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Apple公众号的推送
于是我便在第一时间下单,并于昨天下午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这款耳机。真香!
如今再去官网查看,发货日期已经推迟到了1-2周,也就是说要到双十一之后才能拿到货了。
试问哪个品牌能够做到不开发布会、不搞线上炒作、不买水军,还能实现产品大卖?
我想我现在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当然这与优秀的产品和精致的品质是离不开的。
在拿到了耳机的第一刻我便进行了开箱。即便是外面包装的快递盒拆起来也是十分地人性化,正如iOS般的流畅性。
拿到耳机的我有点激动,都拍糊了……
打开了盒子,这款AirPods Pro便呈现在我眼前。别说和豌豆射手还真有点像。
迫不及待的我打开手机,连接AirPods。
耳机盒一打开便有弹窗跳出来提示我连接。相比于之前的1代还有2代都要按住后面的圆形按钮才能完成配对,这次的AirPods Pro省去了这一步,只需在手机上点按操作便可以完成。
而在耳机盒的背部依旧保留了那刻圆形按钮,目的是为了能够连接其他安卓手机。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要升级到最新的iOS13.2才能体验到完整的耳机功能。iOS13.2随着AirPods Pro的发布也带来了OTA更新,还有iPadOS和watchOS6.1。
如果没有更新到最新的系统的话,在连接过程中会跳出弹窗提示你去更新。
而且仅支持iPhone6之后的机型。不过,用安卓手机也能拥有完整的功能。但是在连接和体验方面就不如原生的苹果设备,之前我同学用我的AirPods连接安卓手机便出现断连和延迟的问题,不知道在这代上会不会出现。
首次连接完成后便会有一个动画提示你耳机的操作方式,动画的细腻程度还是比较逼真的。
在设置里还有耳机贴合度的测试,在戴上耳机后会播放一段音乐,然后来判断你的耳机是否合适。
这个测试结果还是比较灵敏的,如果我戴的比较松的话也能够识别出来。当然如果贴合度不够也不用担心,随机附送了另外两副耳塞,加上耳机本体上自带的一共三副,有大、中、小三个尺寸,总能找到适合你的一副。
这款耳机对比前两代外观有了比较大的升级,但是依旧没有传言中的有多款颜色,还是只提供白色这一款颜色。
首先就是耳机盒的改变,以往匀称的机身变得矮胖,但是整体的体积却没有增大多少。
其次是耳机本身,对比前两代的耳机下部柄的部分更短了,但是重量却增加了。原因是耳机的上部体积增大,这在戴耳机的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以往戴AirPods时只需要挂在耳朵上,而这款AirPods Pro则需要塞进去。
在戴上耳机后有较为明显的异物感,起码相比于前两代不那么无感。但是从这近一天的佩戴使用来看,渐渐适应了这种感觉,耳朵也没有特别难受。不过在你开启降噪播放音乐的时候,你还是能感觉到你是戴着耳机的,之前我在佩戴AirPods的时候甚至忘了它就在我的耳朵上,还戴着它去找耳机。
这次一个比较重大的升级点便是带来了降噪功能,而Apple依旧将它做到了相对领先的水平,丝毫不输我的索尼WH1000-XM3。在上课的时候播放音乐,音量开到不足50%,老师讲课的声音就完全听不到了。当然各位同学不要学我,上课还是要好好听讲的。
但是给我感受最深的并不是它的降噪,而是它的通透模式。在开启通透模式之后,听到的声音和不戴耳机的时候感觉完全一样。这并不是关闭降噪,它一共有三种模式,分别如下:
对比通透模式中间的才是关闭降噪,而关闭降噪之后听外界的声音就是那种耳朵被堵住的感觉,毕竟是入耳式的设计。但是开启通透模式之后,这种感觉就完全消失了,可以正常地和外界交流。
相比于我的XM3,这款索尼的降噪耳机,它虽然也有类似的功能:捂住一只耳罩便可以在不摘下耳机的同时听到外界声音。但是听到的那种声音是被刻意放大的,而且有种电台声音的感觉,并不能体现真实。所以我在佩戴那款耳机的时候如果和别人讲话还是会取下来,并不是不能听到别人的声音,而是感觉有些别扭,就像是面对一个人却和他打电话的感觉。
再来说一下AirPods Pro的触控体验。对比前两代的双击,这次采用了压感操作:按压耳机柄部的凹陷部分便可以实现对耳机的控制。按压一次暂停\播放、按压两次下一曲、按压三次上一曲、长按切换降噪模式。虽然习惯了之前的双击模式,但是这次的按压方式体验更好。而且在它检测到你按压力度的同时会在耳机里作出一个声音反馈,仿佛真的按下去一个按键一样。这种感觉就像是iPhone7之后的home键,它并不是实体按键,但是当你按下去的时候,优秀的震动反馈就给你的感觉就是它真的是一个能按下去的按钮,以至于我用了大半年都还不知道原来这颗home键是按不下去的。
对于AirPods的降噪功能,我看到的一些测评说要比索尼的WF-1000XM3的降噪效果要好,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降噪豆。而且还在AirPods Pro比降噪豆体积小那么多的情况下。当然确实也有我的同学说降噪豆的降噪效果很垃圾,在地铁上根本没法用。然而济南的地铁...或许我可以先在公交车上体验一下了。
其实降噪的原理也比较简单易懂,只不过是实现起来各有优劣罢了。主流的降噪方案有两种: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被动降噪就是运用物理的方式,把外界的声音隔绝在耳朵外面。例如入耳式的设计,采用耳罩这些。所以一般的降噪耳机为入耳式或头戴式。而主动降噪这是利用耳机外的麦克风去收录外界的声音,然后再生成一段与外界声波相反的进行相互抵消。
但是这种模式只能针对有规律的噪声,对于突然的响声或是大喊大叫就无能为力了。
这次AirPods Pro上不仅在外部搭载了一个降噪麦克风,在耳机的内侧同样有一个,用来消除底噪。并且能够检测偷偷溜进你耳朵里的那些噪声并加以消除,从而带来了更好的降噪效果。
在长时间的佩戴过后耳朵一开始较为明显的异物感竟消失了,而且耳朵也不会有因为气压不平衡带来的不适。这背后的原因在于苹果会自适应音乐的播放,从而带来更佳的感受。其实这和HomePod的原理一样,它能检测到摆放的位置,例如是靠墙还是空旷的桌子,从而改变麦克风的方向,带来更好的均衡性。而且在AirPods Pro上利用空气动力学打通了耳道内与外界空气的联通,就相当于有一个通风口来平衡耳塞内外的气压平衡。
在这一点上我有一次明显的感受,就是在一次刚刚带上一只耳机的时候稍微有些松,但是因为堵住了耳朵就有种发胀的感觉。经过我的调整,将耳机重新塞好,便感受到了一股清凉的风袭了进来,耳朵的不适瞬间就消失了。
这次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升级点就是支持了IPX4级别防水,这下我终于不用担心骑车时汗水会浸湿耳机了。上次就因为汗水的问题导致了一只耳机没声了,不过好在第二天它又恢复了正常。
当然其他的功能也都有保留:无线充电、语音唤醒Siri、入耳检测......还有升级最新的iOS13.2会有语音播报信息的功能,这样我在骑车的时候就不需要掏出手机来看了,虽然也能在我的码表上显示,但是仅仅就是一个显示功能。而用AirPods Pro你甚至可以在它读完信息后语音回复,而且是转成文字格式的。
最后再来说说音质。这次官网上也着重介绍了这一点,相比于之前的寥寥一句可以看出苹果也开始在音质方面用心了。给我的感受就是低频提升明显,中高频方面差别并不算太大。当然这是对于上代AirPods来说,和索尼的XM3对比起来还是有差距。
不过在连接体验方面却是极佳。对于其他的蓝牙耳机我要想连其他的设备必须要把当前的断开,才能去连接,而且每次都要打开设置。AirPods则没有则方面的顾虑,只需要在控制中心点两次就可以完成切换,简直不要太舒服。
三年前,苹果推出了AirPods,开启了TWS耳机(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耳机)的先河,无数的模仿者也蜂拥而至,但是体验方面却各有千秋。三年后苹果再一次用一个pro的后缀领先业内,可以说是TWS耳机中最好的一个。
苹果以Airpods Pro命名新款耳机,与Mac、iPad、iPhone产品线保持统一。但不同的是,Airpods Pro并非单纯的Airpods高配版,其主要亮点、适用场景和人群,与前两代均有明显的分野。Pro版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而非替代此前产品。
如果你之前买了AirPods2代,也不用担心,2代的AirPods在舒适程度上要比这代AirPods Pro要好,价格方面也有优势。如果对降噪有需求或是经常运动的同学这代产品可能更加适合你。
尽管Airpods Pro没有一代产品的革命性,新增的两大功能(主动降噪和IPX4级别防水)均已被业界实现,但苹果占据TWS耳机市场近半壁江山,其新品设计仍有风向标意义,在主动降噪等功能的推广上有赖于苹果的引领。
Airpods一代已经把“无线连接”做到非常出色的地步,在其带动之下,TWS耳机替代有线耳机已成大势。如何在“耳机”体验上做得更好,是苹果应该探索的新命题。支持主动降噪,则是苹果迈开的第一步。
Airpods Pro的舒适度还有待提升,其音质也与专业设备相差甚远。但Airpods Pro所展示的想象空间是令人振奋的,如在当前基础上提升音质、舒适度,有替代部分专业音频设备的可能性。毕竟最理想的耳机应该是无线与音质兼顾、降噪与舒适两全,从而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近期还会推出一篇有关iPhone11 Pro影像解析的文章,敬请期待,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