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轮廓matlab,活动轮廓模型的分类

活动轮廓模型起源于变形模型,主要分为基于参数和基于水平集方法的两类。基于参数模型通过动态曲线方程或能量函数设计,如Snake模型;基于水平集方法利用曲线演化理论和水平集函数,如几何活动轮廓模型。两种方法可通过能量最小化或直接设计演化方程实现曲线演化。参考文献包括Kass等人于1988年的Snakes模型,以及Caselles等人的几何活动轮廓模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活动轮廓模型[1](Active Contour Model)其最初是由变形模型(Deformable Model)演化而来的。而“变形模型”的概念则出现的更早。Demetri Terzopoulos在其文献[2,3]中阐述了该模型,实际上他也是经典的活动轮廓模型【1】的提出者之一。在google学术中搜索关键词“deformable models”时,会显示很多这位学者的关于变形模型的论文,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曲线的表示形式,活动轮廓模型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基于参数的活动轮廓模型和基于水平集方法的活动轮廓模型。

基于参数的活动轮廓模型中,将曲线以参数的形式来表示,这是一种显式的表示方式。而在基于水平集方法的活动轮廓模型中,将曲线以高一维的水平集函数的某水平集(即等高线)来表示,这是一种隐式的表示方式。

1)、在基于参数的活动轮廓模型中,有两种模型设计方式,一种是直接设计曲线演化方程,即以动态曲线方程的形式来设计模型,另一种是以能量函数的形式来设计模型。对于后者,模型首先给出一个关于曲线的能量函数,然后最小化该能量函数时,可使曲线从初始位置开始演化。当能量函数达到最小值,即稳定状态时,曲线刚好运动到目标边界处。在求解方面,一般都是根据能量函数得到其欧拉-拉格朗日方程(Euler-Lagrange formulation)。也就是说,使该能量函数取得最小值的曲线一定满足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其原理有些类似求一个方程的最小值一样。然后再根据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得到曲线的演化方程。虽然有两种设计形式,但最终都是得到动态曲线方程。

如最早的Snake模型[1],即是给出一个关于曲线555991bb0f18e5981792e01a6b66d245.gif的能量泛函:

cc0b3e89175e25fce9ab707d3292a385.gif

dfcbb06d157ed76d39614e4dfc95425d.gifc46fb87689a7a7ae339a52577c85606a.gif(1)

使能量函数(1)取得最小值的曲线,一定满足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