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相关经历的过来人哥哥姐姐们发表观点,谢谢!
能邀请的人有限,希望大家帮忙多邀请一些,谢谢!
--------------------------------------------------------补充分割线--------------------------------------------------------------------
感谢大家的回答!
其实,我父母当年大概也面临类似的问题:留在农村还是到城市定居讨生活?他们选择了后者,并终于在我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候拿到了城市户口。
我父母干的是个体,一家人蜗居在十几平米的出租门面房里,吃喝拉撒,生活有些窘迫。他们交了高昂的赞助费让我上全市最好的小学,但是跟家境普遍宽裕的周围同学在一起,我显然是自卑的。学校组织夏令营的时候,大家都参加,而父母为了省钱让我不要参加;同学之间交换联系方式的时候,只有我家没有电话……上了初中高中以后,发现周围的农村同学慢慢多起来了,自卑情结也就减轻了很多。
我的担心是,如果我留在大城市,会不会重复父母与我的故事。或者,如果我能力达不到,拿不到户口,只能让孩子回老家念书,两地分隔。
我现在倾向于回老家,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等到ta长大了,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若干年后,如果这个问题还在,我想回来做个反馈。
大家也可以继续发表各自的观点
---------------------------------------------扩展阅读---------------------------------------------------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
~~~~~~~~~~~~~~~~~~~~~~~~~~~~
网友回复:
~~~~~~~~~~~~~~~~~~~~~~~~~~~~
网友回复:
贫尼万不同意以 “为了孩子的成长” 为由做关于自己的决定!!!
我活在世上,首先是”我“,其次才是母亲,妻子,女儿。生活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完全取决于活在哪儿我舒坦,和孩子没有半毛钱关系。我见过许多人的不幸福,是在用奉献别人绑架自己,更恐怖的是用自己的奉献更野蛮地绑架别人。比如:”我一辈子省吃俭用就是为了给你用最好的,不让人家看不起,你怎么就不懂我的心?“ ”要不是为了你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我拼死拼活留在北京图啥,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 最招架不住的是默默流泪,什么都不说,用幽怨的目光看着你。
在贫尼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别说因为我给自己做决定,就算是关于我的决定,都充满无所谓的赶脚。小学三年级老文青的爹突然搬回来一架钢琴,我练了两年才四级水平,不练了,爹嘟囔两句作罢;高中很多同学都上辅导班,虽然他们两个就是本校老师有着好到爆血的资源,我不乐意,那就不上吧。这辈子都没为成绩补过课。
小时候,妈妈总是在做题备课,好厚好厚的辅导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字迹。妈妈总说:”要么就不做,我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雷打不动沾枕头就着,她总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爸爸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没事就练书法,吹单簧管,看《红楼梦》。有一天下午我疯完了回家,爸爸正在听《梁祝》。我累瘫在沙发上,爸爸说:”你听,这音乐像不像马蹄声,这是他们俩在策马……你听,这调子多哀怨,这是长亭送别……“ 那天下午,我才知道,原来音乐真的可以说话。爸爸很疼爱妈妈,吵架了总是不要脸地各种都逼耍宝逗妈妈笑,还不时强迫我做配角。。。妈妈曾经一脸娇羞地跟我说:爸爸是个好老公。
我成长的地方是个很山很山的小县城,小时候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却并不觉得有遗憾。我总觉得,无论在哪里,我的父母,都会教出这样的我。他们没有教,却真的教了,所谓,言传身教。我很感谢我儿时,父母都专注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放任我无拘无束地成长,同时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爱。到如今,看过广阔的世界,内心日渐强大成熟,我倚仗的,是内心深处对爱的信任,对梦想的探寻,对勤奋出天才的笃定。而这些,不是因为父母为我做了什么,而是,他们是这样的人。
~~~~~~~~~~~~~~~~~~~~~~~~~~~~
网友回复:
我是上海土生土长的,我老公是小县城长大的。我原生家庭不幸福,我脾气古怪成长过程很痛苦,他家庭很幸福,他脾气性格都很好懂得什么是爱,也愿意给予别人爱。 在性格的养成上,可以说在哪里长大不重要,父母什么样才重要。
我在学生时代学过很多东西,在电台跟知名配音演员学过朗诵,跟名师学过声乐,跟上海最好的老师学过拉丁舞,还学过吉他,缝纫,化妆技术,自己还多学了两门外语一门方言,等等等等,爱好非常广泛,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了自己的强项和喜好,找到了自己想从事的工作,成为了我想成为的人。(觉得我是在嘚瑟,学的东西多有什么了不起,可以拉到最后看干货说明。)
我老公没有学过任何一项,认识我以前唯一的爱好就是打Dota,偶尔唱k,他的嗓音条件很好,却没有机会学声乐。现在除了看美剧,业余时间还是不知道做什么。他的外甥女十岁了,在老家长大,我第一次见到她,她给我表演拉丁舞,她只上过一节课,一节课不可能跳得很好,但是我可以看出她的老师教得完全不对。好的拉丁舞老师,不会在第一节课就教手部动作,因为手臂是身体的延伸,在身体还做得不对的时候,教了只会害了孩子。但是她的老师却不知道。所以在这点上,大城市和小城市的资源,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相差太多了。
我和老公时常聊各自的小时候,他摸过鱼抓过牛蛙,十一岁就一个人抓蛇吃蛇胆,所有的植物他都认识,他的故事就是现代版闰土,讲几天都不带重复的。我的童年和他相比,就是白纸,毫无光彩可言。
他的家乡也开始城市化了,以前的鱼塘已不在,我们聊起以后我们的小孩在哪里长大比较好,就发现,想让我们的小孩重复他的成长也是不可能的了。
我个人认为,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不是成熟幸福,是不是相爱和睦最重要。在这个基础上,其他资源更丰富,教育理念更先进,肯定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
不知为啥,这个答案我随便写写有那么多赞同,我觉得费心倾囊而写的答案才一两票。
我认真补充几点:1.我们家在我经济独立以前都很穷,可以说在上海绝对是中下层的经济水平,当时房子就一个二十多平米的,爹妈收入还很不稳定。可能我爸妈就我一个孩子,所以比较看重,教育观念也比较开放,愿意培养我在各方面发展。可能这才是大城市和小地方的区别,大城市独生子女多,基本上没有重男轻女,父母愿意倾注去培养孩子。而小地方,很多一家都有两个孩子,重男轻女在有的地方还很严重,而且家长就算重视培养,也只是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希望能考到好的大学,至于才艺爱好什么的,都是非常次要的。(这条只是相对的,大城市也有很多家长只看成绩,小地方也有开明的父母。)我有时羡慕老公家里父母感情好,但是想到如果我是出生在他们家的,虽然心理会健康一点,但是我可能就像他姐姐一样,初中毕业就工作,二十岁就生了孩子。这样一想,我又宁可出生在大城市了。
2.仔细读了题主的问题,觉得题主打退堂鼓,还是因为自身觉得辛苦吧。不知道题主的孩子多大了,孩子小的时候最好要自己抚养,就算要回去,最好你也能跟回去,把在大城市学到的做生意的方法带回去,小地方赚钱的机会还是挺多的。如果孩子回去,你还留在大城市,孩子不会无忧无虑的,只会增加痛苦,孩子自己宁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吃苦,也不会愿意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享福(爹妈一天也没带过的例外)。如果都留在大城市,你要担心孩子自卑什么的,我觉得如果能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他不会因为穷而自卑,至少我从小就没有因为穷觉得自卑过。只要性格开朗,乐观,他完全可以和学校里的同学打成一片。虽然孩子的世界里可能也存在势利眼,但是这是他以后长大也要面对的,回到小地方,也不代表就能避免这一切。
3.最后我还是要说下大城市的资源和小地方资源的区别,别的回答里说大城市有的小地方也有了,去大城市只要一两个小时什么的,我想说,区别还是非常大的。我在义乌(一个很有钱的小地方)呆过五年,那里简直是文化沙漠(此语激起了愤怒,事实上我是很爱义乌的,把它当做第二家乡),书报亭都非常少,树也很少,只有宝马多(好吃的东西也很多),别说没有大型舞蹈话剧音乐剧这些演出了,最热闹地方的舞蹈工作室的老师都不如上海随便一个舞蹈工作室里学生跳得好。而我在上海,可以看到最好的演出,可以学到弗拉门戈,阿根廷探戈,这种在小地方根本不可能有的舞种。最后我觉得我对文化太饥渴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在义乌找不到理想的男朋友),回到上海了。我老公老家在湖北一个小县城,现在都没有像样的披萨店,他的外甥女看到电视里广告,一直嚷嚷要吃,我说我给她做吧,去最热闹的超市买材料,没有马苏里拉奶酪,做不了。而且那里消费一点也不比上海低,超市里的东西价格都一样,菜场里的菜有的还是上海便宜,店里的衣服俗气还贵,看大一点的病,还是要跑到武汉去。在大力发展地产的今天,小地方真的好吗?
----------------------------------------------------------------------------------------------------------
干货说明来了。
学的东西多有什么用,见识多有什么用?非常有用。首先,因为很小就接触各个方面,很早就能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爱好什么,在别人毕业以后第一份工作很迷茫的时候,在别人为了生存先就业再择业的时候,我一开始就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在之后的十年里做到了能在家里工作,能在任何城市生存。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除了工作很开心,并可以体验见识不同的生活之外,我还可以在家里亲自抚养孩子同时不抛弃事业,不用考虑为了保住工作把孩子扔给父母。
其次,学的东西越多越杂,到后来越能融会贯通。打个比方,我喜欢画画,画得也还可以,我学摄影就很容易,因为构图啥的基本不用学了,对美感的认识就要比不会画画的人学摄影深刻一点。有人要说那为啥要学摄影呢,不学也可以啊。学了摄影,除了能把自己生活装点得更丰富多彩,还是一门生存技能,如果我想去风景优美的旅游区住上一年半载,我可以帮别人拍照来赚钱维持生存。这样,我的人生就多了一种可能性。而不具备多项技能的人,只能找一份固定工作。这也就是资源多的好处,在小县城里学不到那么多东西,小孩子的出路要么读大学考出去,毕业后为了生存先就业再择业,要么留在家乡干份技术含量不高工资也不高的工作(家庭条件很好父母很有头脑的除外)。
以上就是学的东西多见识多的作用,它可以给你更多生存的可能性,也就提高了你找到满意的事业的可能性,最终能让你生命质量得到提高。
~~~~~~~~~~~~~~~~~~~~~~~~~~~~
网友回复:
受不了,个个都是大家努力奋斗的正能量的样子。好像只要城市大自己也就牛逼一样。给出这种答案的人其实根本没有享受过资源和权力差吧?正能量不代表就是本质的世界运行规则好嘛!给你们看点社会的背面。
而事实其实是——看层次。
城市大小并没有大部分想得那么重要,而是你手头上有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在小城市却处在社会的上层而在大城市只能处于底层,当然是小城市好,因为你手上有金钱有资源有人脉,可以给孩子提供的物质和服务绝对不比大城市差(进重点学校不要钱不要关系?让老师多照顾孩子你以为权力帮不到忙?包括医疗吃住哪一样不是?)何况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开眼界随时去啊。如果处在大城市的底层,你以为优秀的学校资源你能享受到,人脉的好处大城市的优势你能享受到?你没有钱和资源啊亲。人以类聚,而你在大城市达不到好的那个类,你只能在大城市里坐井观天,人家天天西餐红酒飞来飞去,你只能教孩子努力讨生活)。大城市的平民窟小孩你觉得能比得上小城市的官二代?
当然,如果你在哪个城市资源层次都差不多,那么当然还是大城市好啊,资源多啊。比如你在小城市本来就是个屌丝,那么大城市的屌丝······至少听起来都牛逼些·····(当然上面很多答案就是呆在大城市的屌丝提供的,所以亲们不要以偏概全觉得自己就一定对啊!当然包括我都不一定是对的,我只是提供一个不同方向的答案。)
本来想这答案可能要被喷死应该匿名,但是我又不靠生活···喷就喷吧·····
~~~~~~~~~~~~~~~~~~~~~~~~~~~~
网友回复:
从三or四线小城市到帝都念书的人现身说法一下。
眼界什么的,就我个人来看,的确还是有差别的。北上广、杭州成都等地的同学,英语真是好,当然也和个人素质有关。在我的高中那一届,只有两个同学申请了美国本科,也不算特别好的学校。而在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的高中,出国念本科的人比比皆是。
犹记得当年我哥到北京念书时,当时我初三,他大一暑假回家和我说,他去了国博,逛了一天,看到一队北京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漫不经心的东瞅瞅西看看。他说,且不说他们能看懂多少,但是9岁和19岁参观国博,是不一样的。
但同时,我在北京有几位亲戚,是我奶奶的弟弟,我称舅爷。奶奶当年北上带着舅爷,在北京舅爷留下了,奶奶和爷爷因为身份关系没能留下。
小时候来北京见过他们,来念大学了之后就偶尔去拜访。三代人,和我同龄的有三个小孩。
怎么说呢,我觉得他们是那种生活的并不如意又带着浓浓皇城根优越感的北京人。
若真是说眼界,客观来讲,我比这几个同龄孩子好多了。他们对我并不热情,在长辈闲聊时扯到他们应该向我学习(我学习比他们好)时,他们那种嫌隙的眼神总让我觉得很可笑。
讲第二个事儿是想说明,不管在哪儿,都有过的并不如意的人,并且不管在哪儿,都是掌握了最好资源的人眼界最广。
个人建议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城市,孩子本来就选择不了环境,你过得好,孩子就过得好,你过得辛苦,孩子也辛苦。在自己能承担的范围内选择资源更丰富的。
~~~~~~~~~~~~~~~~~~~~~~~~~~~~
网友回复:
我期待的,不仅是知识改变命运,同时也希望,下一代人不要重复和我一样的人生。
本人来自四五线小县城,大三学生。五一回家,麻麻再次叮嘱,要争取留在南京,找工作或者考公务员balabala 因为之前复读一年,所以原先的同学都大四即将毕业,除去读研的,大部分回家工作,进银行,或者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但我从来没想过回家。这一点和爸妈的期待很一致。很多人都不理解,就这么一个女儿,怎么舍得她在外面,回家随便找个工作,日子都可以过得很安逸。也许其他家长也是这么想,也许其他同学也是这么想。所以听说越来越多的同学回家乡,在我看来,既觉得不可思议,同时也觉得,情理之中吧。
如果我毕业后回家定居,那么以后我的小孩想必和我一样,念当地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然后凭TA自己的能力考个大学。再然后,也许TA继续回到家乡。。。这样的人生轨迹再熟悉不过,因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家乡的未来发展,也就那样了
可是,既然都已经辛辛苦苦考上大学,在外面读了四年,井底之蛙见到了外面的世界,真的不甘心就这么回去,让我将来的孩子再走一遍这样的路
我爸妈小时候,读书条件很艰苦,到了我这一代,条件已经好了很多。等到我的下一代,我希望TA可以在大城市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甚至将来出国留学。
所谓人往高处走,不就是这样吗?
现在读的大学在省内算是很不错,刚进来的时候很开心,但很快就发现,除了智商,同学之间的差距真的很大。大城市的孩子高中除了学习,兴趣爱好什么的一个不落,性格也都落落大方,对大学适应的很快,各方面发展的都很好。但是小县城的高中生活就是,刷题,考试,苦读,学习衡水。。。几乎是一无所长,到了大学,差距自然很大。
有些也许可以通过读书、远行来弥补,但归根结底,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再者就是,之前微博上时常曝出,小学校长性侵幼女,无良幼儿园老师暴打小孩,喂小孩子吃药。。。这种乌烟瘴气的糟心事儿。。。很多都是来自不知名的小县城,看了真的很痛心。但是大城市就会好很多,规范的教学环境至少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感。
至于教学质量。。。前面也有人讲过,小县城的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包括护士。。。很多都是塞钱、找关系就能进(我们那儿这种现象挺多)也有师范毕业的,大多也。。。不怎么样。之前有个针对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的培训机构来我们学校做宣讲,招老师,记得宣讲人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认为,考上师范类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高考中的失败者。(我知道这句话肯定有人喷。。。我个人也觉得太极端了,不可否认很多人还是有着教书育人的理想的,并不是每个师范类学校的录取线都很低)大城市的学校不会整天把学生关在学校里,让学生多项全面发展的,很多时候正是这些高质量的课外机构,而这些资源,小县城是很少的。
五一回家的那天,坐公交很挤,到站的时候司机就让下面的人从后门上车,他们上车以后,大概四五个人吧,司机在前面喊,把钱递过来,喊了至少5遍,没有一个人理会。。。当时我就傻眼了。。。一块钱而已。我在南京坐公交经常有人从后门上车,把公交卡递过来刷一下,然后又递回去,但这么明目张胆的逃票不给钱真的没见过。可能我刚好遇到了这么一个特例,大城市也会有素质不高的人,但总体来讲,小县城的群众素质还是有待提高。。。眼界摆在那儿
说了这么多,都是我自己的看法。今天坐车回南京的路上刷新到这个问题,回到宿舍就开电脑写了,也许留在大城市真的很难,(像我一个好朋友说的,年纪轻轻家庭条件也不错,谁想留在大城市吃苦受累到了30岁才小有所成),房价也是狠狠伤不起。但若真的年轻就因为困难而放弃,我是不愿意的。以及,像开头说的,我在家乡的成长很快乐,但还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和我有不一样的人生
求轻喷。。。
~~~~~~~~~~~~~~~~~~~~~~~~~~~~
网友回复:
家族庞大,族人海外定居、从政、经商、入伍、打工、阶下囚,皆有之,匿答,望对诸君有禆益。家族源于沿海地区小城镇,祖上农民,尔后小买卖,起点相若的父辈各自人生选择及后代结果如下:
1、留守城镇。
(1)小本买卖——后辈学历截止高中,沿袭父母职业成为小摊贩,更有甚者阶下囚,留守城镇。
(2)闯荡经商——家境颇丰,后辈学历大学以上,选择艺术、商业、公务员,定居一线城市及留守城镇。
(3)国企职工——家境小康,后辈学历截止高中,选择经商、教师、打工,留守城镇。
(4)保守经商——家境小康,后辈学历大学以上,选择公司白领、公务员、教师等职业,定居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皆有之。
(5)地方公务员——家境中等,后辈学历大学以上,选择一线城市公务员、银行、体制内工作、公司白领,或回城镇经商。
2、偷渡国外。
经商——后辈学历硕士以上,选择法律、金融、IT行业,定居国外。
3、参军入伍。
二线城市部队干部——家境颇丰,后辈学历大学以上,选择出国深造、经商、入伍、艺术。定居国外,一线城市,或所在城市。
4、城市打工。
(1)经商——家境小康,后辈学历大学以上,选择公司白领、教师,定居一线、二线城市。
(2)体制内——家境小康,后辈学历硕士以上,偏技术类专家,国外定居或留在一线城市。
(3)小摊贩——家境贫寒,后辈学历高中以下,沿袭父母职业,定居所在城市。
由以上事例可以看出:
1、孩子的未来,更大程度取决于父母的格局、见识、知识、能力。在父辈人生起点近似而选择不同造成后代们发展出各自不一样的人生轨迹,不得不令人感叹命运的奇妙。
2、选择一线大城市,或者四线小乡野,是孟母三迁的问题。毋庸质疑,大城市有更宽阔的视野、教育资源、优秀的同伴,伴而随之的还有更激烈的竞争。作为父母,扪心自问,自己在哪里能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孩子提供一个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空间?同时,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导师,父母自身对孩子的影响远胜于他人,教育孩子,亦要从提高自我开始。
3、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不要与孩子分隔两地。在孩子的未成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清晰的情况下,在孩子上大学之前,父母尽可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共同分享彼此生命里的喜怒哀愁,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更幸福的人。这比选择在哪个城市,更有意义得多。
~~~~~~~~~~~~~~~~~~~~~~~~~~~~
网友回复:
作为一个在小县城长大,在上海读大学的人,表示不是很同意吴震先生的答案。可能因为先生是在大城市长大的,感觉不到那种落差。如果仅仅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确实,怎样的城市不是主要问题,但是题主提到了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考虑,我觉得大城市明显好得多。首先是教育资源。我们小县城的高中,有不少优秀的高中老师,他们基本上年龄在四十岁上下,普通话说不好,教学水平却很高,但是随着他们慢慢老去,县城高中没有太多好的师源了。招聘来的年轻老师基本上都是二本或以下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我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但是以前到县城高中执教的有许多分配在老家的大学生,八九十年代上大学的难度比现在高很多,很多老师都非常有才华,也是极其喜欢教育事业的。而现在很多在县城做老师的同学都是,混不下去了我回老家当个老师试试……好的大学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是不会到县城高中当老师的,个别极强县高中除外。
除了师资力量,还有各种观念的落后和机会的稀缺。虽然说聪明勤奋的孩子在哪里都考得上大学,但是好的外部条件对孩子的成材作用也非常大。我高三的时候才听说有自主招生这回事,学校也不给我们组织,而大城市的孩子已经积极参与,有的学校还有校推名额,我们那里就根本不可能好么!除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其他很多东西……我只能说上大学之后发现有的同学习以为常的事物我以前从没接触过,估计稍微玻璃心一点的同学就会自卑了吧…强大的网络也不能弥补这一点。建议还是努力留在大城市。
~~~~~~~~~~~~~~~~~~~~~~~~~~~~
网友回复:
留三线小城市还是留大城市这类问题讨论的很激烈,大家也很热心,可惜性质大约跟以下问题相同
1,明日广州下雨还是不下雨,降雨量为多少合适?
2,今年让谁做常委,吸纳哪个家族维护平衡?
3,这一次的500W彩票奖我让谁得好呢?
真以为自己轻松就当上了自己人生命运的舵手和国家的主人了?
这个问题很多时候不存在什么选择的权利,仅仅是,你有能力在哪里能定居就去哪,可现实往往不像各位想的那般美好
真的有选择权说实话我觉得移民最好,跟视野见识没屁的关系,起码不容易生畸形儿,小孩也不容易得白血病,更不容易夭折
你说呢?
~~~~~~~~~~~~~~~~~~~~~~~~~~~~
网友回复:
我觉得,在最好的环境里进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最好的选择。
我是一个十七岁的留学生,出生台湾。在香港住了三年,又在福建呆了七年。之后旅居新加坡,至今已经七年。明年又将只身赴往美国读大学。
说实话,我家庭条件极为一般。来自单亲家庭,父亲方面有家底却从来不愿意给赡养费。是我妈单枪匹马走天下,带着我走南闯北。所以除了大学是我自己的意愿之外,其他的地方,只能说是因为我妈认为在那边她能有所发展,就把我带着了。
如果真要说在大城市里的坏影响,比较起国内环境里,国外有更多。种族歧视,单亲歧视,性别歧视,语言歧视,或者是想当然的“你是台湾人/中国人理科当然好啊”这类的想法。但是假若我就此被打败了,我还会选择去美国吗?
环境的好处是更好的教育,更多的机会,更多的竞争动力,更高的见识。这是为什么我选择继续走下去的原因。
那么,我从未被影响过吗?
有的。
但是仍然感激我有个极为优秀的母亲,在我的人生当中一再起到了关键作用。她在我一天花十个小时看课外书的时候没有阻止我,在我被欺负时告诉我何谓正当反击,在我因为种种歧视而深陷泥沼时告诉我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使对方的歧视不成立。
所以,每个环境都有它的好与坏。但是它的坏处足不足以令你放弃它的好?就像会计配平一样,你的牺牲与获利是否恰当?这些牺牲是否可以通过正当的家庭教育来弥补?
以上,拙见。
~~~~~~~~~~~~~~~~~~~~~~~~~~~~
网友回复:
量力而为。————————————
这四个字和优麦仔回答的意思差不多
另外补充一些吧…在吴震的评论区里的评论
我觉得孩子长成什么样,家庭和长辈更重要。环境都是次要的。
而且长辈一定要会教孩子,这是最重要的。就算在大城市,一对作死的爹妈也带不出好孩子...所以我觉得生孩子之前要让自己成熟到一定程度再去生,包括物质精神修养各方面,否则就是对孩子对妻子对家庭的不负责任。
~~~~~~~~~~~~~~~~~~~~~~~~~~~~
网友回复:
如果仅仅从教育小孩子的角度来说,我赞成留在大城市。
主要原因在于,大城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假定不论在大城市或者是小城市,小孩子对接触到的事物的悟性不发生改变,家长所能给予的资源和引导不变,那么大城市能给孩子带来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或者说,让孩子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
我觉得,一个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他看到的最高有多高,最远有多远,其次取决于他相不相信自己,敢不敢尝试。而大城市就是那个能让孩子看得更高更远的地方。
我从小在广东一个三线城市长大,直到念完高中,后来在成都上的大学,再后来去帝国主义呆了一趟。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不同的城市所带给我的影响。我的高中算是广东省内排的上号的高中,可以说,我收到的公共教育基本上是这个城市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教育。高考的时候,我们一个班将近70个人,只有4个人出省念书,当问到为什么不选择别的省份的时候,我听到了包括“怕普通话说不好没法交流”“出了广东没有汤喝”这种匪夷所思的理由。但是转而一想,这大概就是未知给人带来的恐惧。现在回头看,我的高中同学里,大部分在广东念完书后接着可能回家里工作,然后过着可预见的一生。
这或许也是另一种幸福,但是就我看来,以他们中很多人的智商而言,能做的绝对不仅仅于此。
我觉得这就是小城市可能会带给人的局限性,他们不相信有别的可能,固执地认为自己所能做的仅限于此。这是让我觉得最可怕的。
大城市或许也有同样的局限,但是就我看来,大城市的人更多,所能接触到的同学更多样化,因此潜移默化地能告诉孩子有更多的可能。孩子会觉得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从而努力争取,扩大自己的视野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当然,话又说回来,企图通过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选择而一劳永逸,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绝对不可能的。
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家庭的引导非常重要。这种引导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提供,更重要的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不论在大城市或者是小城市,家庭所能给予的引导的作用都远远超过城市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小城市也能出来做大事的人,而大城市也有很多败类的原因。包括题主说到的在大城市怕不能给孩子更多的物质资源也是一样的。不论在什么时候,一个家庭能够给孩子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孩子怎么看待这些东西,以及如何用这些东西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都取决于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的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勇气,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家长也从未经历,也不要急着否定而是勇于尝试,不要害怕失败,想要什么自己努力争取。这是我认为我们家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
另外,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多换换环境,去不同的地方走走,小的时候多带孩子到不同的地方旅游,多看,多经历不同的人和事。有意识地给他们介绍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长大了鼓励他们到别的地方上大学,不要被一个地方所局限,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我觉得这些比简单的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有意义得多。
~~~~~~~~~~~~~~~~~~~~~~~~~~~~
网友回复:
如果你在一线城市读过书,已经了解了这些文化后,在三线城市或二线城市找个好工作,过得好好的。有充足的时间和经济条件给孩子物质和精神的成长条件,让他身体健康,有见识有思想,让他经常和家乡的亲人、幼年伙伴的孩子一起玩耍,有温情有友谊,再经常带他出去看看,到你生活过的地方走一走 指着哪些记忆向她诉说父亲当年的心路历程和美好记忆,让他了解中国最繁华的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这不是也挺好吗?假如你在一线城市呢?如果你的收入不足以绰绰有余地支撑这些物质条件,又远离老家那些熟悉的温情,孩子会不会憋屈和寂寞?
~~~~~~~~~~~~~~~~~~~~~~~~~~~~
网友回复:
这要先看你是否了解自己,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大到小,一条条慢慢Argue。从我的观念来看,题主大的思考方向以此为主显然不对,但这个问题确有思考的必要。
从大的先说,为了小孩的成长,首先对你来说,值不值得做出某些程度的牺牲。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如果仅仅为了孩子以后的成长,从而去放弃很多机会,那是完全不值得的。因为父母之间必定要相得益彰且相互关爱超过对孩子的爱,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环境。
其次,一个人连自己一年后到底是什么样都拿不准,你凭什么说这样一个决定都一定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最后,你要明白,教育孩子的成功与否,大部分时候取决于你对自己的教育成功与否。人一生真的必须明白,你不能掌控所有的问题的大多数方面,也就是作为父母,你对孩子的影响势必是有限且不可控的,更多的时候,你是在承担(小孩的问题责任,经济渴求),而非引导。因此,这本身只能也必须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那就是你要考虑,我自己,到底是什么样?
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来往细微的方面来说。
如果在大城市里,你拥有什么?你可能拥有什么?你的生活习惯有哪些是靠大城市特有的环境在维持?在三年之内按你现在的路走,你应该会得到什么?(你的经济条件越好,那么你的容错率就越大;你对自己越有把握,那么你的执行力就越强)
如果去了小城市,你可以保障什么?你的生活习惯那些部分将会被迫改变?你要去的地方对你自己的生活娱乐发展有哪些限制?你的家庭是否容易受当地环境的影响?
其实这两处比较,包含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以自己的成长和生活为优先,才能论及小孩的成长。影响孩子的与其说是环境,更大的程度离不开父母本身塑造的家庭环境,而父母也必将是孩子未来周遭环境的一部分。
而且视野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你知道的越多,思想越宽容,你孩子可能面对的发展面相对也就更广阔。孩子的教育,重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并负担责任,而非塑造。
然后我们再往小里来说,孩子的养成,你可以分成这么大致三个部分:机能、性格、还有不可控因素。
这里我可以用自己举例呀。
在我上大学以前,并无一技之长;我成长在一个很小的城市,城市本身环境宜人(相对当地而言),生活富裕,但是娱乐设施、消费场所、人文环境匮乏。
我现在23岁,依然是家里三代人里学历最低的,从小受教育,父母采用放养的态度,且异常宽容。那时候大家都忙着学才艺,我学了两个月国画,又学了一个月忘了是什么东西,反正通通不坚持,父母也随我。时间大把大把闲出来,这时候我不是踢球,就是在写情书。这种时候父母的伟大就要凸显出来,我父母酷爱读书,家里书房几个书柜几百本书,磁带里老一辈的相声一大把,我小时候就是指着这些过日子的。这塑造了我的机能,而我初中到高中的日子,就是每天晚上偷偷一个人画画写作玩游戏,而这明显是我父母不可控的。
也就是说,父母给我的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他们本身的影响,和他们态度下我可以做的事,与不太可能做的事。
然后我父母的工作环境经常导致他们异地,两人相隔八百多公里,我就并没有和父母交流的习惯。我爸妈曾经问我,是不是小时候多和我交流一些,我就没有早恋之类那么多的问题,我自己也仔细想过,答案就是不知道,不一定。我当时的回答是,与其追究那个答案,不如说是当父母接受我的早恋,并开车接我女朋友和我一起去奶奶家吃饭的时候,让我知道我总是有家可以回的,这大约是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想过自杀。
现在想起来,我爸妈都是很懒的人,老爹到现在的日常就是下班了回家看优酷,看微博,看网易。犹记得有一天我发了个朋友圈,我爸突然留言说,纳尼?萌了我一脸血。而母亲非常的忙,闲下来就抱着电子书(现在是KINDLE)看武侠小说,还有可能是网络小说...
所以小时候,我自己到处乱跑的欲望并没有啊,就是想得多,见识少。
这些东西回想一遍,我就觉得,我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同学,什么样的老师,未来会出现什么东西,我会做什么,会对什么感兴趣,这些问题的答案通通都是不能被预知的,也注定无法去预测的。而父母在这期间取到的作用,就是告诉我我有一个家,我的责任要自己承担,但我的责任他们也总是会帮我承担,而我认为,只有这是可以被决定的,被预知的,也是可控的。
现在来说说城市的环境问题。
简单来说,城市越大,教育系统和整体环境越完备,作为父母,你需要的主观能动性就越少,因为就算你不去主动了解,也总会有新消息会告诉你,现在的孩子需要哪些机能,需要学什么去和同辈人竞争。
当然这他妈的需要经济基础。
这点其实就很取巧,因为相对来说,技能培育的费用,在小城市要低,但技能培育的环境,在大城市要好。你穷了,想让孩子多才多艺,在小城市学钢琴,虽然未必能学得像大城市那么好,但总归要便宜一些,比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也相对要小。但是现在可能性很多,孩子想学的东西,小城市不一定有,而孩子的自学能力,大部分时候就是取决于父母的自学能力。但还是那一点啊,不要为了孩子而活,你活不好;为你自己而活,其实你就顺道教育孩子了。
最后就是教育问题了。
我们现在是典型的高考制度啊,但是这十年来,尤其近五年,以上海北京等地为首,应试方式,还有选择面(比如出国,比如去哪些国家),都在大幅扩张。
假如你现在刚结婚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十八年后孩子面临的是什么情况,那真的没法说。与高等教育相比,基础教育(幼小初)则相对变化更少而稳定,也就是一个城市关于这些部分的择校标准,在你考虑城市选择的时候,更需要注意一下。同样这个注意离不开你的家庭能力:不同的家庭能力肯定要着重关注不同的点,穷人就去关注穷人在能力范围内可以享有的权益和需要负担的费用等,一切从实际出发。
归根结底,关于小孩的成长,其实是一个长时间伴随着漫长过程的一件事,以至于你根本无法定论究竟会有怎样的结果。孩子的教育很重要,但是你越关注这件事情本身,则越会事半功倍。孩子的教育,理应是一个伴随着你生活状态的改变,而不停变化的一件事,你从富变穷了要怎么办,你从穷突然富了又要坚持什么,关于变化的适应和改变,才是对于孩子教育中不变的核心。
购买一些关于孩子的保险,有时候是相当有必要的。现在的保险作为理财工具非常宽泛,早些把它交给自己的孩子并非一件坏事。
最后说一点,现在老爹在家,没事一个人开车去大山里拍单反,在家鼓捣环绕立体声和音响;而老娘不停的旅游,四十多岁的高管依然敢于跳槽,两个人一起的梦想,就是退休了一起开个养蜂车,追着花儿的季节跑,这才是会对我影响至关重要的东西。因为让我觉得浪漫主义并无不妥,我们一家活的挺好的。
毕竟我现在还是他们的孩子,也必将永远是他们的孩子,没人说我23岁,我就不成长。他们都快50岁了,那也还是在成长,没有在躺椅里晒太阳。
而我将来也许也面对这个问题,那就是一个轮回。也许有一天你突然就去世了,也许你也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但生活毕竟要继续。归根结底,你并非选择自己孩子的人生,而是面对自己孩子的人生。所以让我们再回归这个问题本身,为了小孩以后的成长,到底怎样的城市好?请从自己出发。
成长是一生的问题,而孩子的成长,好了是福,坏了不是祸,关键是你要爱他,你要爱他,就必须先学会爱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伴侣,和你自己。
~~~~~~~~~~~~~~~~~~~~~~~~~~~~
网友回复:
我觉得楼主完全跑偏了,你应该关心的是你自己的未来发展,而不是你的小孩的成长。因为“地域”对于“成长”的影响,远远不如“人”的影响,这里说的是和他朝夕相处的父母。
什么叫“成长”?我的理解就是见识广了,懂得多了,更成熟了。成长在北上广,也多能早去军博奥体天文馆,只会增长见识快一点。而且在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得如此廉价,这点优势也在慢慢衰减。但是关于情商的部分,成长在哪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区别。
相比之下,父母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两件真正宝贵的礼物。
第一件叫做“金钱”。谈钱似乎是一件很俗的事情,但现实就是如此。首先在物质上来说,中国的资本回报率要远远高于人力资本回报率。你的孩子是优等生,你辛辛苦苦供孩子上重点大学出来,结果发现找工作给的薪水很低,但是隔壁王小二虽然早就辍学,但是凭借父母给的钱做生意,收入远超过你的小孩。这种例子相信各位都深有感触吧。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你就不会花大笔钱送小孩去“游学”“培训”什么的,好好把自己的钱利用好将来做好传承是王道。再者家庭的富裕,能给小孩带来巨大的信心,这种信心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气度,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深深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第二件叫做“思维方式”。父母是孩子行为的榜样,父母的思维方式和视野会深刻的影响孩子。举我自己的例子说,家里开工厂经商,爸爸最爱看的节目是新闻财经类和《今日关注》。我小时候,就经常和我聊钢铁价格的变动,怎么和大企业人员打交道,中美关系等等。有时候一起去吃个便饭看见人暴多,不是抱怨一顿一走了之,而是告诉我为什么这里人这么多每年利润有多少。种种不胜枚举。
总之,希望楼主不要本末倒置,先把自己的坐标摆正是最重要的。
~~~~~~~~~~~~~~~~~~~~~~~~~~~~
网友回复:
开启扣题模式,以下引用部分是原问题,粗体及非引用部分是我的观点:留在大城市,小孩的视野会比较宽,见识的多一些,周围人的层次也相对高一些;但是大城市竞争更激烈,我能为ta提供的很有限,怕ta会自卑,影响健康成长。回老家,生活相对更宽裕舒适一些,但是观念会闭塞落后一点,是否能通过带ta出游来弥补?
答主我的观点:
大城市≠大视野,这世界太大了,小山村的少年想飞出大山去趟北京天安门见见“大世面”,大城市的少奶奶想背包从广东穷游全国体验生活。还有像我带过的土豪学生,父母是银行的官员,姐弟俩早已被父母安排去美国留学。
究竟什么才是所谓的“大视野”?是否你身居某个城市就可以获得更宽广的“视野”?
我的答案是:视野取决于你内心的眼界。
如果你没有一颗善于发现、善于猎奇、善于学习的心,那么把你放到再牛逼的城市,你成天窝在家里宅,吃了睡、睡了上课、上完课回家,每天无止尽的循环,然后按照父母安排的套路按部就班的走完整个流程。
你认为这样的人会有怎样的“视野”?
有“视野”又能怎样?还不是照样有人喜欢恬静的生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就像以前旅游的时候,我买票排着队,我就跟路边老爷爷聊天,穿的挺破,方言我也只能听个半懂。你猜人老爷爷跟我说什么?问我是不是在XX网站团购的门票!当时我特么惊呆了,这老头还知道团购?我特么土鳖瞬间就被完破了,我特么算个球啊我!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一面镜子,通过欲望和能力去折射自己的向往,可能最终是迷茫,也可能最终是沧桑。
视野这玩意儿有时候太虚,所谓「见多识广」,有些东西见的多还未必识,广而涉猎又未必精通。
而视野有时候又貌似挺重要,它与思想认知相连,可以帮你在人生中做出很多不同角度甚至全局的精准判断。但这些精准判断,绝不是单单一个“视野”就解决的了的。
而我个人是不赞成「父母」独断的为孩子做决定,如今有太多家长为孩子做决定,最常见的就是「报班」,这类家长我都见的快吐了,之前我也在答过类似的题,比如孩子压根儿就没这天赋和劲头儿,非特么一根筋的要孩子学这学那,都特么把孩子逼成小脑残了。
至于题主在做这个「究竟是回老家还是到大城市」,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应该交给知友来替你解答,你的困惑与很多家长的困惑一样,属于「成长投资」和「长远投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难度也显而易见。我建议你要根据你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为,不要勉强自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处,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好处,而观念问题大多是普遍问题,需要逐步的渗透与接受,直到更新迭代。而在大城市,可能你的经济情况也未必就会让你的孩子受到多么大的歧视,可能只是你暂时的自卑,怕孩子将来会受到影响,这样的担心我非常能理解,换做是我,我也会这样想。
所以劳烦听我一句:量力而行,随遇而安。不要让选择成为一种压力,生活处处都有美好的一面,如果我是孩子的父母,我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从出生到成长,一直都能开心、快乐、健康。
我是带过孩子的,这一点非常能懂,而这也是我以后的目标,就是这么简单。哪怕会有人说“你想的不够长远,你太短浅”,我不在乎,我不是神算子,也不是先知,能把每一天都过好,让我的孩子过好,就足够了。
而「视野」和「见识」,我相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慢慢的了解周边,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最终他会有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哪怕他的世界并不广阔,哪怕他做不到完美,但这不就是一个「人」吗?
太多家长,都有太多的「塑造欲望」,希望孩子怎样怎样。
某些纨绔少爷,父母提供各种机会,各种先天优厚的物质条件,可然后呢?
变形计里咱见识的也不少了,现实中又何其多呢~
认真想想吧,未来的他们只会比现在的你们更优秀,更强大,何须你去操过多的心。
-----题主问题补充的分割线-----
其实,我父母当年大概也面临类似的问题:留在农村还是到城市定居讨生活?他们选择了后者,并终于在我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候拿到了城市户口。
我父母干的是个体,一家人蜗居在十几平米的出租门面房里,吃喝拉撒,生活有些窘迫。他们交了高昂的赞助费让我上全市最好的小学,但是跟家境普遍宽裕的周围同学在一起,我显然是自卑的。学校组织夏令营的时候,大家都参加,而父母为了省钱让我不要参加;同学之间交换联系方式的时候,只有我家没有电话……上了初中高中以后,发现周围的农村同学慢慢多起来了,自卑情结也就减轻了很多。
我的担心是,如果我留在大城市,会不会重复父母与我的故事。或者,如果我能力达不到,拿不到户口,只能让孩子回老家念书,两地分隔。
我现在倾向于回老家,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等到ta长大了,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答主我的观点:
题主,谁还不曾有过贫穷或落后?哪怕是像你父母当初选择的城市?
我们在乎的太多了,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我们都怕,怕自己的灾难会降临到孩子身上,我们怕他们受伤,怕他们被同学耻笑,怕他们因为穷就被排挤,怕他们没进过大酒店吃龙虾就认为是土鳖。
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公平,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而这个未来不是为了去“比较”,也不是为了“获取心里平衡”,而是让自己明白「我是我」。
就像你班里来了几个比你条件差的农村同学,你的自卑感就减轻了,为什么?因为有他们来为你的自卑垫底,你就有了一些优越感,而这份优越感恰恰是很致命的,更别说把这种优越感在植入你未来的孩子身上。
真正的平等来自与内心的平等,一种本能的平等,而非「势利的平等」与「资本的平等」。
当你站在资本的角度去看「视野」的时候,有些事已经被扭曲了。
而题主你最后说:
「我现在倾向于回老家,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等到ta长大了,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其实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既然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我当然会支持你了,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好的父母,因为在孩子未出生之前,你已经谦卑的将自由妥协给了孩子。
最后:
感谢类似题主这样即将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哪怕我们深知人生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与不容易。
~~~~~~~~~~~~~~~~~~~~~~~~~~~~
网友回复:
我想题主会比较想问“如果我硬把孩子养在大城市,对他的成长和身心是否反而会有害?”
嗯,作为杭州人,我初中高中的时候都是在杭州读的本地学校,这些学校99%的学生都是老杭州人的后代,而最好的教育资源也都集中在这几所学校里面,设施也好老师也好,它们的名字一般都是“杭州第XX中学”。
从初中来说,大多省市级别的重点初中都是按住宅区定学区的,也就是你住哪里是极端重要的,首先题主如果买得起一线城市的学区房,当然是不用担心孩子进不了好学校的。但是学区房的价格和房子质量真的不成正比,一般杭州这些老牌的几所名牌初中周围的学区房都是几十年的陈旧的老房子,价格却高得离谱,而且卖的比买的牛逼,买方是弱势,你嫌贵别人不嫌贵啊。
我在读小学中学这十几年期间,几乎是没有遇见过外地人的,能够进杭州重点中学念书的“外地人”是非常少的,一来学校名额有限,二来还要分配给领导子女,你们懂的,所以真的靠实力考到杭州读中学的外地学生都是非常非常非常牛逼的省里第一名之类的学霸。
当然我的童年中也是有过“外地人”的,初中因为不用考,所以来借读的外地学生都是父母是煤老板之类的富二代,个个都是塞钱大赛的赢家。但是,这些孩子几乎都是非常孤独地生活在我们这些本地人当中的,几乎没有人会跟他们亲近,因为我们下课期间都会讲杭州话!有些老派的老师上课偶尔也会讲几句杭州话有没有!
在这些时刻,那几个外地孩子就是极端被孤立的,他们会表现得自卑,因为本地孩子跟他们讲话的时候,会立刻听出来他们的口音奇怪,而孩子又是最残忍的,本地孩子完全不会隐藏自己对外地孩子的“好奇”,外地人的“昵称”通常是什么“山西煤老板”,“金华大火腿”之类的地域性的名词。这是一种很可怕的冷暴力。
很多被家长带到这里外地学生大多因为户口问题,去读了私立学校,比如"xx外语实验学校”什么的,其实是只要花几倍的价格谁都能进的为了赚钱而存在的学校,升学率可想而知。
当然,我也遇见过性格非常非常好的外地学生,他们不顾一切仍然渐渐把自己融入进本地人的圈子里面去,比如有个东北的同学,人很好,和同学们关系也都很好,但有时他会不敢叫自己的家人为”姥姥,姥爷“,他必须渐渐跟周围的同学们别扭地学”外公外婆“这类的名词,而他因为说不顺口,又常常露怯。而几年以后,我们几乎都忘记了他的名字,提起他的时候,大多同学甚至老师都会称他为”就是东北来的那个“。
很多人也许觉得,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去一个不属于他的环境里生活,一切都变得像砂纸一样尖锐粗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十几岁开始就要小心翼翼斟酌自己说话的方式,口音,语调,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
网友回复:
毫无疑问,大城市。
生活经历、眼界、医疗质量、教育质量是三线城市根本无法比拟的。
自卑?小孩子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是和家庭教育有关,你如果已经首先自卑了(你的原话:我能为ta提供的很有限,怕ta会自卑),那小孩子很有可能也会自卑。
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人只能往上走。
~~~~~~~~~~~~~~~~~~~~~~~~~~~~
网友回复:
_首答 2014/05/04我已经读过北大了,我对我孩子已经毫无期待,只要他过得开心
_修改2014/05/05
我来自特别典型的小村,条件风俗一切都平常,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说,这些都太珍贵了,条件什么我不知道如何说,我觉得不重要,我不太注意这些
不过我回不去了
感谢大家的赞同
~~~~~~~~~~~~~~~~~~~~~~~~~~~~
网友回复:
虽然这么多人答了我还是忍不住说两句。我的父母来自安徽的一个小县城,我从小被带到武汉,一直在武汉长大(武汉算是大城市吧。。。)。
先说教育,湖北和安徽同属于高考非常凶残的地方。我在武汉最好的高中之一,我表哥在安徽老家貌似是一流的高中。这两所高中对比一下,我的高中一本率几乎百分之百,我哥的高中一个不小心就考成三本了。我的高中每年有大量“物美价廉”的出国项目,我们高考前考不上一本的全都被班主任弄出国了,现在都混得不错,那些国外大学至少不差于国内的一本。而我哥的高中只有高考一条路,每天6:30上课,22:00下课,一个月放两天假。
大城市会吸收周围所有地区最好的资源供自己使用。这是三线城市无论如何不能相比的。
如果觉得说高考太肤浅,那么说点精神层面的东西。
虽然身为一个粗糙的武汉人,但是身边有大量逼格很高的奇人。他们在不断的刺激我认识新的事物,导致我的知识体系很杂,我不认为这是坏事。相比较而言,我表哥周围接触的都是认识有限的人,他不小心考了个二本之后就整天lol,我已经无力劝说他了。
大城市的人从小养成的竞争意识会促使他不断逼迫自己学习新的东西,而在小地方就很容易沉沦于那个狭隘的人际关系圈中。
目前就我的经历看来,就算你们再黑武汉是个“大县城”,我也绝对认为武汉完爆任何其他二线城市以及三线城市!
------------------------------------------------------------------------------------------------------------------------------------------
突然意识到自己没考虑到题主的经济水平,不好意思
首先我觉得,以武汉的水平来说,家庭月收入5k,养一个孩子就基本上没问题了。
(这一句看了评论区后我想了想,应该这么说:在还没有养孩子的情况下,一个月除去贷款生活费用之后还能结余5k,可以比较轻松的养一个孩子。)
但是,我初中的时候确实有同学家庭月收入5k不到的,依然过得很好。加上通胀,现在差不多8k一个月吧。我觉得,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活法,大城市里有那么多阶级的人,总有一种生活适合你。
我上的是一所比较贵族的中学,同学当中有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去的,也有交了几十万进去的,也不乏大量的官二代。说真的那些有钱的同学刷新了我对“富人”的理解,比如我初一的时候有同学一周零花钱1K,她家还有四个孩子= =
但是我觉得,首先我不是太跟那些过于有钱的同学来往,但是关系也不错的样子。他们没有表现出任何鄙视我的感觉(当然比较有可能的是太有钱了懒得鸟我。。。),我跟与我家经济能力差不多的同学玩的非常happy。
反观我的安徽老家,其实县城里的贫富差距也很大,而且富人的素质可能没那么好(我就亲眼见到一个土豪亲戚鄙视另一个比较穷的亲戚,当时很诧异,后来也只能习惯了)。
大城市的孩子素质/家教相对比较好,如果题主的经济水平在这个城市的平均线以上,我想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网友回复:
大一才第一次坐地铁的山区小孩来回答一下,眼界这种东西真的是很不同,大城市意味着更好的基础设施,医疗、公共基础、教育等,我不敢说这些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决定作用,但是潜移默化这种东西会让人的选择方式和眼界提高不少。坐过地铁才明白哦原来去城市的另一端可以如此之便捷,坐过BRT才会明白原来公交也可以在大街上开得如此之快,哈哈~更别说为数众多的博物馆、歌剧院、戏剧院、咖啡馆、书城、CBD等。我觉得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不敢保证能带他/她到大城市发展或学习生活,但是我会让他/她拥有一种敢于去大城市开拓眼界的信念,让他/她明白原来不同城市的人生活方式是如此不同的。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山区的高三任教老师不知道该如何鼓舞孩子积极读书,后来他自费带全班学生去了趟南方的大城市,看过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繁华现代之后,回到他们学校后,即使平时不怎么读书的孩子也渐渐得到了改变。因为他们心里明白,如果不努力,去不了想要去的地方,反而可能永远留在山区、乡村甚至是他们赖以为生的贫瘠土地。当然我也可以理解小地方来的孩子可能拥有更美好完整的童年,因为失之东隅,收之 桑榆。
因此不管是什么地方,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有一颗奋发向上的心,努力积极地生活就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