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InnoDB支持三种行锁定方式:
l 行锁(Record Lock):锁直接加在索引记录上面,锁住的是key。
l 间隙锁(Gap Lock):锁定索引记录间隙,确保索引记录的间隙不变。间隙锁是针对事务隔离级别为可重复读或以上级别而已的。
l Next-Key Lock :行锁和间隙锁组合起来就叫Next-Key Lock。
默认情况下,InnoDB工作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并且会以Next-Key Lock的方式对数据行进行加锁,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幻读的发生。Next-Key Lock是行锁和间隙锁的组合,当InnoDB扫描索引记录的时候,会首先对索引记录加上行锁(Record Lock),再对索引记录两边的间隙加上间隙锁(Gap Lock)。加上间隙锁之后,其他事务就不能在这个间隙修改或者插入记录。
Gap Lock在InnoDB的唯一作用就是防止其他事务的插入操作,以此防止幻读的发生。
1、 行锁(Record Lock)
行锁锁定的是索引记录,而不是行数据,也就是说锁定的是key。
2、 间隙锁(Gap Lock)
例如:
create table test(id int,v1 int,v2 int,primary key(id),key `idx_v1`(`v1`))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该表的记录如下:
+----+------+------+
| id | v1 | v2 |
+----+------+------+
| 1 | 1 | 0 |
| 2 | 3 | 1 |
| 3 | 4 | 2 |
| 5 | 5 | 3 |
| 7 | 7 | 4 |
| 10 | 9 | 5 |
间隙锁(Gap Lock)一般是针对非唯一索引而言的,test表中的v1(非唯一索引)字段值可以划分的区间为:
(-∞,1)
(1,3)
(3,4)
(4,5)
(5,7)
(7,9)
(9, +∞)
假如要更新v1=7的数据行,那么此时会在索引idx_v1对应的值,也就是v1的值上加间隙锁,锁定的区间是(5,7)和(7,9)。同时找到v1=7的数据行的主键索引和非唯一索引,对key加上锁。
3、 后码锁(Next-Key Lock)
记录锁和间隙锁的结合,对于InnoDB中,更新非唯一索引对应的记录(在这里来说是更新v1字段的值),会加上Next-Key Lock。如果更新记录为空,就不能加记录锁,只能加间隙锁。
举个例子(事务隔离级别为MySQL默认的可重复读)
为什么TRANSACTION 2的insert操作会被阻塞,产生等待呢?这是因为TRANSACTION 2插入的v1值为6在TRANSACTION 1的锁定区间(5,9)内。而TRANSACTION 1插入的v1值不在TRANSACTION 2的锁定区间(5,7)内,故可以成功插入。不仅仅insert操作, update操作也一样会被锁住,从而锁等待超时。
4、 锁选择
1)、如果更新条件没有走索引,例如执行”update from t1 set v2=0 where v2=5;” ,此时会进行全表扫描,扫表的时候,要阻止其他任何的更新操作,所以上升为表锁。
2)、如果更新条件为索引字段,但是并非唯一索引(包括主键索引),例如执行“update from t1 set v2=0 where v1=9;” 那么此时更新会使用Next-Key Lock。使用Next-Key Lock的原因:
a)、首先要保证在符合条件的记录上加上排他锁,会锁定当前非唯一索引和对应的主键索引的值;
b)、还要保证锁定的区间不能插入新的数据。
3)、如果更新条件为唯一索引,则使用Record Lock(记录锁)。
InnoDB根据唯一索引,找到相应记录,将主键索引值和唯一索引值加上记录锁。但不使用Gap Lock(间隙锁)。
5、 间隙锁(Gap Lock)
加后码锁的时候,并没有锁住间隙两端的记录(这里的两端分别是5,9和5,7),那么两端的记录是可以更新的,但是如果更新两端的记录会影响到间隙锁,那么操作会被挂起,等待间隙锁释放。
看以下演示:
为什么在左侧值为4,右侧值为7的时候,有时候操作会被挂起,有时候操作不会挂起呢?解释如下:
当插入左侧值的时候,即插入v1=4的时候,要求插入的id值小于id=3的范围。当v1=4的记录有多条的时候,插入的id值要小于其中的最大id值。则可以成功插入;
当插入右侧值的时候,即插入v1=7的时候,要求插入的id值要大于id=7的范围。当v1=7的记录有多条的时候,插入的id值要大于其中的最小id值。则可以成功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