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题研究意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就作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就包含鼓励大学生去到基层参与支教活动。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基础工程,大学生支教作为一项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极大地改变了乡村教育的现状。

然而支教成果参差不齐、支教活动了解不充足、责任感不足、功利性较强、缺乏教学经验、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支教组织缺乏长期有效工作机制、与支教地沟通不足、支教机制不健全、支教形式单一、支教过程中对受教学校的了解程度不够、教学设计与能力欠缺、与学生互动沟通困难、支教团队管理混乱、后勤保障不足、支教可持续性、支援边区应急教育不足、支教结束后的跟踪与调研、支教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证书评判和颁布标准等问题却日渐显现出来并严重影响支教的效果,因此该课题旨在建立一个系统来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

二、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大学生支教服务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且对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学生支教服务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支教效果不佳及资源浪费等问题。

王慧等人[1]针对教成果却参差不齐的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实地参与短期支教及分析调查问卷数据的方式了解到了大学生有意愿不高、责任不足、缺乏经验等问题,在系统中可以让学校和相关部门来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让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来解决上述问题。

陆仁静等人[2] 先对大学生支教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再有针对性地从管理者、志愿者、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最后构建了“智慧支教”的解决方案。他们提出了机制不健全、受到阻碍、动机多利己、宣传不足等问题,基于他们的解决方案可以在系统中让高效和相关部门健全激励机制,同时把志愿者分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并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安排,此外媒体的报道也应多加宣传。

李丹阳[3]针对支教过程中存在的对受教学校了解程度不够、教学设计与能力欠缺以及与学生互动沟通困难三个方面的问题,采取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形式的形式进行调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支教公益平稳有效进行。针对于存在的问题可以在系统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利用多媒体实时更新支教情况,加强培训学习并及时交流总结,建立平台让线上线下同步支教。

王丰[4]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研究构建“智慧支教”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开拓视野为目标进行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项目在进行过程中获得一定社会关注,突破了空间限制,带动了教育资源汇集;同时给予在校大学生多样化支教机会,扩张了当代大学生支教队伍;并且着力于打造并完善可持续性支教项目。针对乡村教育资源较差的问题,立足于互联网+技术,可让让系统中的用户定期录制教学视频,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通识教育,并在线下进行实地调研、面对面支教的结果在系统中进行反馈和总结,利用双平台进行“智慧支教”。

许智博等人[5]发现大学生支教服务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支教效果不佳及资源浪费等问题。他们结合高校大学生支教的实践,探索高校支教团队的支教现状及在支教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优势视角理论对问题进行归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他们认为在遴选、培训和实践中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系统中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选拔和训练,并实行定期轮换的制度来让之成为接力赛。支教团队可健全社会支持网络。设置相应的平台加强三方的对话与合作。

何鑫等人[6]对高校大学生“互联网+支教”进行现状分析,特别是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互联网+支教”的发展制约因素进行探究。并以此开展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探索出一条以高校为主阵地,由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协同保障,高校与乡村学校良性互动的新路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不全面之间矛盾, “互联网+支教” 日益成为支教的主流方式之一,但也有许多不足:互动较少、反馈不足、经验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系统就可以受支教学生的反馈收集。其中有课堂反馈制度和网络答疑小信箱。同时建立支教学生成长记录袋。志愿者教师和乡村学校随堂教师共同通过网络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还可以建立阶段性的回访的平台。

程敏等人[7]针对援疆支教的特殊性和高校应急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应急教育的优化策略。通过构建突发事件应急教育信息网络,完善应急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形成突发事件应急教育体系,以全面提升高校应急教育效果,降低突发事件风险。由于应急的意识不强、知识不够全面、能力缺乏锻炼、准备不足,就需要在系统中提供应急教育和加强相关意识并提升应对能力,构建突发事件应急教育体系,形成突发事件应急教育信息网络。

张梦雪等人[8]以支教扶贫为研究对象,将参与支教活动、规模庞大的大学生群体视为人才资源,通过文献查阅与整理,结合实证分析,总结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的实践特点及传统的支教模式;探索影响支教效果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以符号互动论为切入点,提出在精准扶贫战略下大学生支教扶贫创新模式——互动新模式。针对这些研究可以在系统中帮助支教大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与被支教学校的信息反馈和与被支教学生的课堂互动,同时提供大学生支教扶贫长效互动机制,其中包含支教结束后的跟踪与调研和情感陪伴常态化。

蔡伊婷等人[9]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对江浙地区、部分西南地区以及新疆地区的高校开展了一场关于大学生支教现状及影响的调查活动,通过对支教群体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大学生支教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对支教的理解和态度等,并积极探索支教活动的发展路径。短期是大学生支教的理想周期,这就需要系统做好对不同团队的时间规划。同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这就要求系统必须加强各方的交流。

最后记者顾磊[10]认为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应加强引导和赋能,志愿者团队管理非常重要,志愿者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同时,要做好后勤保障,并适应乡村地区的环境卫生状况。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发展正是本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和愿景。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用户是在校大学生,管理者是学校和支教地相关部门

大学生可以查看学校和相关部门给出的相关具体公告以及有关支教的新闻(了解支教活动的具体内容、目标、责任、意义和流程,了解当地所能给出的一些福利和后勤安全保障,了解学校和部门给出的奖惩机制),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区和岗位以及支教的时间,选择参加笔试和面试筛选、具体的选拔、心理健康测试、相关培训和思想教育的时间,获取资格并知晓自己所属团队后可以在留言板和受教学校、老师以及其他的支教学生进行沟通和协商并对教学工作进行同步和交接,也可以在线上教学区录制视频或者视频通话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或者是提供相应特色课程,团队在支教过程中或结束后可以在资料区写出自己支教的经验、心得和体会,支教结束后可以在反馈区看到受教地区学生和老师们的评价和反馈,可以在奖励区看到自己所获得的表彰、证书等并可以直接下载,大学生可以选择留在或离开所在团队,在持续和长期教育区团队可以与相关部门展开更多的合作或者可以提供精品课程。

学校可以发布公告对活动进行通知和宣传,组织大学生进行笔试、面试、心理测试、选拔、思想教育和相关培训的时间和地点,选择有相关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作为队长来分配团队,搭建交流区让大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建立资料区来对团队的行程、状况、经验、总结进行关注和跟踪,并建立反馈区来对大学生支教工作进行判定,建立奖惩区来对大学生进行奖励或惩罚。

支教地相关部门则是对自己的岗位、要求、保障、奖励发布相应公告对地区和时间进行说明,建立相关信息展示区和留言板,建立对应团队的信息状态区,建立线上课程教学视频区、教学资料区、奖惩区以及持续和长期教育区。

四、本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

本课题旨在解决大学生对支教关注较少、了解不足,大学生能力不够、经验不足、心理建设不足、功利性强,机制不健全,形式单一,沟通不足,管理问题,保障问题,可持续性,应急教育不足,奖惩问题等主要问题。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

1.进行深度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能力。

2.注重细节来保证任务的成功。

3.做好总结来积累经验。

4.多角度思考问题来开阔思路。

五、研究方法

本文以文献研究法作为主要研究工具,查阅前者优秀研究成果可以以不同角度理解研究课题内容的广度,拓宽自己视野,同时也对作者研究的课题具有借鉴意义。

六、主要创新点(选填)

1.用完善详尽的信息促使大学生对支教整个过程的认识和了解。

2.针对于支教大学生良莠不齐的情况做到严格的审核和筛选。

3.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管理使得管理更加轻松高效。

4.加强让大学生和受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联系。

5.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心理、意识的引导和培训。

6.加强对支教全过程的关注和监督。

7.对于一些保障性的问题做到了重视和详细化。

8.让支教活动得到了可持续化和长期化发展。

9.系统的解决了对于奖励和惩罚的相关评判标准。

10.与“互联网+”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相关地区的教育质量。

七、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慧, 耿泽坤, 张鹏程, 许名扬. 爱心同传承,支教共延续: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才智, 2023, (33): 149-151.  

[2] 陆仁静, 甘婷婷, 李逸然, 张宇, 金淑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性支教服务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20, (02): 169-170.

[3] 李丹阳.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大学, 2023, (16): 151-154.  

[4] 王丰. 浅谈构建“智慧支教”模式促进乡村教育发展[A]. 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 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一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与学高峰论坛”论文集(一)[C].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3: 561-564  

[5] 许智博, 苏娜. 优势视角下支教优化路径探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3, 44 (05): 206-208.  

[6] 何鑫, 陈冲.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大学生“互联网+支教”新路径探索[J]. 农家参谋, 2022, (17): 162-164.

[7] 程敏, 杨正清, 袁续良. 跨文化视域下援疆支教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教育研究[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 24 (05): 100-104.  

[8] 张梦雪, 漆心雨. 大学生支教扶贫现状调查[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 (12): 165-169.  

[9] 蔡伊婷, 叶凌嘉, 邵一言.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支教活动的现状及实践研究[J]. 人生与伴侣, 2023, (07): 74-76.  

[10] 顾磊. 大学生志愿服务还需提质量强保障[N]. 人民政协报, 2023-06-13 (010).


大学生乡村基层扶贫支教系统-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LW文档_团队管理

大学生乡村基层扶贫支教系统-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LW文档_互联网+_02

大学生乡村基层扶贫支教系统-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LW文档_留言板_03

大学生乡村基层扶贫支教系统-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LW文档_互联网+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