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总线频率和带宽_从1.0到6.0的飞跃之路,PCIe总线技术发展解析

PCIe作为目前PC系统中最主要的总线,从最初的1.0时代,发展到现在的6.0版本草案,经历了多次PC架构的演化,也带来了用户体验的一次次升级。现在,PCIe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路口,随着人们对带宽无止境的需求,现有的PCIe技术已经渐渐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新的技术究竟该怎么走,带宽是否还能继续翻倍发展呢?这一切,值得观察和思考。

带宽严重不足

需要新技术的PCI、AGP时代

1992年6月22日,英特尔发明了名为外部链接标准也就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的接口规范,缩写为PCI。PCI接口的特性在于采用的是并行传输方式,根据连接的数据宽度和频率不同,能够达到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PC中使用的PCI主流标准有两种,都采用32bit带宽,频率分别为33MHz和66MHz,带宽分别是133MB/s和266MB/s。

a52b155d6e162bc5a55a5b5ec7966bfe.png

▲英特尔440BX主板,白色的接口是PCI接口。

PCI的带宽有限,对日益强悍的GPU等高性能单元来说逐渐成为了瓶颈。因此,基于PCI的技术又发展出了AGP等专用于图形卡的总线接口标准。AGP依旧是并行传输数据,考虑到插槽长度的问题,依旧采用了32bit的接口,但是采用多倍数传输数据的方式,频率从66MHz起跳,最终达到533MHz(实际物理传输频率依旧是66MHz),数据带宽最大可达2133MB/s。

ec2296c2178974b847c5dbd7b88d19f5.png

▲Radeon 9550 AGP版本,AGP 8x的带宽最高为2133MB/s。

PCI和AGP等接口带来了2000年左右PC市场的繁荣。随着系统性能进一步提升,对带宽要求越来越大。此时PCI和AGP的劣势逐渐显现了出来。实际上,PCI或AGP这样的并行传输技术,无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带来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原因也很简单,PCI或者AGP这样的并行传输技术带宽来自于两个关键参数:位宽和频率。

ec2d96d9a2dfba2960becb0e0b4d35e7.png

▲英特尔915P主板,首款支持PCIe的产品。

32bit位宽在当时工艺下和插接口尺寸相关,很难在寸土寸金的主板上采用更大的比如64bit位宽(这一点仅在服务器主板采用的PCI-X插接口上实现了)。同时频率受制于并行发送多个数据难以同步,高频率数据容易遭受干扰以及主板制造成本等问题也几乎卡在了66MHz左右。因此,并行的PCI接口需要彻底改变才能适应未来的带宽发展计划。

e6037cb38d1e462f808a400cea58dbef.png

▲PCI-X接口的网卡,可见PCI-X接口的长度差不多是PCI接口的2倍。

终于在2001年8月3日,非营利组织PCI-SIG召集了九大厂商,包括英特尔、AMD、惠普、康柏、博通、IBM、微软、德州仪器和凤凰科技等,进行投票表决,并全票通过了新总线标准的相关协议,随后这个标准就

  • 3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