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机房的计算机课,没有电脑,信息技术课怎么上?

年末赴贵州考察,某学校感慨:“学校的计算机房是10年前建的了,现在设备十分老旧,已经影响信息技术课的正常进行了,只能期盼来年新设备的到来。”无独有偶,最近也有网友在论坛上发帖:“电脑用不了,你怎么上信息技术课?”对学校的设备大吐苦水:“一转眼,我们学校的机房建了已经11年了,从开始的有盘转到无盘,到现在的崩溃……电脑用不了,信息技术课怎么上?”看来这种情况如今还真不是个案,伴随着新课程而来的那一批设备都接近使用寿命的极限了,更新换代势在必行,但又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已经不能满负荷运转的电脑,信息技术课怎么上?

谁都清楚电脑对于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至少在现阶段,电脑依然是最重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在设备完好的情况下,信息技术课当然以在机房环境中教学为最佳。可问题是,在一些学校,由于电脑用不了,影响到了信息技术课的满课时开设,老师们竟也别无他法,眼瞅着课时被砍,学生受到影响,这时候就不得不动动脑子了。如果我们能在一些教学内容上走出机房,既能让老旧的设备得以喘息,又能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依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难道不是有益的尝试吗?

可是这没有电脑的信息技术课该怎么上呢?在论坛发了个帖子做调查:“您认为没有电脑,信息技术课能上吗?您有过不用电脑上信息技术课的经历吗?”得到的答复让我瞠目结舌:100%回帖的老师都认为“没有电脑,信息技术课当然可以上”,不过,也是100%的老师答复“没有不用电脑上信息技术课的经历”。

没有电脑的信息技术课该怎么上?我自己的回答是:挖掘社会资源,巧妙布置任务,能力培养为重,亲身感受最佳。下面三个案例咱们不妨一看。

山东王爱胜老师的“把课堂搬到松林书院去”算得上经典一课,他在讲“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的时候,直接把课堂搬到了松林书院,让学生在大自然中面对不同类型的信息,用不同方式亲历获取的过程。比如,对碑文、对联等书院文化信息采取文字记录的方式;对景物、建筑等书院自然信息采取拍摄照片的方式;对植物、昆虫等书院生态信息采取制作标本的方式。通过实地亲历,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

广东刘敏老师针对学生对电脑有一定了解,但综合应用能力差的状况,设计出了“电脑配置DIY”一课。布置学生到电脑城进行调查,记录各个品牌的配置清单。回校后以“用压岁钱添置一台电脑”为背景展开讨论,巩固了学生的计算机硬件知识并且提升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上海虹口区两所学校借助上海邮政博物馆的资源,通过对中国邮政“起源与发展”一直到“网络与科技”的参观浏览,亲身感受了信息通信的历史与未来。学生还动手尝试,从明信片到互联网,体验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这种利用公共教育资源的探索在今后不妨大力提倡。

当学校的电脑面临更新、课程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多动动脑子,多预备几手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上课的方案,最大限度不使课程受到损失,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不应回避的问题,您认为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