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熵、包络熵_心流理论(Flow)——精神熵

心流(Flow)是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的全神贯注的状态,与精神熵(衡量意识无序程度)相对。当意识混乱和注意力不集中持续,会影响工作与生活。构成心流的要素包括明确目标、挑战性、具备能力、集中注意力和及时反馈。追寻心流的过程是管理意识、降低精神熵的过程,而写作等活动就是降熵行为。熵在物理学中代表能量转换中的损耗,反映系统的混乱程度。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心流(FLow)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他最早观察到一些人在从事他们的工作的时候几乎是全神贯注的投入工作,经常忘记时间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而且他们在工作中的乐趣是来自于活动的过程,并非是外界带来的报仇。

于是他将心流(Flow)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及充实感等正向情绪。从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来讲,我们把这种心流的状态也称为“最优体验”。

1

为了更好理解和解释心流(Flow)以及它的由来,我们需要理解一个概念——精神熵(psychic entropy)。参考物理学中的熵,精神熵是用于衡量意识的无序程度的。每当资讯对意识本身的信息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这种失序会造成意识的混乱和无序。为了衡量这种意识的混乱程度,米哈里提出了精神熵的概念。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如果长期的意识混乱和精力不集中,并且自身没有对于意识和注意力的管理。那么如果这种情况维持过久,意识会越来越无序,越来越无法集中注意力,势必会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

而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有序的意识,米哈里把这种有序的意识称之为“最优体验”,也应用于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领域。在最优体验种,意识形成良性的循环,注意力得到集中,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对外干扰事物的感知降低,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2

与此同时,米哈里提出了构成心流的要素:

  1. 一个可量化的目标。目标是明确可以衡量的&#x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