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专栏作家连岳曾说过一句话:与智者交流的坏处在于,你会觉得自己之前的生命都白活了,而好处在于,你今后不必像之前那样白活。
 

对此我是深有体会也深信不疑的:即便你不能由此找到更好的活法,至少也能发现自己之前竟然在浪费生命,于是会开始寻找新的方式——这就是了不起的进步了。我总结与身边各位堪称“智者(聪明人)”的朋友交流的经验,发现这样的交流大概可以分为三重境界(虽然有标题党的嫌疑),草草列出来,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

第一重境界:一鳞半爪
在这一重境界,最重要的就是“敢于承认错误”:我们时常会与人争论,而且大部分时候是“为争论而争论”,忽略了问题本身,在乎的并不是谁更“有道理”,谁的想法更高明,谁的看法更全面……如果能跳出囹圄来旁观,多半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可是,往往在这时候,心里已经明白高下,面子上还挂不住,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狡辩”,许多都是出于这种心理——其实,坦诚大方地承认错误,反而可以让自己内心更踏实,也更容易赢得其他人的好感。
 

如果能够平心静气地想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大方承认,就进入了第一重境界。在这个阶段,你的收获是一鳞半爪的:对某个问题,你获得了更高明的认知,再次遇到它时,你可以“出动”更高明的结论。

第二重境界:由表及里

我喜欢的经济学者薛兆丰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某次他与老师辩论,这位老师忽然意识到自己错了,接下来的第一句话是竟然是“你最近看的什么书?”。薛兆丰说,他非常佩服这位老师。
 

这个故事我印象很深,以前是因为不懂:为什么要“佩服”这位老师呢?几年以后我明白了,印象也更加深刻:这位老师果然比常人高明:他完全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不仅仅在乎一两个论争上的高明结论,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对方观点背后的知识结构上——学会了高明的思维方法,掌握了更高明的视角,自然就能拥有一系列更高明的观点。有渔在手,何愁无鱼?

第三重境界:源头活水
读一本好书,可以收获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新的视角,因此能够提升(开拓)对许多问题的看法。然而,人的思想不可能只来自一本书,智者尤其如此。如果仅仅在乎一本书、两本书,可能还是没法缩小与智者的差异——有位我非常佩服的老师曾说:“我只读好书”!相比之下,能读到一两本好书,还远远不够。
 

那么,该怎么缩小差距呢(至少不要扩大差距吧)?我的经验是,不但要从他人那里获得具体的信息,还需要再进一层,了解他人获取信息的来源,以及他们对这些信息的甄别能力(也可以叫“品味”)。如果人家说自己“只读好书”,那么他用什么办法判断书的好坏;如果人家说自己“只做重要的事情”,那么他如何判断事情的重要程度……,掌握了这样的“元”能力,就不再纠缠于一两本好书,一两件重要的事情,即便面对根本不熟悉的问题/领域,也不会冤枉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当然,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搜索新知识的能力,判断甄别这些知识的能力,学习掌握起来,很可能是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否则人人都是智者了),可是只要达到这一重境界,就如同找到了源泉,自然能收获汩汩而出的活水:于是乎,“只读好书”、“只做重要的事情”,也就是顺理成章的结果了。

“三重境界”大致就是如此,比较粗陋,各重之间的界限(尤其是第二重和第三重)有时候可能并不明显。而且,一重重境界地实践起来,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漫长的时间,有可能让人心生疑窦。但是我总觉得,无论身处什么状态、哪个阶段,都不可错失坐标感和方位感,换种说法就是:忙得不可开交不是错,忙得没有头绪才是错。


 

 

如何成为智者

 

一。成为智者需要学习

       第一主题很清楚地表示,学习是成为智者的唯一途径,也就是刻意努力以达到目标的一种行动,成为智者是一种过程的结果,而不是如获圣宠或超自然力量所赐予的速成现象,学习才能成为智者,这个值得赞许的特征,使智者的学习成为一种被教导的系统。

      有三个附属观念

1.要成为智者并没有明显的条件

2.成为智者有隐藏的条件

3.谁能成为智者,是由一种非人性的力量所决定,学习是无止境的追寻过程,在过程中是否能继续学习,或者已经被打败了,这些决定以征兆的形式显现,而发生在学习中的任何时间。

 

二。智者拥有坚定不移的意愿

        这个观念指的是意志力的作用,坚定不移的意愿就是具有意志力来执行必要的步骤,使自己时时刻刻都要遵循知识所设下的规范,智者需要坚强的意愿,才能在遵循知识规范时,忍得住这种行为所具有的强制本质。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做法都具有一种强制的本质,而这种本质无可通融与事先的设定,对任何人而言,无疑都是很不愉快的,因此最基础的些许意愿,被视为准门徒唯一必须具备的隐藏条件,有以下附属观念所组成:1.简约。2.明确的判断力。3.缺少变更的自由。

         智者需要简约,因为智者大部分的强制性做法是用来处理日常生活之外的事情或情况,或者是他们所不熟悉的活动,面对此种情况的人,在采取行动时都需要极大的努力,因此对于与这事件预先决定的特殊情况没有直接关系的 其它活动,都必须简约的处理,才能够有多余的能量。

         由于智者的一切行动都是预定与强制的,他必须具有明确的判断力,这不仅是指常识性的判断,而是指对于行动周遭情况所需要的评估能力,在行动的特定时刻,把所有的教诲都理论地纳入掌握中,如此便产生评估判断的准则。因此,这种准则会随着学习的增加而改变,但仍带着一种确信,相信任何必须实行的强制性行动,都是在特定情况中最适当的选择。

         因为一切行动都是预定与强制的实行时,便缺少了变更的自由,唐望知识的传授是如此的完整,几乎不可能施以任何改变。

 

三。智者拥有清明的心智

       清明的心智提供一种方向感,清明心智的一切行动都是事先决定,清明心智只是提供一个方向感,这方向感是透过以下附属观念加以不断确立。1.寻找一条途径的自由。2.具有特定目标的知识。3.保持流畅灵活

       智者相信,一个人拥有寻找一条途径的自由,寻找途径的自由,是指在许多同样有效可行的可能性中加以选择自由,决定某一种可能性比另一种可能性优越的标准是基于个人的偏好,事实上,选择途径的自由,是以表达个人的偏好来建立方向感。

       另一种建立方向感的观念,是把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切行动都赋予特定的目标,因此智者需要清明的心智,才能把他自己行动的特定理由与一切行动的特定目标互相配合,对于一切行动特定目标的了解正是用来判断所需行动周遭情况的准则。

        关于清明心智的另一观念,是智者为了能加强他在强制性做法上的表现,他必须能聚集教诲中所有能使用的资源,这就是保持流畅与灵活,这种观念,使人具有可塑性,善于应变,因而产生方向感,若不是这种“智者必须保持流畅”的观念,智者一切行动的强制本质会使人感觉僵硬与贫乏。

 

四。成为智者需要艰辛的努力

        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发展出一种最坚韧的耐力,艰辛的努力代表以下的能力。1.能表现戏剧化的努力。2.能具有效率。3.能面对挑战。

       在智者的历程中,戏剧化无疑是一项及显著的特征,而在面对特殊情况时,需要特殊的努力,也就是智者需要戏剧化的努力。

        努力不仅需要戏剧化,也需要有效率。努力必须有适当的管道,迫在眉睫的死亡观念,不仅是为了戏剧化的强调,也是相信每一个行动都是为了生存的奋斗,相信如果没有付出有效的努力,灭绝是必然的结果。

        努力也需要有面对挑战的观念,也就是接受考验以证明自己是否能在知识的艰苦领域中,依然执行适当的行动。

 

五。智者是一个战士

       智者生存是一场无止尽的奋斗,智者是一个战士,过着战士般的生活,使他能得到情绪上的稳定,一个面对战争的人------战士的观念。包括四个附属观念。1.智者必须尊重一切。2.智者必须怀着恐惧。3.智者必须完全的清醒。4.智者必须有自信。

      因此,作为一个战士,是一种强调个人成就的自律,但是其中的个人利益、兴趣被降到最低限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中,个人兴趣和所有预定强制性行为中的艰苦是完全抵触的。

      智者身为战士,必须对他所应付的一切事物,抱持尊重的态度,他必须对一切与知识有关的事物给予最深沉的敬意,才能使事物产生意义。尊重事物的态度等于是在面对未知时,使用我们内在隐藏的资源。

      战士生活的另一件必要项目,是去体验并小心地评估恐惧感,正确的观念里,尽管有无限的恐惧,也要坚持进行必要的行动,恐惧必须被克服,在战士的生命中,一个人必须先察觉到自己的恐惧,并充分评估这个感觉,唐望强调,只有面对恐惧,才能克服它。

      身为战士、智者,必须是完全的清醒,一个面对战争的人必须时时保持警觉,才能辨认出有关的两项必要做法。1.对意识的觉察。2.对预期变化的觉察。

       对意愿的觉察是以认知强制性做法与自己本身行为的特定的目标之间的相关因素,由于一切强制性的做法都有特定的目标,智者必须完全清醒,也就是他必须能够时时把自己的行动的理由与所有强制性的做法的特定目标相配合。

      智者能够觉察上述的关系,也能够觉察出所有预期下的变化,这种“对预期变化的觉察”指的是,一个人能确实的,时时侦测出在他个人行动的特定理由与一切行动的特定目标之间所存在的重要变数,籍由觉察预期下的变化,一个人必须能感觉到最细微的变化,这种对于改变的刻意觉察,同时负起觉察及诠释征兆与其它非寻常事件。

      关于战士行动的最后一项观念是对自信的需要,也就是确信一个人所采取行动的特定目标是唯一可行的选择。缺乏了自信,一个人就无法达成教诲中最重要的一项目标,把知识转化为力量的能力。

 

六。成为智者是种无止尽的过程

      智者并不是一种永恒不变的状态,从来没有任何保证,一个人若是遵循预定的步骤,就可以成为智者,这些步骤只是显示如何成为一个智者,成为智者是一项无法达成的目标,也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它包括1.智者是一种必须更新的追寻目标。2.人不是永恒的。3.必须追随一条有心的道路、

       成为智者的追寻目标,必须时常更新,这个观念很清楚地表达于知识之路上会遭遇到的四个象征性敌人:恐惧、明晰、力量、衰老。追寻目标的更新,意味着控制自己,一个真正的智者,应该依序地对抗这四个敌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如此他才能贯彻智者的追寻,但是,尽管诚实地更新目标,最后的胜算仍然不在人,他最终会屈服于最后的象征性敌人,这就是人的非永久性。

       为了弥补这种非永久性的负面影响,产生了追随一条有心的道路的观念,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强调人尽管只是暂时的存在,仍必须坚持下去,选择最适当的方式,并完全认同所选择的方式,从中得到个人的满足与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