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能不能听音乐? ——小议管理尺度和团队成熟度

上班能不能听音乐?
——小议管理尺度和团队成熟度

    如果团队只有三五个人,没必要规定的很严格,大家朝夕相处,做什么都一目了然,谁也不好意思犯错误。
    如果团队有十几号人,简单的约定一下,作为内容约定即可。
    如果团队有百多号人,那么就有可能建立一套手册,大家入职后就先学习学习。
    如果团队有千号人,那么就要建立严谨的岗位、制度、流程规范,甚至还要岗前考核。
    如果团队有几千上万号人,那么就干脆搞个大学吧。


    "【哈佛案例:从打卡看公司竞争力】教授让学员评估3公司前景:A、8点上班,迟到罚款;统一佩戴胸卡;每年公司1-4次旅游和比赛。B、9点上班,不考勤;办公室自我布置;上班时间可以理发游泳。C、想来就来,上班可带狗和孩子,上班时间度假不扣工资。90%的学员选A。结果:A为倒闭的金正,B为微软C为谷歌"

    笔者对这句话不以为然。如果说管理是360度全方位管理,那么这句话仅仅是从某一个角度看到的结果,甚至还不是理论或过程方法。

    管理是平衡的艺术,你的管理尺度,取决于你团队成员的个人素质,团队的文化氛围,团队人数,甚至团队存在时间等等因素。

    1、团队成员个人素质:

    如果大家都是成功导向的话,对工作和结果有比较高的使命感认同感,那么就没必要特别严格,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即可。同样,如果大家都是职业素养较高的人,对自己在业内的口碑、形象较为看重,相对来说,也会爱惜自己的羽毛,不会做一些自损形象的事儿。

    举例:一个公司基层员工,可能会在出差的时候,想办法利用报销制度的缺漏处多报销一些经费,作为个人的额外收入;但是一个刚毕业高素质人才,比如博士,或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或者挖过来的公司高管,出差时,肯定是实报实销,甚至一些比较小的花费,就自己掏腰包得了,还省的走报销流程麻烦。这就是对个人的定位、自己期许、素养、或仅仅是爱惜羽毛的差异性。

    如果团队存在惰性比较重,比较懒散,甚至需要你给他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的人,那么就要相对严格一些,否则他会找出N多的理由去拖延工作。此外,可能团队做的任何善意的建议,都会被当做不干活的正大光明的理由。

    举例:公司买了咖啡机,温和体贴的行为:大家累了乏了就去喝杯咖啡,休息休息。然后部分人就当成正大光明的休息理由,每天简直是例行的,一到下午就去泡杯咖啡,在休息室侃上大半个小时大山等等。

    针对这点,曾经也举过这个例子:如果我们放开,不考勤打卡,那么估计很多的人都会10点之后到——有多少人是真的因为有事才10点到,又有几个人能保证10点到,工作不耽误。所以只能考勤。但是,如果是google研发中心,大家都是高素质的人,反而可以推行不考勤,大家随心所欲挑选办公环境。


    2、团队的文化氛围:

    一个团队做事情的方法理念,对结果和过程的态度是不是高度一致,团队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尺度理解执行是不是一致。

    每个人都向往一个让自己感到宽松舒适的工作氛围。一边轻松的聊着天一边就把工作做完了,即开心又高效。在现实中,很多不成熟的团队往往会做的两极分化:

    第一种:团队氛围做的非常好,大家都很有向心力,但是工作效率很慢。大家在一起经常是开心的聊,相对来说,就忘了工作。或者因为大家聊得比较投机,管理者也不好意思拉下脸来去要求大家怎么怎么做,做到什么什么效果。宽松的氛围影响到了工作任务的严肃性。

    第二种:团队氛围很紧张。管理者板着脸,对工作纪律和任务高标准严要求,甚至会定下去厕所不得超过多少分钟,上班不能交头接耳的规律。可能短时间这种团队的成果不错,但是中长期,肯定团队会士气萎靡,员工离职率很高,团队甚至不复存在等。

    3、团队人数:

    数变导致质变。
    曾经说过类似的观点:
    关于日志:
    如果你管理三五个人的小团队,没有必要要求大家写日志,每天大家做的事情你都一目了然,能做到随时纠偏。
    如果你管理十几号人,就要开始要求写日志,这样才能对大家的执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如果你管理百多号人,甚至要搭建一套IT系统来支撑过程管理包括日志。
    如果你管理上千号人,那就上一套系统吧,因为很多考核数据会来自日志。

    同样的观点:
    如果团队只有三五个人,没必要规定的很严格,大家朝夕相处,做什么都一目了然,谁也不好意思犯错误。
    如果团队有十几号人,简单的约定一下,作为内容约定即可。
    如果团队有百多号人,那么就有可能建立一套手册,大家入职后就先学习学习。
    如果团队有千号人,那么就要建立严谨的岗位、制度、流程规范,甚至还好岗前考核。
    如果团队有几千上万号人,那么就干脆搞个大学吧。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自然会有一些浑水之鱼——可能是天生的,可能是内部逐步演进的(小环境、机会、内部斗争、工作年限、第二春等等理由)。根据破窗理论,当有人开始打擦边球后,慢慢的会影响到其他人,导致全团队风气的改变。所以人多了,很多事情就要丑话说到前头,这是自然的事情。

    4、团队存在的时间:

    顾名思义,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团队,大家彼此不太熟悉,和一个运作好几年的团队,在沟通理解和执行层面肯定是有差异性的。

    好吧,回归一下这贴的缘由:

    日前我在内部通信工具中,小范围推荐了马克西姆的《克罗地亚狂想曲》,然后有人说:公司不是不让听歌么。

    对这个说法,感到诧异,公司从来没有这种规定,这么细节的规定也不像一个创新的研发体系能干出来的。一番了解才知道缘由:

    原来某次招过一个人,天天上班就听歌,摇头晃脑,美其名曰寻找灵感。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工作效率很差,工作成果很烂。更不幸的是,破窗效应的蔓延,很多人逐渐的在上班的时候为了休闲而休闲,而不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适当的放松。所以部分管理者,只能杜撰一条,公司不允许上班听歌,来杜绝这个现象——实际上这是管理者的失职,管理者的这个举措犯了很多错误,比如未能理解公司制度;把自己管理的压力随意的卸掉,不负责任;治表不治里,盲目的堵漏而不是疏导等等。

    所以借此为由,和大家分享一下管理的尺度和团队成熟度、个人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祝愿我们的团队,早日达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境界。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