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数学与计算机应用,数学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需要把化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相结合,可从定量的角度在更高的层次上揭示化学规律。高中层次的教材,详细介绍了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应用比例法解决了化学方程式中的有关计算问题。在教学中发现,有些计算题的解法则是直接利用了数学解题方法,若在解题时能够使用数学技术、技巧进行思考和判断,将使解题过程大为简化,极大地方便了解题。化学实验教学中数学技术的使用给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主要体现在:①利用数学思想,将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②熟练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③利用图像(函数)描述化学过程的能力;④数据的处理能力等4个方面。我现将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关于用数学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如下。

1.利用对数函数图像理解pH值及酸度的概念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中关于对pH的概念,可利用数学中的对数函数图像来加深理解。pH的概念如下:化学上常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pH=-lgC(H)

以C(H)浓度为横坐标,pH为纵坐标,则得图像1。

从图像中可以得出:随C(H)浓度逐渐减小,pH逐渐增大,则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当C(H)≤1mol•L时,则pH≥0;

当C(H)>1mol•L时,则pH

利用对数函数图像的优点是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形象直观得出结论,从而避免了课本中用表格表示pH为什么不适用于C(H)>1mol•L不直观的弊端。

2.建立数轴模型进行量化计算

例1:将NaOH、MgCl、AlCl三种固体的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得到浑浊液,过滤、蒸发,得到沉淀1.16g;若向该浑浊液中加入1.00mol/L盐酸中和,至10.0mL时沉淀量开始增加,至30.0mL时沉淀又开始减少。问原混合物中含NaOH、MgCl、AlCl三种固体各多少克?整个过程所加盐酸的体积是多少?

解析:构造数轴模型:沉淀量作纵轴(g),所加盐酸的体积为横轴(mL)。如图2。

①由题意“向该浑浊液中加入1.00mol/L盐酸中和,至10.0mL时沉淀量开始增加,至30.0mL时沉淀又开始减少”知三种固体的混合物放入水中时,NaOH过量。

a.2NaOH+MgCl=Mg(OH)+2NaCl

b.3NaOH+AlCl=Al(OH)+3NaCl

c.NaOH+Al(OH)=NaAlO+2HO

沉淀1.16g是Mg(OH),则:

n(MgCl)=n[Mg(OH)]=1.16g/(58g•mol)=0.02mol

m(MgCl)=0.02mol×95g•mol=1.90g

②沉淀增加量为盐酸(30.0mL-10.0mL)与偏铝酸钠反应形成的Al(OH)沉淀。

d.NaAlO+HCl+HO=Al(OH)+NaCl

则:n(AlCl)=n(NaAlO)=n(HCl)=0.02L×1.00mol•L)=0.02mol

m(AlCl)=0.02mol×133.5g•mol=2.67g

③求NaOH质量与整个过程所加盐酸的体积。

由于NaOH过量,则发生的反应有:NaOH与MgCl、AlCl及生成Al(OH)的反应:

a.2NaOH+MgCl=Mg(OH)+2NaCl

b.3NaOH+AlCl=Al(OH)+3NaCl

c.NaOH+Al(OH)=NaAlO+2HO

加入盐酸时发生的反应:

e.HCl+NaOH=NaCl+HO

d.HCl+NaAlO+HO=Al(OH)+NaCl

f.3HCl+Al(OH)=AlCl+3HO

由a反应得:n(NaOH)=2n(MgCl)=2×0.02mol=0.04mol;

由b反应得:n(NaOH)=3n(AlCl)=3×0.02mol=0.06mol;

由d反应得:n[Al(OH)]=n(NaAlO)=n(AlCl)=n(HCl)=0.02mol;

由c反应得:n(NaOH)=n[Al(OH)]=0.02mol;

由e反应得:n(NaOH)=n(HCl)=0.01L×1.00mol•L)=0.01mol;

NaOH总量:n(NaOH)+n(NaOH)+n(NaOH)+n(NaOH)

=0.04mol+0.06mol+0.02mol+0.01mol=0.13mol;

m(NaOH)=0.13mol×40g•mol=5.2g.

由f反应得:n(HCl)=3n[Al(OH)]=3×0.02mol=0.06mol.

加入盐酸总量:n(HCl)+n(HCl)+n(HCl)=0.01mol+0.02mol+0.06mol=0.09mol;

加入盐酸总体积:V(HCl)=0.09mol/(1.00mol•L)=0.09L=90mL [2]。

3.利用排列组合法求解分子组成物质种类

排列组合在分析原子、离子等组成物质种类,结构单元等问题时可以将具体问题抽象化,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例2:(2003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试题18)已知氢元素有H、H、H三种同位素,氧元素也有O、O二种同位素。它们之间形成化合物的种类有()。

A. 30种B.18种 C.21种D.33种

解析:可以形成的化合物有HO和HO两种。

对HO而言:

当其中两个氢原子是同一种原子时HO的种数为C×C=6(种);

当其中两个氢不是同一种原子时HO的种数为C×C=6(种);

所以HO有C×C+C×C=6+6=12种;

对HO而言:

当其中的两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都是同一种原子时HO的种数为C×C=6(种);

当其中两个氢是同一种原子,氧原子不同种原子时HO的种数为C×C=3(种);

当其中两个氢是不同种原子,氧原子是同一种原子时HO的种数为C×C=6(种);

当其中的两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都不是同一种原子时HO的种数为C×C=3(种)。

所以HO有C×C+C×C+C×C+C×C=6+3+6+3=18种;

可以形成的化合物有HO和HO=12+18=30种,故选答案A。

4.利用数列知识求解有机分子通式

通项和极限知识在讨论有机分子通式中常常加以应用。

例3.有一系列有机物按以下顺序排列:CHCH=CHCHO、CHCH=CHCH=CHCHO、CH(CH=CH)CHO……在该系列有机物中,分子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值最接近于()。

A.95.6% B.92.3% C.85.7% D.75%

解析:它们分子式变化体现了等差数列,该系列化合物通式为CHO,该系列化合物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为:

C%=×100%=×100%.

当n∞时,C%有极大值,即:

∑C%=∑×100%

=∑==92.3%.

所以答案为B。

例4:(2003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试题29)HNO是极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制备HNO采用NH催化氧化法,将中间产生的NO在密闭容器中多次循环用水吸收制备的。工业上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生产硝酸,生成的气体经过多次氧化、吸收的循环操作使其充分转化为硝酸(假定上述过程中无其它损失)。

①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②设循环操作的次数为n,试写出NOHNO转化率与循环操作的次数n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③计算一定量的二氧化氮气体要经过多少次循环操作,才能使95%的二氧化氮转变为硝酸?

解析:①工业上用水吸收二氧化氮发生的反应有:3NO+HO=2HNO+NO,2NO+O=2NO.

②工业上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的气体经过多次氧化、吸收的循环操作使其充分转化为硝酸。可以看出1molNO经过一次3NO2HNO转化率2/3,同时产生1/3molNO,经过n次循环后生成HNO的物质的量Sn是以首项2/3,公比为1/3的等比数列,所以Sn=2/3+2/3×1/3+2/3×1/3+…+2/3×1/3=1-1/3。NOHNO转化率为(1-1/3)×100%.

③(1-1/3)×100%=95%,因此n=2.6≈3,要经过3次循环操作才能使95%的NO转化为HNO。

5.利用不定方程求解

例5.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A. NOB. NOC. NOD. N

解析:设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n(由于是金属的化合价,故n为1、2或3),所得还原产物中氮元素化合价为x,则根据题意,由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得:2n=5-x。n=1时,x=3;n=2时,x=1;n=3时,x=-1;答案B。

6.利用极端思维求解取值范围

中学化学试题中关于混合物计算,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试题,由于混合物中成份量不知,发生化学反应时哪种物质过量无法确定。这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困难,在解题时把混合物中某一成份量放大到一个极值进行思考和判断,即所谓极端思维求解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在数量或条件上,假设为理想的极端情况,常有极大量和极小量,求解取值范围,再根据具体条件选择确定答案。

例6:今有碱金属元素R及其氧化物RO的混合物10.8克,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生成碱的质量为16克,试通过计算确定R为哪一种碱金属。

解析:学生一般常用混合物10.8克和ROH16克进行列方程解题,由于有三个未知数,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则解此题将很困难。

如果运用数学极值的思维方法思考,假设10.8克全是R,很容易解出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若假设10.8克全是RO,列方程很快解出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

综上可以确定R相对原子质量的范围为:11

答案:Na。

通过对上述例题分析不难发现,一些较难的混和物计算,只要巧妙地把某一成分扩大到一个极限值进行思考讨论,将使问题大为简化,给解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借助数学技术来解决,就可使问题得到简化,变得形象、直观,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迅速得到正确答案。在解决化学中的计算问题时,如果能渗透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应用,就简化了计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综合利用学科渗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艳莉.巧用数学知识解化学中的计算问题.教育革新,2008,1:61-62.

[2]周维清.运用终态分析法巧解化学计算题.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版,2009,4:56-5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