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操作系统实用性解析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前言

Linux操作系统开始逐步受到技术圈之外的用户的认可时,使用Linux替代Windows的论调和期待就一直没有停止。随后的很多年里,Linux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桌面计算机领域的占有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当下的Linux操作系统是否已经在实用性上达到了目标呢,Linux阵营离战胜Windows还有多远的距离呢?这里我们将为读者一一解析。

 

Windows能作而Linux也能作的

Linux采取质疑态度的人们总是抱有一个论调,那就是在使用Linux系统之后他们总是无法完成在Windows平台上的工作。单纯从所具备的功能来说,Linux已经不比Windows逊色,无论是处理日常办公任务,还是进行一些家庭娱乐活动,Linux都可以轻松完成。也许从数字比例出发,Linux在桌面领域可以完成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Windows职能。不得不承认的是,确实有某些方面Linux尚无法胜任,比如游戏,作为一个营造多年的娱乐平台,在游戏软件的支持上微软令Linux阵营无法企及。不过反过来分析,也有不少工作是Linux系统可以完成而Windows却很难完成的。一个比较显见的例子就是Linux的多桌面,这是一直以来Linux在桌面系统领域的骄傲。而内核级别的可定制能力以及在线式的应用程序获取,也证明了Linux在模式上的优越性。当然,由于Linux是一种产生自技术圈子的操作系统软件,一些软件技术领域的成果在发放的时候也呈现出Linux平台早于Windows平台的态势。事实上,从功能层面来说Linux已经称得上是一个主流的操作系统,而除功能支持方面的考虑之外,决定一个操作系统可用性的因素还有很多。

 

技术型产品与用户型产品

即使Linux具有了和Windows一样的应用功能支持,甚至支持的比Windows还要多,也并不意味着Linux可以超越Windows成为最受欢迎的桌面操作系统,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用户。从技术的角度来看,Linux有很多Windows无法比拟的优势,也许我们应该把Linux称作是具有企业级技术的桌面操作系统。不过作为一种软件产品,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将技术要素转化成在用户交互层面的提升,将是决定用户是不是认可产品的核心。不可否认的是,微软的操作系统从设计伊始就从使用者模式出发,并在数次产品版本更迭中汲取了大量的用户意见,所以才能够具备突出的易用性。而对于Linux操作系统来说,设计者模式往往是与使用者模式并驾齐驱的,很多的设计是从开发团队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出发。即使Linux能够从社区获得一些用户接口设计方面的反馈,但是由于整个系统是由不同套件组成也即是由不同团队设计的,在意见的汇总以及设计的统合上面Linux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对于使用了多年Windows操作系统的用户来说,早已熟悉了该系统的各种惯例,而正是这种惯性,增加了用户使用Windows时的亲切感和舒适感。对于那些计算机的新手,也许学习Windows和学习Linux的差别并不是太大,但是对于类似本专题中酒店用户这样需要从Windows环境转换到Linux环境的情况,就会面临着一定的阻力和成本压力。

注:使用者模式是指,一般情况下用户会对自己所使用的产品有所期望,并猜测其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而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经验。我们通常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指导用户与产品进行交互交互的思维心理模型,称为一个使用者模式。

 

入主桌面市场距离有多远

    如果不考虑Windows先入为主所带来的各种效应,Linux成为能够抗衡Windows的桌面操作系统甚至超越Windows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吗?也许我们无法预知确切的答案,不过确实不是短期内能够达到的目标,因为这不只与产品特性有关,很大程度还在于“标准”。虽然多种多样的Linux发行版使得Linux阵营看起来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也使得抱有不同需要的用户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品版本,但是这种现状对Linux阵营的帮助更大还是阻碍更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Linux这个词涵盖的范围只是操作系统的内核部分,在内核基础上,制作各种发行版的团队整合了整合了用户界面和各种应用程序,才形成了最终应用于用户的Linux套件而这些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与Linux内核并没有严格的一对一关系,Linux既可以使用GNOME提供图形界面功能,也可以选择使用KDE,而OpenOffice这样的大型套件也可以在包括Linux在内的多种系统平台上使用。这意味着Linux系统的形态可以有很大的差别,也使得各个Linux发行版之间难以获得全面的统一,产品众多、缺乏标准已经成为阻碍Linux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问题。此外,标准还包含有另一层的含义,也就是不同操作系统始终没有一个很好的互操作标准,这也增加了Windows用户走向Linux的担心。例如,虽然通过Wine这样的程序,Linux能够通过模拟的方式执行Windows程序,但对于日益复杂、包含大量周边组件的Windows应用,Wine很难达到理想的兼容性。一个在全球消费者领域获得成功的桌面操作系统,必须要跨越单纯的产品层面,成为一个符合行业标准、符合市场规律的产品。

 

Linux 的实用性之路

ü         1991 年,Linus Torvalds公开了自己编写的操作系统内核,这个小东西还只是一个自制的玩具,不过已经开始在少量人群中传播。

ü         1993 年,Linux 1.0版本使用GPL进行发布,引起了技术团体的高度兴趣,并引发了大量的研究、讨论和思考活动。

ü         1994 年,Slackware作为基于Linux内核的第一个商业产品被开发出来,这意味着Linux的成熟度达到了在更多用户计算机上运行的目标。

ü         1996 年,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确认<?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1.2.13版本的Linux符合POSIX标准,这为Linux在商业领域取得发展开辟了道路。

ü         1999 年,红旗、中软、Xteam、蓝点等中文版Linux发行版开始在市场上展开争夺,此时中文Linux的技术意味要更大于产品化和易用性的考量,绝大多数用户对Linux尚处于观望和关注的阶段。

ü         同样是在1999年,2.2版本的Linux内核大量增加了各种设备驱动程序,使得试用和使用Linux的用户有了很大的增长,提高了非技术用户群体接受该系统的可能。

ü         2001 年,2.4版本内核发布,Linux发行版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在可用性上发展迅速,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应用Linux系统。

ü         2003 年,2.6版本内核发布,对64位处理器、嵌入式处理器、文件系统、网络协议等方面的增强大大扩展了Linux的应用外延,底层的极大完善为Linux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ü         2006 2007年间,由于微软在时隔多年之后终于再推新版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涉及开源软件产品的多次重量级收购合并,Linux产品在压力下前行,在实用性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真正开始对Windows系统产生威胁。

 

走向未来,适者为王

最早的,一些想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想通过自身努力优化这个世界的理想家,投身到了Linux阵营当中。而随着Linux的成熟,不断有更多的人因为Linux适合他们特定的需要而选择Linux。可以说,现在的Linux对那些适合的用户群体具有极高的实用性,例如对病毒极度头痛的用户、那些想在非主流配置上运行主流软件功能的用户、那些需要更多定制能力的用户以及那些无力购买Windows的用户。而对于那些只有一般需要的用户,Linux也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能够完成大部分用户的大部分工作。任何事物都符合适者生存这一道理,如果Linux想要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获得成功,还必须付出大量的努力。如果Linux不适合现在的你,你仍旧可以对其保持关注,随着更多的人为Linux做出贡献,Linux的盛夏也许不用很久就能到来。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