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展示近三天的动态设置_朋友圈设置三天权限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

            上面蓝色区域点下关注

aaccc0a8d25743bfae66097965ae302f.png

开启朋友圈三天可见,是一种社交焦虑和社交不信任的常见现象,它常见于互联网任何可见的IM或SNS产品。

     最近也有报道反映了有越来越多的微信用户纷纷开启了朋友圈的三天权限,其实这也印证了一件事:腾讯微信终归会走QQ的老路,区别只是时间问题、方式问题、形态问题。微信早已不是那个轻装上阵的手机即时通讯应用,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战略棋子。它想承载的太多,臃肿和不断地加法最终会让它变得不再像微信。而用户是流动的,微信做不好的地方,就是其他人的机会。

三天可见的朋友圈,本质透露了一个极强的信号: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主要体现在微信用户对待微信的社交圈子显得越来越不安,侧面反映了微信早已不是私密的熟人圈子,它已彻底演变为另一种形态的QQ。

e35688552ed246b2ff42e2fc35293d94.png

当最初的新鲜度和好奇心耗尽的时候,就是微信进入疲态期时候。人们已经不需要在唯一上获取新鲜度和好奇心,封闭的微信也无法阻挡群众冲破铁网的欲望。

其实从某种程度而言,今天的微信,才是真正回归常态的微信,它从曾经的火爆高速增长,回到了与真实生活接轨的阶段,回到了与人性社会博弈妥协的阶段。

有一句话我忘了是不是张小龙说的,那句话说“要让用产品的人感觉不到产品的存在”,我忘了是不是他说的,也忘了是不是只是对小程序说的。而我的观点是,一款优秀的产品,必然是一款润物细无声,无形胜有形的产品。用户不需要记住你,但当他们需要用到你的时候,便会顺理成章地用到你,你就像空气一样不知不觉占据了人们的生活。

微信做到这个阶段了吗?

它或许做到了,但认为它之所以做到,绝不是因为它多么的优秀,而是因为它先天的社交资源优势与初期强大的产品自律能力所缔造的局面性垄断。

5d802f7f28dd9e574c37dec81f4a2bbf.png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逻辑关系,便更能透彻地了解「朋友圈三天可见」背后的用户心理。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确实是件很欣慰的事情,在最有感触的一瞬间发出来的朋友圈可以在几天后就隐去,不用再被随意翻阅了解。

可是,朋友圈与微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朋友圈是封闭的,微博是开放的,但当大家发现可以“仅显示近三天朋友圈”功能的时候,是不是也投射着一个无奈的事实:

“朋友圈渐渐变得不自由了。”

“发负能量怕让人讨厌,分享吃喝玩乐又怕被骂装逼作秀。”

“不熟悉的人太多,发个心情也得分组了。”

本来朋友圈只是大家一个看似公开,实际又私密的一个小领地,如今,是否也有点变得赤裸裸起来了。

这个时候,面对着萧条的朋友圈,你可能会心生失落,也会有所疑惑,为什么微信要推出这样反人类的功能?为什么我的好友会把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

微信为何推出“三天内可见”?

微信推出的这一功能,是基于现实用户操作数据的考虑。“三天朋友圈可见”,是将部分用户的需求用功能实现了而已,不用每次再删了,还能顺便光明正大的告诉别人,我没有屏蔽你哦。

82c7b3daa1ef97955f1153bbb96c9c8b.png

这些需求包括:

陌生人不可见:所有没有加好友的人最多只能看见十条朋友圈,或者一条都不能看到。

屏蔽看其朋友圈:对某些不停获得关注的人特别讨厌,爱秀爱晒,内容毫无营养,但是又不好意思删,所以有屏蔽其朋友圈需求。

不让其看自己朋友圈:对某些无法删除的陌生人,但又不需要进入自己社交圈的不让其看到朋友圈。

单独发指定可见:对闺蜜、对兄弟,对大学同学、对同事进行分组,每次小心翼翼的发送,谁能看,谁不能看。

单独发指定不可见:虽然对对方开放了朋友圈,但有些内容是不想让其看到的,于是每次发朋友圈还可以把指定的人一个个,小心翼翼的排除在外。

阅后即焚:以前大家靠手动完成,一条条发完之后删掉或者设为私密,这样可以不让别人看到。现在有了朋友圈半年内容可见,三天可见的选项,则直接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cbc76a1196b7a959b03858147f6b3bf8.png

你为何会使用“三天内可见”?

为什么要把朋友圈设置成“仅三天内可见”一文中,将设置朋友圈三天内可见的原因归结于以下三种:

1、对过去的一种告别。很多时候,一条状态就是某一瞬间的有感而发,过了那分那秒,它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展示的必要。

2、为了保留一点点的隐私。随着微信好友数量的增多,好友质量明显会下降不少,其中夹杂了工作关系,以及其余复杂的联络关系。这个时候,这样的隐私防范也许就是有必要的。

3、保持一点点神秘感。当你不断了解一个人,就意味着对方的缺点将在你的视线中逐渐扩散、放大,那些不完美的,糟糕的,与你价值观相悖的东西都将一一呈现。适当保持神秘,也许并没有什么坏处。

知乎上也有人将设置朋友圈三天内可见的原因归结于以下6点:

不想活得太透明,也不想把自己彻头彻尾地交代出去;

很多人无须再进入自己的生活;

自己经历的风雨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

昨天发的朋友圈已经配不上今天NB的我;

不想让别人通过朋友圈了解自己,你了解的不过是片面的我;

想看的人总会看到,不想看的人也无所谓。

我倒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原因大家没有提到:尝鲜。微信推出了新的功能,我对这个功能很好奇,就设置了,尝鲜而已,结果就被做了各种各样的解读,冤不冤?!

“三天内可见”是坏事么?

有趣的是,在微信的隐私功能里,你可以设置“允许朋友查看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动态”,也可以同时设置“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也就是说,当你同时开启了这两个功能,就意味着:你的朋友只能看你最近三天的动态,而陌生人却可以浏览你十张照片。

于是就有人开始玻璃心,诚心诚意地发问了:凭什么?!

98d702b34199980cbe450240803f4b93.png

诚然,朋友圈是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了解一个人的最为快捷的方式,翻朋友圈,就等于了解对方的成长历史和心理历程,有翻对方日记的快感。所以,朋友圈仅展示三天,等于变相拒绝了他人了解你的途径。公众号@战美良果 推送的《朋友圈仅三天可见》一文中,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在各种软件上分享生活,大家也都乐于看到别人分享的生活,如果不是实时联络,那看不到你的朋友圈等同于不了解你的近况,连你长什么样子长久都会忘记,那让你存在于通讯录里的意义何在?

朋友圈是最快速了解一个人的渠道。通过朋友圈我们知道这个人的喜好,生活习惯,最快的知道这个人和我们合不合拍。如果连朋友圈都看不了,那新朋友对你的兴趣大概也就减了一半。更何况是仅三天可见了,敢情我还得时时关注着以免过期不候?您贵姓?

156cb9d3867e908f943864171105ef7a.png

“三天内可见”没毛病

将朋友圈比作回忆,认为朋友圈是我们记录生活的方式和载体,将每天经历的事情通过图文分享的形式记录下来,像是我们曾经写的博客、用的微博,甚至年少时写的日记一样。

日记属于私密,朋友圈属于公开,曾经你可以一览无遗看到这个人的全部,能够找到几年之前“她”‘他’在做什么,这是公开的记忆。

一个同类比较:之前我在记录生活,把自己的记忆公之于众,现在我想写日记,将这些记忆单独保留,享受自己不可分享的空间。但有人偏偏要看我本应该私密的日记,究竟是谁的问题?一个不够及时了解别人动态,却又马后炮来指责设置朋友圈三天的人,其实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底线。(我个人认为)

朋友圈只是你了解这个人曾经的工具,它不是目的。

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度,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谁能说我和这个人成为朋友,只是为了看他的朋友圈呢?因为设置了朋友圈期限,就觉得这个人成不了朋友,本身就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想法。

e544f232e96958722959f9fea90d4e62.png下面广告活动真实➕?

638242875f95b84bd9e04448d175a9fc.png936834506

9bc10f24b9a0aa0b158f6ffa95c0301f.png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