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 codewar 做题目玩,做到一题时,想试试用递归写,却发现在函数体内一切正常,可是打印返回值时,打印出来的结果却是 None 。不明白是在哪里除了问题了,于是在网上翻了一圈,自己又仔细思考了下整个逻辑。似乎弄清楚了。这里我来解释下我的理解。
首先,我来写一个简化的递归函数,来做用于解释的案例。
def ex(x):
if x > 1:
x -= 1
ex(x)
else:
return x
t = ex(5)
print(t)
上面的程序逻辑超简单:判断输入的书是否大于 1 ,如果大于 1 则把它减 1 ,然后再判断。如此不断递归下去。当 x 不大于 1 的时候,返回 x 的大小。
很容易认为返回的 x 打印出来的结果是 1 是不?但是不是的。你可以把上面的代码运行下,打印出来的结果是:
None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的理解是:
当我们在 t = ex(5) 的时候,调用了一次函数。如果函数直接返回 t = 1,那是木有问题的。问题是,程序在这里返回数据。反而又去调用了一次函数本身。这次调用的的是 ex(4) 然后一直调用的 ex(1) 这时候程序终于运行到了 return 这里。那这次 return 给了谁呢?答案是谁都没有给。因为我们没有设置 t = ex(1), 所以函数的 return 回的数据就这么丢失了。
而我们调用的 t = ex(5) 呢,因为它的 if > 1 是成立的,所以直接跳过了了 else: return x ,等于这一次调用,是没有用到 return 的。而在 Python 中规定,如果一个函数体没有 return 的时候,那它的 return 就是 None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运行上面的程序的时候,得到的结果是 None 。
为了证明这点,我们可以去写一个程序,去尝试获得迭代到 ex(1) 这次调用时 ex(1) 所返回的值。程序如下:
t = {}
def ex(x):
global t
if x > 1:
x -= 1
t[x] = ex(x)
else:
return x
ex(10)
print(t)
在程序中,我们用字典,把 ex(x) 每次调用所返回的数据记录了下来。结果如下:
{1: 1, 2: None, 3: None, 4: None, 5: None, 6: None, 7: None, 8: None, 9: None}
可见:
在迭代中,后调用的函数先返回。
除了最后一次调用的函数有了正确的返回外,之前的函数都没有 return ,所以返回的都是 None。
那如何正确地返回迭代出来的数据呢?答案是:一层一层第把最后一次调用返回出来。代码如下:
def ex(x):
if x > 1:
x -= 1
return ex(x)
else:
return x
t = ex(5)
print(t)
结果为:
1
为什么这次能正确呢?因为第一次调用 ex(x) 的时候,它返回的是ex(x-1),下一次调用返回了 ex(x-2) 一路携手交传,最终把 ex(1) return 给了 t ,这个时候就等于 t = ex(1) 了,自然就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了。
嗯,本文就到这里要结束了。最后说一下, Python 的确不喜欢迭代。所以它严格限制了迭代的次数。我电脑上,只要迭代的次数超过 999 ,就会报错,如下:
t = ex(998)
1
t = ex(999)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Work\Coder\Test\test4.py", line 14, in
t = ex(999)
RecursionError: maximum recursion depth exceeded in compar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