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没有更新博客了,今天写一篇关于Juniper下的rip配置实验。顺便讲讲Juniper设备配置的一些小技巧,初次接触,大家见笑了。

   下面是实验的拓扑图,所有的试验在GNS3下运行:

一,配置基本的设备和网络信息:

    Juniper的层次结构的概念要比Cisco的强,每一个配置都对应了一个不同的层次,如果在同一个层次下需配置较多命令,可用edit命令将配置模式切换到要配置的层。

   GNS3加载完JunOS的VMDK文件之后,需输入用户名root,密码为空;

登陆成功之后,输入“cli”进入命令行;

输入“configure”,进入配置模式;

设置设备的名称和root用户密码,Juniper要保存配置文件,必须要设置root密码;

Juniper的设备配置了之后,其配置文件作为候选配置存在的,要想配置生效,必须“commit”,作为活动配置。

下面进入接口配置模式,开始配置接口;

配置接口的IP地址;

二,按照之前的网络规划,将IP地址配置好了之后,开始配置RIP。

   进入RIP协议的配置模式;

将要启用RIP协议的接口添加到一个组中,注意JunOS02需添加两个接口;

所有的设备的接口都添加完成之后,由于Juniper默认不会转发RIP的路由信息,我们需要定义policy-options,让设备转发路由表(RIP和direct);

首先进入到policy-options配置模式;

定义策略,允许RIP和direct路由信息的流量;

引入到之前定义的RIP协议的组(rip-group);

commit之后,Juniper下的RIP全部配置完成,欢迎大家指正,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