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 功率谱密度 汉宁窗_环境激励桥梁模态参数识别—互功率谱法模态参数识别...

互功率谱法模态参数识别

1 引言

互功率谱法是一种最为简单快捷的环境振动情况下的模态参数频域识别方法,由峰值法发展而来,它最初是基于结构自振频率在其频响函数上会出现峰值,峰值的出现成为特征频率的良好估计。对于环境振动,由于此时频响函数失去意义,将由环境振动响应与参考点响应间的自互功率谱来取代频率响应函数[76],此时,固有频率仅由平均正则化了的功率谱密度曲线上的峰值来确定,振型分量由传递函数在特征频率处的值确定。值得注意的是,对环境振动实验,传递函数并非响应与输入的比值,因为此时输入是不知道的,而是所测响应相对于参考点响应的比值。因此,每一传递函数相对于参考点就会给出一个振型分量。这里假定共振时的动力响应仅仅是由一种模态决定的,如果模态可以很好的分离且阻尼较低,这种假定是完全能够满足的。

2 理论依据

互功率谱法是在激励未知的情况下,基于输入信号和结构本身的一系列理想化的假定,利用结构的响应点输出的自功率谱以及与参考点输出之间的互功率谱幅值、相位、相干函数、传递率等来识别系统的模态参数[9]。下面就具体证明该方法在理论上的可行性。

互功率谱法由基于频响函数的峰值法发展演化而来,为了更好的说明互功率谱法的理论基础,有必要对峰值法的基本原理作一些简要的论述与推导。 激励力可测时的峰值法通常以激励点的力信号为输入,以各个响应点的振动响应为输出,建立起力和响应之间的频响函数,通过线性动力系统模型的假设进行曲线拟合和参数识别。

对于一个实模态系统,由激励和响应之间的关系,可得出频响函数为:

dae9e0dbe828691961db24b074f01eda.png

(3.1)

7c0a510873a5a670ca1617d85d8e61ef.png

在结构的响应可测、激励力不可测的情况下,可以假想结构上某一参考点的响应为输入(运动激励),其他测点的响应与此点响应有某种线性相关性,建立起响应点与参考点之间的传递函数来进行系统识别。在结构上取一固定参考点 P,则传递率为: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