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光是笔记本电池,手机电池的性能指标参数也是有毫安时(mAh)的,还有瓦时(Wh)的。我们该怎么样来理解这些参数呢?
我们知道电池有几个重要参数,分别是工作电压(V)、毫安时(mAh),还有我们在笔记本电脑电池上常见的瓦时(Wh)。通常我们在比较电池容量大小的时候,往往会以毫安时(mAh)作为比较大小的单位。比如小时候我们玩的四驱车充电电池、手机里面电池、移动电源的电池。


电功率(electric power)
物理学名词,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电功率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att),简称"瓦",符号是W。
作为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一个电器电功率的大小数值上等于它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如果在"t"(SI单位为s)这么长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W”(SI单位为J),那么这个电器的电功率 [1] 就是P=W/t。
电功率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乘积。 [2](P=U·I)。对于纯电阻电路,计算电功率还可以用公式P=I^2*R和P=U^2 /R。
每个电器都有一个正常工作的电压值叫额定电压,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的功率叫做实际功率。
计算公式
P=W/t=UIt/t=UI
说明:P→电功率,W→功,t→时间,U→电压,I→电流
那么,瓦时(Wh)究竟和毫安时(mAh)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回顾一下物理课上的电流的定义公式(Q为电荷量,即毫安时mAh):从I=Q/t 可知Q=It,如果电流I的单位为mA(毫安),t代表时间,单位hour(时),mAh代表的就是电池内的电荷量。也就是说如果一块电池容量标识1000mAh,那么在工作时电流为100mA的时候,理论上可以供电使用10小时。
但公式Q=It中并未涉及到电压,因此毫安时只能说明电池内部能够容纳多少库仑的电荷,并不能说明该电池能够做多少功,以及该电池可提供的最大功率是多少。而上面我们也说到不同电池的工作电压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某些电池上的毫安时(mAh)旁边还会有一个以瓦时(Wh)为单位的数字。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物理课上的电流做功的公式定义:W=UIt=UQ(电功率P=UI),电压U乘以电流I的单位为W(瓦),因此能够做多少的功就用Wh(瓦时)来表示。

比如上图这块内置电池MIN:22.57Wh=3.7*6100mAh/1000(除以1000是指将毫安mA转化为安A),刚好等于MIN上面显示的22Wh,上面只是省略了小数。因此在没有标注瓦时的电池上我们就可以通过工作电压以及毫安时计算出来。比如下图:电池功率P=10.8V*6600mAh/1000=71.28Wh。

再比如下图中容量高达12000mAh的移动电源。

按照我们习惯的比较办法,它的容量比上上个图笔记本电池的6600mAh要高出很多。但是通过换算发现:5V*12000mAh/1000=60Wh,实际上是比6600mAh的笔记本内置电池容量小的。
总结:
在电压一样的情况下,使用毫安时(mAh)来比较同种电池的容量大小是可行的,但如果是比较两种不同产品的电池,他们的工作电压不一样,则一定要使用瓦时(Wh)为单位对比。如果电池上没有瓦时(Wh)标注,则可以通过毫安时(mAh)乘以工作电压(V)再除以1000换算出瓦时(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