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杯布局和双飞翼布局

圣杯布局和双飞翼布局的几点区别:

  1. 圣杯布局的center,left和right是写在一个共同的父元素中的,双飞翼的左中右是分开写的
  2. 圣杯布局要使用position定位。

 

  1. 圣杯布局:center的width设置100%,此时,left和right被挤到了下一行,设置left的margin-left为-100%,相当于相对left的border-left向左移动100%的父元素单位,因为突破了紧挨浮动元素的下边缘,所以left向上移动,然后利用position将left的位置放置在左边。设置left的margin-right为-150px,设置的右边缘线突破了center元素下边缘的限制,因此向上移动至最右边
<div id="header">header</div>
    <div id="container">
        <div id="center" class="colomu"></div>
        <div id="left" class="colomu"></div>
        <div id="right" class="colomu"></div>
</div>
 <div id="footer">footer</div>
body{
            min-width: 550px;
        }
        #header,#footer{
            height: 50px;
            background-color: aqua;
            text-align: center;
        }
        #container {
            padding-left: 200px;
            padding-right: 150px;
            height: 100px;
        }
        #container .colomu{
            float: left;
        }
        #center{
            /* left被挤到了下一行 */
            width: 100%;
            background-color: blueviolet;
            height: 100px;
        }
        #left{
            /* margin的百分比是相对于父元素说的,margin-left=-100%相当于距离conter元素的右边框200px */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margin-left: -100%;
            background-color: aquamarine;
            position: relative;
            right: 200px;
        }
        #right{
            width: 15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color: aquamarine;
            margin-right: -150px;
        }
        #footer{
            clear: both;
        }

               2.双飞翼布局: 双飞翼布局不再使用position来定位left的位置,直接使用margin-left: -100%

 <div id="header">header</div>
    <div id="container" class="column">
        <div id="center">center</div>
    </div>
    <div id="left" class="column">left</div>
    <div id="right" class="column">right</div>
    <div id="footer">footer</div>
 body {
            min-width: 500px;
        }

        div {
            height: 100px;
        }

        #header,
        #footer {
            background-color: aquamarine;
        }

        #container {
            width: 100%;
        }

        .column {
            float: left;
        }

        #center {
            margin-left: 200px;
            margin-right: 150px;
            background-color: blueviolet;
        }

        #left {
            width: 200px;
            background-color: aqua;
            margin-left: -100%;
        }

        #right {
            width: 150px;
            background-color: aqua;
            margin-left: -150px;
        }


        #footer {
            clear: both;
        }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inping/p/11246759.html

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基于纳什博弈的多微网主体电热双层共享策略”展开研究,通过构建电热联合系统的双层优化模型,结合纳什博弈理论实现多个微网主体间的能量共享与利益分配。上层采用博弈论优化各微网的能源交互策略,下层考虑电、热负荷的耦合关系与设备运行约束,实现系统整体经济性与能效的提升。研究通过Matlab代码实现仿真验证,复现SCI论文中的核心算法与建模思路,涵盖YALMIP工具包调用、优化模型搭建与求解流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科研参考价值。; 适合人群:电力系统、能源互联网、微电网优化等领域的研究生、科研人【SCI复现】基于纳什博弈的多微网主体电热双层共享策略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员及具备一定Matlab编程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熟悉优化建模与博弈论者更佳。;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学习并复现SCI级多微网协同优化论文的核心方法;②掌握基于纳什博弈的双层优化建模技巧;③深入理解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协同调度机制与数学建模过程;④借助提供的代码资源开展二次开发或对比实验。;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文档中提供的网盘资源(含YALMIP-develop.zip等工具包与完整代码)同步运行与调试,按照目录顺序逐步学习,重点关注模型构建逻辑与Matlab实现细节,同时可延伸至其他优化问题如储能配置、需求响应等方向的应用拓展。
在软件工程领域,自动化测试技术已成为保障产品稳定性的关键环节。面对日益提升的质量标准,各类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正被广泛部署于企业级开发流程中。针对Windows平台桌面软件的特殊性,我们构建了一套结合Python编程环境与Windows应用程序驱动技术的界面自动化测试体系。 该测试架构采用Python作为核心编程语言,其语法简洁性与模块化特性显著提升了测试代码的可维护性。配合微软研发的应用程序自动化驱动组件,该系统能够完整模拟用户对桌面程序的操作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该驱动组件不仅兼容传统Win32应用程序,还全面支持通用Windows平台应用,并通过标准化通信协议与主流Web测试工具实现无缝对接。 测试体系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首先,通过预置的控件识别引擎,可精准定位按钮、输入框、导航菜单及数据列表等界面元素;其次,基于行为模拟库实现了完整的用户交互流程自动化;最后,模块化的测试用例管理机制支持快速构建测试场景。 技术文档作为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阐述了环境配置流程、功能模块解析及测试用例编写规范。其中特别提供了针对典型业务场景的测试范例,包括数据验证流程、界面响应测试及异常处理机制。辅助资料包内含架构概览指南与扩展资源索引,完整示例工程则展示了实际项目中的最佳实践方案。 该解决方案显著降低了企业级应用的测试复杂度,通过标准化测试流程提升了缺陷检出效率。对于需要持续迭代的桌面软件产品,这种自动化测试模式能够有效保障版本发布质量,特别适合金融、医疗等对软件稳定性要求严格的行业领域。 资源来源于网络分享,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勿用于商业,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基于Simulink的光伏阵列常见故障仿真模型,旨在通过仿真手段研究光伏阵列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典型故障特性。文档强调科研过程中逻辑思维与创新结合的重要性,并倡导借助成熟工具方法提升研究效率。该仿真模型覆盖光伏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类型(如阴影遮挡、组件老化、短路、开路等),通过Simulink平台实现系统级建模与动态仿真,便于分析故障对输出性能的影响,进而支持故障诊断算法开发与验证。文中还提及多个相关科研方向的复现案例,涵盖新能源系统优化、电力电子控制、智能算法应用等领域,体现出较强的工程应用与科研参考价值。; 光伏阵列常见故障仿真模型(Simulink仿真实现)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电力电子、新能源系统或MATLAB/Simulink基础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尤其适合从事光伏发电系统建模与故障诊断研究的相关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光伏系统故障特性分析与诊断策略验证;②支撑科研项目中的仿真模型搭建与算法测试;③辅助论文复现与创新研究;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文中提到的其他资源(如YALMIP工具包、完整资源网盘链接)进行实践操作,优先掌握Simulink建模基础,并按照目录顺序逐步深入学习,注重理论与仿真实践相结合,提升科研效率与创新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