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这篇文章带你快速理解--分布式事务两阶段和三阶段(Seata的二阶段的演变)

**分布式事物基本理论:**基本遵循CPA理论,采用柔性事物特征,软状态或者最终一致性特点保证分布式事物一致性问题。

首先我们Seata先看看两阶段提交协议的演变:

SEATA官网:http://seata.io/zh-cn/docs/overview/what-is-seata.html

AT 模式整体机制
两阶段提交协议的演变:

  • 一阶段:

业务数据和回滚日志记录在同一个本地事务中提交,释放本地锁和连接资源。
(执行用户SQL释放资源,生成快照)

  • 二阶段:

提交异步化,非常快速地完成。
回滚通过一阶段的回滚日志进行反向补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过程

一阶段
在一阶段,Seata 会拦截“业务 SQL”,首先解析 SQL 语义,找到“业务 SQL”要更新的业务数据,在业务数据被更新前,将其保存成“before image”,然后执行“业务 SQL”更新业务数据,在业务数据更新之后,再将其保存成“after image”,最后生成行锁。以上操作全部在一个数据库事务内完成,这样保证了一阶段操作的原子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阶段

  • 提交过程

二阶段如果是提交的话,因为“业务 SQL”在一阶段已经提交至数据库, 所以 Seata 框架只需将一阶段保存的快照数据和行锁删掉,完成数据清理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回滚过程
    二阶段如果是回滚的话,Seata 就需要回滚一阶段已经执行的“业务 SQL”,还原业务数据。回滚方式便是用“before image”还原业务数据;但在还原前要首先要校验脏写,对比“数据库当前业务数据”和 “after image”,如果两份数据完全一致就说明没有脏写,可以还原业务数据,如果不一致就说明有脏写,出现脏写就需要转人工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官网的定义

以一个示例来说明:

两个全局事务 tx1 和 tx2,分别对 a 表的 m 字段进行更新操作,m 的初始值 1000。

tx1 先开始,开启本地事务,拿到本地锁,更新操作 m = 1000 - 100 = 900。本地事务提交前,先拿到该记录的 全局锁 ,本地提交释放本地锁。 tx2 后开始,开启本地事务,拿到本地锁,更新操作 m = 900 - 100 = 800。本地事务提交前,尝试拿该记录的 全局锁 ,tx1 全局提交前,该记录的全局锁被 tx1 持有,tx2 需要重试等待 全局锁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 tx1 的二阶段全局回滚,则 tx1 需要重新获取该数据的本地锁,进行反向补偿的更新操作,实现分支的回滚。

此时,如果 tx2 仍在等待该数据的 全局锁,同时持有本地锁,则 tx1 的分支回滚会失败。分支的回滚会一直重试,直到 tx2 的 全局锁 等锁超时,放弃 全局锁 并回滚本地事务释放本地锁,tx1 的分支回滚最终成功。

因为整个过程 全局锁 在 tx1 结束前一直是被 tx1 持有的,所以不会发生 脏写 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2PC和3PC的概念

一、两阶段提交(2PC)

两阶段提交又称2PC,2PC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强一致、中心化的原子提交协议。

这里所说的中心化是指协议中有两类节点:一个是中心化协调者节点(coordinator)和N个参与者节点(partcipant)

  • 第一阶段:投票阶段
  • 第二阶段:提交/执行阶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阶段主要分为3步

  1. 事务询问
    协调者 向所有的 参与者 发送事务预处理请求,称之为Prepare,并开始等待各 参与者 的响应。

  2. 执行本地事务
    各个 参与者 节点执行本地事务操作,但在执行完成后并不会真正提交数据库本地事务,而是先向 协调者 报告说:“我这边可以处理了/我这边不能处理”。

  3. 各参与者向协调者反馈事务询问的响应
    如果 参与者 成功执行了事务操作,那么就反馈给协调者 Yes 响应,表示事务可以执行,如果没有 参与者 成功执行事务,那么就反馈给协调者 No 响应,表示事务不可以执行。

第一阶段执行完后,会有两种可能。1、所有都返回Yes. 2、有一个或者多个返回No。

第二阶段
提交/执行阶段(成功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阶段事务提交

  • 所有的参与者反馈给协调者的信息都是Yes,那么就会执行事务提交
    协调者 向 所有参与者 节点发出Commit请求
  • 事务提交
    参与者 收到Commit请求之后,就会正式执行本地事务Commit操作,并在完成提交之后释放整个事务执行期间占用的事务资源。

第二阶段事务回滚

  • 任何一个 参与者 向 协调者 反馈了 No 响应,或者等待超时之后,协调者尚未收到所有参与者的反馈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发送回滚请求
    协调者 向所有参与者节点发出 RoollBack 请求.
    2,事务回滚
    参与者 接收到RoollBack请求后,会回滚本地事务。

2PC缺点

1)性能问题

无论是在第一阶段的过程中,还是在第二阶段,所有的参与者资源和协调者资源都是被锁住的,只有当所有节点准备完毕,事务 协调者 才会通知进行全局提交,

参与者 进行本地事务提交后才会释放资源。这样的过程会比较漫长,对性能影响比较大。

2)单节点故障

由于协调者的重要性,一旦 协调者 发生故障。参与者 会一直阻塞下去。尤其在第二阶段,协调者 发生故障,那么所有的 参与者 还都处于

锁定事务资源的状态中,而无法继续完成事务操作。(虽然协调者挂掉,可以重新选举一个协调者,但是无法解决因为协调者宕机导致的参与者处于阻塞状态的问题)

2PC出现单点问题的三种情况

(1)协调者正常,参与者宕机

​ 由于 协调者 无法收集到所有 参与者 的反馈,会陷入阻塞情况。

​ 解决方案:引入超时机制,如果协调者在超过指定的时间还没有收到参与者的反馈,事务就失败,向所有节点发送终止事务请求。

(2)协调者宕机,参与者正常

​ 无论处于哪个阶段,由于协调者宕机,无法发送提交请求,所有处于执行了操作但是未提交状态的参与者都会陷入阻塞情况.

​ 解决方案:引入协调者备份,同时协调者需记录操作日志.当检测到协调者宕机一段时间后,协调者备份取代协调者,并读取操作日志,向所有参与者询问状态。

(3)协调者和参与者都宕机

发生在第一阶段: 因为第一阶段,所有参与者都没有真正执行commit,所以只需重新在剩余的参与者中重新选出一个协调者,新的协调者在重新执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就可以了。
2)发生在第二阶段 并且 挂了的参与者在挂掉之前没有收到协调者的指令。也就是上面的第4步挂了,这是可能协调者还没有发送第4步就挂了。这种情形下,新的协调者重新执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操作。

3)发生在第二阶段 并且 有部分参与者已经执行完commit操作。就好比这里订单服务A和支付服务B都收到协调者 发送的commit信息,开始真正执行本地事务commit,但突发情况,Acommit成功,B确挂了。这个时候目前来讲数据是不一致的。虽然这个时候可以再通过手段让他和协调者通信,再想办法把数据搞成一致的,但是,这段时间内他的数据状态已经是不一致的了! 2PC 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三阶段PC

三阶段提交协议(3PC)主要是为了解决两阶段提交协议的阻塞问题,2pc存在的问题是当协作者崩溃时,参与者不能做出最后的选择。因此参与者可能在协作者恢复之前保持阻塞。三阶段提交(Three-phase commit),是二阶段提交(2PC)的改进版本。

与两阶段提交不同的是,三阶段提交有两个改动点。

1、 引入超时机制。同时在协调者和参与者中都引入超时机制。
2、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插入一个准备阶段。保证了在最后提交阶段之前各参与节点的状态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除了引入超时机制之外,3PC把2PC的准备阶段再次一分为二,这样三阶段提交就有CanCommit、PreCommit、DoCommit三个阶段。

- CanCommit阶段

之前2PC的一阶段是本地事务执行结束后,最后不Commit,等其它服务都执行结束并返回Yes,由协调者发生commit才真正执行commit。而这里的CanCommit指的是 尝试获取数据库锁 如果可以,就返回Ye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阶段主要分为2步

事务询问 协调者 向 参与者 发送CanCommit请求。询问是否可以执行事务提交操作。然后开始等待 参与者 的响应。
响应反馈 参与者 接到CanCommit请求之后,正常情况下,如果其自身认为可以顺利执行事务,则返回Yes响应,并进入预备状态。否则反馈No

PreCommit阶段

在阶段一中,如果所有的参与者都返回Yes的话,那么就会进入PreCommit阶段进行事务预提交。这里的PreCommit阶段 跟上面的第一阶段是差不多的,只不过这里 协调者和参与者都引入了超时机制 (2PC中只有协调者可以超时,参与者没有超时机制)。

DoCommit阶段

这里跟2pc的阶段二是差不多的

相比较2PC而言,3PC对于协调者(Coordinator)和参与者(Partcipant)都设置了超时时间,而2PC只有协调者才拥有超时机制。这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这个优化点,主要是避免了参与者在长时间无法与协调者节点通讯(协调者挂掉了)的情况下,无法释放资源的问题,因为参与者自身拥有超时机制会在超时后,

自动进行本地commit从而进行释放资源。而这种机制也侧面降低了整个事务的阻塞时间和范围。

另外,通过CanCommit、PreCommit、DoCommit三个阶段的设计,相较于2PC而言,多设置了一个缓冲阶段保证了在最后提交阶段之前各参与节点的状态是一致的。

以上就是3PC相对于2PC的一个提高(相对缓解了2PC中的前两个问题),但是3PC依然没有完全解决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 5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1、课程简介Spring Cloud是一系列框架的有序集合。它利用Spring Boot的开发便利性巧妙地简化了分布式系统基础设施的开发,如服务发现注册、配置中心、消息总线、负载均衡、断路器、数据监控等,都可以用Spring Boot的开发风格做到一键启动和部署。       在本套课程中,我们将全面的讲解Spring Cloud技术栈, 从环境的部署到技术的应用,再到项目实战,让我们不仅是学习框架技术的使用,而且可以学习到使用Spring Cloud如何解决实际的问题。Spring Cloud各个组件相互配合,合作支持了一套完整的微服务架构。- 注册中心负责服务的注册与发现,很好将各服务连接起来- 断路器负责监控服务之间的调用情况,连续多次失败进行熔断保护。- API网关负责转发所有对外的请求和服务- 配置中心提供了统一的配置信息管理服务,可以实时的通知各个服务获取最新的配置信息- 链路追踪技术可以将所有的请求数据记录下来,方便我们进行后续分析- 各个组件又提供了功能完善的dashboard监控平台,可以方便的监控各组件的运行状况2、适应人群有一定的Java基础,并且要有一定的web开发基础。3、课程亮点       系统的学习Spring Cloud技术栈,由浅入深的讲解微服务技术。涵盖了基础知识,原理剖析,组件使用,源码分析,优劣分析,替换方案等,以案例的形式讲解微服务中的种种问题和解决方案l  微服务的基础知识n  软件架构的发展史n  微服务的核心知识(CAP,RPC等)l  注册中心n  Eureka搭建配置服务注册n  Eureka服务端高可用集群n  Eureka的原理和源码导读n  Eureka替换方案Consuln  Consul下载安装&服务注册&高可用l  服务发现与服务调用n  Ribbon负载均衡基本使用&源码分析n  Feign的使用与源码分析n  Hystrix熔断(雪崩效应,Hystrix使用与原理分析)n  Hystrix替换方案Sentinell  微服务网关n  Zuul网关使用&原理分析&源码分析n  Zuul 1.x 版本的不足与替换方案n  SpringCloud Gateway深入剖析l  链路追踪n  链路追踪的基础知识n  Sleuth的介绍与使用n  Sleuth与Zipkin的整合开发l  配置中心n  SpringClond Config与bus 开发配置中心n  开源配置中心Apollo4、主讲内容章节一:1.     微服务基础知识2.     SpringCloud概述3.     服务注册中心Eureka4.     Eureka的替换方案Consul章节:1.     Ribbon实现客户端负载均衡2.     基于Feign的微服务调用3.     微服务熔断技术Hystrix4.     Hystrix的替换方案Sentinel章节:1.     微服务网关Zuul的基本使用2.     Zuul1.x 版本的不足和替换方案3.     深入SpringCloud Gateway4.     链路追踪Sleuth与Zipkin章节四:1.     SpringCloud Config的使用2.     SpringCloud Config结合SpringCloud Bus完成动态配置更新3.     开源配置中心Apollo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