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波雷达对空域和海域监视有着重要的意义,天波雷达信道的研究是进行雷达信号处理的前提。在某种意义上,天波雷达信道就是短波信道,窄带短波通信和天波超视距雷达在信道特性方面是相同的。短波(天波)通信的传输介质是电离层,电离层的空间结构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导致了电离层具有复杂的特性,即短波电离层信道不是时不变的,其信道参数在传输过程中是变化的和随机的,但是在足够短的时间内,短波信道参数可近似为时不变的和平稳的。迄今,人们已经在通信方面对短波(天波)信道进行了大量数据测量和统计计算,先后建立了窄带Wat-terson[1](不大于12kHz)信道模型和宽带ITS[2](不大于1MHz)信道模型。目前实现的天波超视距雷达(高频)都是窄带的,由于雷达工作环境与天波传播信道的限制,其信号带宽只有1020kHz,这成为提高天波雷达距离分辨率的瓶颈。因此要将无线通信中的宽带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天波超视距雷达信号处理中,必须先研究宽带理论技术和对无线通信模型进行建模分析,这也是本文的出发点。1基于Watterson模型的宽带信号实现1.1Watterson模型概述本文采用的电离层窄带信道模型是最典型的Watterson模型,采用的是抽头延迟线模型,每个抽头延迟线上都模拟了信道的时延、衰落及多普勒效应等特性,但是它适用于12kHz以内的短波通信[3]。实验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短波多径传播的路径数一般都在6径以内[4-5],其中在24径的约占85%,因此本文选择路径数目为4径;对于单跳模式传播的短波信号,多普勒频移一般在12Hz,在发生磁暴时,频移可达6Hz;多普勒扩展在0.11Hz左右,在急剧衰落时可以达10100Hz。图1为此次仿真利用MATLAB软件搭建的仿真原理框图。图1利用Watterson信道模型仿真的总体框图仿真中采用4个抽头延迟线,每个抽头延迟线对应一条可分解的传输路径,在每条路径上信号受到不同延时并被一个复杂的抽增益函数在幅度和相位上进行调制。在WIDEBANDNETWORK投稿网址http:www.VideoE.cn|《电视技术》第36卷第15期(总第391期)69仿真过程中,10个输入信号分别经过4个路径的时延、衰落和多普勒频移。1.2Watterson模型的输入信号设计无线信道的典型特点是多径传播,当发射信号带宽大于信道的相干带宽时,由于信道在时域的时延扩散,信号会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6]。多载波(MC)技术将宽带信号在频域上分割成许多窄带信号,分别调制到多个载波上,从而实现将宽带信号分割转化为窄带信号。本文利用多载波调制思想将带宽为100kHz的矩形宽带脉冲信号在频域上分解成N个带宽为10kHz的窄带脉冲信号,再将N个信号分别调制到载波频率f1,f2,…,fi,…,fN上。这N个信号的总带宽B=f(N-1)+B,其中N=10,B=10kHz,f=fi-fi-1。因此,第i个发送窄带信号为Si(t)=x(t)cos[2fit+i(t)],其中x(t)为脉宽为0.1ms,幅度为1的矩形脉冲信号,fi为发送窄带信号i的载频,i(t)为信号i的初始相位。经过10个多载波调制之后的信号频谱上叠加后等效为宽带信号,其信号波形如下图2所示。图2Watterson模型的理论输入信号及频谱分析1.3Watterson模型的软件仿真结果10个带宽为10kHz的窄带信号分别通过电离层信道Watterson模型,在接收端解调到相邻频段内并叠加,得到的输出信号等效为宽带信号。图2b是10个输入信号在进入信道前的频谱图,由图2可知,10个窄带信号经过不同载波调制后,其信号为带宽为10
matlab模拟短波天波,基于短波信道模型的宽带信号传输实现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6-26 14:11:38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