到过法国、瑞士、德意志各国和意大利各城邦。
创 建国民军是马基雅维里毕生努力的最大的事业之一,同时也是《君主论》探讨的最重要课题之一。1505年9月,佛罗伦萨为收复比萨而发动进攻,再次失利,使 马基雅维里更加坚信军事制度必须彻底改革,1505年12月马基雅维里受命亲自招募志愿参军的人,1506年2月15日,新军队由依照瑞士式训练的约四百 名新兵组成,在政府广场以分列式行进,引起了人民的欢呼,贵族的非难。最后在1506年12月6日最高会议批准马基雅维里拟定的提案,设置一名新官员专门 负责监管军队重建工作,马基雅维里担任“佛罗伦萨国民军军分局”局长。参军的人来自佛罗伦萨共和国的领土(但已合并而尚未正式成为共和国的一部分除外)。 每二十名军人设军官一人,必须是佛罗伦萨市的市民,而不是农村的人。骑兵必须限于佛罗伦萨市市民;步兵则来自乡村,给养全部由乡村负担,马基雅维里亲自向 各地招募志愿参军的人作为常务军(步兵)。半年间自动应募请求审查的不下一万二千人,但是只招收了五千人,依规定,到1507年步兵至少一万名。马基雅维 里选择了曾经为博尔贾效劳以凶残著名的西班牙人唐.未凯莱托作为首领。负责训练国民军,这正是马基雅维里强调“能力”,轻视伦理道德的反映。他在1506 年和1507年大部时间从事新国民军的组织工作,并负责监督新军三营围困皮萨。至1509年5月24日皮萨由于粮绝遣使求和,5月5日投降,6月8日马基 雅维里率佛罗伦萨军入城。于是结束了十四、五年的不断纷争,重新拥有皮萨。佛罗伦萨举国欢庆,祝贺马基雅维里是胜利的真正组织者。这是共和国和以基雅维里 政治生涯最辉煌的一刻。
马基雅维里在1509年胜利后又奉派出使,对法、德、瑞士各国政治军事制度的优劣以及意大利积弱原因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瑞士尤其赞赏,在日后《君主论》中对国民军和雇佣军的评论得力于此甚多。马基雅维里已察觉到佛罗伦萨厕身于法国同西班牙、教廷等国结成的神圣联盟的尖锐 对立之间的危机,于是致力加强防备。在侵略的威胁下,1512年3月23日通过了《骑兵军需条例》。马基雅维里曾巧妙地动员了一万二千国民军进行防卫。但 是,这些军队于1512年8月在普拉托被神圣联盟军击溃,马基雅维里从此陷入深渊。
马基雅维里留在佛罗伦萨迎接海迪奇家族回国,并且企求为祖国效 命,但是事与愿违。1512年9月14日枢机主教焦瓦尼·德·梅迪奇进入佛罗伦萨,重新建立委任独裁制:恢复了1494年梅迪奇家族统治下的机构和制度。 “国民军军分局”被解散了,马基雅维里一手创建的国民军当然也解散了。11月9日新政府正式罢免他的一切职务,驱逐出佛罗伦萨一年,禁止离开国境,并勒令 提供巨额保证金。事不止此,承受后在1513年2月以莫须有的罪名----参加反梅迪奇家族的活运而被逮捕入狱,受到刑讯逼供,但马基雅维里不为所屈,力 辩无辜。后经多方营救出狱。
出狱后,马基雅维里变成普通公民,在乡下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他仍然没有忘记经国治世的理想,坚持从实践到理论进行探 索,他写出了四部学术名著,成为政治学家、史学家、军事著作家、剧作家,为人类积累精神财富作出贡献。马基雅维里被罢官后,全家迁到佛罗伦萨城附近的桑· 卡钸亚诺小村,住在他父亲遗下的小小农庄里。他和妻子玛丙方运筹达以及四子一妇女一家七口,生活拮据勉强度日。他曾经因为欠税被传讯,又由他的朋友证明 “确实一贫如洗,并且子妇女多负担过重”以至无力纳税。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曾经哀叹:“我不如死了好些,我的家庭如果没有我会较好些,因为我只是家庭的一项 负担。”但是他还是顽强地生活下去,他反生活分为两截:白天在农民中劳动和生活,黑夜单独“与古人晤对”,探索治国之道。《君主论》就是这样完成的第一部 著作。
[写作背景]
《君主论》的思想资料是共和国时代马基雅维里在政治、外交、军事实践中早已积累起来的,其创作则在放逐后,大约从 1513年6、7月开始,在年底以前写出,修改定稿当在1515年以后。马基雅维里十分重视这本书,他写完后继续把它完善。他考虑是否亲自送给朱利亚诺, 或者托自己依赖的朋友送去,因为他恐怕朱利亚诺看不到它,而他们的朋友阿尔丁杰利(Ardinshelli,教皇利奥十世的秘书)会从这部最近的著作中捞 取荣誉。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事实上并没有献给朱利亚诺,而是在1515年或其后献给小洛伦佐(1492-1519)。但是这部著作当年没有获 得统治者的垂青,如石沉大海。此书在作者生前也没有公开发表,直到作者死后五年即1532年在教皇克莱门特七世(1480-1534)的赞助下才出版。 1520年马基雅维里完成了《兵法》,当年出版。这是第一部近代军事著作,也是他生前问世的惟一主要著作。1520年马基雅维里受朱利奥.德.梅迪奇 (Giulio do’Mcdici)的委托撰写《佛罗伦萨史》,从北方民族入侵,罗马帝国衰亡到科斯莫.德.梅迪奇止(379-1492)年。写作的主导思想仍然是探索 “经过了一千年的辛勤劳苦之后,佛罗伦萨竟然变得这么衰微脆弱,其原因究竟何在”。《佛罗伦萨史》生动地记述了从外国势力——蛮族的入侵开始,意大利半岛 的四分五裂,人民与贵族之间、派别之间、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内乱继之以外患,雇佣军的横行,教皇的邪恶,如此等等。他从政治政治、军事、宗教、社会等各 方面的历史发展中探索意大利统一及复兴的道路。
马基雅维里乐观地创作了《曼陀罗华》1518年演出后获得巨大成功,使他赢得喜剧作家的声誉。
1519 年小洛伦佐死后,枢机主教朱利奥代位统治佛罗伦萨。由于形势迫切要求改革,急需人才,马基雅维时被起用,1520年3月朱利奥接见马基雅维里,11月由佛 罗伦萨大学(StodiO)选任为历史编纂,授予年薪,委托撰写历史。同年受到咨询,即关于最适合佛罗伦萨的政体问题,为教皇利奥十世(焦瓦尼.德.梅迪 奇)撰写《论洛伦佐死后佛罗伦萨事务》意见书。这时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为一方同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进行争霸的意大利战争更加激烈。 1525年法军战败,查理五世大军不可一世。马基雅维里在罗马又提出建立国民军和加强防御以对抗帝国入侵的建议。在形势危急中,1526年他被教皇克莱门 特七世任命为新设的《城防五人委员会》的首长,负责加强佛罗伦萨城防工作。1527年5月8日出现行车和西班牙军队进行的“罗马洗劫——史称文艺复兴时期 终结。佛罗伦萨人民乘机起义,再度驱逐了梅迪奇家族,恢复共和国。马基雅维里赶回佛罗伦萨。原来的“十八委员会”也恢复了,他希望复官,但是没有如愿。这 个巨人在文艺复兴时期终结后一个多月,遗下贫困无依的妻儿悄然病逝。马基雅维里后人无存,葬地亦无可考。现在在佛罗伦萨桑达.克罗切教堂放着刻有碑铭的石 碑,是1787年后人为纪念他而制造的。
[版本]
1.《君主论》的意大利文版本,较好的有:
Machiavelli, Il Principe, Edizzione Del Centenario
Mdccccxxvii Anno VI , a cura di Guido Mazzoni ,Roma.
Machiavelli, De Principatibus, a cura di Mario Cassella, Roma, 1930 .
2.英文版较好的有:
The Prince by Niccolo Machiavelli ,trans by W. K. Marrott, London,1940.
Machiavelli, The Prince, trans by Robert Caponigri ,New York,1965.
3.中文版《君主论》最早是根据英文版翻译的,分别是书名为《霸术》、由伍先建节译,由商务出版社出版的节译本;由曾纪蔚译,由上海光华大学政治学社出版玗1930年的《横霸政治论》;由中国文化学会于1934年出版的《君》。以一译本早已绝版。
目前流行的中译本是由商务出版社于1985年7月出版的《君主论》,译者为潘汉典。该书的翻译分别参考了《君主论》的意文和英文译本,并加有译者的《译者序》,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该书的主要思想和作者生平。
[主要内容]
本书以章为体,共20章。
第一章, 君主国有多少种类,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从古至今,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君主国不是世袭的就是新的。
第二章, 世袭君主国。在世袭君主国里保持政权比在新的君主国里要容易得多,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在世袭君主下的生活。
第三章, 混合君主国。
在 新君主国里会出现许多困难。首先如果不完全而只是一部分是新的君主国(也称混合国),新旧变化的原因是人民本希望通过变化改善自己的境地,但后来的经验告 诉他们,生活的境地比以前更坏了,这样,新君主就有麻烦了。这样一来,当你占领一一国领土时,所有受妻损害的人们都成为你的敌人,而且你又不能够继续保持 那些帮助你取得那里统治权的朋友们,因为你既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希望,又不能采取措施对付他们。
如果征服者占领的是同一语言区的国家,事情比较容易,如果不是同一语言区,则会发生各种困难。征服者亲自驻节那里,保持稳定。另外,在征服地区进行殖民。殖民比驻军更加有益。
第四章,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国在亚历山大死后没有背叛其后继者。
有史以来的君主国都是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统治的,一种是由一位君主以及一群臣仆统治,另一种是由君主和诸侯共同统治,诸侯的地位不是君主恩赐而是由于古老的世袭得来的。
事实证明,占领前者(君主+臣仆)比较困难,但一旦占领却比较容易保持;占领后者(君主+贵族)比较容易,但却难于维持。
大流士王国是君主以及臣仆统治的,所以亚历山大大帝只要把大流士打垮,就可以稳固地保有其领土。
第五章, 对于占领前在各处的法律下生活的城市和君主国应当怎样统治。
如果被征服的国家,向来习惯于在它们自己的法律之下自由地生活,那么想要保有这种国家有三种办法。其一是把它们毁灭掉,其二是亲自前往驻在那里,其三是允许它们在自己的法律下生活,同时要它们进贡并且在那个国家里建立一个听话的寡头政府。
第六章, 论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
在 一个全新的君主国里,对新君主来说,为了保有这种国家而碰到的困难有大有小。有的君主以能力登位,有的君主以幸运登位,可是最不倚靠幸运的人却是保持自己 的地位最稳固的人。另外,如果君主没有其他领土而不得不在新国家那里驻扎下来的话,那就更为有利了。那些依靠能力而成为君主的人,在取得君权时是困难的, 但是以后保持它就容易了。
第七章,论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于幸运而取得的新君主国。
那些仅仅靠幸运而从平民上升为君主的人们,在发迹时并不很辛苦,但是在保持其地位时就很辛苦劳瘁了。这样的统治者都是靠别人承认自己掌权的好意和幸运,而这两者是变化无常、极不稳定的。
第八章, 以邪恶之道获得君权的人们。
从 平民成为君王的方法还有两个,这两个方法都不能完全归诸幸运或能力之属。这两个方法是:一个人靠某种邪恶卑鄙的方法登上王位;或者一个平民依靠他的同胞们 的帮助,一跃而成为袓国的君主。先看前者,占领者在夺取一个国家时,应该审度自己必须人事的一切损害行为,并且要立即毕其功于一役,使自己以后不需要每时 每刻都搞邪恶和卑鄙之举。
第九章, 论市民的君主国。
如果一个平民,不是靠邪恶之道或凶暴行为,而是由于获得本土人民的支持而成为本国的 君主,这种国家可以称之为市民的君主国。要取得这样地位,一个人既不完全靠能力,也不完全靠幸运,需要的是一种幸运的机灵。取得这种君权,要么是得到平民 的支持,要么是得到了贵族的支持。由于每一个城市里都有平民和贵族的对立,其结果有三:君主权、自主权或无政府状态。
如果一个人是靠人民支持上台,他会发现自己是巍然独立的人,自己周围并没有不准备服从自己,或只有很少不准备服从自己的人。如果一个人由于人民支持成为君主,他应该同人民保持友好关系。君主必须同人民保持友谊,否则他在逆境中就无计可施了。
第十章, 应该怎样衡量一切君主国的力量。
君 主们如果由于人口众多或财力充裕能够募集足够的军队,同任何人决战于疆场,他们就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屹立不动的人;如果不能同敌人决战于疆场,而只是被迫 躲在城墙后而进行防御,他们通常就是需要他们援助的人。在第二种情况下,要鼓励这种君主为自己的城市森严壁垒,备足粮草,对于乡村则不要作任何考虑。
君主如果拥有强固的城垒,又没有结怨于人民,他就不会受到外来攻击,即使受到攻击,也不会失败。
第十一章,论教会的君主国。
教 会君主国的困难来自取得这种国家之前。取得这种国家或是靠能力,或是靠运气,而保有它却不能靠能力也不靠支持运气,因为这种国家是靠宗教上古老的制度维持 的。这种制度十分有力:它使君主当权,而不问君主们是如何当政和生活的。这些君主有国家而不防卫,有臣民而不加治理。这样的君主国是安全和幸福的。
但是,由于这种国家是依靠人类智力所不能达到的力量支持的,是由上帝树立和维护的,如果讨论它,就是僭妄的冒失行为。
第十二章,论军队的种类与雇佣军。
一切国家,无论新的还是旧的,或者是混合国家,其主要的基础乃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没有良好的军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有良好的军队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法律。
君 主用来保卫本国的军队,或者是自己的军队,或者是雇佣军、援军、或者是混合军队。雇佣军和援军是无益的并且是有害的,一个人如果以这种雇佣军作为基础来保 卫国家,那么他既不稳固也不安全,因为雇佣军不团结、怀有野心、无纪律、不忠义,在敌人面前怯懦。他们不敬畏上帝。你在和平时受雇佣军掠夺,在战争中受敌 人掠夺。
第十三章,论援军、混合军和本国军队。
另一类无益有害的军队是援军,即请求一个强国进行援助和保卫自己时派来的军队。谁不想胜 利,就利用这种援军吧!援军带来的危险比雇佣军还金,援军全体团结一致但听便于外国人命令。就雇佣军而言,其懒散怯懦是最危险的,就援军而言,其英勇慓悍 却是最可怕的。因此,英明的君主总是谢绝使用援军,转而依靠自己的军队。他宁可依靠自己的军队而打败仗,而不依靠他人的武力而制胜,因为他并不认为利用他 人的军队赢得的胜利是真的胜利。任何一个君主国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它是不稳固的。
第十四章,君主关于军事方面的责任。
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和训练之外,不应有其他的目标,这是进行统帅的人应有的惟一专业。这一专业可以使平民一跃成为君主,也能使君主保有地位。亡国的头一个原因是忽视军事,而使人赢得一个国家的原因也正是精通军事和战争之术。
君主们永远不要使思想离开军事训练问题,在和平时期要比战争时期更加注意这一问题。君主们还要读历史,研究历史上伟大人物的行为,看看他们在战争是怎么做的,检查他们胜与失败的原因。
第十五章,论世人特别是君主受到赞扬或受到责难的原因。
一切人,特别是君主都具有某些引起赞扬或招致责难的品质,包括:慷慨与吝啬,乐善好施与贪得无厌,残忍与慈悲,食言与守信,怯懦与勇敢,和蔼可亲与矜傲不逊,淫荡好色与纯洁自持,诚恳与狡猾,稳重与轻浮,虔诚与无信仰,等等。
君主如有上述优良品行,就会受到赞扬。君主必须有足够的远见,知道如何避免使自己有染亡国的恶习。
第十六章,论慷慨与吝啬。
对人慷慨可能是好的,可是如果慷慨的作法使你不获称誉,它就损害了你。所以,一个人如果希望在人们中有慷慨之名,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豪侈的性质。君主不应对吝啬之名有所介意,因为这也是他统治下去的恶德之一。
一位君主带队伍出征,依靠掳掠、勒索和使用别人的财物,这时慷慨是必要的,否则,士兵就不追随他了。
第十七章,论残酷与仁慈。
每一位君主一定希望被人们誉为仁慈而不是残酷,可是,他必须提防不要滥用仁慈。
究竟是被人爱戴比被畏惧好呢?还是相反呢?回答应该是:最好两者兼备。但两者兼备是很难的,如果一个人对两者必须有所取舍,那么,被人畏惧要比被人爱戴安全的多。但是,君主使人们畏惧自己时,应该这样做:即使自己不能赢得人们的爱戴,也要尽量避免被人们憎恨。
第十八章,论君主应当怎样守信。
人们认为君主守信是美德,然而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丰功伟绩的人却都不重视守信,而是懂得怎样运用诡计,使人们晕头转向,并且最终把守信义的人们征服了。
第十九章,论应该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
贪婪,霸占臣民的财产和妇人特别使君主被人憎恨。君主如果变幻无常、轻率、怯懦、优柔寡断,就会受轻视。君主应该表现出伟大、英勇、庄严和坚忍不拔。
第二十章,堡垒以及君主们每日做的事。
在新的国家里,新君主总是在整军经武。为了更稳定地保有国家,君主们建筑堡垒,但是,堡垒是否有益,要看情势,在一种情况下是有利的,在另一种情况下是有害的。有了堡垒不能被人民憎恨,因为你即使有堡垒,如果人民憎恨你,任何堡垒也帮不了你。
君主可以建堡垒,也可以不建,但君主一定不能只建堡垒而认为人民的憎恨无足轻重。
第二十一章,君主为了受人尊敬应当怎样为人。
君主做出伟大的事业和卓越的范例能赢得人们的尊敬。当一位君主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毫无保留地支持某一方而反对某一方的话,他会受到尊敬,中立是没有用的。一位君主必须表明自己是爱才的人。除此之外,君主应该在每年适当的时日,使人民欢度节日和赛会。
第二十二章,论君主的大臣。
选 择大臣,对君主来说非常重要。大臣是否贤良,取决于君主的明智。君主认别大臣的方法是:如果你察觉该大臣想着自己甚于想及你,并且在他的一切行动中追求他 自己的利益,那么他不是一个好大臣。好的大臣应以君主的利益为重;另一方面,君主必须常常想着大臣,尊重他,使他富有,让他感恩戴德。
第二十三章,应该怎样避开谄媚者。
谄 媚者是危险的。君主很难防止谄媚,因为防止谄媚就要让人们讲真话,而一讲真话,君主的尊严就减少了。贤明的君主应在国家内选拔一些有识之士,单独让他们有 讲真话的权力,但只是就他们询问的事情,不是任何其他事情。一位君主应该常常征求意见,但是应该在他自己愿意的时候,另一方面,在他不愿意时,或他没有询 问时,要使每一个人都没有提意见的勇气。结论是:良好忠言必须产生于君主的贤明,而不是君主的贤明产生良好的忠言。
第二十四章,意大利的君主们为什么丧失了他们的国家。
在意大利丧失国家的君主们的军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没有自己的军队。他们当中有些人或是被人民敌视,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免于贵族之患。君主们如果没有这些缺点,只要他们有足够的力量保持一支军队,就不会亡国。
第二十五章,命运在人世事务上有多大力量和怎样对抗。
有许多人认为世界上的事是由命运和上帝支配的,但正确的是:命运是我们行动的半个主宰,其余一半由我们自己主宰。
当命运正在变化中而人们仍然在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方法时,如果人们同命运密切地协调,他们就成功了:而如果不协调,他们就不成功。
第二十六章,奉劝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
意大利正等待一位人物将能医治她的创作和制止伦巴底的劫掠以及在那波利王国和托斯卡纳的勒索,她正祈求上帝派人将她从危难和耻辱中解救出来。
如果优秀人物打算解救意大利,他第一件事就是组建自己的军队。
[主要思想]
马 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表现出极为明显的“非道德的政治观”。他注重实际,从人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出发研究政治问题。这样的思想在中世纪是非常独特的。马 基雅维里的这种思想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也正是从人性无好无坏的原则出发,他反对古代思想家把道德的良善作为政治追求的目标,认为国家的根本问题就是统治 权,政治就是权力,统治者应以夺取权力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权力就是实力,统治者必须将其统治建立在使人畏惧的实力之上。为了取得和维持统治,统治者可以采 取种种不道德的方法。马基雅维里还十分重视财产因素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将财产看成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认为国家的目的是保障个人自由地使用财产,保障个人 安全。他告诫君主不要强占他人财产,不要招致人们的憎恨。
马基雅维里还十分露骨地注重统治术。他认为维护国家的手段,一个是法律,一个是军队。相比之下,军队的使用高于法律。在君主如何行使统治权的问题上,马基雅维里主张君主可以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可以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在世界法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第一, 马基雅维里的思想,改变了中世纪的神学观点,尤其是神学政治论,使政治学摆脱神学和哲学,因而,在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 二, 马基雅维里的权术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他的“政治的无道德”论,强调目的的重要性,强调为实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被后人称之为马基雅维里主义,并作为一 种政治理论流传开来。几百年来,马基雅维里主义为一些政客争权夺利、崇拜武力,背信弃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马基雅维里主义在同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的政 治理论的对立与磨搓中不断丰富,成为一种独特的理论。
第三, 由于马基雅维里从人出发,第一次把政治问题看成是纯粹的权力和权术问题,西方学者一般认为,他为近代政治学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