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十三篇注译(9--九变篇)
劲风(王可伟作品) 
九变篇(第八)
(读《孙子兵法》,悟管理、营销之道)
本篇讲各种特殊情况的机动处置。“九”是虚指,泛言情况的复杂多样;“变”就是变通,指不拘常法、临机适变、从宜而行。篇中内容比较庞杂,包括五种地形、五种情况以及据此应作的灵活应变,指出明智的将领必须对各种情况的利弊加以权衡,强调有备无患、“有恃无恐”,并对五种危险的情况提出警告。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汜地无舍(1),衢地合交(2),绝地无留(3),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途有所不由(4),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5),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6)。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7),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8),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9),必杂于利害(10)。杂于利,而务可信(11)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12)。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13),役诸侯者以业(14),趋诸侯者以利(15)。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16);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17)。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18);必生,可虏也(19);忿速,可侮也(20);廉洁,可辱也(21);爱民,可烦也(22)。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23),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24)
 
【注释】
1)汜地无舍:在水泛滥之地不可驻扎。
2)衢地合交:衢地,谓四通八达之地。《孙子兵法·九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此句谓在四通八达的地区作战要注意结成巩固的联盟。
3)绝地勿留:绝地,李筌注:“地无泉井、畜牧、采樵之地为绝地。”全句谓在道路不通,又无粮食水草的地方切勿停留。
4)途有所不由:孙子佚文《四变》:“徐(途)之所不由者,曰浅入则前事不信,深入则后利不接。动则不利,立则囚。如此者,弗由也。”此句意思为按正常情况该走的道路不走,而另选迂回的、困难较多的但不被敌人注意的道路行进,以期出敌不意。
5)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张预注:“纵之而无所损,克之而无所利,则不须击也;拔之而不能守,委之而不为患,则不须攻也。”全句言有的敌军不宜***,有的城池不应攻拔。
6)君命有所不受:曹操注曰:“苟便于事,不拘于君命。”贾林注:“决必胜之机,不可推于君命,苟利社稷,专之可也。”全句谓有的君主命令可以不予接受。
7)将通于九变之地利:地,为衍文。全句译为将帅若能通晓各种机变的利用,就懂得如何作战。
8)五利:指“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的五条好处。
9)智者之虑:虑,思考、思索。此谓聪明的将帅思虑的问题。
10)杂于利害:曹操注:“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张预注:“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此亦通便之谓也。”全句言应充分兼顾到利与害两个方面。
11)可信:信,伸也,伸张、发展。杨炳安《孙子会笺》:“言唯其考虑利之一面,方能以此激励三军将士完成战斗任务也。”
12)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考虑到不利的因素,则祸患即可消除。
13)屈诸侯者以害:屈,屈服、屈从。诸侯,此处指敌国。全句言以危害之事使诸侯屈服。
14)役诸侯者以业:役,使、区使。《荀子·正名》:“夫是之谓以已为物役矣。”业,曹操注:“事也。”此句谓以危险之事烦劳敌国使之穷于应付。杜佑注曰:“能以事劳役诸侯之人,令不得安仗”,义近。
15)趋诸侯者以利:趋,奔走。张预注:“动之以小利,使之必趋。”全句言以小利引诱调动敌人,使之奔走无暇。
16)恃吾有以待:恃,倚仗、依赖、寄希望。曹操注:“安不忘危,常设备也。”张预注:“言须思患而预防之。”本句意谓不要侥幸于敌之不来,而需倚仗己有充分之准备。
17)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未可侥幸于敌人不进攻,而需要依赖自己具备使敌人无从进攻的条件。
18)必死,可杀也:必,坚持、固执之意。曹操注:“勇而元虑,必欲死斗,不可曲挠,可以奇伏中之。”此句言一味地硬拼,则会被杀。
19)必生,可虏也:曹操注:“见利畏怯不进也。”此句意谓贪生怕死,可能就会被俘虏。
20)忿速,可侮也:忿,愤怒、生气。曹操注:“疾急之人,可愤怒侮而致之。”全句言将帅急躁易怒,则易中敌人轻侮之计。
21)廉洁,可辱也:曹操注:“廉洁之人,可污辱致之也。”此句谓将帅过于洁身清廉,则可能受辱。
22)爱民,可烦也:烦,烦劳、相烦。张预注曰:“民虽可爱,当审利害。若无微不救,元远不援,则出其所必趋,使烦而困也。”此言将帅爱护居民,如不审度利害,则被动烦劳。
23)覆军杀将:言军队覆灭,将帅被杀。
24)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五危,即上言“必死”等五享。不可不察,言不可不弄清这个道理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组织军队,聚集军需,出征时在“汜地”不要驻扎,在“衢地”要结交诸侯,在“绝地”不可停留,在“围地”要巧设计谋,在“死地”则殊死奋战。
有的道路不宜通过,有的敌军可以不击,有的城邑可以不攻,有的地盘可以不争,有时甚至国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所以,将领能够通晓灵活机变的战术,就算得上懂得用兵。将领不通于灵活机变的好处,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懂得地利。治军即使懂得“有的道路不宜通过”等“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
因而,聪明的将领考虑问题,一定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条件下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有利的条件下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便可及早解除。
要使诸侯国屈服,就要以祸患来威逼它;要使各国诸侯忙于应付,就让它做不得不做的事;要使各国诸侯疲于出动,就用小利去引诱它。
用兵的方法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是要依靠自己有敌人不可攻破的条件。
将领有五种致命的缺点:只知死拼,可能被诱杀;贪生怕死可能被俘虏;浮燥易怒,刚忿偏急,可能被敌人凌侮;矜于名节,可能入敌人污辱的圈套;过于仁慈,可能导致烦扰。大凡这五点,都是将领素质的缺陷,也是用兵的大害。军队覆灭、将帅被杀,必定由这五种因素所引起,是不能不清楚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