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的动效如何让你的设计事半功倍?
好的动效,不应当仅仅是外表光鲜的童话,合理地支持可用性,才是它的内核。 一个合格的动效动效应当在以下四个方面起到对可用性的支持,分别是:
1、符合预期
此处的期待我们可以理解为用户的心理模型,即用户对于产品表现的普遍认知。动效作为界面的重要元素,应当起到减少实际表现和用户心理模型之间差距的作用,即通过符合“用户对物理世界运动规律的普遍认知”,来增加产品的可用性。 可以感受一下,下图的缓动动效明显不符合我们日常熟知的自然运动规律,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组件突然加速,这样不仅不能增加可用性,甚至会损害体验,让用户疑惑、分心。
2、体验连续
这里的连续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使用流程的“连续性”; 二是将多个场景连接在一起,构成整个体验场景的“一致性”。 使用流程的连续性,即用户的体验流程是完整的,不是被突然打断的。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瀑布流,利用动效,可以让用户在等待加载的过程中依然处于“连续”的体验感受中,而不是戛然而止,同时也可以帮助用户产生心流体验。 下图Medium的文章瀑布流加载效果就很好地增强了这一点。在下拉的loading后,文章以渐现的效果出现,相比之下,知乎日报的效果就要生硬很多,每次加载都有一种生硬的截断感。
3、辅助叙事
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可以类比为与产品的设计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动效就像是设计语言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将语言中的元素链接成一个更加完整的体验故事,例如可以使用隐喻引导用户进行操作。 京东“早点上新”频道首页中轮播的盘子,就隐喻了用户可以对该部分进行滑动操作:
二、提高动效设计功力的实用技巧
1、挤压和拉伸
在动画中,挤压和拉伸代表了物体的重力,质量,重量和灵活性。举例来说,当一个弹球在它撞击地面时会发生形态变化,就是挤压和拉伸。 在界面中,挤压和拉伸很容易就联想到按钮。当一个按钮被按下时,就可以理解为受到了挤压,通过控制按钮的挤压和拉伸,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做好一个按钮的交互动画。除了按钮之外,这种原则也可以应用于 UI 中的任何交互元素上。
2、预期动作
让观众能预先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它是先于下一步会发生的动作。举例来说,迪士尼动画里经常有从高空往下跳跃时会先弯曲膝盖再跳,正在跑步的人要停止跑步前会逐渐变慢步伐等等。 在界面中,悬停状态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我们把鼠标悬停在元素上时,元素会提供反馈,表明它是可以点击的,并且在点击时,又会有一些别的反馈。
3、时间节奏
在传统动画中,时间会决定关键帧的绘制方式。帧数越多,动画就越流畅,同时也更慢,时间能够给动画赋予情绪和性格。 时间的节奏感是任何动画的基础,速度在元素编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速度太慢,用户会不耐烦;速度太快,用户又会错过一些内容。一般来说,大多数 UI动画在200-600ms之间,其中悬停和反馈交互时长大约为300ms,精细的转场动画大约在500ms。可以去参考谷歌的动画规范(material.io/design/moti… 一些设计系统,如 Carbon(www.carbondesignsystem.com/guidelines/… Lightning(www.lightningdesignsystem.com/guidelines/…
4、渐快与渐慢
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物体都遵循着缓动运动规律。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并不会瞬间开始或瞬间结束,就像一个物体自由落体,也是一开始很慢后面才会变快。
5、呈现方式
舞台中的表演需要合适的编排才会精彩。也就是说,对象在场景中如何摆放,每个动画又如何出现,关乎演出的质量。通过这种编排,能够将注意力引向最重要的角色。 在界面中,呈现方式能够决定元素的位置,以及在交互时,它应该如何编排才能将用户的注意力引向预期的元素。
6、弧形轨迹
一个从高处抛出的小球,运动轨迹会做抛物线轨迹运动,弧线能使物体的运动更加自然。 在界面中,沿着对角线的元素沿着弧线轨迹将会使运动变得更加自然。当需要凸显出元素的运动路径时,多尝试使用弧线轨迹。
7、附属动作
在动画中,次要动作能够起到烘托主要动作,比如动画中的角色在走路时,头部的晃动就是次要动作,却能够让角色行走显得更加自然。 在界面中,次要操作能够起到强化关键动作,当元素需要向用户提供反馈时,这个方法非常管用。所有的微交互都是基于这个附属动作原理。
8、夸张和吸引力
场景中的重要角色通常会采用一些比较夸张的动作来获得更多的注意力。 在界面中,重要的交互也会通过一些夸张的动画来引起用户的注意。谷歌设计规范中的 FAB按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FAB按钮在不动的时候也比较能引起注意,因为它通常会带有比较鲜明的颜色,并且是独立悬浮在界面元素之上的。当它被点击时,FAB的动画被放大,把整个界面都占满,使得它完全占据用户的注意力。
9、跟随动作和重叠动作
想象一只兔子从高处跳下来,当兔子开始起跳时,它的耳朵动作会与身体动作发生错位。然后当它着陆时,它的身体停下来了,但是耳朵还在动。前者称之为跟随动作,后者被称为重叠动作。其原理说的就是:没有任何一种物体会突然停止,物体的运动是一个部分接着另一个部分的。 在界面中,可以使元素在停止之前超过它们原本的位置,使得元素运动更加自然。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弹效果。
10、颜色,音效还有震动
动效不只是视觉上的,因为动效其实就是机器跟用户的沟通方式。 另外一点就是「小输入,大输出」。想想在苹果手机上浏览网页,只要轻轻在网页往上一划,就会滑出很长一段距离。在设置日期,调整时间的时候,手机的震动以及音效使得交互变得更加真实。 iOS在设定日期时间的时候,来自手机的音效和震动效果增加了这个交互的真实感。
界面中的每一次交互都必须在适当的场景中精心设计,让整个体验更具沉浸感。在正确的地方使用这些原则能够确保产品中的交互体验更加协调自然。
三、动效设计思路
01. 属性转换法
这是最为普遍也最为简单的一种icon切换思路。 属性包含了位置、大小、旋转、透明度、颜色等,在这些属性上面做动效,若运用恰当,可以做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动效。
02. 路径重组法
这可能是看惯了属性变换的动效之后,又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动效思路。 将icon的路径(笔画)进行重组,构成一个新的icon,这期间考验着更多的东西,比如观察两个icon笔画之间的关系,这个思路最近相当流行,同时也具有挑战性。
03. 点线面降级法
这是一个相当有用的思路。 面和面进行转换的时候,可以用线作为介质,一个面先转换成一根线,再通过这根线转换成另一个面。同理,线和线转换时,可以用点作为介质,一根线先转换成一个点,再通过这个点转换成另一根线。 这么说有点抽象,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04. 遮罩法
两个图形之间相互转换时,可以用其中一个图形作为另一个图形的遮罩,也就是边界,当这个图形放大的时候,因为另一个图形作为边界的缘故,转换成了另一个图形的形状。 思路很简单,却又一点局限性,两个图形必须是包含关系。
05. 分裂融合法
打个贴切的比方,就是把一把剑融成铁水之后,铸成一把新刀。 分裂融合法尤其适用于其中一个图标是一个整体,另一个图标由多个分离的部分组成的情况。由分裂融合法做出来的动效也相当有趣。
06. 图标特性法
以上的五种思路只是停留在如何让icon动效有趣的层面上,那么如何让icon动效不仅有趣而且有意义呢?这就需要考虑不同icon之间的特性来设计动效。 图标特性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图标表达的实际意义,做出与之吻合的动效,需要很强的思维发散性。
四、14款UI动效设计软件
目前行业里的UI动效软件确实挺多的,但是99%的都只支持Mac,只有1%支持windows,没有Mac确实是一个硬伤,建议学好一个,够用就好。学多而不精其实就是浪费时间!
1. Adobe After Effects
系统支持:Windows、Mac
它的特点就是强大且牛逼。基本上要的功能都有,UI动效制作其实只是用到了这个软件很小的一部分功能而已,要知道很多美国大片都是通过它来进行后期合成制作的, 配合PS和AI等自家软件,更是得心应手,Dribbble 、Behance上很多的大神都是用这个软件在show。
但是有些效果工程师不见得能够帮你实现出来, 因为实际的项目产品受太多的制约。
2. Adobe Photoshop
系统支持:Windows Mac
3. Adobe Flash
系统支持:Windows Mac
4. Pixate
系统支持:Windows、Mac
5. Origami
系统支持:Mac
6. Hype 3
系统支持:Mac
7. Flinto
系统支持:Mac
8.Principle
系统支持:Mac
9.CINEMA 4D
系统支持:Windows Mac
10. keynote
系统支持:Mac
11. proto.io
系统支持:Mac
12. Atomic.io
系统支持:Mac
13. Framer
系统支持:Mac
14. protopie——windows用户设计师的福利
系统支持:Windows Mac
官方网站 里面已经提供简单的介绍和教程,在这里不进行赘述,在之后更新的文章中会通过我自己的使用和体验对其中的各个小功能进行尝试和介绍。 对于UI/UE设计师来说: 在 ProtoPie 上使用时不需要编写代码,通过后者可视化的设计即可完成相应功能的增减。比如,在一款软件设计时,设计师无需记住具体的数据, 通过时间轴拖动相应版块就能完成操作。在完成软件设计后,设计师可以将其导出到 ProtoPie 的应用中供开发者直接查看。 对于移动开发者和APP产品经理来说: 可以直接在“设计师版”的应用中看到设计师的功能设计、交互逻辑等,还会获得一份由 ProtoPie 提供的具体参数数据,并按照这份数据进行开发。如此一来不仅减少了设计师和开发者的沟通成本,也为设计师探索新的交互设计提供了平台。
总结:UI动效的优势
- 展示产品功能 动效设计可以展示产品的功能、界面、交互操作等细节,让用户更直观的了解一款产品的核心特征、用途、使用方法等细节。
- 更有利于品牌建设 比较恰当的例子如最近优酷更新了Logo:
- 利于展示交互原型(设计细节) 很多时候设计不能光靠嘴去解释你的想法,静态的设计图设计出来后也不见得能让观者一目了然。因为很多时候交互形式和一些动效真的很难用嘴来形容,所以才会有高保真Demo,这样就节约了很多沟通成本。
- 增加亲和力和趣味性 有时候加个动效,能立马拉进与观者的距离,要是再加些趣味性在里面,用”爱不释手“这词也毫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