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次搭建那个蠢萌的电子企鹅不?那个叫“米兔智能积木”,适合具备与6岁年龄能力相当的小朋友。而今天给大家介绍这个叫“米兔积木机器人”,根据包装盒上的标识,适合10岁以上的小朋友。
电子企鹅还只是叫“积木”,因为它确实构造简单,重点在动手将零件搭建起来,只是最后由能通过手机连接主控来控制电机工作来体现一点“智能”。而通过下面的介绍(除图文介绍搭建步骤外,最后还有操作演示视频)大家可以发现,米兔积木机器人自称是“机器人”,这个定位多少有些尴尬。
首先来看包装和配件:
↑外包装盒封面↑
↑盒内第一层↑
↑盒内第二层↑
↑积木零件包↑
从这里可以看到,相比电子企鹅,机器人虽然零件个数多些(300:1000),零件样式也要丰富一些,但是总的来说,配件种类还是一样的,分为主控、电机和积木零件这三大块,没有打大的突破。
盒子里除了说明书,这一次还配上了一本厚厚的搭建手册。得亏有这本手册,如果还是像上次那样看手机APP的图纸来搭(APP里确实也提供了图纸),估计近视度数又得加深了。除了手册以外,还有一块灰色的纸板,刚开始不知道哪来有啥用,不过别扔,我后来发现拿来做手册的书签还是挺不错的。
接下来就是一边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给主控充上电,一边做积木零件的分类整理。
↑整理后的所有积木零件↑
之所以要在着手搭建之前先整理零件,是因为里面有很多零件非常小,在搭建过程中在一堆杂乱的零件中去找起来非常耗时耗力。另外,不要想着一天两天就能搭完,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找个宽敞的台面来工作,防止零件掉落。另外,从下图可以看到,搭建完成以后,只会剩下很少一点的备用零件,好多种的零件都没有多余的备份的,所以一定要小心防范,不要被小弟弟小妹妹或者小猫小狗把零件偷走了哦!话说我在搭建的过程中就时常因为害怕零件少了而处于焦虑状态中……
↑完成后剩余的积木零件↑
搭建的过程,没有太多的要说,照着手册,先搭腿,然后是身体,再加上手臂,最后用齿轮、传动轴数据线把各部分连接起来。也许是因为经历了上一次搭建电子企鹅的兴奋以后,这次除了比较轻车熟路一点以外,感觉就只剩看手册、找零件、拼插搭建这一重复劳动了。这真是个的挺累人的过程,除了久坐后眼睛和腰受不了以外,我的大拇指和食指都快磨出茧来了,早知道能戴个手套可能会没那么疼吧。
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搭建完成了,先来几张图欣赏一下它的英姿(最后一张图,让我想起一款红白机上的游戏,就是这样的俯看视角,主角也是一个端着枪的机器人)
从图上大家已经看到了,这个机器人搭建好以后,看上去还是挺能唬人的,他用两个轮子来行动,就像小区里大孩子们骑的电动平衡车,在主控部件还没有启动之前,它是无法保持平衡的,所以还专门搭了一个支架来给他提供支撑。而主控的开关就在机器人头部透明的机舱盖下方,打开还是比较方便的。打开主控的电源开关,把机器人扶起来随便往地上一放,它就自己站起来了,然后前后移动自己找平衡。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介绍这个机器人的操控方式(因为公众号里只能上传不超过20M的视频文件,而本次操作演示视频比较长,所以只能对视频进行压缩,效果差强人意)
到这里,米兔积木机器人的搭建和操控就介绍完了。在短暂的新鲜感过去以后,这个机器人给我留下更多的感受就是尴尬了。
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因为采用的是两轮平衡技术,虽然乍一看有点好玩,但同时也导致了这个机器人的通过性就不太好。可能正因为这样,后面出的第二代积木机器人就是采用的履带模式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再去试试。
其次,因为是用积木零件搭建的机器人,而零件之间的牢固程度有限,所以整个机器人就比较容易损坏,特别是机舱盖容易松脱,手臂容易脱落等等,刚才视频中也看到了,轻轻摔了一下手臂就掉下来了。
第三,虽然可以通过无线连接颜色传感器,并利用颜色传感器去识别颜色并进行编程,但是由于这个颜色传感器实在识别能力太差,导致达不到想要的程序执行效果,导致整个编程功能成为了一个鸡肋。
第四,整个机器人除了外观和APP的界面做得看上去高大上一点以外,其实较之前介绍的米兔智能积木搭建的电子企鹅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再加上几乎没有更多的扩展空间,对于一个10来岁的孩子来说,其实也就是一个大玩具而已,估计玩几天就会成为书架橱窗里的展品+1了。
看来,要玩真正能编程的机器人,还得把目光转回树莓派,而且另外还要开始盘算用哪种面包板、控制器、传感器、电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