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自我介绍一下吧。当年在武汉读大学三年级的我,考虑到这个城市虽学府多、才子多,但工作机会不及一线大城市,于是怀着一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愿望参加了一家软件公司在上海浦东的半工半读program。在那里我边学边练,先后从事了测试、编码、系统集成、网络设计等工作,也学习到了一些项目管理方面的入门技巧。下面我就来聊聊我在上海的IT人生吧。

2002年,年轻的我常怀着一颗如陶渊明那般“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情怀穿梭于沪上,希望能走出自己的一条不寻常路。于是一直爱思考的我,在日复一日等公交车上班的途中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为什么我不能设计和实施一个公交车到站预报系统呢?通过GPS收集各个线路上公交车的运行状态信息,或是读取公交公司现有系统里的数据接口,然后将这些信息发布到各个相关的站点,以液晶屏幕显示或是电子屏滚动播放的形式,向来此候车的乘客告知本站各路公交车的预计到站时间。而衍生出来的亮点是:告知末班是否已经结束或是尚未开到。这对于当时常加班到深夜而没钱打车的我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信息啊。我把想法告诉了同学,我俩加上他女朋友准备合伙做这个项目。他女朋友负责跑成立小公司各种手续和准备工作,我同学负责方案设计和计划书准备,我则负责跑去跟各个公交公司接洽,向他们宣讲我的这套idea。哎,可惜年少我们那时不懂得什么是天使投资,什么是创业园。跑了几圈下来,考虑到我们毫无资质和人脉,没有一个公交公司愿意让我们尝试实施的。我们的第一次IT创业梦就此流产。整个公交报站创意给我的唯一留念就是让颜值一直不高的我,在无法实现壁咚的情况下,只能在和妹纸相处的时候以此作为谈谈人生,聊聊理想的谈资了。如今每当我看到上海各大车站已全面部署该系统时,我都扼腕叹息。

      2003年,我偶尔在周末休息日里,给熟悉的朋友写代码,做图书管理系统。编程语言用的还是VB,让各位看官见笑了。与此同时,我还给读研同学的公司出各种类型的系统集成方案。总的说来,写软件赚了点辛苦钱,设计集成方案基本被骗。我一直有种养了多年的猪让人炖着吃了的感觉。为了给自己打气,我那段时间常看当时已经是重放了的《创世纪》,也常听MariahCarey那首老歌《Hero》。有时我也会在车上、路上学学人家说的上海话,算是让自己更能融入这个城市吧。

      2005年,热爱英语的我如愿以偿的从民营企业跳槽到了跨国外企(哥在这里没有丝毫否定民营企业的意思,只是那时那刻觉得那家民营企业太多诟病,而这家外企比较高大上),我主要的精力放在使自己在技术上、语言上、以及工作风格上尽快适应。在后面的几年里,我不忘初心,间或帮助出来创业的亲戚建立并维护网站。因为是亲戚,所以谈不上挣钱什么的,只是把我这点辛苦费纳入到了过年的往来红包差价中。

      2008年,考虑到生活在魔都,没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不行,我一咬牙交了首付,买了房。记得有文章提到“要干事业就不要用买房的行为来羁绊了创业了手脚”的说法。我仔细想来是有几分道理的。但是接受传统教育出来的我更认为,30好几的自己应该现有家再有业。既然“软件”上尚未找到另一半成为family,那就在“硬件”上先有一个home吧。另外,中国人的传统孝顺观念是“父母在,不远行。”,既然我已远行到了上海,那么我有责任和义务把父母接到我的身边,当然不是出租房里。而且,我也是被逐年走高的租房价格驱赶得能画出一个哥在浦东的租房分布地图了。一不做二不休,该出手时就出手,我无怨无悔。说不定万一房子马上就升值了呢?现在回想起来,我经常用“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来形容安居的自己。

      2010年,为了追妹纸,我屈就帮她开了一个淘宝网店卖奶粉,偶尔也帮她参与各种护肤品之类的调查,写点试用评论什么的,赚来“脂粉钱”都投给了她。没办法,在这种长期的拉锯战中,咱不能靠刷脸致胜,就只能无底线的参与她的一些撕逼大战了。各位不要问我最后追到妹没有,我只想静静。内啥,我这个年龄层次的人,常爱唱一首许美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虽然现在已沦为街边乞讨歌,你懂的。

      前两年,有一次机会,某国际知名银行招数据中心的备岗工程师,就是在全职工程师休假时去顶岗的那种,按次结算的。居然还要经过层层视频英文面试,甚为正式。后来我应聘上了,工作地点在周边另外一个城市,所以每次为了去一趟,我要先提前请好年休假,当天要乘着天还没亮就驱车过去,有时候要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回来。就这样断断续续持续了半年,后来银行方面想让我留下转正,但考虑到路远钱少当然也舍不得现在和谐的工作环境,我最后还是婉言拒绝了。

    这两年,身边以“互联网+”形态出现的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微信里看到以前心仪过的女孩,现在开微店开得如火如荼,我在真心祝福她之余不免有几分羡慕。我最近有个创业构想:开启一种崭新的服务模式,包括线上,线下两部分。

线下是通过收集一些二手智能手机,Pad甚至是以后普及的可穿戴电子产品,将性能好的硬件部件加以重新组合成新的产品,然后在各个社区(老少边穷的二三线城市社区更适宜推广)设立流动服务摊位,通过供社区的居民,特别是老人和青少年的现场使用和租用,让他们借此机会,跟上时代的发展,了解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线上是通过开发微官网(或公众号)和相配套的App软件,对社区事务运作和文化生活提供促进和帮助。

1.    通过微官网,内开辟社区家园,实现社区信息的公告,互动甚至是户籍管理,物业费用缴纳等。

2.    一些互动游戏,吸引社区居民参与,通过游戏积分获取抵用券,可到周边商铺打折消费。

朋友,也许您在看我这番吐槽的时候,或已哑然失笑、或已频频点头、或已若有所思,这都说明您已找到和我、和我们所在的IT界某些相似的部分。也许你会说我这一路走来哪里是什么IT创业路,分明是IT打工路嘛。而且有的崎岖之路分明是自己no zuono die的结果。这一点我承认,路的确是我自己走出来的,但至少我在年轻的时候就这么折腾过了我自己,有过各种感受。当我们老去的时候不至于没回忆,没故事,不会像《老男孩》里面唱的那样“有谁会记得这世界它曾经来过”?最后送给大家一首陶渊明的《杂诗》与诸君共勉:

盛年不再来,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