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t营火为什么放不下去_从一个研发质量案例看,5why分析法,为什么分析不下去了?...

195c91351ff934a37d19235efb2bd75a.png

近期群里,有一个同学在我的软件质量群里,发出一段SOS信息。

53b1dd96488af5f9f556a6e2327e3010.png

89888bc0700800f7f67070bb7eb58952.png

写不下去了,有没有擅长软件质量根因分析的丫,求指导?

592a83db5d8fda84c3232a1c6cf4a71b.png

30d4a161f129bac34b70c0708628697e.png

其他编不下去了,哈哈!!

同学以为为了应付客户写的8D报告,在办公室做这编报告呢。但经了解其实也不是啊。很快这位同学,抛出了一段分析过程。

1.问题阐述

产品上线后,客户发现预约页面无法翻页。

2.问题分析

2.1.直接原因

测试过程未发现该问题。

2.2.根本原因

1why:为什么测试过程未发现该问题?

—-原因1:测试组测试遗漏。

-——-原因2:开发组和产品组未对该项进行测试。

2why:为什么测试组测试遗漏?

-———因为测试工程师编写用例遗漏。

我把这段分析,抛到其他群里,希望大家帮这位同学分析一下。

结果大家,还真沿着这个思路做下去了,纷纷开讨论,为什么测试未发现该问题了。

我一看这架势不对了,赶紧出来提示,这个问题直接原因真是 "测试未发现该问题"吗?

不少同学,立马回过神了,发现这个分析的方向性错误了。

首先看缺陷产生的机理

87f9a612303359d568d83a10a7585748.png

传递途径:Error →defect →fault /failure

Error:执行或计算等未符合规定要求

Defect:错误隐藏在产品中,即形成缺陷

Fault/Failure :产品终止规定功能,称为故障或失效;如果产品可以修复称为故障,否则称为失效。

我们可以得出推论:

1、问题的根因一般情况在“缺陷的引入点”,如:产品、流程设计缺陷、工艺技术缺陷等等。

2、问题的根因一般情况不会在“缺陷的控制点” ,因为它不是问题发生的源头。

3、只有当“缺陷的引入点”质量无法控制或在能力范围之外时,必须依赖控制点来进行约束,这时“缺陷的控制点”才会构成问题的根因。如来料问题:来料质量问题公司内部是无法控制供应商源头的,只能通过TQC管理和来料检验控制的方法来进行约束。

我们回到上面案例问题,可以知道,把直接原因定位为,测试,明显不属于 引入点,因为质量,是设计出来,不是测试出来的,测试只是对缺陷的识别是缺陷控制点,而不是产生此缺陷的原因。

于是,提出问题的这位同学,继续去调查原因,后面反馈几条关键信息:

1、这个软件是他们供应商做的。

2、缺陷的引入阶段时在编码阶段,原因是 web前端表格控件使用的是第三方,但分页不好用,开发人员自己编写了一个分页器,忘记把控件自带的分页代码去掉了。

大家会发现,根据这些信息,路转峰回。这个问题,符合推论第3点,必须依赖控制点,也就是自己测试工程师来进行约束。

所以,我们从这段过程,会发现,描述清楚问题是进行问题根因分析的重要前提。

因此呢?从 自己测试未发现该缺陷,也是合理的。

那么如何把5why推进下去呢?

原来的推理路径:为什么未对该项做测试导致泄露?-->测试工程师编写用例遗漏

一下将原因归结为测试工程师写漏了,最后只能说,能力不足,培训提升了。但显然这样的分析结果,和很多敷衍性报告一样,推进改进没啥意义了。

其实这里有问题的。

质量讲究过程方法,在问题推导时也需要从过程着手

20b7db8b25df46f534d4f2f11071d465.png

从过程角度分析看,上述5个因素控制不当,都可能导致测试用例列表出现泄漏

1、需求规格本身漏了;

2、设计方法未采用最佳实践;

3、人员能力,通常不具备设计此用例的知识;人员态度和疏忽,通常没有对应的奖励惩罚措施;突发性外部刺激影响。

4、程序流程是否存在问题或者没有执行,比如是否要求设计完,要先找研发,产品来进行评审;

5、衡量标准,比如要求设计用例,是否有要求,覆盖率要达到100%,还是只覆盖关键风险,是0缺陷标准,还是投入产出比标准。

因此,直接从用例遗漏,就推断为,人员问题,显然是不合理的,会漏掉很多可能因素。5why,应该是从各因素,追查,然后一一排查此推论是否合理,然后排除。

这样分析产生的对策,是基于控制出发,但对供应商是否就真不可控了呢?

其实也不是,对供应商的管控,除了可以对交付物进行抽检外,还可以对其关键过程提出管控要求。

这点在汽车质量体系16949,体现比较明确,对供应商除了产品交付绩效,还需要供应商的过程绩效,比如,不良质量成本,超额运费,达到一定的目标。

因此,我们还是可以对供应商出问题的过程增加管控要求控制缺陷引入点,提出要求可以作为采购合同部分来进行约束和管控。

如果按这个思路,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甲方自己,没有对供应商的代码实现过程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单元测试,或者 同行评审,CI/CD,测试覆盖率要求,都可以有效降低这类风险。因为,供应商只会遵守约定的要求,如果没要求,可以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过程方法来交付产品。

好,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其实这就是在上一篇质量计划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这供应商的质量管理策略。需要判定,风险有多大。如果,风险不大,通过测试验收就可以。如果感觉不靠谱,需要增加对其关键过程的要求,然后在交付时,需要其提供对应的评审或者测试记录,如果核实作假,在验收环节发现,可以加重处罚来提高对方的违规成本方式改善。实际上很多科技公司对供应商的管控,已经在多年前就强调实时在线监控数据申报,比如对芯片过程,还有,Cisco、中兴、华为对外部供应商的过程控制中经常都会用此类方法,管结果,也管过程。可以,大大提升供应商交付产品的质量。

最后,那么如何判定,分析出来的根因是根因呢?下面提供一个checklist给大家,每一项都是的情况下,通常就是根本原因了。

序号

检查项

说明

1

在逻辑上是否是问题原因链的源头或关键因素?

在逻辑上是问题原因链的源头(缺陷引入点)

如果多个原因在逻辑层次上相同,则取关键的原因。如果缺陷引入点在能力范围之外,找缺陷控制点

2

在逻辑上是否能够被识别?

根本原因应该是客观的、具体的、可度量的原因

3

该原因是否能够被纠正?

在目前的组织能力下,该原因可以被改进

对原因的解决不能超出组织可承受的成本

4

如果消除了该原因,当前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当该原因被消除后,当前出现的问题即得到解决

5

如果消除了该原因,是否能避免此类问题再度发生

当该原因被消除后,以后此类问题将不再发生,得到彻底解决。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贯彻和执行不力,有些问题不能马上得到解决,但问题的发生频率呈收敛趋势。

最后,宋老师留一道实际案例,大家来看看根本原因是什么?改进措施又是什么?

实际案例分析

有一次,中兴收到移动公司的投诉。投诉内容是:中兴人员送的设备,放在楼下就走了,没有送上楼,服务态度不好。于是质量牵头,副总参加,召开分析会议,物流同事说,我们中兴没有人员送货,送货的都是物流公司,所以,根因是:物流公司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到位和物流部无关。

结果话音刚落,就被我给驳回了,我说:这个问题的根因就是物流部,而不是什么物流公司。

好,同学们,你们赞同宋老师的判断么?为什么?

要探讨的可以在我公众号(同用户名)留言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