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现实世界中的男女之间,有许多都将“试婚”作为两人婚姻道路上的试金石。那么,对于中小企业与SAAS之间,是否也需要进行同样方式的“试婚”呢?我想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的过程。
当中小企业在选择SAAS的过程中进行到这个阶段,肯定已经知道了自己到底需要使用什么样的SAAS产品。那么,现在要做的,就是从市面上大家认为最优秀的SAAS运营商中,精心选择几家提供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SAAS产品的运营商来进行试用。
在试用SAAS产品的过程中,我们必需从SAAS产品功能的丰富程度、可定制性、易用性和安全性,以及企业本身的网络性能和SAAS运营商的网络性能,SAAS运营商的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来仔细考察它,检测这些必要的条件是否都能够满足企业当前的业务处理水平。
例如,小李是一家白酒生产企业的业务经理,主要管理企业生产的系列白酒在本省的销售。小李所在的企业为了扩大白酒的销售规模,向其它省份的各级地区发展,需要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对企业当前的销售部进行业务整改,以便能适应企业的业务发展需求。
实际上,小李是一个对信息化业务处理软件非常热衷的人,他也不止一直向企业提出了在销售部门应用CRM管理软件的方案,但是,由于企业目前仍然在主要精力集中在白酒的生产工艺之上,而且在本地区的销售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厂办也就一直没有将小李的建议采纳。
现在,趁着企业领导要求整改销售部的机会,小李想借此机会,将以往传统的业务处理方式全面向信息化方向转变。
由于当前企业在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研发最新酿酒工艺之上,也就不可能有充足的资金来使用一套全面的CRM管理软件。于是,小李想在销售部使用一套SAASCRM管理软件。
虽然小李知道现在市面上已经存在许多种SAAS方式的CRM应用软件,但是,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大多都是通过SAAS运营商的宣传和一些网络上的文档资料。但仅凭这些资料,小李没有足够的信心去相信它们之中的任何一款SAASCRM软件。他其实很清楚,要想知道现在市面上哪款SAAS方式的CRM软件适合他所在的销售部门,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几款市面上反应比较好的SAAS方式的CRM软件进行试用。
打定了主意后,小李就选择了几家提供CRM应用的SAAS运营商,然后将它们平均分配给企业内部IT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进行试用,并且规定试用期为1个月。同时在试用的过程中持续追踪每个试用人员的试用评价,以便能够将这些试用评价综合起来做最好的分析。
在试用相关SAAS方式的CRM过程当中,这些试用相应CRM软件的人员不断向小李提供有关SAAS运营商网络性能、安全性能,以及此款CRM软件的可定制性、易用性、功能丰富程度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信息。
小李通过综合分析这些试用人员提供的有关其所试用的SAAS方式的CRM软件的评价信息,发现当前销售部使用SAAS方式的CRM客户管理方式,与以前传统方式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并且,在试用SAASCRM软件一个月以后,发现这种方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为销售部发现更多的客户,只是将原有的客户数据放到了信息系统上,让客户信息的管理变得比以前简单了一些而已。
实际上,小李心理十分清楚,对于他这样的中小型企业来说,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帮助他们在互联网上收集客户需求信息,并且能够将客户需求立即反馈给业务人员的CRM软件。也就是要求所使用的CRM软件能够充分利用当前WEB2.0应用的优势,来得到更多的业务机会。但是,现在他们所试用的SAAS方式的CRM软件还无法完全做到这一点。
这样一来,小李不得不放弃在自己的销售部门使用SAAS方式的CRM应用的决定,再加上企业目前不可能单独上一套离线方式的CRM系统,因而,他不得不以扩招业务人员,仍然沿用以前的销售方式来向其它省份发展。但是,小李仍然希望有一天有适合他需求的SAAS软件出现,到时,他还是坚决表示要上马SAAS方式的CRM应用的。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知道,试用SAAS产品对中小企业是否决定采用SAAS方式的应用有多么的重要。
通过对SAAS产品的阶段性试用,就可以知道企业当前哪些IT基础措施、安全措施、人员操作能力和IT管理技术支持能力需要改进,以及能够了解企业员工是否能够很快就适应SAAS方式的业务处理。从这里就可以看法,对企业心怡的SAAS产品进行一段时间的试用,是在选择SAAS产品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
对于企业而言,试用产品的第一个阶段就是选择试用的SAAS运营商和产品。通常,大家都会选择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SAAS运营提供的相应SAAS产品来试用。就目前来说,下列所示的SAAS运营商是大多数SAAS用户的首先对象:
1、 阿里软件、用有、金蝶和神州数码SAAS运营商,他们主要提供记帐、进销存和电子商务方式的SAAS产品。
2、 国外的Salesforce,以及国内的Xtools和八百客,他们主要提供CRM管理产品。
3、 微软 这样的提供SAAS服务的运营平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PAAS(平台即服务)。
4、 近来比较热门的GOOGLE(谷歌)所提供的SAAS方式的应用。它们包括GmailGoogle EarthDocs &spreadsheets等在线服务项目。尤其是Docs &spreadsheets这两款在线软件,它们的功能就相当于微软的WordExcel
5、 百会提供的在线式Office服务。百会在线Office继承了Zoho成熟的在线Office应用技术,由写写、格格、秀秀等构成的百会在线Office。这些在线办公软件不仅完美地实现了传统Office的功能,而且在功能和应用潜力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另外,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有更多的传统软件供应商会加入到SAAS的行列,例如像Oracle等以前只提供离线式软件的公司,现在也相继提出了On Demand模式的SAAS方式的应用。
实际上,越多的厂商参与到SAAS这个市场中来,对于我们这些SAAS产品的最终用户来说是有好处的。更多的SAAS运营商,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竞争到一定程度后,就只有提供丰富功能,良好的服务,针对具体行业,有创新精神的SAAS产品和运营商会最终胜出。这样,对于用户来说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得到的产品的功能和服务也会越越来好。同时,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发展,SAAS应用的价格也会降到一个大家都接受的水平。
不过,作为SAAS产品的用户,在确定了运营商后,还需要再确定适合我们试用的SAAS产品。当前市面上这些主流的SAAS运营商,大多提供如下所示的这些SAAS产品:
1、业务管理软件:包括ERPPCRM、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企业WEB站点构建:包括WEB站点、虚拟主机、网页设计和网站推广等。
2、企业办公自动化应用:包括文档编辑、表格制作、简单数据库应用、文档管理、网络管理、数据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3、企业业务通信应用:包括企业邮箱、企业短信、网络会议和即时通讯等。
4、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CAD、辅助工程计算和图片编辑等。
5、计算机及网络安全:包括病毒和***的在线检测,以及垃圾邮件过滤和WEB应用安全防范等。
当我们确定了试用的SAAS产品后,接下来就是确定参与具体SAAS产品试用的人员名单。
SAAS产品试用者的选择上,如果我们单单让一个IT技术人员去进行试用,那么我们可能只会知道一些有关SAAS产品的界面,功能是否丰富和可以定制,以及SAAS运营商的网络性能和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评价。同样,如果我们单单让一个业务处理员工去试用SAAS产品,那么,我们可能就只会知道一些与SAAS产品相关的功能是否适合企业需求,产品是否易于使用,产品是否真的能够解决目前企业的业务处理问题等方面的信息。
实际上,我想大家已经从这里可以看出了选择SAAS产品试用人员的最好解决方法,那就是同时让IT技术人员和业务处理员工对同一SAAS产品进行试用。这样就在SAAS产品的试用期过后,通过组合这两者对它的试用评价,就可以全面而详细地了解到所试用的SAAS产品,在技术上和业务功能上是否真的适合企业实际的业务需求了。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通过IT技术人员的试用,可以了解SAAS产品的安全性、网络性能等偏向于IT技术性的东西。同时,如果一个IT技术人员都能够很快就可以使用这款SAAS产品来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那么,也就说明这款产品真的就如某些SAAS运营商常说的“即见即用”。因为,如果一个不了业务处理的外行人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练使用这款SAAS产品,那么,对于专业的业务处理人员来说,只要有简单的计算机知识,那么也就更容易上手了。
另外,通过专业的业务处理人员来试用SAAS产品,可以知道这款产品是否真的适合企业当前的业务处理要求,是否真的能够为企业提高处理效果,节省更多的业务处理时间,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等等。同时,还可以知道这些对于IT技术不太了解的员工,是否很容易就能够使用它们,这样也就知道它们是否真的很简单。
当然,通IT技术人员和企业业务处理员工去试用SAAS产品,同样能够准确地发现这款SAAS产品存在的缺陷,了解这些缺陷都可以对当前的企业业务处理带来什么样的风险等方面的信息。
另外,在这些人员的试用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分歧,这是不能避免的。这是因为,业务人员通常从业务的角度去了解这个SAAS产品,他们会提出与业务相关的要求。而IT技术人员通常都只是从IT技术的角度去衡量这款SAAS产品。这样一来,有时业务员工认为不好的,需要调整的内容,在IT技术人员眼里是不需要调整的,或者认为是目前很难实现的。
因而,作为企业领导者或实施SAAS的项目决策者,要能够很好地平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也就是说必需还要有一个人来对这两者的试用结果进行综合和平衡,从中取最好的点来形成报告,这样才能做到没有偏颇。
从本文就可以得知,在最终确定选择某种SAAS产品之前,来一次与它的亲密接触,进行一段时间的“试婚”,就可以从试用中发现所试用SAAS产品的优缺点,从而也就会知道试用中的哪款SAAS产品最适合企业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