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天线理论与技术 钟顺时_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之传感器——天线

本文介绍了天线的历史发展,从赫兹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初始天线系统,到马可尼的无线电通信,再到现代的微波雷达、卫星通信和智能天线。内容涵盖天线的种类、方向性函数、增益、极化等关键概念,强调了天线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天线定义:一种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器件—将传输线中的高频电流能量转换为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换成高频电流能量。

f871a66cc3603552d35e6c5b0c8633f6.png

No.1 天线的发展历史

1887年,德国卡尔斯鲁厄工学院的赫兹教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建立了第一个天线系统,当时的装配设备如今可描述为工作在米波波长的完整无线电系统,其中采用了终端加载的偶极子作为发射天线,并采用了谐振方环作为接受系统。此外,赫兹还用抛物面反射天线做过实验。fb60fb5a6c112f6a3e3d2089eb32603a.png

1901年12月,意大利博洛尼亚研究者马可尼在赫兹的系统上添加了调谐电路,为较长波长配备了大的天线和接地系统,并在纽芬兰的圣约翰斯接收到发自英格兰波尔多的2.5km无线电报。在这些初期的研究上天线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其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012c5f91296b4c431e7c50171eb54b2d.png

b998fb49cc1547d6b493f4f10fd74544.png

1、线天线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

1901年马可尼在加拿大纽芬兰收到的横渡大西洋由英国康泛尔半岛发来的“S”字母信开辟了无线电远距离通信的新时代。其当时所用发射天线是从48m高的横挂线斜拉下50根铜导线形成的扇形结构,可认为是第一副实用的单极天线,震荡源是70Hz的火花发生器。随后又利用4座木塔架设导线网构成方形单锥天线。

c86a56d90952a29d56cdaf17d0dbd4e8.png

随着20世纪初电子管的发明和发展,这一时期开头利用长波进行通信,随后发展到中波通信,并因电离层的发现,1924年前后开始了短波通信和远程广播。这一时期也建立了线天线的基本理论。

2、面天线时期(20世纪30年代初至50年代末)

二战前夕,微波速调管和磁控管的发明,导致了微波雷达的出现,厘米波得以普及,无线电频谱才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这一时期广泛采用了抛物面天线或其他形式的反射面天线,这些天线都是面天线或称口径天线。此外,还出现了波导缝隙天线、介质棒天线、螺旋天线等。战后微波中继通信、广播和射电天文等应用使面天线和线天线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提高。这时期建立了口径天线和基本理论,如几何光学、口径场法等,发明了天线测试技术,开发了天线阵的综合技术。

3946d63a8ea714984583ba97dba67637.png

3、大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 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开发宇宙的新时代,也对天线提出了多方面的高要求,如高增益、精密跟踪、快速扫面、宽频带、低旁瓣等。同时,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和现代材料的进展又为天线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 1957年,美国制成了用于精密跟踪雷达AN/FPS-16的单脉冲天线,达0.1密位。
  • 1963年出现了高效率的双模喇叭馈源,1966年发明了波纹喇叭,1968年制成了高功率相控阵雷达AN/FPS-85。
  • 1972年制成了第一批实用微带天线,并作为火箭和导弹的共形天线开始了应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