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形 DP】树形 DP 的通用思路

题目描述

这是 LeetCode 上的 310. 最小高度树 ,难度为 「中等」

Tag : 「树形 DP」、「DFS」、「动态规划」

树是一个无向图,其中任何两个顶点只通过一条路径连接。 换句话说,一个任何没有简单环路的连通图都是一棵树。

给你一棵包含   个节点的树,标记为   到  。给定数字   和一个有 条无向边的 edges 列表(每一个边都是一对标签),其中 表示树中节点 之间存在一条无向边。

可选择树中任何一个节点作为根。当选择节点 作为根节点时,设结果树的高度为 。在所有可能的树中,具有最小高度的树(即,min(h))被称为 最小高度树 。

请你找到所有的 最小高度树 并按 任意顺序 返回它们的根节点标签列表。

树的 高度 是指根节点和叶子节点之间最长向下路径上边的数量。

示例 1: alt

输入:n = 4, edges = [[1,0],[1,2],[1,3]]

输出:[1]

解释:如图所示,当根是标签为 1 的节点时,树的高度是 1 ,这是唯一的最小高度树。

示例 2: alt

输入:n = 6, edges = [[3,0],[3,1],[3,2],[3,4],[5,4]]

输出:[3,4]

提示:

  • 所有 互不相同
  • 给定的输入保证是一棵树,并且不会有重复的边

树形 DP

这是一道树形 DP 模板题。

当确定以某个点为根节点时,整棵树的形态唯一固定,不妨以编号为 的节点作为根节点进行分析。

假设当前处理到的节点为 u,其是从父节点 fa 遍历而来,且将要遍历的子节点为 j

即树的形态如图所示(一些可能有的出边用虚线表示):

alt

树形 DP 问题通常将问题根据「方向」进行划分。

对于当前处理到的节点 u 而言,我们根据是否考虑「从 fau 的出边」将其分为「往上」和「往下」两个方向。

假设我们可以通过 DFS 预处理出 数组和 数组:

  • 代表在以 号点为根节点的树中,以 u 节点为子树根节点时,往下的最大高度
  • 代表在以 号点为根节点的树中,以 u 节点为子节点时,往上的最大高度

那么最终以 u 为根节点的最大高度为

只需要简单的 DFS 即可处理出来。对于 而言,其同样包含「往上」和「往下」两部分:

  • 对于经过 fa 后接着往上的部分有
  • 对于经过 fa 后转而往下的部分,我们需要考虑「 fa 节点往下的最大值 」是否由 u 节点参与而来进行分情况讨论:
    • 如果 本身不由 u 参与,那么 应当是 fa 节点往下的最大值 而来( 代表加上 fau 的边)
    • 如果本身 fa 往下的最大值由 u 节点参与,此时应当使用 fa 往下的次大值 来更新

因此我们需要对 数组进行拆分,拆分为记录「最大值的 数组」和记录「次大值的 数组(注意这里的次大值是非严格的次大值)」,同时使用 数组记录下取得 u 的子节点 j 为何值。

实现上,在处理「往上」方向的 DFS 时,为避免对 fa 节点为空的处理,我们可以将「用 fa 来更新 u」调整为「用 u 来更新 j」。

代码:

class Solution {
    int N = 20010, M = N * 2, idx = 0;
    int[] he = new int[N], e = new int[M], ne = new int[M];
    int[] f1 = new int[N], f2 = new int[N], g = new int[N], p = new int[N];
    void add(int a, int b) {
        e[idx] = b;
        ne[idx] = he[a];
        he[a] = idx++;
    }
    public List<Integer> findMinHeightTrees(int n, int[][] edges) {
        Arrays.fill(he, -1);
        for (int[] e : edges) {
            int a = e[0], b = e[1];
            add(a, b); add(b, a);
        }
        dfs1(0, -1);
        dfs2(0, -1);
        List<Integer> ans = new ArrayList<>();
        int min = n;
        for (int i = 0; i < n; i++) {
            int cur = Math.max(f1[i], g[i]);
            if (cur < min) {
                min = cur;
                ans.clear();
                ans.add(i);
            } else if (cur == min) {
                ans.add(i);
            }
        }
        return ans;
    }
    int dfs1(int u, int fa) {
        for (int i = he[u]; i != -1; i = ne[i]) {
            int j = e[i];
            if (j == fa) continue;
            int sub = dfs1(j, u) + 1;
            if (sub > f1[u]) {
                f2[u] = f1[u];
                f1[u] = sub;
                p[u] = j;
            } else if (sub > f2[u]) {
                f2[u] = sub;
            }
        }
        return f1[u];
    }
    void dfs2(int u, int fa) {
        for (int i = he[u]; i != -1; i = ne[i]) {
            int j = e[i];
            if (j == fa) continue;
            if (p[u] != j) g[j] = Math.max(g[j], f1[u] + 1);
            else g[j] = Math.max(g[j], f2[u] + 1);
            g[j] = Math.max(g[j], g[u] + 1);
            dfs2(j, u);
        }
    }
}
  • 时间复杂度:
  • 空间复杂度:

补充

可能会初次接触「树形 DP」的同学不太理解,这里再补充说明一下。

归根结底,以 u 为根节点的最大深度,必然是下面三种情况之一(往下、往上 和 往上再往下)。

其中对 数组的拆分(变为 )以及记录取得 对应的子节点 ,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正确统计「往上再往下」的情况(统计该情况时,不能考虑从 fa 经过 u 的路径,因此需要记录一个非严格的次大值 )。

alt

最后

这是我们「刷穿 LeetCode」系列文章的第 No.310 篇,系列开始于 2021/01/01,截止于起始日 LeetCode 上共有 1916 道题目,部分是有锁题,我们将先把所有不带锁的题目刷完。

在这个系列文章里面,除了讲解解题思路以外,还会尽可能给出最为简洁的代码。如果涉及通解还会相应的代码模板。

为了方便各位同学能够电脑上进行调试和提交代码,我建立了相关的仓库:https://github.com/SharingSource/LogicStack-LeetCode 。

在仓库地址里,你可以看到系列文章的题解链接、系列文章的相应代码、LeetCode 原题链接和其他优选题解。

更多更全更热门的「笔试/面试」相关资料可访问排版精美的 合集新基地 🎉🎉

本文由 mdnice 多平台发布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