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server.php?blogId=6386&resource=2006011001.jpg

2005年12月15日,上海,《无极》剧组录制《可凡倾听》特别节目。陈凯歌获颁“奥斯卡小金人”奖杯,表示有信心得奖,一定会“以假换真”。

陈凯歌
导演

2005年的中国影坛,大概没有一部电影像《无极》这样值得期待。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百年的大背景下,《无极》犹如一块里程碑,显示出百年来中国电影在投资、制作、拍摄上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水平。

陈凯歌几乎是以10年一个周期,平步在荣誉的峰尖上。1984年,他的电影×××作《黄土地》横空出世,成为“第五代导演”崛起的标志;1993年,他拍摄的《霸王别姬》荣获当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被国外影评人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旷世巨作”;2005年,陈凯歌潜心3年、耗资3个亿打造的电影《无极》首映,随即获得“金球奖”提名,并开始角逐“奥斯卡”电影奖。


从1982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直到今天,23年间陈凯歌不过拍了10部电影,算不上高产。而同届摄影系毕业的张艺谋在这些年中,却先后执导了14部影片、掌机拍摄了2部电影,还主演了2部电影,此外又导演了很多别的东西。相比之下,陈凯歌真的没有张艺谋那么勤奋、努力和刻苦,但他在电影界的影响力和地位却丝毫不逊于张艺谋。


如今,人们说陈凯歌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要拿张艺谋来相比,其中的原因无须多说。但平心而论,陈凯歌就是陈凯歌,不用太多作品就能在中国电影史上独树一帜,而且无人替代。陈凯歌本人及其作品中的独特气质,几乎是他同代及后来的“第X代”导演无法企及,也无法模仿的。


电影《无极》算得上是陈凯歌的“卧薪尝胆”之作。这部影片从耗资、耗时方面来说,都堪称中国电影之最。很显然,它肯定也会成为陈凯歌的第三部代表性作品,一部在商业、艺术方面都可圈可点的影片。


从电影《霸王别姬》在戛纳折桂后,不少人对陈凯歌抱有很高的希望,他本人也冀望能拍出一部超越自己的作品。但是,陈凯歌接下来拍摄的《风月》、《荆轲刺秦王》、《和你在一起》却反响平平,令人失望。眼看在他之后声名鹊起的张艺谋近年来频频出尽风头,陈凯歌再不拿出一部或叫好或叫座的作品,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抱着“十年磨一剑”的隐忍功夫,陈凯歌三年之后终于出手,一部《无极》让人耳目一新。


整个2005年的中国影坛,大概没有一部电影会像《无极》这样值得期待。这部电影的问世真的有些象征意味,就像当初陈凯歌拍摄《黄土地》一样。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百年的大背景下,《无极》犹如一块里程碑,显示出百年来中国电影在投资、制作、拍摄上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水平。同时,它也把中国最具理想主义气质的导演推向了市场前沿,就像他最近接受某杂志采访时反复强调的:“但你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最近10年左右的时间,所有的导演都会不再提起自己是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商人的问题。去争取很好的成绩,包括票房的成绩,是做电影导演的要义之一。”


所幸的是,电影《无极》在商业化元素包装下,还保留了陈凯歌一贯坚持的对人性、爱情、自由的赞美与歌颂。尽管有人批评陈凯歌在影片中的这些描述有点刻意,甚至过于认真,但我认为,如果去掉了这些内核,陈凯歌就会沦落到像某些知名导演拍摄的影片那样,把肉欲当作爱情,把皇权视为神圣。
陈凯歌虽然被人称为电影“贵族”,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个人气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出生于电影世家,但他潜意识中坚持的“平民思想”,却使他在《无极》这个描述命运的故事中,难能可贵地倾向于对“奴隶昆仑”的歌颂。在影片中,奴隶昆仑可以毫不犹豫地将象征权力与地位的“王”杀死,而且不顾身份的卑贱,大胆拥抱王妃倾城并表露对她的爱情。


也许骨子里深受“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的教育,陈凯歌描写的那些权贵人物如无欢、光明,都在精明中流露出变态和自负;而对昆仑和鬼郎,陈凯歌虽然展现了他们的卑微和怯懦,却在关键之处揭示了他们内心的勇敢和渴望。在整个故事中,可能是满神决定了这些人物的命运,而在电影创作中,则是陈凯歌的气质决定了这些人物情感和命运的走向。


诚如某些批评强调的一样,与很多国外的大片相比,电影《无极》的确在特技、武打、场景等方面有些缺陷和不足,但值得肯定的是,陈凯歌依然保留了他一贯坚持的某种风格和理念,整个影片大气而不失细腻,奇幻而不觉虚妄。他并没有刻意强调视觉画面中的某种“中国元素”,也没有仅仅着眼于展现各种花样翻新的武打形式。相反,他借用了很多手法,如魔幻的、武打的、超现实的等等,尽量用通俗的方法来讲述一个有点哲理的故事。比如,他运用以超过光速的速度飞行便可以看到过去这样一个相对论原理,让鬼郎带着昆仑回到雪国,目睹了无欢残杀雪国人的悲惨一幕。


对陈凯歌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说,他以往的作品还仅仅局限在拍历史或现实上,那么这部《无极》至少是一部创意新鲜的作品,而且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具想象力的一部。甚至可以说在中国电影史上,除了《大闹天宫》、《青蛇》和最近的《神话》等影片外,这也算得上是想象力空前的作品。


从第一部作品开始,陈凯歌就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后来,他用《霸王别姬》加重了自己的砝码,现在,他更是用《无极》超越了自我。与前两部作品不同的是,拍《黄土地》时,他根本不知道这部影片会产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力;拍《霸王别姬》时,他仅仅是渴望这部影片会在国际影坛产生强烈的反响;而在拍《无极》时,他必须目标清晰地打造这部影片的票房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而对观众来说,看到《黄土地》是不期而遇,就像在荒山中意外发现一块璞玉那样;看到《霸王别姬》则是采菊东篱,恰如在鲜花遍地的原野抬头看到山外一幕特别的风景;这回看到《无极》就完全是翘首期待,犹如等待一项数目不菲的重奖砸在自己头顶。这其中也许会有人期许过高,比如幻想得到上千万的巨奖,而实际奖项虽然也有五百万,那么他也会深感失落。


以我个人的感受来说,陈凯歌的这部新作确实保持了相当的水准,没有让人大失所望的感觉。首映开始便屡屡刷新票房纪录的事实,大可以说明影片的票房感召力有多强烈;而“金球奖”和“奥斯卡奖”的垂青,则可以说明影片在国际影坛受到关注的程度;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公众舆论上,肯定和批评的意见都比较平衡,媒体并没有表现出某种强烈的意见,或者用过激的言辞评价这部作品。


我曾多次注意到陈凯歌对自己这部新作的评价,他总是非常低调地表示,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作品,而且这也是他希望观众进影院观看的唯一理由。他曾明确指出,这不是一部武侠片,也不是魔幻史诗片。他说:如果它与史诗有什么关系,那主要是它的某些内容关乎人类的心灵。


显然,陈凯歌并不想用某种固定的电影创作模式或类型套住《无极》,就他所说的“关乎人类心灵”这个话题上来说,如果观众看完这部影片受到某种感动,为倾城,为昆仑,为鬼郎或为光明,那么影片就业已成功。在如今这个大片横行、特技当道的时代,仅仅想靠一些庞大的场面和精雕细琢的特效技惊四座,这种想法已经显得过于幼稚。陈凯歌自然知道,商业化电影必须有明星、场面、特技支撑,但却不能单纯依靠这些要素取胜,所以他会牺牲一些场面和特效,去精心打造这个梦幻般的故事,并灌注自己的人文理念。这才是陈凯歌不同于包括张艺谋在内的其他导演的特别之处,而这一点也正是源于陈凯歌独特的气质。


说起“气质”,陈凯歌在回答某家杂志的提问时有过这样一段解释:“我现在变成今天这样,全是因为我母亲。大家印象中,我好像是个知识分子那样的。大家没有在意我有没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但其实我的这些所谓气质,全是从我的母亲那里来的。一方面她从小让我接触了很多文字,另一个方面是,我母亲长年抱病在家,她使我有一种无形的精神上的紧张。”


看陈凯歌的电影,的确会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精神上的紧张”。可在娱乐化浪潮如此汹涌澎湃的今天,感受这点“紧张”着实不易啊!如果陈凯歌的气质还不落伍,或者说亦真亦幻的现实还有某些真诚的需要,那么观众就难免会喜欢这种“紧张”。

陈凯歌简历

电影导演。1952年8月生于北京。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和同届毕业的张艺谋等人合称为“第五代”导演。1985年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黄土地》被影评界誉为“中国新浪潮的开端”。该片获1986年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第29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萨特兰杯导演奖、第7届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1986年的《大阅兵》在加拿大第1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获故事片大奖。1987年的影片《孩子王》(导演兼编剧)获第8届金鸡奖导演特别奖。1992年的《霸王别姬》获1993年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于1994年1月获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近年来,陈凯歌在《荆轲刺秦王》、《和你在一起》、《无极》等影片中尝试着艺术和商业的结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