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请稻盛和夫题字,十有八九他会写“敬天爱人”4个汉字送给你。
为什么是这4个字?稻盛和夫会告诉你这来自他心中的英雄,西乡隆盛。
你继续追问,西乡隆盛心中的英雄又是谁,他会跟你说,中国的王阳明。
在与杨澜的对话中,稻盛和夫说:
“我的家乡出了两位对日本近代史的明治维新做出过很大贡献的人物,他们就是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明治维新三杰中的两位)。我非常喜欢西乡隆盛,他对中国王阳明的阳明学说有相当高的造诣。他曾经两次顶撞萨摩的长官,被流放荒岛。每次流放总会带上阳明学、儒教的书籍,即使是在贫瘠的荒岛上遭受牢狱之灾也不断地提高完善自我。他是一个非常清正廉洁、清心寡欲的人。他经常说,如果是位于人上施政的话,必须是那些不谈钱财,不求回报甚至能够舍却生命、忘却自我的人,他自己也是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我希望当今日本的政治家中能够多几位象西乡隆盛这样的人。”
 
说起王阳明,像我这样出生在阶级斗争年代的人,内心很是复杂。当初我们是把王阳明作为反动派来批判的。
第一,他的反动学术“良知”学说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
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被谪为贵州龙场驿丞。一夜,突然领悟格物致知的道理。史称“龙场顿悟”。关于王阳明的龙场顿悟,在《阳明年谱》里这样记载:“因念:‘圣人处此,更有道何?’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的悟道(天理即良知)与释迦牟尼及六祖慧能的顿悟完全一致,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却完全相反。
第二,他尽心效忠哪怕荒唐的皇上,却镇压多起农民起义;
“龙场悟道”之后两年,王阳明从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升授南京太仆寺少卿,平定漳州詹师富、大帽山卢珂等六起匪徒暴乱。凯旋之际,正遇到宁王朱宸濠反叛,王阳明紧急率领8万军队,仅用35天时间就擒获了宁王。然而,好大喜功的明武宗十分不悦,不同意王阳明到京献俘。王阳明只能与太监张永协商,放了宁王,让皇上的军队再次将他俘获。以此,给了皇上面子,才保住了生命。
第三,最不能容忍的是,王阳明思想得到了蒋介石父子的大力推崇。
在致蒋经国59岁生日的信中,蒋介石说:“余所重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 … (若)吾国王道之行,自不致有今日人类之悲运,而大陆同胞,更无此空前浩劫之遭遇矣。吾人自当急起直追,以补先哲之缺憾,则几矣。特书此以为尔寿也”。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虽然意识形态不再成为我们研读王阳明思想的障碍,然而明清三百年衰落的旧账不能不和他老人家清算。有学者就说,如果王阳明的思想那么顺应天理应乎天道,为什么未能阻止过去两百年中国的厄运?
这是个大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不如暂时放下。
我们还是回头看看,王阳明哲学何以影响到今天的稻盛和夫。
 
从王阳明到西乡隆盛
最早接触王阳明思想(在日本称为“阳明学”)的日本人是日本禅僧了庵桂悟。正德四年(1510年)庵桂悟奉国王足利义证之命,以83岁高龄远使中国,与王阳明会晤。回国前,王阳明作序一篇相送。
阳明学在日本的真正开创者应是中江藤树(1608-1648年),1644年37岁时获《王龙溪语录》读之,后又读《阳明全书》,大有所获,乃赋诗曰:“致知格物学虽新,十有八年意未真;天佑夏阳令至泰,今朝心地似回春。”
此时,阳明学还只局限于少数的精英阶层,并未被当时的德川幕府民主所广泛接受。在1790年(宽政二年),德川幕府发布“异学禁令”,将朱熹学说定为唯一正统思想,阳明学则被视为异端的谋反之学。
直至幕府末期,阳明学才再度兴起。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两次×××战争期间,日本也未能幸免,美国的“黑船”敲开了日本国的大门。上天赋予日本的幸运是,当时日本的社会是“天皇”与“幕府”二元结构。国难当头之际,成了革命者“推翻幕府、恢复天皇”的最佳时机。
幕府末期日本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吉田松阴(1830-1859年),他认为王阳明的《传习录》“皆言会当心”。他主办的学塾培养了伊藤博文等一大批倒幕维新志士,据说其门下八十位弟子中,有近半数为明治维新作出过杰出贡献,其中就包括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被称为“明治维新三杰”。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年轻时即为好友(虽然明治维新后分道扬镳),曾同时师事吉田松阴门下。大久保利通精通阳明学和禅学,其父便是阳明学、禅学学者,自小便受熏陶。西乡隆盛平生最信服阳明学,随身携带阳明的书籍,从不遗忘(×××年轻离家时曾引用过西乡隆盛的“埋骨何须桑梓地”这首诗)。
阳明学的核心即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无私欲之蔽,不需外添一分;致,就是发掘人的良知,去掉自己心中不正的东西,就可符合心中本有之正。王阳明有一首诗:“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也称为“四句教”。
西乡隆盛主张,学习阳明学应该“自得于心”,以利用“较量格斗”,也就是“知行合一”,不然的话,“空读圣贤之书,如同观人剑术,无丝毫自得于心”。
最能体现西乡隆盛生活准则的4个字就是,敬天爱人。
 
从西乡隆盛到稻盛和夫
在明治维新时期,受到西乡隆盛思想熏陶的人们,将西乡隆盛的训诫编纂成册,留于后世,即《南洲翁遗训》。
稻盛和夫说:“我至今将《南洲翁遗训》置于案头,时时翻阅。每每能从中汲取生活道路上的珍贵启示。年纪愈长,经历愈多,从此书获取的教诲愈加铭刻于心。”
稻盛和夫的《活法(叁)- 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就是在逐字逐句地注解《南洲翁遗训》。
稻盛和夫说:“敬天爱人:敬畏上天,关爱众人。这词句优美、动听,触动人心。所谓敬天,就是依循自然之理、人间之正道——亦即天道,与人为善。换言之,就是坚持正确的做人之道;所谓爱人,就是摈弃一己私欲,体恤他人,持利他之心。
“宫木男也曾经就任京都陶瓷第一任社长,是我的大恩人。某天,出差归来,他一边解开一个包裹一边说:’稻盛,买了好东西送你。是你的同乡西乡隆盛的书法作品,我估摸着说不定你能喜欢。’
“一看,正是西乡所书的”敬天爱人”。尽管并非西乡的亲笔而是临摹之作,宫木先生对刚刚扬帆起航的公司给予的这番好意,以及其中倾注的温暖情谊,让我感激之余,流下了热泪。我立即拿去装裱店装裱起来挂在公司的接待室中。当时还在借用宫木电机的仓库二楼当办公室,冬天仅能依靠圆火炉烧炭取暖,这幅字如今已被熏成了茶褐色,然而它却是我的无价珍宝,无可替代,现在仍悬挂在我的工作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