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复3位数_3.对顾客消费情况的指标数据分析

167e27f8015ba523276b2fca057464ce.png

946ac6ae9f07d46c9782147f7ecff541.png
图1:本文构成

本次分析数据来自Kaggle的某零售商店的销售数据。https://www.kaggle.com/mehdidag/black-friday

1.提出问题

零售业可以从店铺经营、商品经营和顾客消费行为的角度去进行数据分析,本数据集主要涉及的字段大都与顾客相关,所以从顾客的消费行为去数据分析。

  • 计算消费次数和单次消费额
  • 对主要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 对顾客相关字段(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城市、居住期间、婚姻状况),对产品相关字段(消费额、消费次数、单次消费额、产品1-3数量)进行数据分析。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不同人群结构的消费特征。
  • 对销售额进行分类。

2.理解数据

  1. 用户ID(User_ID):每个消费者的ID。发现同一个ID有多次购买行为,可以对同一个ID的销售额进行汇总,并对购买次数进行计数。
  2. 商品ID(Product_ID):每个商品的ID。发现一个商品ID可以对应多个产品分类,而且同一个产品分类下面对应复数个值。可以认为该商品ID是捆绑销售。比如ID号为P00248942的商品,对应的产品分类1-3分别是1、6、14,可以理解为该商品有1个产品分类1,6个产品分类2,14个产品分类3组成。
  3. 性别(Gender):F为女性;M为男
  4. 年龄(Age):分为0-17岁,18-25岁,26-35岁,36-45岁,46-50岁,51-55岁,55岁+共7段。
  5. 职业(Occupation):0-20共21类
  6. 居住城市(City Category):A、B、C三个
  7. 该城市居住期间(Stay In Current City Years):1年,2年,3年,4年及以上
  8. 婚姻状况(Marital Status):0未婚,1已婚
  9. 产品分类1(Product Category 1)
  10. 产品分类2(Product Category 2)
  11. 产品分类3(Product Category 3)
  12. 消费额(Purchase)

3.数据清洗

3-1 选择子集

  • 由于这里分析的对象是用户ID,因此把商品ID字段隐藏起来。
  • 通过数据透视表,制作一张新表。合并同一用户ID的消费信息,对消费额以及产品1-3进行求和。然后用vlookup匹配用户ID的其他信息。接着对用户ID使用计数项分析,可以得到每位用户在期间内共来消费过多少次。

b599c66db718d285ffa9fb7c0e94e048.png
图2:使用数据透视表,对用户ID进行汇总。得到每个用户ID所购买的每个产品分类以及消费额的总和,以及总共采购了的次数
  • 汇总得到的数据中,不论是产品分类,还是消费额,就算认为这个用户是代表一大家人来购物,都明显偏大。而且一个用户ID在一个黑色星期五中购物了上百次,显然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为了分析的合理性,认为这里消费额的单位是美分,而购物的期限不再局限于黑色星期五,而是一整年。
  • 对原表的消费额除于100,把美分单位转换为美元。

9eb7ad041a3c1a69563eb1e567c059df.png
图3:假定消费额的单位从美分转换为了美元
  • 把数据透视表的表格复制到新的表单中,用vlookup对每个用户ID的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城市、居住期间、婚姻状况进行匹配。

fb221274c1c4aa8269bd520d667d8b47.png
图4:使用vlookup对新表单的用户ID进行匹配用户信息字段
  • 对各个字段进行匹配后得到了新的完整表单

3e518e5b5de660ed53dbb8eca18712b7.png
图5:汇总用户ID以后得到的新表单

3-2 列名重命名

  • 在之前的分析中,已经把列名修改成了中文

3-3 删除重复值

  • 对唯一的用户ID进行重复值的删除,未发现重复值。因为之前用数据透视表时已经对用户ID进行了汇总,正常情况下不会再有重复值。

10b5c186931c69ab4fbbf7bf34a23449.png
图6:删除重复值

3-4 缺失值处理

  • 假定唯一性的字段用户ID没有缺省值。用户ID共有5892条信息

5430c4942b3f0a1b8f38f30da1cca6d7.png
图7:用户ID共有5892条信息
  • 除了产品分类3,其他字段的信息均完整。在产品分类3中,只有5869条信息。

ed31a730fc9f454f1ac63b1910783ba2.png
图8:产品分类3只有5869条信息
  • 缺失值处理。在该列中找出所有空值,这里的空值应该表示没有购买任何分类3的产品,因此应该用0替代。

65e9144912ff95bcb35330538ad188de.png
图9:空值用0替代

3-5 一致化处理

3-5-1 年龄字段

  • +号不方便数据分析。把表示55岁以上的55+统一换成60岁(替换功能,截图略)
  • 调整年龄段的设置。除了17岁以下和55岁以上,其他分类基本都是以10年左右为一个阶段,而46-50岁和51-55岁为5年,这样分类会对之后百分比统计容易带来误导的结果。合并这两个年龄段为46-55岁。方法为把这两个年龄段都替换为46-55岁。

3f41d640324ed63e8ac845b58ea912d4.png
图10:把46-50岁年龄段全部替换为46-55岁

7ce6e03904bda9252d1ac4bee8c744d7.png
图11:把51-55岁年龄段全部替换为46-55岁
  • 为了更直观的展示数据,把区间年龄转换为平均值。有两种方法去实现,第一种是用-对区间两段的值进行分列,得到新的两列后再求平均。第二种是用`函数去得到-前后两段的数据后,再求平均。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先求年龄段内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再求平均值。这里使用较为简单的分列方法。

de4ce1aa8759c30077c646186950fecc.png
图12:先新建“最小年龄”“最大年龄”“平均年龄”三个新的字段

87775e128ca3c488e4c2fa935c136ee6.png
图13:对年龄段进行分列

d32c48bf58c5b143b4c3de28654ba927.png
图14:对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求平均值。因为60岁只出现在最小年龄中,加入if条件判断。此外如果取整的话的得到的平均年龄大都尾数是0,比较容易分析,因此加入int向下取整。
  • 隐藏“年龄”“最小年龄”“最大年龄”三个字段

3-5-2 居住期间的格式统一

  • 由于居住期间在四年以上的4+的加号容易对分析会产生不便,这里统一替换成4年。
  • 对追加或者修改过的“平均年龄”“居住期间”字段用“筛选”方法检查,结果显示所有值都正常显示。

3-6 数据排序

  • 首先对“消费额”用降序排列。发现消费额最高的超过了10万美元。消费额最高的前30位用户都超过了5万美元。看来这家零售店还是有一批较为忠诚的用户的。

31891973c7838ed5d30c5acd90d6c583.png
图15:对消费额字段进行降序排列
  • 其次对“消费次数”用降序排列。发现消费次数最多的达到了1000次以上,消费次数的前50都超过了500次,表明一天消费的平均次数在一次以上。此外,消费次数超过500次的用户的消费额绝大多数都在4万以上,表明消费次数与消费额是基本成比例的。

38fa6d30b941604c1a4054c3139e07b8.png
图16:对消费次数字段进行降序排列
  • 此外,用消费额除以用户可以得到单次消费的平均额。对单次消费的平均额进行降序排列,可以发现前50,乃至前100的差距相比消费额和消费次数都不太大,可以推测一次消费上千美元的情况应该非常少,可以想象这家零售店的大件商品(电器、家具)应该比较少。

b3bfdc13671d555a04fd3e61b5154fb1.png
图17:对单次消费额字段进行降序排列
  • 而从对单次消费额进行升序排列,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是,除了单次消费最低的5位低于40美元,其他所有用户的消费额都在40美元以上。可以看出单次消费额的分布应该是比较集中的。可以想象来这家零售店的用户应该都是有较为明确的购物清单,而且是有一定数量的。而不只是像便利店一样买一瓶水或者一个面包的。

613d904505918dbd10d151e4b914b914.png
图18:对单次消费额字段进行升序排列

3-7 异常值处理

  • 这里所有的用户都是唯一的,且从刚才的消费额、消费次数等字段中,也没有发现异常值。所以可以认为这个数据集中无异常值。

4.构建模型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 通过excel内置的分析工具库,计算整体消费人群的描述统计分析指标。平均值是8518美元,中位数是5126美元,标准差是9330元。

73af59a0bf282915c646c7fe5742413d.png
图19:对消费额字段进行描述数据分析

27fabb5d9b48e9abaec33401b30598c5.png
图20:消费额的描述统计分析
  • 同理,对消费次数以及单次消费额的整体情况加以把握。消费次数的平均值是91次,中位数是53次,标准差是106次。而单次消费额的平均值是97美元,中位数是96美元,标准差是19美元。可以发现单次消费额的平均值和中位数非常接近,而且标准差较小,再次证明了单次消费额的分布比较平均。

0a8ae62c8018a9994fa5fbf24b5220ed.png
图21:消费次数的描述统计分析

7ad965cb24b9d31d9d39e071d0c9f031.png
图22:单次消费额的描述统计分析
  • 最后对刚才计算得到的平均年龄的描述统计分析。得到消费人群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中位数为30岁,标准差为12岁。

977c8b6869f0bf33b6473584e3d35357.png
图23:平均年龄的描述统计分析

4.2用数据透视表对各字段进行分析

  • 通过数据透视表,计算各个人群的消费情况。先比较每个字段的内部情况,接着比较两个字段之间的情况,尝试进一步对消费人群进行细分。
  • 对男女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男性消费额的平均值比女性高出两千多美元。对消费额的构成细分进一步发现,男性消费额更高主要体现在消费次数上。而对产品分类进行比较,发现每一类的男性的平均购买数量都要比女性多。此外,男性用户占到了全部用户的7成多,表示这家零售店的目标顾客有很明显的性别倾向。

b3b06f93f974eb2c83a86788183d26f7.png
图24:行标签为性别,值为消费额、消费次数、单次消费额、产品分类1-3。对性别的数据进行计数并用百分比展示,其他数据取平均值
  • 对年龄段进行消费行为分析。发现消费额最高的是26-35岁,其次是36-45岁,同时,来这家零售店光顾最多的年龄段同样是26-35岁最多。18-25岁、36-45岁以及46-55岁都差不太多,表明在这家零售店的主要消费顾客就是18-55岁的中青年,主要对应的就是工作人群。此外,各年龄段的单次消费额差距不大,都在95美元左右。各产品分类中,产品分类3的差异最大,尤其是26-35岁要比第二位的36-45岁的购买量多了近一倍,而0-17岁和60岁以上的购买量明显较小。

0c9574bc9f3b019fd0c024fe6466fabd.png
图25:行标签为年龄段,值为消费额、消费次数、单次消费额、产品分类1-3。对年龄段的数据进行计数并用百分比展示,其他数据取平均值。此外对消费额进行降序排序
  • 结合性别和年龄段,发现18-55岁的男性的消费额超过了8000美元,是这家零售店的主要顾客。

fa3e9ac72cf97b5ef5664c00c959fb95.png
图26:对年龄段和性别共同分析
  • 对消费额字段进行消费行为分析,并对消费额进行降序排列。发现消费额在1万美元以上的有职业20、职业19、职业5,不过这三个职业相对人群数量较少,三个总和也只有8%不到。消费次数基本也是同样的排名。而单次消费额各个职业差距不大。各类产品分类的排名基本和消费额的排名一致。

14e3bc7a5fb28013fa3fb518854feebd.png
图27:对职业字段进行分析
  • 对居住城市字段进行消费行为分析。从居住城市的分布来看,超过半数的顾客居住在C城市,但是消费额相比其他两个城市只有一半不到。从消费额的构成来看,消费额偏少主要体现在消费次数明显少于另两个城市,单次消费额还略高于另两个城市。各个产品分类也是C城市的消费量明显少于另两个城市。可以猜想的可能是,C城市类似的零售店比A和B城市少,导致C城市的顾客数量最多,但C城市的收入比A和B相对较低,导致C城市的消费额最少。

9ec2de42af46a2f1077e10f44201cf2b.png
图28:对居住城市字段进行分析
  • 对居住期间字段进行消费行为分析。从数据构成来看,居住期间比重最高为1年,而四年及其以上的比重只有15%,认为顾客分布相对较新,一方面认为在获取新客户的角度比较成功,但一方面也要注意可能存在老客户的流失。而消费额相关的字段中均没有发现与居住期间有明显关联的因素。

ff6085ea7492b0fc65f04c6c6a5e8eba.png
图29:对居住期间字段进行分析
  • 对婚姻状况字段进行消费行为分析。从数据构成来看,未婚人群的比重略高于已婚人群。对消费额相关字段进行分析,发现未婚人群的消费额虽然略高于已婚人群,但只有相差5%左右。

89ecb27b691517cdfa337d03d4b3b13d.png
图30:对婚姻状况字段进行分析
  • 用vlookup函数对消费额进行分组。分为4类,分别是消费能力高、较高、较低和低,并对每一类的人群数量进行了统计。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对消费额高的前5%的人群进一步分析。本文由于篇幅限制,暂不涉及。

07b25ca3e8a475df6ff721fba42c0585.png
图31:对消费额使用vlookup进行分类

4b4c3904e0966ede03e63c04893e1746.png
图32:通过数据透视表对每一类消费额的百分比构成进行统计

5.数据可视化(本文暂不涉及)

结论:

  1. 单次消费额的分布比较接近。大部分顾客的单次消费额都在100美元左右。
  2. 男性顾客占到总体的七成多,且男性消费额的平均值比女性高出两千多美元。
  3. 26-35岁年龄段的消费额最高。18-55岁的工作人群要比学生以及退休人群的消费额高。
  4. 产品1、2随着年龄段的变化较小,而产品3的变化大。最多的年龄段是最少的6倍。
  5. 消费额最高的3个职业是20,19,5。消费人群最多的3个职业是0,4,7。
  6. 超过半数的顾客居住在C城市,但消费额相比另两个城市只有一半不到。
  7. 超过三分之一的顾客的居住区间在1年。
  8. 有4%的顾客消费额超过了3万美元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