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doc,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为了规范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特制定本课程的标准。本标准包括课程的性质与课程定位的定性描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教学时数分配建议及考核方案等。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管理领域核心职业能力的重要任务。它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基础,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或局域网的组建、企业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和职业技能,达到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具备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基本知识的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理解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内涵,及时了解网络技术新的发展趋势,为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学院所有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由图1可看出,本课程属于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后续课有“网络设备”、“网络安全”等课程,其专业地位十分重要。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该课程以能够搭建和管理一个中小型局域网络为最终目标,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基础知识部分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内容是结合前驱的《计算机技能教程》与《电脑安装与维护》等课程中必须掌握的网络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局域网的规划、制作网线及测试分析网络连通性的基本技能,这部分的内容主要由任课教师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及学生的课堂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部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域控制器、WWW服务器、FTP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等多个教学任务,实践部分的教学模式采用“典型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小组共同承担网络应用服务器的架构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最后通过一个功能全面、综合性强大型企业局域网组建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具备中小型企业局域组建与管理的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网络组网方法、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互联网服务的使用和配置等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决类似问题,能举一反三。

(2).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制定出中小型局域网组网方案、绘出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并列出相应设备采购清单;

能够根据给出的设计方案,正确连接一个物理局域网络;

能够进行企业局域网IP地址的规划,正确配置网络中所有主机的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各种网络协议,并进行连通性调试;

能够正确使用网络操作系统分配和管理局域网中的资源;

能够正确安装、配置和维护DHCP服务器、DNS服务器、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和WWW服务器。

能够对企业局域网进行管理与维护,并能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

(3).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敢于创新的思想,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协作学习, 提高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2.学段目标

计算机网络课程分局域网组网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和应用服务器的搭建及配置管理两个学段。通过这两个学段来构建课程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基本能够满足毕业生就业岗位需要。

第一学段的目标是:

1.根据用户需求制定出中小型局域网组网方案、绘出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并列出相应设备采购清单;

2.根据给出的设计方案,正确连接一个物理局域网络;

3.进行企业局域网IP地址的规划,正确配置网络中所有主机的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各种网络协议,并进行连通性调试。

第二学段的目标是:

1.正确配置DNS服务器,并可以实现正向解析与反向解析;

2.正确配置DHCP服务器;

3.正确配置并发布WWW服务器,并可以通过客户端访问之;

4.正确配置并发布FTP服务器,客户端可以进行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

5.正确配置邮件服务器,并对用户进行相关的管理。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计算机网络初探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组成;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分类;掌握网络体系结构和常用协议;熟悉网络的拓扑结构。

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及功能,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教学难点:

局域网体系结构

子网的规划

课时分配:4学时

教学要点:

技能一 认识计算机网络

技能二 熟悉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技能三 认识局域网

思考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3.计算机网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前言: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面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 业开设,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依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由计算机 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赵阔执笔起草本课程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说明: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 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作为信息类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水准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知识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 理等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 本原理,尤其是TCP/IP协议簇和IEEE 802系列,培养实际动手水平,使学生能充分使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 段,为本专业服务,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合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 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 代化信息管理人材 学习本课程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并能够为后续课程——网站建设、网络 组建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等积累相对应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教学总时数为64学 时(其中理论学时为54学时,实验学时为8学时,参观2学时),另外自学4学时,共分1 0章。 附课内总学时讲授主要知识点及课内学时分配表: "章 "内 容 "理论 "实践 "自学 "参观 " "1 "引论 "4 " " " " "2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8 " " " " "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6 " " " " "4 "计算机局域网络 "8 "4 " " " "5 "计算机广域网技术 "4 " " "2 " "6 "网络操作系统 "2 " "2 " " "7 "常用网络设备 "4 "2 " " " "8 "网络互联与因特网基础 "10 " " " " "9 "因特网的应用 "6 "2 " " " "10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2 " "2 " " "总计 "64+4课时 "54 "8 "4 "2 " 二、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了解计算机 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从网络层次结构模型的应用层到物理层来 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行描述,掌握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所采用 的技术,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 网络的一些基本设计方法,对典型计算机网络(Internet)的特点和具体实现有基本印象 ,初步培养在 TCP/IP协议工程和LAN上的实际工作水平,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 本方法,为后续各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课程在全面讲述计算机网络及数据通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考虑到现今Internet的普 及,本课程放弃绝大部分书籍以ISO/OSI来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做法,而采用以I nternet的TCP/IP体系结构来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同时,本课程还以IEEE 802系列为线索详述了局域网的相关技术和协议。最后,介绍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硬件 及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及技术。 本课程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 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使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理解"的内容要求 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 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四、课内教学内容: 第一章 引论(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及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1.5 计算机网络分类 1.6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第二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8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数据通信的一般概念 2.了解信道的概念及其主要特性 3.掌握数据编码与调制方法 4.掌握多路复用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5.掌握各种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明确其优缺点。 6.了解差错检测与控制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2.1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2.2 信息及其主要特性 2.3 传输介质 2.4 数据编码 2.5 多路复用技术 2.6 数据交换技术 2.7 差错控制及检错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6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 2.理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要素 3.掌握OSI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分层原则及各层的功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