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 办公管理现代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各个行业,甚至是各部门。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成为对公务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同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部门对新员工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操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职业院校的重视, 职业院校的规模有所发展, 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也比较认同。我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多年,颇有教学心得,现总结如下。
一、理解人才培养规格
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经过了多方考察,对各专业的人
才培养目标都有明确定位。 作为任课老师, 我们理应透彻理解各专业
的人才培养规格,针对岗位,强化能力,明确课程定位,熟悉课程教
学大纲和考核大纲, 适应新时期对高校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计算机
应用基础课程是公共基础课,面向大一新生开设, 新生的第一堂计算
机应用基础课, 就应让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整体构成模块,各模块应
学习些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后可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很多任课老师
认为基础课与人才培养目标没什么联系,与相应的专业带头人缺少必
要的沟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专业脱离,让学生感觉不到课
程与专业对接的理由,进而学习松懈。
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
要的一块。我平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
1.兴趣引导。
新生的第一堂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近年来,《计算机
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初中和高中都有开设,并且要通过高中会考,
不少学生都有简单打字、排版的知识,只是学得不精而已。他们现有
的知识,无论是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考证的难度都有很大的提
升空间。作为任课老师, 我们既要让无基础的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容易
入门,容易学好,又要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认为这门课有实用价值,
有后续内容供他们继续学习。如果还是重复以前的简单知识,学生会
觉得太简单而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觉得老师上
的课每节课都是新的、 有趣的是每个任课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经
常把学过的知识连贯起来,做成一个综合练习,增加一些实用技巧,
让学生融会贯通, 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原来这个
知识点还有切实可行的用途,还有简单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
深度和趣味性。
2.加强理论部分的学习。
目前各高校都要求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 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包含选择题、 Windows 基本操作、 Word 操作、Excel 操作,以及网络操作部分, 一般选择题和 Excel 操作部分的得分较低。 选择题共计 20 分,占了 20% 的比重。学生入门阶段感到陌生的名词多,
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计算机的信心。
但这些基本知识是计算机入门的基础,而大部分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
中看不见实物或是接触不多,对一些基本的术语“置之不理 ”,不加以
记忆和巩固,时间一长,就不知其所以然了。 Windows 、Word 、Excel 、
PPT 、网络部分也有一部分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加以记
忆。记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好像是一大难事,这需要任课老师在
知识复习和演练的过程中借机加以引导和巩固。
3.重视操作部分的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不仅要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 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培
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利用计
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程内容
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工具性等特点。我校一般都按
∶ 2 的比例来安排理论与实践课,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程结构也让学生明白本门课程强调的是的操作能力,这是学生所见即所得的内容。 很多学生都能跟着老师的步骤照样模仿,但自己一动手实际操作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此时我们要耐心地辅导, 将一些学得好的学生安排为助理老师, 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而对那些自以为是、调皮、不听课又爱耍嘴皮的男生,更要
“厚爱 ”,让他们信任老师的能力,让他们有 “深造空间 ”。上操作类课时遵循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及拓展 ”的原则,上课时以案例为导向,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列举典型实例。该实例要让学生能有较好的切入点, 并且有较好的应用空间, 使学生学习之后
能用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然后抽取几名学生来分析问题, 根据学生的分析总结一下, 看看要使用些什么功能,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怎么样的,接着给出解决问题后的样张。 我一般是根据案例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