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OS应用程序开发实战手册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RTOS(实时操作系统)为嵌入式系统提供关键服务,包括任务调度、同步和互斥。本指南深入探讨了RTOS应用程序开发的关键点,例如任务管理、同步机制、内存管理、定时器、中断处理,以及RTOS的选择和评估。开发者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设计出稳定且高效的嵌入式应用程序,确保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响应事件。 RTOS

1. RTOS基础概念与任务管理

1.1 实时操作系统(RTOS)简介

实时操作系统(RTOS)是一种专门为实时应用程序设计的操作系统,它能够确保及时响应外部事件,并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RTOS与传统操作系统相比,其关键区别在于确定性和响应时间。

1.2 任务管理基础

任务管理是RTOS的核心功能之一,它涉及任务的创建、调度、执行和同步。任务通常被视为线程或者轻量级进程,在RTOS环境下,任务之间的切换比在通用操作系统中要高效得多。

// 示例:创建一个简单的任务
#include "RTOS_API.h"
RTOS_Status_t status;

void myTaskFunction(void *parameter) {
    while (1) {
        // 任务代码
    }
}

int main(void) {
    // 初始化RTOS
    status = RTOS_Init();
    if (RTOS_OK == status) {
        // 创建任务
        RTOS_CreateTask(myTaskFunction, NULL, PRIORITY_NORMAL);
    }
    // 运行RTOS调度器
    RTOS_Start();
    return 0;
}

在上述代码示例中,展示了如何使用RTOS API来初始化系统、创建一个任务并启动调度器。这是理解RTOS任务管理的起点。在随后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任务之间的通信机制、优先级分配及如何在RTOS环境下实现高效的任务调度。

2. 调度器与中断服务详解

2.1 调度器工作原理及算法

调度器是RTOS(实时操作系统)中负责任务管理的核心组件,它负责决定哪个任务获得CPU的控制权,并在任务之间切换。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调度器的工作原理及算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调度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2.1.1 实时操作系统的调度策略

实时操作系统的核心要求之一是对任务响应的时效性,因此,调度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常见调度策略包括轮转调度(Round-Robin, RR)、优先级调度、时间片轮转(Preemptive Round-Robin)和最早截止时间优先(Earliest Deadline First, EDF)。每种策略都有其特点及适用场景,例如,轮转调度适合对所有任务处理时间相近,而优先级调度适合于对任务紧急程度有不同要求的情况。

2.1.2 调度算法的选择与应用

选择合适的调度算法需要考虑任务的特点、系统的要求以及上下文切换的开销等因素。在选择时,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任务是否具有相同的优先级或是否需要动态调整优先级。 2. 是否所有任务对响应时间的要求相同,或部分任务对实时性有更高的要求。 3. 是否系统资源有限,如CPU时间,这可能需要更复杂的调度策略,如优先级反转预防机制。 4. 是否需要动态地增加或删除任务,这可能会影响调度策略的选择。

调度器的选择和配置通常在RTOS的初始化阶段进行。一个典型的优先级调度的伪代码片段可能如下:

void schedule() {
    for (Task *task : TaskList) {
        if (task->isReady() && task->getPriority() > currentTaskPriority) {
            switchTo(task); // 切换到更高优先级的任务
        }
    }
}

在此段代码中,调度器会遍历任务列表,并选择优先级最高的就绪态任务进行切换。参数 currentTaskPriority 代表当前任务的优先级。

2.2 中断服务及其上下文处理

中断服务程序(ISR)是RTOS中处理异步事件的重要机制,它可以打断当前任务的执行,以便快速响应外部或内部事件。这一小节将详细介绍中断响应机制及中断上下文的保存与恢复。

2.2.1 中断响应机制

中断响应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中断发生、中断处理和中断返回。当中断发生时,CPU会立即停止当前任务的执行,保存当前任务的执行上下文,然后跳转到预设的中断向量地址执行中断服务程序。中断服务程序运行结束后,通过特定的指令返回,触发恢复之前保存的上下文并恢复被中断的任务。

2.2.2 中断上下文的保存与恢复

中断上下文包括CPU寄存器的内容和任务执行状态。保存中断上下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任务切换和中断处理过程不会影响到任务的正常执行。当中断发生时,CPU自动保存必要的寄存器内容。在中断服务程序返回前,这些寄存器内容需要被恢复,以便继续执行被中断的任务。

一个简化的中断上下文保存和恢复过程可以使用伪代码表示如下:

void interruptHandler() {
    saveContext(); // 保存当前任务上下文
    processInterrupt(); // 处理中断
    restoreContext(); // 恢复任务上下文
}

void saveContext() {
    // 保存寄存器到当前任务栈
    // ...
}

void restoreContext() {
    // 从当前任务栈恢复寄存器
    // ...
}

在此代码中, saveContext 函数负责保存当前任务的状态到栈中,而 restoreContext 负责将之前保存的状态恢复出来。

下表展示了中断上下文保存的具体内容:

| 寄存器 | 说明 | | --- | --- | | R0-R31 | CPU通用寄存器 | | PC | 程序计数器 | | PSR | 程序状态寄存器 | | SP | 栈指针 |

中断处理过程中,上下文的保存与恢复非常重要,它们确保了中断处理的正确性和任务执行的连续性。在设计RTOS时,开发者需要仔细考虑上下文切换的效率和中断处理的实时性。

以上就是关于调度器与中断服务详解的第二章内容,下一章节我们将探讨同步与互斥机制的实践应用。

3. 同步与互斥机制的实践应用

在实时操作系统(RTOS)中,同步与互斥机制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组件。这些机制不仅能够处理资源共享问题,还能保证任务间的正确通信。同步机制确保多个任务以特定顺序执行,防止数据不一致。互斥机制保证在任何时刻只有一个任务可以访问共享资源,从而避免竞态条件。本章节将深入探讨互斥量和信号量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应用实例分析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3.1 互斥量和信号量使用

3.1.1 互斥量的原理及应用场景

互斥量(Mutex)是一种用于提供对共享资源的独占访问的同步原语。它遵循“获得-使用-释放”模型。当一个任务试图获取一个已经被其他任务占有的互斥量时,该任务将被阻塞,直到互斥量被释放。这种方式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并防止了资源访问的冲突。

互斥量在以下场景中特别有用:

  • 当多个任务需要访问同一资源时,如共享的内存区域或硬件设备。
  • 当任务执行的时间不确定,需要避免死锁和饥饿现象。
  • 当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任务可能需要等待资源时,确保系统及时响应。

3.1.2 信号量的实现机制和使用技巧

信号量(Semaphore)是一种用于控制多个任务对共享资源访问的同步机制。它通常用于实现同步和互斥,但与互斥量不同的是,信号量可以有多个实例,允许一定数量的任务同时访问资源。信号量分为二进制信号量和计数信号量两种。

信号量的实现机制包括:

  • 二进制信号量:用于实现简单的互斥访问,类似于互斥量。
  • 计数信号量:用于管理多实例资源,比如多个可用缓冲区的数量。

信号量的使用技巧包括:

  • 正确初始化信号量,确保其值反映了可用资源的数量。
  • 使用获取(wait)和释放(signal)操作来控制资源访问。
  • 注意避免死锁和优先级反转问题,尤其是在使用二进制信号量时。

3.1.3 代码示例:互斥量的使用

以下是一个使用互斥量的伪代码示例,用于管理对共享资源的访问:

#include <pthread.h>

// 定义互斥量
pthread_mutex_t mutex;

// 任务1:生产者
void* producer(void* arg) {
    while (1) {
        // 生产一个项目
        // ...
        // 获取互斥量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 访问共享资源
        // ...
        // 释放互斥量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
}

// 任务2:消费者
void* consumer(void* arg) {
    while (1) {
        // 获取互斥量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 访问共享资源
        // ...
        // 释放互斥量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 消费一个项目
        // ...
    }
}

int main() {
    // 初始化互斥量
    pthread_mutex_init(&mutex, NULL);
    // 创建生产者和消费者线程
    pthread_t prodThread, consThread;
    pthread_create(&prodThread, NULL, producer, NULL);
    pthread_create(&consThread, NULL, consumer, NULL);
    // 等待线程结束
    pthread_join(prodThread, NULL);
    pthread_join(consThread, NULL);
    // 销毁互斥量
    pthread_mutex_destroy(&mutex);
    return 0;
}

代码分析:

  • pthread_mutex_t 是互斥量的数据类型,通过 pthread_mutex_init 函数初始化。
  • pthread_mutex_lock pthread_mutex_unlock 函数分别用于获取和释放互斥量。
  • producer consumer 函数中,互斥量用于确保任务间不会同时访问共享资源。
  • 主函数中,创建生产者和消费者线程,并在程序结束时销毁互斥量。

3.2 同步与互斥的应用实例分析

3.2.1 任务间同步与通信案例

任务间同步与通信是实时系统中的常见需求。例如,一个传感器读取任务可能需要等待一个控制任务设置好参数后才开始工作。在这样的场景下,同步机制就变得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信号量来实现任务间的同步。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案例:

#include <semaphore.h>
#include <stdio.h>

sem_t sem; // 定义信号量

void* control_task(void* arg) {
    // 初始化信号量为0
    sem_init(&sem, 0, 0);
    // ...
    // 设置完毕,发送信号
    sem_post(&sem);
    // ...
}

void* sensor_task(void* arg) {
    // 等待信号
    sem_wait(&sem);
    // 开始读取传感器数据
    // ...
}

int main() {
    pthread_t controlThread, sensorThread;
    pthread_create(&controlThread, NULL, control_task, NULL);
    pthread_create(&sensorThread, NULL, sensor_task, NULL);
    pthread_join(controlThread, NULL);
    pthread_join(sensorThread, NULL);
    // 销毁信号量
    sem_destroy(&sem);
    return 0;
}

案例分析:

  • 控制任务在完成参数设置后,通过 sem_post 发送信号。
  • 传感器任务在 sem_wait 函数处等待,直到信号被发送。

3.2.2 互斥机制在资源共享中的作用

在资源共享的场景下,如多个任务需要写入同一个日志文件,互斥机制的使用变得尤为重要,以防止数据损坏或不一致。

考虑以下日志记录器的示例: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pthread_mutex_t log_mutex; // 定义互斥量

void log_write(const char* message) {
    pthread_mutex_lock(&log_mutex); // 锁定互斥量
    // 写入消息到日志文件
    printf("%s\n", message);
    pthread_mutex_unlock(&log_mutex); // 解锁互斥量
}

void* task(void* arg) {
    const char* message = (const char*)arg;
    log_write(message); // 写入日志
    // ...
}

int main() {
    pthread_t thread1, thread2;
    pthread_mutex_init(&log_mutex, NULL);
    const char* message1 = "Task 1 logs message";
    const char* message2 = "Task 2 logs message";
    pthread_create(&thread1, NULL, task, (void*)message1);
    pthread_create(&thread2, NULL, task, (void*)message2);
    pthread_join(thread1, NULL);
    pthread_join(thread2, NULL);
    pthread_mutex_destroy(&log_mutex);
    return 0;
}

案例分析:

  • log_write 函数中,互斥量用于确保同时只有一个任务能够写入日志。
  • 主函数中创建了两个线程,它们尝试写入不同的日志消息。

通过上述示例,我们可以看到同步与互斥机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它们确保了多任务环境下的数据一致性,并避免了竞态条件的发生。在本章节的后续部分,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些机制在更复杂的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化。

4. RTOS内存管理策略

4.1 静态与动态内存分配

4.1.1 静态内存分配的特点与限制

静态内存分配是RTOS开发中常用的内存管理方法,它在编译时就已经确定了内存的分配,因此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在静态内存分配中,内存块的大小和位置是固定的,这避免了运行时的内存碎片问题和动态内存分配可能引入的额外开销。

然而,静态内存分配也有其明显的限制。首先,它要求开发者在设计阶段就需要确定所有内存需求,这对于动态变化的系统来说是一个挑战。其次,静态内存分配可能导致内存利用率不高,因为可能会有预分配的内存无法被有效利用。此外,静态内存分配不支持内存的释放和再分配,一旦分配,该内存块在程序运行期间一直被占用。

4.1.2 动态内存分配的策略与优化

动态内存分配允许在程序运行时根据需要分配和释放内存。这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使得资源使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常见的动态内存分配算法有首次适应、最佳适应和最差适应等。

动态内存分配虽然灵活,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内存碎片问题。碎片过多可能会导致无法满足大块内存的需求,甚至可能造成内存泄漏。因此,在RTOS中,动态内存分配通常需要配合内存碎片整理技术来优化性能。

为优化动态内存分配,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内存池管理 :通过预先分配固定大小的内存块组成内存池,然后按照请求动态分配给任务。这种方式减少了内存分配和释放的开销,同时避免了内存碎片的产生。
  • 延迟释放 :在RTOS中,动态内存释放通常会立即进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延迟释放以减少内存碎片和提高性能。
  • 使用内存分配器 :专门的内存分配器如TLSF(Two-Level Segregate Fit)算法可以提供更高效的内存分配和回收机制,减少碎片。

4.2 内存管理的高级应用

4.2.1 内存池管理与应用

内存池是一种高效的内存管理策略,它通过创建一组大小相同的内存块来管理内存。内存池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快速的分配和释放性能,因为它避免了复杂的搜索过程。同时,内存池管理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对内存碎片的控制。

在RTOS中,内存池的创建和使用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创建一个内存池,定义内存块的大小和内存池的总大小。
  2. 在任务中分配和释放内存块,这些操作通常通过简单的指针操作完成。
  3. 确保内存池的同步访问,避免多线程环境中的数据竞争。

4.2.2 内存碎片整理技术

内存碎片是动态内存分配中常见的问题,它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系统的内存使用效率。RTOS中的内存碎片整理技术可以有效缓解这个问题。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内存碎片整理的示例代码:

// 假设有一个动态分配的内存块链表
typedef struct MemoryBlock {
    struct MemoryBlock *next;
    size_t size;
} MemoryBlock;

// 内存碎片整理函数
void DefragmentMemory(MemoryBlock *head) {
    // 这里仅提供函数的伪代码结构,实际的整理逻辑会更复杂
    // 寻找可以合并的相邻内存块
    // 合并内存块,更新链表结构
    // 重新分配内存块给任务,保证内存块的连续性
}

内存碎片整理的策略包括:

  • 内存块合并 :遍历内存块链表,将相邻的空闲内存块合并。
  • 数据移动 :移动数据以使空闲内存块连成一片。
  • 内存压缩 :在某些情况下,整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可以被重新排列以减少内存碎片。

内存碎片整理可以通过周期性的后台任务完成,或者在检测到系统性能下降时触发。实现这些策略需要仔细的设计和充分的测试,以保证对实时性能的影响降到最小。

总的来说,内存管理是RTOS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开发者可以在保证系统实时性的同时,提高内存资源的使用效率。

5. RTOS定时器与中断处理

5.1 定时器功能和实现方式

定时器在任务调度中的作用

在实时操作系统(RTOS)中,定时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同步机制,它允许任务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后被触发执行。定时器在任务调度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延时操作 :定时器可以用来实现延时功能,允许任务在执行了一段时间后自动挂起,然后在预定时间后被唤醒继续执行。
  2. 周期性任务 :通过定时器实现周期性任务的执行,对于需要定时检查或者周期性执行的任务来说至关重要。
  3. 超时处理 :在通信或者等待外部事件时,可以利用定时器设置超时时间,以防止任务无限制地等待下去。
  4. 同步与协调 :多个任务之间可以通过定时器相互协调,确保在正确的时间执行各自的操作。

定时器的配置与使用技巧

配置和使用RTOS定时器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定时器类型 :首先,需要确定定时器类型,RTOS一般支持软定时器和硬定时器。硬定时器由硬件时钟控制,精度较高;软定时器由软件模拟,使用方便,但可能受到系统调度的影响。
  2. 时基选择 :配置定时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基,这决定了定时器的时间分辨率和计时范围。
  3. 定时周期 :根据任务的需求设置定时周期,可以是一次性定时,也可以是周期性定时。
  4. 回调函数 :为定时器设置回调函数,当定时器触发时,系统会调用该函数来执行特定的操作。
  5. 定时器优先级 :在有多个定时器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它们的优先级,以确保系统能够按照预期的顺序响应定时器事件。

5.2 中断处理与嵌套机制

中断优先级与嵌套处理

中断是RTOS对事件响应的重要机制,中断处理与嵌套机制能够让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响应。理解中断优先级与嵌套处理对于编写高效的RTOS应用至关重要。

  1. 中断优先级 :优先级高的中断能够打断优先级低的中断处理,保证了紧急任务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在多任务环境下,合理设置中断优先级是避免任务饥饿和系统瓶颈的关键。
  2. 中断嵌套 :当一个中断正在处理时,系统可以响应更高优先级的中断,这种机制称为中断嵌套。嵌套机制提高了系统的响应性能,但也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

中断服务例程的设计与实现

中断服务例程(ISR)是RTOS中断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设计与实现ISR的一些技巧:

  1. 最小化ISR :为了缩短中断响应时间,应尽量减少ISR中的处理逻辑,将复杂操作推迟到其他任务中完成。
  2. 避免使用阻塞调用 :在ISR中不应进行任何可能导致阻塞的操作,例如,不能使用需要等待I/O操作完成的函数。
  3. 保护共享资源 :若ISR需要操作共享资源,则必须采用适当的机制(如中断屏蔽或使用互斥量)以防止竞态条件。
  4. 使用DPC :对于一些非紧急的处理,可以使用延迟过程调用(Deferred Procedure Call, DPC),将部分工作推迟到ISR执行完毕后,由非中断级别处理。
  5. 中断状态管理 :需要合理管理中断的启用和禁用状态,确保在任务关键部分禁用中断以提高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代码块来深入解析定时器配置与中断嵌套的具体实现。

// 示例代码:定时器配置与使用
void Timer_Configuration() {
    // 初始化定时器参数
    Timer_t timer;
    timer.period = 1000; // 设置定时周期为1000ms
    timer.mode = PERIODIC; // 设置为周期性定时器
    timer.callback = TimerCallbacks; // 设置定时器到期后的回调函数

    // 启动定时器
    Timer_Start(&timer);
}

// 定时器回调函数实现
void TimerCallbacks(void* arg) {
    // 定时器到期后执行的操作
    printf("Timer expired!\n");
    // 这里可以添加更复杂的任务处理逻辑
}

// 示例代码:中断服务例程的实现
void ISR() {
    // 中断标志清除(根据具体的硬件平台进行)
    Clear_Interrupt_Flags();

    // 临界区开始
    Enter_Critical_Section();

    // 执行紧急操作,例如更新系统的状态变量
    Update_System_Status();

    // 临界区结束
    Exit_Critical_Section();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定时器配置函数 Timer_Configuration ,它初始化了一个定时器,并设置了定时周期和回调函数。 TimerCallbacks 函数作为定时器到期时调用的回调函数,用于处理定时事件。此外,我们还给出了一个简单的ISR实现示例,其中包含了中断标志清除、临界区处理等关键步骤。

为了进一步阐述这些概念,我们可以使用mermaid流程图来展示中断处理的逻辑:

graph LR
A[中断发生] --> B[进入临界区]
B --> C[清除中断标志]
C --> D[执行紧急处理]
D --> E[退出临界区]
E --> F[返回被中断的任务]

这个流程图简单明了地展示了中断处理中,临界区的进入和退出过程,以及在临界区内需要执行的关键操作。

通过以上对定时器和中断处理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概念和机制对于构建一个高效、稳定且实时性好的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深入理解并正确实现这些机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RTOS提供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潜力。

6. RTOS应用开发与性能优化

6.1 RTOS选择标准和评估方法

6.1.1 选择RTOS的关键因素

在选择实时操作系统(RTOS)时,系统开发者需要考虑多个关键因素,以确保所选系统能够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核心考虑因素包括:

  • 确定性和响应时间 :RTOS必须能够提供确定性的行为和快速响应中断,这对于时间敏感的应用至关重要。
  • 资源占用 :根据目标平台的硬件资源,选择内存占用和CPU占用都较小的RTOS,以保证足够的资源用于应用层。
  • 支持的硬件平台 :RTOS需要支持目标硬件平台,并提供必要的驱动程序和中间件。
  • 开发工具和生态系统 :优秀的开发环境、调试工具和丰富的社区资源可以大大加快开发过程。
  •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RTOS应该允许定制和扩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
  • 成本 :包括许可费用、支持费用和长期维护成本在内的整体拥有成本。

6.1.2 性能评估与基准测试

在评估RTOS的性能时,可以通过基准测试来量化其表现。以下是执行基准测试的步骤和推荐指标:

  1. 选择基准测试程序 :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测试程序,如任务切换延迟、中断响应时间、内存管理等。
  2. 测试环境设置 :确保测试环境与实际应用环境尽可能一致,包括硬件配置和操作系统参数。
  3. 数据收集 :运行测试程序并收集关键性能指标数据,如延迟、吞吐量、资源占用等。
  4. 重复测试 :为了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多次运行测试并取平均值。

常见的性能评估指标包括:

  • 任务切换时间 :衡量RTOS在切换任务时的效率。
  • 中断响应时间 :衡量RTOS响应外部事件的速度。
  • CPU利用率 :反映RTOS在执行任务时对CPU资源的利用效率。

6.2 RTOS应用开发实践

6.2.1 任务设计与资源管理

在RTOS应用开发中,有效地设计任务和管理资源是成功的关键。具体步骤如下:

  1. 任务分析 :根据功能需求将整个应用分解为多个独立的任务。
  2. 优先级分配 :为每个任务分配合理的优先级,优先级设置应考虑任务的重要性和实时性。
  3. 资源分配 :确保每个任务都能在需要时访问到必要的资源,避免资源冲突。

6.2.2 异常处理和系统稳定性保障

为了保障系统的稳定性,需要设计有效的异常处理机制:

  1. 异常检测 :系统需要能够及时检测到运行时的异常状态。
  2. 异常处理策略 :定义清晰的异常处理流程,包括错误上报、故障恢复和系统重启策略。

6.2.3 性能优化的策略与方法

性能优化可以提升RTOS的应用效率和用户体验,以下是常用的优化策略:

  1. 代码优化 :优化关键代码路径,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I/O操作。
  2. 内存管理优化 :使用内存池和避免动态内存分配来减少内存碎片和提高内存访问速度。
  3. 任务调优 :定期审查任务优先级和资源需求,避免优先级倒置和资源浪费。
  4. 动态调整 :根据系统负载动态调整任务和资源分配,以应对不同的运行条件。

通过上述方法,开发者可以有效提升RTOS应用的性能和系统的可靠性。在实际操作中,每一项优化都应该基于详尽的测试和评估来实施,以确保改进的方向和预期一致。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RTOS(实时操作系统)为嵌入式系统提供关键服务,包括任务调度、同步和互斥。本指南深入探讨了RTOS应用程序开发的关键点,例如任务管理、同步机制、内存管理、定时器、中断处理,以及RTOS的选择和评估。开发者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设计出稳定且高效的嵌入式应用程序,确保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响应事件。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