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中用红黑树不用其他树_HashMap 源码详细分析(JDK1.8)

1.概述

本篇文章我们来聊聊大家日常开发中常用的一个集合类 - HashMap。HashMap 最早出现在 JDK 1.2中,底层基于散列算法实现。HashMap 允许 null 键和 null 值,在计算哈键的哈希值时,null 键哈希值为 0。HashMap 并不保证键值对的顺序,这意味着在进行某些操作后,键值对的顺序可能会发生变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HashMap 是非线程安全类,在多线程环境下可能会存在问题。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会对 HashMap 中常用方法、重要属性及相关方法进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HashMap 源码中可分析的点很多,本文很难一一覆盖。

2.原理

上一节说到 HashMap 底层是基于散列算法实现,散列算法分为散列再探测和拉链式。HashMap 则使用了拉链式的散列算法,并在 JDK 1.8 中引入了红黑树优化过长的链表。数据结构示意图如下:

63b69709b641cb5f69fd03add7c61bad.png

对于拉链式的散列算法,其数据结构是由数组和链表(或树形结构)组成。在进行增删查等操作时,首先要定位到元素的所在桶的位置,之后再从链表中定位该元素。比如我们要查询上图结构中是否包含元素35,步骤如下:

  1. 定位元素35所处桶的位置,index = 35 % 16 = 3

  2. 3号桶所指向的链表中继续查找,发现35在链表中。

上面就是 HashMap 底层数据结构的原理,HashMap 基本操作就是对拉链式散列算法基本操作的一层包装。不同的地方在于 JDK 1.8 中引入了红黑树,底层数据结构由数组+链表变为了数组+链表+红黑树,不过本质并未变。好了,原理部分先讲到这,接下来说说源码实现。

3.源码分析

本篇文章所分析的源码版本为 JDK 1.8。与 JDK 1.7 相比,JDK 1.8 对 HashMap 进行了一些优化。比如引入红黑树解决过长链表效率低的问题。重写 resize 方法,移除了 alternative hashing 相关方法,避免重新计算键的 hash 等。不过本篇文章并不打算对这些优化进行分析,本文仅会分析 HashMap 常用的方法及一些重要属性和相关方法。如果大家对红黑树感兴趣,可以阅读我的另一篇文章 - 红黑树详细分析。

3.1 构造方法

3.1.1 构造方法分析

HashMap 的构造方法不多,只有四个。HashMap 构造方法做的事情比较简单,一般都是初始化一些重要变量,比如 loadFactor 和 threshold。而底层的数据结构则是延迟到插入键值对时再进行初始化。HashMap 相关构造方法如下:

/** 构造方法 1 */public HashMap() {    this.loadFactor = DEFAULT_LOAD_FACTOR; // all other fields defaulted}/** 构造方法 2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    this(initialCapacity, DEFAULT_LOAD_FACTOR);}/** 构造方法 3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initial capacity: " +                                           initialCapacity);    if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load factor: " +                                           loadFactor);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this.threshold = tableSizeFor(initialCapacity);}/** 构造方法 4 */public HashMap(Map extends K, ? extends V> m) {    this.loadFactor = DEFAULT_LOAD_FACTOR;    putMapEntries(m, false);}

上面4个构造方法中,大家平时用的最多的应该是第一个了。第一个构造方法很简单,仅将 loadFactor 变量设为默认值。构造方法2调用了构造方法3,而构造方法3仍然只是设置了一些变量。构造方法4则是将另一个 Map 中的映射拷贝一份到自己的存储结构中来,这个方法不是很常用。

上面就是对构造方法简单的介绍,构造方法本身并没什么太多东西,所以就不说了。接下来说说构造方法所初始化的几个的变量。

3.1.2 初始容量、负载因子、阈值

我们在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无参构造方法创建 HashMap。但当我们对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有要求的时候,使用默认值有时可能达不到我们的要求,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手动调参。在 HashMap 构造方法中,可供我们调整的参数有两个,一个是初始容量 initialCapacity,另一个负载因子 loadFactor。通过这两个设定这两个参数,可以进一步影响阈值大小。但初始阈值 threshold 仅由 initialCapacity 经过移位操作计算得出。他们的作用分别如下:

名称用途
initialCapacityHashMap 初始容量
loadFactor负载因子
threshold当前 HashMap 所能容纳键值对数量的最大值,超过这个值,则需扩容

相关代码如下:

/** The default initial capacity - MUST be a power of two.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The load factor used when none specified in constructor.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final float loadFactor;/** The next size value at which to resize (capacity * load factor). */int threshold;

去看源码,会发现 HashMap 中没有定义 initialCapacity 这个变量。这个也并不难理解,从参数名上可看出,这个变量表示一个初始容量,只是构造方法中用一次,没必要定义一个变量保存。但如果大家仔细看上面 HashMap 的构造方法,会发现存储键值对的数据结构并不是在构造方法里初始化的。这就有个疑问了,既然叫初始容量,但最终并没有用与初始化数据结构,那传这个参数还有什么用呢?这个问题我先不解释,给大家留个悬念,后面会说明。

默认情况下,HashMap 初始容量是16,负载因子为 0.75。这里并没有默认阈值,原因是阈值可由容量乘上负载因子计算而来(注释中有说明),即threshold = capacity * loadFactor。但当你仔细看构造方法3时,会发现阈值并不是由上面公式计算而来,而是通过一个方法算出来的。这是不是可以说明 threshold 变量的注释有误呢?还是仅这里进行了特殊处理,其他地方遵循计算公式呢?关于这个疑问,这里也先不说明,后面在分析扩容方法时,再来解释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初始化 threshold 的方法长什么样的的,源码如下:

/** * Returns a power of two size for the given target capacity.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    int n = cap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3.2 查找

HashMap 的查找操作比较简单,查找步骤与原理篇介绍一致,即先定位键值对所在的桶的位置,然后再对链表或红黑树进行查找。通过这两步即可完成查找,该操作相关代码如下: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 e;    return (e = getNode(hash(key), key)) == null ? null : e.value;}final NodegetNode(int hash, Object key) {    Node[] tab; Node first, e; int n; K k;    // 1. 定位键值对所在桶的位置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first = tab[(n - 1) & hash]) != null) {        if (first.hash == hash && // always check first node            ((k = first.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first;        if ((e = first.next) != null) {            // 2. 如果 first 是 TreeNode 类型,则调用黑红树查找方法            if (first instanceof TreeNode)                return ((TreeNode)first).getTreeNode(hash, key);                            // 2. 对链表进行查找            do {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while ((e = e.next) != null);        }    }    return null;}

查找的核心逻辑是封装在 getNode 方法中的,getNode 方法源码我已经写了一些注释,应该不难看懂。我们先来看看查找过程的第一步 - 确定桶位置,其实现代码如下

// index = (n - 1) & hashfirst = tab[(n - 1) & hash]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HashMap是Java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之一,它基于哈希表实现。在JDK 1.8中,HashMap的底层实现主要包括数组和链表(或)两部分。 首先,HashMap内部维护了一个Entry数组,每个Entry对象包含了键值对的信息,包括键、值和指向下一个Entry的指针。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容。 当我们向HashMap中插入一个键值对时,首先会根据键的hashCode()方法计算出一个哈希值。然后,通过哈希值与数组长度取模的方式确定该键值对在数组中的位置。如果该位置上已经存在其他键值对,就会发生冲突。 解决冲突的方法是使用链表或。在JDK 1.8中,当链表长度超过一定阈值(默认为8)时,链表会转换为,以提高查找效率。这样,在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时,可以通过哈希值快速定位到对应的链表或,然后再在链表或中进行操作。 当我们需要查找一个键对应的值时,HashMap会根据键的哈希值找到对应的位置,然后遍历链表或来找到具体的键值对。 需要注意的是,HashMap并不保证元素的顺序,即插入和遍历的顺序不一定相同。如果需要有序的集合,可以考虑使用LinkedHashMap。 总结一下,JDK 1.8中HashMap的底层原理主要是通过数组和链表(或)来实现,通过哈希值快速定位到对应的位置,然后在链表或中进行操作。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