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危机其实帮助企业迈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拐点,有很多的企业倒下,同样也有很多的大品牌站起来了,包括当年的:奥康、红蜻蜓、康奈等等都可以做为一面旗帜一看待。很多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就会想到裁员,降薪等方法来面对,其实我们更应该理性看待裁员与降薪。
通常情况下,因为金融危机,企业会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表现:一种是企业的收入减少、利润降低,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另一种是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没有明显变化。对后者而言,企业尚未遇到生存危机,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措施,提高防范意识。对前者来说,企业已经遇到了生存危机,应采取果断措施来降低成本开支,裁员或降薪就是能够快速见效的人力资源手段之一。
因此,企业应该客观评估自己,不应该盲目跟风。当然,也不排除存在个别企业以金融危机为借口进行内部洗牌的现象。需要指出的是,通常人们会习惯地认为,裁员和降薪是企业在面临危机时而采取的被动应对方式,而实际上裁员及薪酬调整是企业正常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的一种正常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合理地运用。
裁员未必是企业唯一出路
裁员的前提假设是岗位的市场价值保持不变。比如,某企业遇到支付危机,某部门现有人员10人,每个岗位的市场价值均为年薪10万元,那么,如果想要节省40万元的人力成本,可以裁掉4个人。
对于企业而言,裁员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企业的人工费用和经营成本,为企业渡过难关、赢得重生提供机会。同时,裁员可以促使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构调整,实现企业的流程再造规划,使人员和岗位达到更好的匹配。另外,裁员还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竞争程度,促使员工的自我提高。
然而,裁员也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首先是人员的安置费用。其次是招聘、培训费用以及有经验的人才的流失等。此外,裁员会使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降低,造成员工士气低落,从而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和顾客满意度的下降。
降薪未必是正常的选择
降薪的前提假设是员工对企业有足够的忠诚度。以前面裁员的案例为例,企业采取每人年薪减少4万元的举措,同样可以节省40万元的人力成本。但是,该岗位的市场价值仍然是年薪10万元,这时,外部市场必然会对被降薪员工产生一定的拉力。如果员工在降薪之后仍愿意留下的话,必然是因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可和对未来前景的认同。
降薪和裁员一样,是把双刃剑。相对于裁员来讲,降薪不但避免了留任员工“兔死狐悲”的消极心理影响,而且可能会更加促进企业的凝聚力。降薪同时也考验着一个企业的“文化”,一家没有“文化”的企业一旦降薪,越是优秀的人才就会走得越快。因此,降薪的最大风险在于人力资源的流失。
其实我们有更好的方式去面对金融危机,关于在于:
1:你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了吗? 
 
    事实上,很多的产品质量过硬,样式也不错,但是市场就是不接受,为什么呢?其问题的根本在于,因为你的东西,只是做为单纯的东西来卖,而没有赋于人的情感和文化,精神属性的价值挖掘同样相关的重要,从而获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如:苹果商务手机,它本身真要那么多钱来制造这部手机吗,当然不可能。很多企品牌缺少鲜明差异化的定位,甚至没有定位,没有定位实际上也是一种定位,在市场和消费者严重就是一双冷冰冰可有可无的东西,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也不会产生更多的激情和憧憬,即便放在地摊上销售也会成为滞销品。  

2:你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吗?  
  对许多渠道和品牌都处在相对弱势的企业而言,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市场特征,以及未被满足的需求,对应的渠道、深度的推进是关键所在,实际上,中国由于地域辽阔,城乡之间差距巨大,存在许多金矿石场。  

3:你的发展路径在哪里?  
  经商只看眼前那是做买卖,看到明天那是做生意,看到未来是做格局。如何找到通往这个未来的路径在哪里?在不确定的时代,我们要找到确定的共性特征,比如:绿色环保、人性化、功能化、情趣化这些将市场发展的趋势将日趋明显,如何在趋势中找到机会,如何在机会中获得新的发展,此时此刻,需要你认真思考…… 

4:你是不是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无论多么策略的裁员或降薪,都不过是企业被动应对金融危机的手段。危机时刻,企业会面对许多困难,但同时也可能会存在许多机遇,每一次危机过后,都会有部分企业飞速地成长。你有没有做好备战的准备?
  王文升,营销战略专家,国家高级营销师、国际商务营销高级策划师、高级讲师。在竞争战略、营销管理领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一直倡导关注于营销理论发展的最前沿,在研究最新的市场营销规律方面有着深刻的悟性,并展现了不可多得的综合与交叉的广阔视角。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企业战略规划、竞争战略、市场细分与定位战略、营销组合战略、整合营销传播、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领域。
欢迎大家前来与作者一起讨论:
更多交流可以进入王文升的博客: http://www.vss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