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齐桓公调整官员图发展 管夷吾语言机智劝主公

齐桓公在经过一番大规模的人才征集之后,决定自上而下地调整一下官员队伍,将一些有能力的人才放到相关的岗位上,其中调整国家的高级官员一事则是众中之重,虽然他对许多官员的能力有所了解,但是还是想再征求一下管仲的意见,管仲也向自己的上级发表了自己对国内一些官员的看法,他说:“隰朋深谙礼仪与宾客接待事宜,建议由他出任大行一职(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部长);宁戚懂得如何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建议任命他为大田(相当于今天的农业部部长);王子城父懂得如何率军参战,建议任命他为大司马(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部长);弦宁判案公正,不冤枉好人,不便宜坏人,建议任命他为大理(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长);鲍叔牙进谏必忠,不贪图富贵,建议任命他大谏(相当于今天的监察部部长),这五个人各有各的才华,在各个单项上,我都不如他们,只要有了他们,我国实现富国强兵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主公要图霸主之业,则一定要有我管夷吾在此。”
  对于管仲的这一些看法,齐桓公是完全同意的,他很快就在齐国完成了即位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官员调整,当然,对于这大行、大田、大司马、大理、大谏这五个重要职务的人选,各种史料中还有其它的说法,比如有说法是由东郭牙出任大谏一职,还有说是大理由宾胥无出任,考虑到这些官员的人选对于本作品的接下来的内容并无大的影响,因此在这里不做具体的考证。
  在这里,我们可以对春秋时代周王朝与诸候国的官制作一个了解,在那个时代,人口的数量并不多,齐国在齐桓公时代是一等一的大国,但是人口应该不过百万,官员的数量也比较少,每一个官员所要处理的事情就比较多,因此官员的分工并不不是太细,诸候国的高级官员的职称只有卿(上卿、下卿或亚卿、)、大夫(上大夫、下大夫)两个大的级别,而官职只不过是几个类别,当时的重要职官是司徒、司马、司空,其次为司寇。司徒治民,“司”是掌管、“徒”是徒役,指服军役和各种劳役的民众,司徒治民事,掌户籍;司马治军,战国以前重车战,兵车用马拉,所以以“马”命官,掌管军事的官就称司马。司马的佐助称为少司马。主管养马的校人(或称校正)是司马的属官;司空管土地,主要职责是测量土地的远近、辨别土地的好坏,以便授于民众耕种,并编定赋税的征收数额;司寇,掌管刑狱诉讼,治寇盗。这些官称在中原列国多有设置,其职司也大同小异。主管刑狱的官还有称作理、士、大士、尉氏等。后世有人将管仲说作是相,显然是不正确的,虽然他的权力确实有些与后世的宰相相似,但是在当时是没有相这个职位的,管仲的最开始的职称是大夫,虽然主政齐国,但是就职务级别而言,显然他是要排在齐桓公、国高二位上卿之后的,他刚开始时的具体职位只能说是掌握主政大权的大夫。
  齐桓公通过这次官员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了管仲的地位,让大行、大田、大司马、大理、大谏等五个高级官员都受到管仲的节制,他知道即便是调整之后齐国的许多高级官员都是贵族出身,担心管仲的权威受到影响,后来授管仲为下卿,这是因为齐有国氏、高氏二卿,由周天子所命;而管仲为桓公所任,其爵位为下卿以表示齐对周王朝的尊重,其实所享受的管仲所享受的待遇完全是正卿级的,这时就已经将管仲的地位放到了与国高同等的位置上来,然后齐桓公学习武王尊姜子牙为“尚父”的方法,尊管仲为“亚父”,让大臣们看到他们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有利于管仲的施政,同时,他考虑管仲出身贫寒,又特别赐封了大片土地给管仲,让他可以安心为国施政,帮助齐国迅速实现经济腾飞,帮助自己达成要称霸诸候的人生理想。
   任命管仲主政齐国,又对齐国的官员进入一番调整之后,齐桓公感觉自己肩上担子轻了许多,刚开始做国君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放心不下,要自己亲自过问处理,现在都有可以相信的官员在处理,他则可以拿出一些时间处理个人的事情,《韩非子•难二》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次,西方大国晋国的使者来齐国访问,主管接待的官员一时搞不准什么的标准来招待他,于是向齐桓公请示,齐桓公当时正在宫内看文艺表演,对他说,“你去问仲父吧!”官员去找管仲,结果没有找到,于是又回来向齐桓公请示,齐桓公又让他继续去找管仲请示,如些三次,在前面演出的一个优人(也就是演员)见他什么事都不操心,于是就阴阳怪气地讽刺他说,“当国君也太容易了吧,一次是仲父,二次三次还是仲父”。齐桓公听了他的话,却并不生气,而是得意地对他说,“我听说过,君主在求索人才是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得到人才之后却可以很安逸的,我到仲父这样的人才已经很困难了,现在我得到了他,自然就要充分使用他,让自己很舒服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齐桓公的用人观,他不像中国古代其它的君主,把大大小小的权力全都抓在自己的手里,而充分放权,让自己信任的大臣去为自己分忧。当然,从这个小的细节里面,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个情况,那就是齐桓公这个人是一个平易近人、心态相当阳光的国君,他渴望获得天下的尊重但是却并没有半点盛气凌人的样子,一个负责为他表演节目的下人可以用如此的语态对他说话,他根本就没有半点恼怒。
   当然了,齐桓公也并不是一个盲目地信任属下的人,其实他重用管仲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即便在任用管仲主政齐国之后,他仍然在考虑一个方法,如何既可以充分发挥管仲的才智又可以对他有所制约,又不至于让他因权力过大而损害国家利益。据记载,他准备尊管仲为“仲父”的时候,他特意召集管仲之外的众高级官员开会,想要了解其他大臣们对于管仲的看法,他对大臣们说,“寡人打算拜夷吾为仲父,同意的站在门在左面,不同意地站在门的右面,”结果,除了东郭牙之外的大臣都站在门的左面,而东郭牙则站在了门的中间。齐桓公于是问他,“你为什么站在中间,这是什么意思呢?”东郭牙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他,“主公您看以夷吾的才智能不能谋取天下?”齐桓回答说,“能!”东郭牙又问,“那么以夷吾的魄力,他是不是一个敢于做大事的人?” 齐桓回答说,“能!”东郭接下来说,“那么,主公您知道他是一个才智能谋取天下、魄力敢于做事的人,却把国的权力完全交给他,以夷吾的智谋,借助主公您的权势来治理齐国,难道不危险吗?”东郭牙的说法其实也正是齐桓公所担心的,所以,他对于官员的调整也有另一层意思,一方面可以施展这些官员的才能为国谋力,另一方面其实也对管仲进行了分权,他们五个人的权力受到了管仲的制约,同样也制约了管仲的权力无限集中。为了避免国内的大臣们建立起自己的小圈子,齐桓公也并非是将有的权力都下放,比如对于官员的考核与任免权,他一直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由他对于全国各地的官员进行考核任免,确保了自己的有效统治。在这样的一种体制中,国君居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而主政全国的管仲既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又不能全面控制齐国的权力,然后再加上高傒与国彀仲两位上卿压阵,基本就为齐国建立起一个稳定、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为了方便大家对于齐国当时的高层管理体系有所了解,我们用今天的眼光来分析一下这套体系,如果用今天的美国与当时的齐国作一个纵向类比,齐桓公相当于总统,管仲相当于国务卿,高傒与国彀仲相当于参众两院的议长,隰朋等人则相当于各部部长。如果再用一个现代股份公司与当时的齐国的作类比,齐桓公相当于董事长,管仲相当于总经理,高傒与国彀仲相当于监事会主席,而隰朋等人则相当于公司的各个部门经理。由此可见,齐桓公为齐国设计的这个体系是相当有效的,这个体系在整个齐桓公的统治时代都在有效运转,为齐国的强大与固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个体系在早期富有效力与朝气,为齐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因为在这个体系没有及时补充进新鲜血液,几十年之后当几位主要骨干在几年内先后去世之后就直接导致了齐国的强盛如昙花一现没有持续下去则是后话了)。
   在为齐国的确定了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之后,齐桓公一方面不忘称霸之志,放手让管仲在一个可控的框架内发挥他的才能(本文接下来会有详细阐述),另一方面这个据说身体高大玉树临风的男人则不会辛苦自己,在工作之余开始享受生活的乐趣。
  齐桓公的生活乐趣包括哪些呢?其实不过是一些吃喝玩乐的事情,我们用最通俗的文字总结这位齐国国君的私人爱好,大概可以包括如下的内容:音乐、喝酒、打猎、飙车、美食、服装、玩女人、私访,大凡是一个浪荡公子喜欢做的事情,他都喜欢,不过还好的是他这个人对老百姓不错,虽然自己有这么多爱好,但是基本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去做一些为害百姓的事情,因此他的这些爱好在当时的齐国不但极少有老百姓反对,反而深受臣民的欣赏,他的许多个人行国甚至都成了齐国的时尚,他就成了为一个引领时尚潮流的人,整个齐国的贵族子弟与普通民众甚至都乐于效仿他。
   关于齐桓公个人爱好的趣事,不妨在这里提几个,与大家分享。
  一个是关于他因为丢了冠而不上朝的事情。春秋时代还没有帽子的称呼,帽子在当时是叫作首服或元服,包括许多种类,如冠、冕、弁、胄、巾、帻、笠等。冠与我们理解中的帽子是不一样的,冠有一个冠圈,中间有一个二寸长的冠梁,其作用主要是将头发束住,而不是把头发全部罩起来。齐桓公这个人很爱美,因为他的身高很高,大约在180厘米以上,为了配合自己的身高,特意让工匠们给他造了一个高冠,他一副“高冠博带、金剑木盾”的帅男造型让国人纷纷为之倾倒,但是偏偏有一次他与人喝酒喝醉了,不小心将他的冠给弄丢了(多半是让某个臣民给偷偷收藏了),他酒醒后伤心不已,感觉不戴高冠上朝有损自己的英俊形象,结果愣是三天不去上朝,于是有大臣去他的后宫探查原因,看见齐桓公正在后宫中闷闷不乐,问他原因,不禁让人捧腹,直到他的工匠们加班帮他重新打造了一个高冠,他这才恢复了精气神。当然,这个典故也有另一种解读,就是说齐桓公认为自己的帽子是被小偷给偷去了,连一国的老大都被偷,这说明齐国的治安不好,他作为齐国的老大感觉颜面无光,所以不愿意上班,到最后还是管仲出面劝说了一番,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治安不好说明老百姓生活不好,只要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人们都安居乐业了,就不会有小偷小摸的现象了,齐桓公深以为然,于是愉快地上班去了(这对我们今天有着多么大的指导意义啊!与其一次次搞严打,不如想办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这才是搞好治安的根本)。
   一个则是关于衣服的事情。在当时的齐国,衣服的颜色分为两种,一种是素色,一种则是紫色,素色是原色,而紫色则需要经过染色工艺,因此价格比较高,五件素色的衣服的价格才可以抵上一件紫色的衣服。齐桓公这个人喜欢时尚,因此特别喜欢穿紫色。有一天,他带管仲下去基层视察,让他很吃惊,齐国的大街上居然有许多人穿着紫色的衣服,这时的齐国则从动乱中恢复没有多久,百姓的收入尚不高,人民为什么竟会如此奢华呢?齐桓公十分不解,于是问管仲原因,要求他想办法制止这种浪费的情形。管仲对他笑着说,“国君是一国百姓之风范,因为主公喜欢紫色衣服,百姓无论多贵都要买紫色衣服穿,主公要想制止百姓浪费,只需要日后不穿紫色改穿素色就可以。”齐桓公这个人虽然喜欢时尚,但是却不愿意百姓在尚不富裕的情况如此浪费,于是第二天起就开始改穿素色衣服,结果当天,侍卫近臣穿紫衣的没有了。接下来,国都里穿紫衣的没有了。很快,全国百姓穿紫衣的也没有了。
   由此,我们可见,齐桓公这个人是历史上相当有趣的一个国君,他既可以九合诸候、一匡天下,同时他又是一个时尚男人的形象,极富生活情趣,历史很难再找出第二个这样的国君。
   齐桓公自从任命管仲主政齐国,又对齐国大小官员进行一番调整之后,君臣共同努力,齐国在经历了连续的动荡之后就很快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却惹得一个人极为不高兴,这个人是鲁庄公,本来齐国写给他的信中提到要将管仲押回国内处死,但是没有想到管仲却得到重用,他感觉自己被愚弄了,又想到乾时之败的耻辱,这位年轻的鲁国国君就萌发重新讨伐齐国的想法,结果被大臣施伯给劝止了,施伯说,“乾时之战,虽然齐军是以计取胜,胜之不武,但是毕竟是取得胜利,齐军的气势极高,那个时候,齐候还只是刚即位,就可以有如此战斗力,如果到今天齐军已经经过多时的休整,对他们发动军事行动,恐怕对我国不利,还请主公三思。”
   鲁庄公当然明白这一点,齐国自建立之后国力一直就是强于鲁国的,虽然两国之间的的战争有胜有负,但是鲁国如果真的主动去讨伐齐国,肯定得不到什么便宜,于是就将这个念头给压了下去。
   鲁庄公这边的不满是压了下去,但是因为消息封锁不够好(鲁国是齐国周边邻国中唯一的大国,齐国难免不会在鲁国安排一些间谍之类的),他想要讨伐齐国消息就传了齐桓公的耳朵里,齐桓公不干了,一方面当初鲁国发兵攻打齐国为公子纠夺位让他很不开心,另一方面,鲁国只是自己的手败将,居然挑战自己的权威,齐桓公不愿意善罢甘休,他决定惩罚鲁国,想要出兵攻鲁国,教训一下鲁国。对于他的想法,管仲不支持,他劝说齐桓公道,“虽然目前我国强于鲁国,但是国内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目前并不是最佳时机,主公应当在我国实力更加强大之后才考虑对外用兵之事。”
   齐桓公毕竟比管仲年轻许多,齐国目前的政局已经稳定下来,虽然时间还并不长,但是他的称霸决心却慢慢膨胀了起来,于是不听管仲的劝说,下令全国进行动员,筹措作战经费,补充军队后源,准备伐鲁的事情。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jasononline/archive/2007/08/05/843719.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