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起来,我的IT技术成长路线也比较独特和迂回的。这次正好借此机会,我回首自己走过的道路,梳理一下自己的得失,以后大家一阅。无关成功,不具参比。

            2001年,大学三年级的我,有幸参加了一家上海软件公司的“半工半读”的机会。从武汉来到了上海,开始了一个月的高密度信息安全方面的理论以及软件编程的学习。之后,赶赴深圳参与一个信息安全示范工程的项目。在项目中,我从测试做起,涉世之初的我,和前来测试的软硬件产品厂商代表打起交道来略显稚嫩,我居然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人家叫我“陈工”,因为这与成功谐音。我就这样边学边练,先后从事了测试、编码、系统集成、网络设计等工作。从中我既学到了技术也了解了一些人员以及项目管理方面的入门技巧。2002年底,我回到上海继续参与公司的各种项目,由于需要经常到现场和客户交流,在项目中我锻炼了自己的现场应急处理能力和正确处理各种客户需求与意见的技巧。后来,我也开始学者带领自己的团队成员,左冲右突的“游走于”各种客户之间。利用空闲时间,我积极准备并参加了全国计算机软件技术资格与水平考试,最终获得了“网络设计师”的证书。2004年,我突然发现自己应该在理论知识上有所弥补和升华,因此我去同济大学读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在职研究生。2005年下半年,公司送我参加“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培训班学习,经考试我成功获证。这时工作和学业的双重忙碌让我萌发了要找份轻松工作的想法。正巧有一位少有联系的同乡学长告知我他将离沪,问我是否愿意试试其现在的IT支持岗位。我虽然感觉在职位上落差比较大,但这将我转型到外企的机会,于是我满口答应了。就这样,经过了几轮面试后,我成功跳槽到了现在的单位,为一家美国知名律师事务所做IT支持人员。

    这次工作选型是巨大的,虽然对外部,我从乙方变成了甲方;但是对内部,我从创收部门来到支持部门。虽然开始有过不适应,但是时间也是过的飞快的,一转眼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了8年了,此间经历过各种IT项目,包括OA系统改造与新旧系统合并,电话、语音信箱系统改造升级,办公室整体搬迁,用户端Win 7升级等。在这里我除了完成了自己的工程硕士学业,也能跳出软件工程领域以外学到了其他的东西。作为一个基层的IT人员,我立足本办公室,服务全员。我和其他办公室同职能的同事组成团队,相互帮忙,协同作战,分享知识,互通经验,注重交流,取长补短。

    对于本办公室内所需支持的对象,我采用的是营销(act as salesman)的办法,只要已有机会碰到(比如说在电梯里),我都会主动和大家交流,向其陈述最近的IT项目、IT新知识以及询问是否有IT疑问等。让大家慢慢的了解IT的工作,IT的作用甚至是IT的难处。同时也慢慢将IT部门的自己的项目目标变成大家的期望和需求。

    在出现IT事故时,我能及时运用多种通讯方式告知办公室全员,让大家感受到IT的“关怀”和运作。让其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有了思想准备,同时也树立了IT的形象。如此,我曾被授予办公室“急救箱奖”(总能及时修复大家碰到的问题)

    在IT技术路线上,我主动汇报并与领导沟通,积极参加各种IT项目,与其他办公室的IT紧密联动。同时,我积极分享自己的IT新知和支持经验,建立知识库,规范各种IT服务的流程,维护并更新配置管理库,方便其他IT人员以及用户的随时查询。我注重在IT团队中塑造“开放,学习,高效”的氛围。

    在基本技能普及方面,我主动请缨组织所内人员培训,用双语宣讲IT服务和IT新项目,并加强IT工作的信息公开,提供答疑式样的咨询以及有意识的去引导会上提出的各种IT需求。

    由于我持有CISSPCertified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Professional 信息安全系统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我在本所内按照ISO27001的要求,加强系统安全、高可用性和灾备能力,完善和演练各种应急预案。同时,我认真对待所内用户的各种违规操作。通过邮件不记名通报或当面告知等方式处理用户对IT资源的各种滥用/误用等违规事件,从而保持整个IT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在自己所涉的行业领域内,我也是一个“活跃分子”。我利用微博和其他社交网络(SNS)来转发或张贴IT通知和技巧(如ITknow-how等)。在业余时间,我热情撰写IT技术相关文章并发表到专业技术论坛以及杂志上。我陆续在各种杂志上发表了《股票交易网络系统中的安全设计》、《律师事务所IT服务管理》和《IT运维的“六脉神剑”》等文章。

    在协作上,我学会了和财务/办公室等其他部门的联动;与不同地域同事直接的项目互动,在项目中如何管理好乙方以及设备选型与采购等。另外,由于身处律所这一行业,我也培养了自己的时间观念,凡事都预估操作耗时并力求精准。

    另外,在语言上,我不但增强了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还能用英语给同事进行IT相关知识的培训。

    从业十多年来,我还没混到管理层,还在走底层技术和支持的路线。可见我的IT道路走得有波有折,所以我只能说自己“还在路上”。机遇尚未垂青我之前,我还会无怨无悔的跋涉。我常对自己说,心态要平衡,能够在上海立足已是幸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职业高峰的幸福尚未来敲门,我应当继续“储备”自己,让自己保持充实和饱满的工作态度面对每一天。

【博客话题】“致青春”有奖征文活动   正在进行,欢迎大家参与,分享你青春里的故事
详情查看:http://51ctotopic.blog.51cto.com/2009463/12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