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管夷吾聚精会神整方案 齐桓公一心一意谋发展

管仲在齐国的宗庙内的一番论述很让人感觉到惊奇,他们之间的这一段陈谋可见《国语•齐语》以及可能稍在其后的《管子•小匡》的记载,不过,我对他们的这次谈话倒是心存疑问,那个时代没有录音设备,当时应该也有人在现场进行谈话记录,他们真的有谈到这么多的事情吗?当时管仲刚从囚车里出来,就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将一个如此清楚的齐国治国方略用语言而非文字的方式提交齐桓公吗?显然不大可能,《管子》只是后人整理,后人整理之时,所有的事实已经发生,就难免会出现将许多原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里完成的事情集于一日的情况,甚至许多时候会出现这种表达一种观点而远离真实性的情况,不过有一点倒是真实的,在事实中无论管仲用了多久的时间来向齐桓公陈述他对齐国内政的治理构想,这些内容却都是在他的施政中运用到了。
   庙堂陈谋之后,齐桓公心里有了底,他当即拉着管仲一起宗庙堂供奉的列祖列宗介绍道,“太位及诸位列祖列宗在上,小白幸得先人所佑,可以为君齐国,今日特向列祖列宗推荐贤才夷吾,齐国得此贤才主政必将实现长治久安、霸于诸国之夙愿”。齐桓公可谓现学现用,几个月之前高傒与国彀仲两位上卿在此向列祖列宗介绍他,他今天就在这里向列祖列宗介绍管仲,这事情看似不大,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管仲多年未得志,得如此礼遇,自然是感激为尽,也就达到了齐桓公借此拉拢人心的效果。
  第二天的上朝就成了齐国的大发展的全体官员动员大会,齐桓公在将朝会上宣布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封赏,高傒、国彀仲两位上卿支持他即位自然是功劳最大,增赐大片封地作为食邑,至于鲍叔牙、王子城父、东郭牙、雍廪、宾胥无等各位大夫同样是为国立功均有赏赐。第二件则是公告任命管仲为大夫,为齐国执政,主政齐国,齐桓公令下,管仲之令均为国君之命,众大臣等必须要遵照执行,否则严惩不怠。此令一下,管仲由一个公子的老师(傅)而为齐国的主政者,顷刻间便平步登天,按理说这会在群臣中引起强大的反弹才对,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这也正是齐桓公这个人考虑周全之处,他自始终就保持了与高傒与国彀仲两位上卿的良好的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因此就不必担心朝中其他的大臣的不满意见,而在公告管仲任命之前他又先封赏其他各位大臣,大家都在开心之中,也就顾不得去计较管仲的升迁是不是太过迅猛了。这些年里,在鲍叔牙这个管仲的铁杆粉丝的不停的宣传之下,齐国的大臣们也早就知道管仲是有才之人,现在他得到重用,众人倒也认为是正常的事情,当然,即使这样,也还是有一些态度相对理性齐国的大臣还在持观望态度。
  这些官员的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让我们重新回顾管仲主政齐国之前的历史:做小买卖,赔了,还喜欢沾合作伙伴的便宜;做小官员,不胜职,被炒了;参军上场战,又贪生怕死;做公子纠的老师,先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谋杀齐桓公,后来又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决定辅佐他,似乎是一个标准的利己主义者,处处考虑个人的利益,决不让自己吃半点亏,这样的一个人,真的是有治国之才吗?
   上文我们曾提到过齐桓公在感谢许多人,在这里,就要提管仲不得不感谢的人了,他要感谢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齐桓公,一个则是鲍叔牙。韩愈在《马说》里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一段话早说一千年放在管仲与齐桓公、鲍叔牙身上,再恰当不过,鲍叔牙有推荐之劳、齐桓公用任用之功,这两个人都是管仲的伯乐,尤其是后者,可以宽恕一个试图杀死自己的人并将自己的国家交给他来答理,其心胸之开阔以及对于人才的渴求难有其他人可比,由管仲射小白而来的成语“一箭之仇”在今天被来形容两个人之间有仇,却只是看到了管仲射小白的过程却抛弃当时的结果,似乎可以改写了。
  这里谈一下我个人对于管仲的理解,管仲确实是一个大人才,不过他并不是通才,我的理解他是一个理论强于实践的人才,就是说他善于分析当前局势,提出适合的施政策略,如果我们今天给他安排一个工作职位,那国务院政策研究办公室主任应该是最适合他的。管仲还是一个适合大场面的人才,场面越大他发挥得就越好,打个比方,如果他是一个求职者,他适合在世界前五十强的跨国公司的总部工作,如果将他安排在小型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他则极有可能是一个庸才。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在之前的一些经历中不成功的原因了,他的才华需要一个大的舞台来施展,而且是由他来提出,然后再由其他人执行,齐桓公就给了他这样的舞台,所以,对于齐桓公与管仲这两个人,我们不能说完全是谁成就了谁,甚至从今天的角度来说,齐桓公成就管仲应该比这仲成就齐桓公的程度更高一些,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齐桓公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渴求贤才的人,因此即使遇不到管仲,他也可能找到其他的贤才,而对于管仲而言,能给他这样大的一个才华的施展平台,除了齐国,在当时的诸国中是很难找到第二个国家的,三百年后的楚国屈原也很有才华,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无一是良策,但是他就得不到重用,最后只能因心情郁闷而投江,就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明了。
为了方便大家对齐桓公任用管仲的背景有所了解,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历史上的官员选拔制度,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官员的选拔制度不外乎五种,最早的禅让制,后期的世袭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唯才是举制。禅让制最貌视民主,方式是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民主推选首领,实质是在部落联盟的显贵家族圈内进行,它正是原始社会式的民主全面崩溃的信号;世袭制是在夏商周时代开始实行。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大夫,一级级下去,封地和身份相适应,而且往往是世袭的。政府需要官吏时,就在这些有身份的人中间选择,整个政府的中高级官员基本都是贵族出身,与王室公室有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这种制度后来在中国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开始慢慢演化王位世袭制、帝位世袭制;察举制则将推荐或者自荐成作为重要的官员选拔方式,具有“士择君”的特征,举荐的标准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它冲破了先秦贵族血缘世袭制的藩篱;科举制则是以公开考试,择优选才为特点,具有“君择士”的特点。在春秋的时期,诸侯争霸,人才争夺也十分激烈,于是就处在一个由世袭制向察举制过渡时期,齐桓公即位之后不计出身大规模使用了一些人才,可以说既继承了齐国“举贤尚功”的传统,又将其向前推进了一步,引领了春秋开始的对人才重视的潮流,他敢于一下将一个从前没有成功经历而且没有什么宗室背景的人管仲提拔到主政国家的位置,确实需要十分的勇气与胆识,而齐桓公就做到了这一点,这位齐国历史上的国君最大的特点是敢于用人、擅于用人、放手用人,用人只看能力,决不看出身,这可以说是他最后可以成一代霸主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里再说回到管仲的职位“执政”,其实只能说是一种泛称,春秋列国在治事众官之上,有一人总领全国大政,各国名称不同,泛称为“执政”,相当后世的相职,但是当时没有相这个职位,齐桓公启用管仲主政,刚开始只是授予他大夫之位,后来进一步提升了他的职称。
   我们可以将齐桓公的一生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的童年阶段,即他从出生到拜鲍叔牙为师这一阶段,第二阶段为以为鲍叔牙为师认真学习为将来施政做准备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指他与鲍叔牙离开齐国前往莒国避难然后在姜无知被推翻之后回家即位的阶段,第四阶段则是从即位开始到公告任用管仲准备由他主政齐国这个阶段,在人生这四阶段中,除了第一阶段尚处于未成年期之外,从后三阶段来看,齐桓公完全是一个勤勉、有远见的未来统治者的形象,所以他最终可以为成为一代霸主,与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基本可看到一个没有犯下任何错误的有为青年形象,为了可以成为一个成功者,他认真跟随鲍叔牙学习;努力与国内的豪门势力加强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即便在国内避难的时候,他都不忘记加强与国内的信息交流,为日后的即位建立了良好的人脉关系;而当他得以即位成为齐国国君之后,更是处处显示出一副不凡的气势,乾时之战调兵遣将、指挥若定,从容取得上任后第一次大捷,初步稳定了局势,为自己的统治启开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借助鲁国之手消除自己在政治上最大的竞争对手二哥姜纠,为自己今后的执政的顺利进行铺平了道路;以德报怨,对于曾经试图谋杀自己的管仲不计前嫌,反而大胆启用他主政齐国,更为今后的齐国的强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此一个有为的国君形象,真的想不成功都难了。
   那么,直到现在有个问题我们都没有交待清楚,在他任管仲主政的时候,我们的主人公齐桓公姜小白的年龄是多大呢?这却是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因为历史久远而缺乏史籍记载,所以我们不清楚齐桓公与管仲的确切出生年代,只能透一些历史典籍的记载来推测他们的年龄。管仲可以为齐桓公的师傅,可以在日后被他尊为“仲父”,在年龄上面至少应该比齐桓公大出十岁以上,而且,我们根据齐僖公决定召管仲与鲍叔牙为公子这傅的时候,管仲曾对这两位公子有过一个个性分析,其中对齐桓公有分析是“无小智,惕而有大虑”,这样的性格是幼年时是很难看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在那个时候齐桓公已经有十五、六岁左右,也是说,管仲当时应该在二十五六岁左右,不过,当时以管仲的那种丰富的人生经历(当圉人、做小生意、做政府小职员三次都被辞退、参军)来看,他的年龄低乎不应该只有这个年龄,考虑到少年老成,我们就暂且将他理解靠近三十岁这个年龄段吧,这样我们再分析十几年之后,齐桓公取得齐国的政权,年龄大约在近三十岁左右,而管仲则在四十岁左右,这正是男人们扬名立万的黄金时代,以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来分析,倒是相对合情合理一些。
   齐桓公与管仲这两个人虽然是一君一臣,但是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均是大局观极好而不拘小节,两个人倒可谓是天造地设地一对合作拍挡,齐桓公一心想当诸候霸主,而管仲则梦想可以借助齐国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一番抱负,将自己的雄才大略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成果,所以我们就可以从各种历史典籍看到一对勤勉的君臣,管仲许多年里都在筹划他的治国方案期待有一天可以得以实行,而齐桓公处心积虑想要齐国加快发展,早些积累起强大到让他称霸诸候的资本。
   当然了,我们这里不要误读霸的意思,在整个中国的古代,霸其实没有蛮横不讲理的意思,在春秋时代,霸也称作伯,也是诸候老大或做盟主的意思,要做霸主,首先要有强大的实力,其次也要承担起很大的责任,这可是一件吃力而不容易讨好的事情,不过齐桓公与管仲却做得有声有色。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jasononline/archive/2007/08/05/843715.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