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是看电影学心理的第20期,带来电影《火柴人》。
本栏目的文章都是学生原创作品,通过电影剖析电影中的人物心理,了解人生障碍,思考人性。

火柴人

火柴人——美国俚语,说的是那种让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钱的骗徒。一个厉害的火柴人,即使他手上只有一盒火柴,他都有办法用高段的骗术,夸张火柴的效能,并且让一堆人捧着现金抢着向他买火柴。从这一点上看,与营销案例中关于“如何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颇有些相似之处,因此才有了罗伊的那句话:“我从不使用暴力,人们都是心甘情愿给我钱的!”
罗伊与弗兰克是一对从事小打小闹的骗子生涯的搭档,他们利用人们爱占便宜的心理屡屡得手,因为既不会让受骗者倾家荡产,每次的骗术伎俩又是花样翻新,所以骗子生涯倒也波澜不惊。
对于罗伊来说生活却是一团糟糕,与妻子离婚近15年,陪伴罗伊的就是一只填满了钞票的雕像狗。因为常常受到精神强迫症的骚扰,他总是会做一些无法控制的动作,比如开门需要数着123开三次,比如室外的光线会引发呼吸急促幻想横生,比如情绪激动时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洁僻嗜好者这样的罗伊,只能依靠着医生所开的药物维持生活,缓解经常高度紧绷神经。

罗伊不喜欢户外活动,不喜欢人们穿鞋踩在地毯上,还经常会面部痉挛,让他十分尴尬,某些事情总让他分心。他说“每当我盯着地毯看时,总担心自己会呕吐,我在想,我是一个成年人了,我应该能清楚自己脑袋里有什么感觉。我越这么想,我就越觉得该吞枪自尽,一了百了,不过想到吞枪自尽,我又担心会怕那该死的地毯弄得一塌糊涂”可见罗伊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强迫与反强迫并存的,对他的生活影响是巨大的。

罗伊的一次毛手毛脚打翻了所有的药丸,医生的外出度假使他不得不临时找了一位新的医生兼心理顾问,于是,一张等待罗伊的骗局就此拉开帷幕,我们的主人公却是严严实实的被蒙在了其中。
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罗伊得知自己和前妻有个名叫安吉拉的女儿,在安吉拉毫无先兆的介入后,罗伊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私有空间被一种陌生的亲情一点一点填满,那些怪癖在这个14岁的女孩面前逐渐得到了妥协。崭新的父女关系让罗伊觉得既新鲜又慰藉,他的生活一下子从黑白跃入了斑斓五色。

罗伊的强迫症是为了排除内心罪恶感的一种自我救赎,因他自己对自己的行骗是感到恶心的,内心罪恶的人当然是害怕阳光的。他从事的是骗人的职业,这是一种罪恶的职业。虽然显意识里他并不在意自己的行为,但是,他的潜意识里排斥这种罪恶感,其结果就形成了由潜意识主导的洁癖,其内在的含意就是想去除内心深处的罪恶感。

最后罗伊被安吉拉,弗兰克他们的团伙骗走了所有的家当,罗伊变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那些原本不属于他的,钱、女儿、伪装的友情,统统又离开了他。身为火柴人的罗伊才是火柴人的最大受害者,骗术大师最终被骗了感情和全部家当,骗人者终被骗,小女孩安吉拉也被同伙骗了,并没有分到钱财。然而罗伊是幸运的。重新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不再遭受强迫症的折磨,收获了爱情和新的家庭。

与其说安吉拉欺骗了罗伊
不如说安吉拉成就了罗伊
不义之财不可取
靠正规途径获得的才心安理得
才会没有心理负担

陈丽妃

我信任你的一切恶,因此我想要你的善。
我们身上善恶总是并存的,当你去做一件违背你的道德的事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愧疚,而如果你以这些事为生的时候,你则会更加的陷入某种深渊——即使有时你并未察觉。而火柴人里的主人公,显然因为这些东西而造成了内心的挣扎,从而体现出了精神症状。这意味着,富足并无法弥补违背道德或法律在人内心形成的缺憾。当他的朋友利用亲情来骗走他所有的家产后,那些缠绕他已久的疾病也远离他而去,拥有了正常人的家庭,包括亲情、爱情等等他渴求至极的东西。
在不义之财与心理健康之间,我们会怎么选择?
我想应该去选择心理健康。因为失去正常的生活,那太过煎熬。


王利东:
看过一句话,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吃的更好,另一种人睡的更香。但我觉得还有第三种人,吃的更好睡的也更香。
罗伊是第一种人,他聪明大胆,骗术高超,得到大量不义之财,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是个坏人,他的内心一直承受着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的道德谴责,即使他已经很有钱可他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快乐,反而觉得更加孤独和空虚,于是他得了强迫症。
法兰克是第三种人,确切地说他的聪明程度其实不敌罗伊,只是他比罗伊更狠心,更无情,他利用的是罗伊对他的无条件信任以及罗伊内心的孤独,对亲情、爱情的渴望。所以即使漏洞百出,罗伊却没有生出半点怀疑,因为他的神经根本没有这种意识,最最信任的搭档竟然会连自己一起骗,那么可爱的女儿竟然会是与法兰克一伙的骗子。
法兰克几乎骗走了罗伊所有的钱,但庆幸的是,罗伊却因祸得福,他失去了半生的积蓄,却明白了真实的自己。在一无所有之后,他终于知道,自己内心中最渴望,真正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是一个家,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一份安分守己的工作,一个勤劳、友爱、善良、快乐的自己。最后,罗伊成了第二种人,睡的更香。
朱丽德孜:

《火柴人》这部影片当中的男主人患有强迫症,他强迫性吸收,强迫性关门,极度洁癖,怕光,见到光就晕。而且最令我诧异的是他的两位心理医生给的药都是安慰剂,并不是针对他的病症的,但他却能感觉良好,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她得的是心理疾病。而且不管是不管是强迫性洗手,还是强迫性洁癖,其动因都是一样的,就是想去除掉自己内心的罪恶感。就这部电影来说,主人公当然是这个原因。他从事的是骗人的职业,这是一种罪恶的职业。虽然显意识里他并不在意自己的行为,但是,他的潜意识里排斥这种罪恶感,其结果就形成了由潜意识主导的洁癖,其内在的含意就是想去除内心深处的罪恶感。主人公热爱打扫房间,这个房间也可以看做是他的内心世界。清扫房间就是清扫自己的内心。阳光可以象征正义,光明,因此,内心罪恶的人当然害怕见到阳光。门是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通道,强迫性开关门有站在现实与心灵深处徘徊不定的意思:他想进入内心深处,但不愿面对内心的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活出真实的自己,却又不愿面对现实,不喜欢现实中的自己。 而主人公最后得到治愈是因为他改头革面,找到了新的工作,卸去了心理负担,内心获得了解放,这才使得他的强迫症好了起来。 我们内心的的罪恶感总是会带给我们外在的表现,因此做人还是得需要堂堂正正呢。

出品 | 知心助航工作室
来源 | 积极心理体验中心
文案 | 赵超超
编辑 | 中心店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