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快十年了,也曾想过考个研究生,读个什么MBA,工作生活,结果总是将买来的书束之高阁,早已没有了一门心思读书的想法,得闲了,也不过至多看看与工作业务相关的罢了。

前天晚上,在外地读书的外甥女打电话过来,问我“考研怎么样?“对于现在的孩子,我从来不敢下定论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或是怎么样做,因为,我无法想像他们的生活,更不希望某一天得到他们因为我的建议而生的埋怨。她家里人是不同意她读研究生的,原因多半是不想让她离家太远,以后对日后学费的负担,她还有一个弟弟也在读大学。负担之重可以想象。

抛开一层经济原因,我也不认为读研是个好出路。一流人才就业,二流人才出国,三流人才考研,类似的说法有很多。我不愿意和她讲就业现实、工资差距、公司招聘这些,这样的例子太多了,高学历不等于高工资,更不等于高能力,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二十几岁过完了,虽然我知道三十、四十自己的生活只是更平淡更安逸,但无疑,二十几岁风华正茂的那几年,是我们最美的时候。想想我们都在做什么?上学,占据了头几年,工作、恋爱、结婚几乎就是后几年的重头戏。

在北京,生活着很多“无家可归”的人。家是什么概念?房子?不全是,在我看来是亲情,自己组成的家庭或是和父母在一起的家庭,有了人,也就有了家。在京算来十年多了,周末安排的满满的,可有时站在街上,仍然会想好几年都没见过亲人。

扯得远了,读书是为了什么?出人头地?多半是父母的期望大于自己。奔走在工作的路上,我不称之它为事业,就是工作,做事情,而且是和很多人一起做事情。生活好一些?这个比较实际,让自己、家人都生活的好一点,开心一点。所以,距离会是个问题。有人说交通方便了,通信发达了,距离绝对不是阻隔的理由。呵呵。说这话的人,我还是希望他行动一下比较好,宣传的是口号,行动的才是真理。

我说读书是件奢侈的事儿,是因为能多读书的人,多半是没有什么负担的生活幸福的孩子。学费多少不提,兴许你拿个奖学金、助学金啥的,就不是问题了。而是时间、心态。不需要早几年历练社会、不需要承担就业压力、父母尚不需要照顾,可以一心只读圣贤。

外甥女说考研也是想再拼一下,这个想法把我吓了一跳。为了上个一本,已经多拼了一年,这个研真要再拼,不是要把自己拼老了不成。哎,女孩子,拼放在学业上,倒真不如日后放在工作上,说不定还能和收获成正比。

不说了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