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版(https://imgss.github.io/demo/2017/)
图片拍于2017-1-22,山西
1-3月
从CCS到CSS
CCS,中国船级社的简写;CSS,层叠样式表的简写。
这两个缩写来自两个不同的行业,一个来自传统重工业,一个来自半新不旧的互联网,从前者到后者,看起来跨度还是有点大的。所幸互联网是个包容性很强的行业,半路出家的野路子不在少数。单单我知道的,就有学医的,学经济的,学机械的,学法律的。。。可以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了。
我就是从船舶跨到互联网的。
在酝酿大半年之后,2月27号我从船厂辞职,到了一家创业公司。一个造船的就这样变成了一个做网页的。对于转行这件事,家里还是有不同意见的,比如我爸,他就觉得国企稳定,不应该瞎折腾。我妈的意见倒是没那么明确,只是说程序员听起来不响亮,老一辈的人问起来,说出去人家都不知道干嘛的,还不如造船响亮。尽管家里有些意见,我还是一意孤行地辞掉了工作。
出来之后,先在大学室友那里借宿半个月,然后租了一个不到10平的房子。刚出来还是有点不适应的,主要是通勤时间和工作时间变长了。在岛上的时候,早上骑车10分钟到办公室,现在要公交加地铁可能要一个小时;之前是出门加入自行车大军,现在成了挤地铁大军的一员。
另一个变化是每月交1200块的房租,占据了每月开支的一个大头。开销有了这个大头,工资却不到4k,我加入了光荣的月光族。
4-7月
挪窝
进入四月份之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不少花也开始开放。借着春光,我把松江有特色的地方转了一遍,像七宝,佘山,泰晤士小镇。大部分是骑着摩拜去的,锻炼身体还省钱,另外是骑车在路上的感觉很好,耳机里再放上许巍的歌就绝了。到地方之后,就开始拿着相机一通乱拍。然而并没有拍出什么大作出来,有好多照片,当时觉得挺好,回去之后再一看就觉得很别扭,修图技术又不行,最后也就没勇气发朋友圈了。
进入6月之后,天气渐渐变热,也就不怎么出去了。在这个月月初,因为实习期满,我向老板第一次提出加薪,不然真的快成要饭的了。他在7月给我加了1k,于是我的状况好了那么一点。
7月可以说是今年最热的一个月了,气温一度达到40度,据说还破了记录。也是租房的时候没想周全,我租的房子到期恰好是这最热的几天。我准备再跟房东续到年底,房东却说不会再短租,至少要一年。我本来也不是很满意这个房间,一是因为周围没有吃饭的地方,坐公交要走一里路;二是因为房子是阴面的,晒不到太阳;另外想着随时准备换工作,一年岂不是太长了。我就在58同城上又找了一个地方,离我现在住的地方一公里左右,跟他约好第二天去看一看。
第二天,当天最高气温38度。我走过去就除了一身汗。到了地方,看了看,还是挺满意的。其实我没什么经验,并不知道关注什么地方。就觉得有阳台,离公交站近,还能远眺佘山。。。价格也便宜了一点,貌似比之前的强了不少,当时就准备签合同了。房东没带合同,他说到不远的一个链家去问人家要一份,让我跟他一块去。在路上,他问我,空调是自己装还是让他装。啊?没有空调?我看房子的时候怎么没注意。。。当时就有点后悔,毕竟热的日子才刚刚开始。可是反悔的话没说出口,最后还是签了租房合同。没办法了,空调装了又要多收租金,弄个风扇先凑活吧。。
签了合同,付了押金,我当天晚上就搬了过去,顺便搞了一个救命的电风扇。搬走的时候,我留恋的看了一眼墙上的空调,算作告别。
酷暑面前,一切电风扇都是纸老虎?
搬进去的第一天,我就感受到了热死了是什么滋味。毕竟前一天晚上还吹着空调,以后就要直面高温了。那几天,天天手机上能看到高温红橙黄高温预警,告诉市民朋友减少户外活动。那时候一天的气温变化是这样的:早上5点钟气温最低,大概是28度左右;下午3点之后,气温开始回落,晚上7点钟,气温大概是33度。
不要问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那几天我看气温的趋势就跟股民看股票一样积极。
下班回到住的地方,一打开房门,一股热气热情地欢迎我的到来。即使把风扇开最大档,也没有什么用。即使坐着不动,汗水照样往下流。有时候,半夜醒过来,感觉口干舌燥的,浑身上下都是汗,睡得很不踏实。
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土方法。首先,将毛巾浸湿,然后,将毛巾拧到不会淌水的状态,把毛巾挂在风扇上。这样可以加快散热。半夜毛巾被吹干了,就再换一次。还可以买几瓶冻成冰块的矿泉水来降温。就这样过了大概半个多月,温度总算慢慢降了下来。在时间面前,酷暑也只是纸老虎罢了。
经历这半个月之后,我还是有收获的--可以详细描述出35度高温天气的体感是什么样的
8-10月
8月中旬过后,温度不那么吓人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们搬到了"客户"的地方办公,继续完成着那个没有严格测试,界面没有设计,感觉不可能交付的系统。这两个月里,大家心里面都很忐忑,唯恐客户会一脚把我们踢掉。在那两个月里,我们几乎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把整个项目重新翻了一遍,大家在盲目的往前赶的过程中,更顾不上质量了。根据墨菲定律,越担心发生的事,就越有可能发生。
其实最煎熬的不是失败,反而是知道会失败,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败,中间等待的这段日子最难受。十一长假过后,客户方的负责人发了一份邮件,宣告项目的停止。由于之前没有正式的合同,我们没有得到损失的补偿,大家回到了原来办公的地方。
其实想想,失败一开始就是注定的。开始项目时,需求都不明确;技术上,使用着一个内部开发的,没有经历过项目迭代的四不像框架;界面和体验上,没有专业一点的人来设计或者提出改善的意见;质量上,没有经过测试,让客户时不时看到一个bug;一般初创公司都会走的捷径--山寨,我们也没做过;市面上有同类的产品,但是老板希望我们按着他的想法走,尽管这个想法可能很离谱。。。我想还能总结出一堆的原因出来,包括团队内部的信任,沟通的问题,这一个个问题一直存在,却没有被看到,被重视,被解决,直到项目最后失败。
11-12月
辞职
到了11月,由于项目的失败,大家陷入一种茫然的情绪中。老板受到了一些打击,也不知道公司下一步该怎么走。不过他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初创团队,还没有生存下来,就去分配资源去做内部的框架是一件多么sb的事。于是开始让我们用一个现成的UI框架element重写界面。我跟另外一个小伙子一边写,一边开始投简历。
我就这么隔几天投一份,没消息了就再投一份。因为我倒还没有急着走,感觉自己还是有点底气不足。另外也不想搬家,就挑车程不超过1个半小时的公司投。然后有一天,就接到电话,让我过去聊聊。我跟老板请了半天假,由于他们没有前端,技术负责人是搞后台的,就没聊很深入的话题,谈了一通之前的经历之后,就定了下来。
新公司
当时界面用element已经翻新的差不多了,我就跟老板提出了辞职。另外一个小伙伴也不想再呆下去,我们就一起告别了老板。第二天我去新公司报到,他说要给自己放个假,然后再去找工作。
到了新公司后,接到的是一个快要上线的服务号,由于公司之前没有前端,导致功能齐全但是界面太丑,我就开始写css...一个星期之后,正式上线,这也是我自改行之后参与的第一个上线的项目,尽管是个小项目,我的贡献也只是css,和一些简单交互,但想想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2017是我的本命年。这一年我搬了两次家,也换了两份工作。这一年因为我选择转行而多了一些小小的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