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jBPM流程跟踪与管理教学视频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jBPM是一个用于构建和执行业务流程的开源工作流管理系统。本教学视频深入讲解了如何通过流程图跟踪来监控和管理jBPM中的流程实例执行。视频内容涵盖jBPM核心概念、流程设计、实例管理、任务管理、流程跟踪与监控、持久化与事务管理、集成与扩展等多个方面,最终通过实战演练帮助学习者掌握jBPM流程设计和跟踪的高级技巧。 jBPM教学视频(09流程图跟踪.zip)

1. jBPM基本概念与架构

jBPM是开源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S),它采用轻量级的流程引擎,支持业务流程的建模、执行、监控和优化。jBPM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灵活的API,以及一个用于设计和执行业务流程的图形界面工具。它能够通过多种渠道集成不同系统的数据和服务,适合于构建可伸缩的业务流程解决方案。

在架构方面,jBPM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组成:

1.1 jBPM引擎

jBPM引擎负责执行业务流程定义,允许开发者定义复杂的业务逻辑和决策点。引擎的核心是基于规则的执行机制,通过决策表和规则来控制流程的走向。jBPM引擎通常在应用服务器中作为一个服务组件运行,可以独立于应用程序使用,也可以和应用程序紧密集成。

1.2 KIE(Knowledge Is Everything)平台

KIE平台是jBPM的底层,它不仅支持业务规则管理(BRMS),还集成了业务流程管理(BPMS)和决策逻辑。KIE为jBPM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处理能力,包括规则管理、流程定义、事件处理等。

1.3 jBPM工作流

jBPM工作流是jBPM的核心组件,用于构建业务流程模型。它提供了一套基于BPMN 2.0标准的流程建模工具,使得业务分析师能够通过图形化界面快速地设计和部署流程。jBPM工作流还支持流程的实例化,确保每个业务实例都能够按照预定的流程模型执行。

通过理解jBPM的基本概念和架构,开发者和业务分析师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这个平台来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从而提升业务效率和决策质量。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BPMN 2.0标准,这是jBPM流程设计的基础。

2. BPMN 2.0标准与流程图创建

2.1 BPMN 2.0标准概述

2.1.1 BPMN 2.0的基本元素和结构

BPMN(Business Process Model and Notation)2.0是业务流程模型和符号的国际标准,用于描绘业务流程和工作流。它为业务分析师、开发人员、管理人员和最终用户提供了沟通业务流程和业务需求的共同语言。

BPMN 2.0的核心是流程图,它由多个基本元素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流程参与者 :包括Pool(泳池)、Lane(泳道)等元素,代表流程中的参与者或组织单元。
  • 事件 :Start Event(开始事件)、End Event(结束事件)和Intermediate Event(中间事件)是流程中的触发点,它们指示流程的起始、结束或中断。
  • 活动 :Task(任务)和Sub-Process(子流程)代表流程中的工作单元。
  • 网关 :用于控制流程路径的决策点,如Exclusive Gateway(排他网关)、Parallel Gateway(并行网关)和Inclusive Gateway(包容网关)。

BPMN 2.0的流程图结构清晰地反映了业务流程的动态特性,包括流程的顺序性、并发性和异步性。通过图形化的表达方式,BPMN 2.0能够帮助业务分析师准确地描述复杂的业务逻辑,而无需深入了解技术实现的细节。

2.1.2 BPMN 2.0的优势与应用场景

BPMN 2.0的优势在于其标准化、可读性和灵活性。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图形元素,允许用户以精确和一致的方式描述业务流程。BPMN 2.0的标准化有利于业务流程的可视化、分析、优化和自动化。

BPMN 2.0尤其适合以下应用场景:

  • 业务流程建模 :在企业内部用于标准化业务流程的创建和文档化。
  • 业务与IT的桥梁 :帮助业务分析师和开发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确保业务需求能够准确地转化为系统功能。
  • 流程改进与优化 :通过分析流程图,识别瓶颈和冗余步骤,进而进行流程重构和优化。
  • 合规与审计 :清晰的流程文档有助于企业确保流程的合规性,并为审计提供支持。

2.2 流程图的绘制技巧

2.2.1 使用工具绘制流程图

绘制BPMN 2.0流程图,通常可以借助各种流程建模工具,如BPMN.io、Camunda Modeler或Bizagi等。这些工具提供了拖放式的用户界面,使得创建专业级别的流程图变得更加简单和直观。

以BPMN.io为例,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使用工具绘制流程图:

  1. 启动工具 :下载并安装BPMN.io,或在浏览器中访问其在线版本。
  2. 创建新项目 :选择创建新的BPMN图,可选择基于模板开始。
  3. 添加元素 :使用工具箱中的元素创建流程图,包括泳池、泳道、事件、活动、网关等。
  4. 配置属性 :双击元素,输入具体的属性信息,如事件的类型、任务的名称等。
  5. 连接元素 :利用连接工具将元素通过顺序流、消息流、关联等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业务流程。
  6. 验证与优化 :使用工具提供的验证功能检查流程图是否符合BPMN 2.0标准,并根据需要进行优化。

2.2.2 流程图中的符号与连接线

在BPMN 2.0中,每种符号都具有特定的意义,用于表示流程中的不同元素和动作。例如:

  • 圆角矩形 表示一个 任务 (Task),它代表了一个执行步骤。
  • 菱形 表示一个 事件 (Event),用于定义流程中的开始、中间状态和结束。
  • 矩形框 带有两条平行线,表示 子流程 (Sub-Process),用于展示更复杂的任务集合。

连接线,或称为 流对象 (Flow Objects),则表示流程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常见的连接线有:

  • 实线箭头 :表示 顺序流 (Sequence Flow),定义了任务之间的执行顺序。
  • 虚线箭头 :表示 消息流 (Message Flow),用于表示在不同泳池之间的消息传递。
  • 带斜线的线条 :表示 关联 (Association),用于将文本信息(如备注)关联到流程图中的元素。

在绘制流程图时,合理地使用这些符号和连接线是至关重要的。它们能够清晰地表达业务逻辑和流程结构。

2.2.3 流程图的优化与标准化

流程图的优化是指对现有流程图进行分析和改进,以便减少冗余步骤、提高效率或改善流程的可理解性。标准化则涉及使用一致的符号、命名约定和布局准则,以提高流程图的通用性和可维护性。

流程图优化的常见策略包括:

  • 减少分支和条件路径 :过于复杂的分支会增加理解和执行的难度。优化时应尽量简化路径。
  • 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点 :流程图应具有清晰的入口和出口,避免悬空的事件或任务。
  • 使用泳道划分职责 :通过泳道区分不同的组织单元或角色,有助于明确责任和提高流程的可视化。

标准化流程图的步骤可能包括:

  • 定义符号和图形元素的标准 :制定一套统一的图形元素使用准则,确保所有流程图的一致性。
  • 建立命名规则 :为流程图中的元素制定命名规则,便于区分和索引。
  • 制定布局和格式指南 :比如使用网格线、统一的颜色方案和字体大小,以提升图表的整体观感。

通过优化和标准化流程图,可以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减少与之相关的培训和沟通成本。

graph LR
    A[开始] --> B{条件判断}
    B -- 是 --> C[任务1]
    B -- 否 --> D[任务2]
    C --> E[并行网关]
    D --> E
    E --> F[任务3]
    F --> G[结束]

以上是一个简化的流程图例子,使用了Mermaid语法,在Markdown中直接嵌入并呈现了BPMN 2.0的基本结构。

在下一章节,我们将深入探讨工作流建模原理及流程设计的原则与实践。

3. 工作流建模及流程设计

3.1 工作流建模原理

3.1.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工作流是指在组织内完成任务的一系列步骤,通常通过文档、信息或任务的交换来执行。在企业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中,工作流管理对于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为错误发挥着关键作用。工作流模型则是一种用于表示实际工作流程的抽象化和形式化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分析、设计和改进工作流程。

工作流建模具有以下重要性:

  1. 标准化流程 : 通过工作流模型,组织可以确保流程的标准化执行,减少流程变种和偏差。
  2. 提高效率 : 明确的流程定义可以减少重复性工作,加速任务执行速度。
  3. 增强透明度 : 工作流模型的可视化使所有相关人员都能清楚地了解流程,提高工作透明度。
  4. 优化资源利用 : 通过分析模型,可以识别瓶颈和资源浪费点,优化资源分配。
  5. 增强灵活性 : 工作流模型可以轻松适应变化的业务需求,提高组织的适应性。

3.1.2 工作流模型的构建方法

构建工作流模型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1. 定义目标和范围 : 首先明确建模的目的和工作流的范围,确保模型专注于关键业务流程。
  2. 识别流程参与者 : 确定流程中的角色和参与者,如员工、部门和系统。
  3. 识别活动和任务 : 明确流程中的具体活动和任务,包括它们的顺序和条件。
  4. 定义数据和文档 : 确定流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数据和文档,确保数据的流转和存储。
  5. 定义决策点 : 在流程中嵌入决策点,并定义决策的条件。
  6. 建立流程控制 : 设定流程的开始和结束,以及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并行、循环和分支。
  7. 审查和验证模型 : 与流程相关人员合作审查模型,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8. 模型优化 : 根据反馈和测试结果不断优化流程模型,以实现最佳性能。

构建工作流模型时,可以使用BPMN(业务流程模型和符号)语言,这是一种国际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工作流的逻辑和结构。

3.2 流程设计的原则与实践

3.2.1 设计高效流程的关键因素

高效流程的设计对业务成果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

  1. 最小化步骤 : 确保流程中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的,去除不必要的活动。
  2. 定义清晰的规则 : 流程中的决策规则应该简单明了,以避免误解和错误。
  3. 明确职责 : 每个任务都应有明确的责任人,避免责任归属不明确的问题。
  4. 可扩展性 : 设计流程时要考虑到未来业务可能的变化,保证流程能够适应变化。
  5. 用户友好 : 流程的执行应尽可能简单易行,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
  6. 反馈和改进 : 建立反馈机制,持续优化流程。

3.2.2 流程设计的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个订单处理流程为例进行分析:

假设我们有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的订单处理流程,该流程包括接收订单、审核订单、分配库存、打包、发货和更新订单状态等步骤。

  1. 审核订单 : 在此步骤中,需要定义审核规则,比如价格验证、库存检查和欺诈检测等。
  2. 分配库存 : 此步骤涉及库存管理和优化,以及与物流系统的集成。
  3. 打包发货 : 需要定义打包流程和物流信息同步。
  4. 更新订单状态 : 最后,需要更新订单系统中订单的状态,并通知客户。

通过分析和模拟,我们发现审核订单步骤中的库存检查导致了显著的延迟,因此决定将其与价格验证并行处理,以优化效率。

3.2.3 流程设计的常见错误与对策

在流程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包括:

  1. 过于复杂 : 流程过于复杂导致难以管理和执行。
  2. 对策 : 重新审视流程,简化不必要的步骤,使用流程映射工具提高可视性。
  3. 缺乏灵活性 : 流程太死板,无法适应变化。
  4. 对策 : 引入条件分支,确保流程有一定的灵活性来适应不同的情况。
  5. 沟通不足 : 参与者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误解和错误。
  6. 对策 : 明确每个步骤的责任人,使用协作工具促进沟通。
  7. 缺乏监控 : 流程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跟踪。
  8. 对策 : 引入监控机制和关键绩效指标(KPIs)来跟踪流程表现。

工作流建模和流程设计是实现流程自动化和提高业务效率的关键步骤。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工作流模型,并探讨流程设计的最佳实践。

4. 流程实例的启动与管理

4.1 流程实例的启动机制

4.1.1 流程实例的定义与触发条件

流程实例是指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S)中,根据特定的业务流程定义创建的一个具体实例,它按照流程设计规定的方式执行。在jBPM中,流程实例的启动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手工触发、事件触发或者基于特定时间条件的触发。

手工触发通常在用户需要即时启动流程时进行,例如,通过用户界面点击开始按钮来启动一个流程。事件触发是指当系统中的某个事件发生时,如一个数据库操作、一个外部系统的通知等,根据这些事件的属性来决定是否启动一个流程实例。时间条件触发则是基于预设的时间点或者时间周期来启动流程。

4.1.2 启动流程实例的方法与步骤

在jBPM中启动流程实例可以通过编写业务代码实现,也可以通过流程引擎提供的API来实现。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如何通过Java代码启动一个流程实例:

// 获取jBPM的执行服务
KieServices kieServices = KieServices.Factory.get();
KieContainer kieContainer = kieServices.getKieClasspathContainer();
KieSession kieSession = kieContainer.newKieSession("KIE_session_1");

// 设置流程变量,这些变量将用于流程实例中
Map<String, Object> parameters = new HashMap<>();
parameters.put("customerName", "John Doe");
parameters.put("orderNumber", "***");

// 启动流程实例,并传入流程变量
kieSession.startProcess("com.sample.helloworld", parameters);

// 关闭会话
kieSession.dispose();

在上面的代码中,首先获取jBPM的 KieServices KieContainer 对象,然后创建一个 KieSession 。之后,定义了需要传入的流程变量,并调用 startProcess 方法来启动流程实例。最后,关闭会话以释放资源。

4.2 流程的运行与管理

4.2.1 流程运行的监控与控制

流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被持续监控以确保其按照预期执行。在jBPM中,可以通过其提供的API或者界面工具来监控流程实例。这些工具可以显示流程的当前状态,包括当前活动的任务、已完成的任务以及流程路径等。

要控制流程的运行,可以使用诸如挂起、恢复、终止流程实例等操作。例如,如果需要临时停止流程实例的执行,可以使用挂起(suspend)操作,待需要继续时再使用恢复(resume)操作。如果流程实例出现错误或者不再需要继续执行,可以使用终止(abort)操作来强制结束流程实例。

// 获取特定的流程实例
ProcessInstance processInstance = kieSession.getProcessInstance("123");

// 挂起流程实例
kieSession.suspendProcessInstance(processInstance.getId());

// 恢复流程实例
kieSession.resumeProcessInstance(processInstance.getId());

// 终止流程实例
kieSession.abortProcessInstance(processInstance.getId());
4.2.2 流程异常的处理与恢复

在业务流程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例如业务规则不符合预期、数据缺失或不一致等问题。在jBPM中,可以通过异常处理机制来管理这些情况。jBPM提供了多种机制,比如事件监听器(event listeners)、错误边界事件(error boundary events)等来处理异常。

当流程遇到异常时,可以通过定义的错误边界事件捕获异常,并转移到一个特定的路径上进行错误处理。错误处理完成后,流程可以继续执行,或者根据错误情况选择流程结束。

// 定义一个监听器类来处理流程异常
public class CustomProcessEventListener implements ProcessEvent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NodeLeft(NodeLeftEvent event) {
        if (event.getNodeName().equals("ErrorHandlingTask")) {
            // 在此处处理异常
            // 可以记录日志、更新数据库等操作
        }
    }
    @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NodeTriggered(NodeTriggeredEvent event) {
        // 可以在此处理节点触发事件
    }
    // 其他方法的实现...
}

// 注册监听器到会话中
kieSession.addEventListener(new CustomProcessEventListener());

上面的代码示例定义了一个自定义的流程事件监听器,可以在这个监听器中添加异常处理的逻辑。

4.2.3 流程结束的条件与结果记录

流程实例的结束通常是因为流程到达了结束节点,完成了所有的业务任务。在jBPM中,流程结束时可以进行一些清理工作,比如释放资源、记录日志等。同时,流程的结束也可能需要记录执行的结果,以便后续的跟踪和分析。

结束流程实例后,可以使用jBPM提供的API来获取流程实例的变量值和其他相关数据,这对于生成报告或审计跟踪非常有用。

// 获取流程实例的变量
Map<String, Object> variables = kieSession.getVariables(processInstance.getId());

// 将变量值输出到日志或进行报告
for (Map.Entry<String, Object> entry : variables.entrySet()) {
    System.out.println("Variable Name: " + entry.getKey() + " | Value: " + entry.getValue());
}

// 清理会话资源
kieSession.dispose();

总结

在本章节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流程实例启动机制和流程运行的管理,包括启动流程实例的方法、流程运行监控与控制、异常处理及流程结束条件和结果记录。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和操作步骤,为读者展示在jBPM环境下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业务流程实例,确保流程的顺利执行和正确的业务结果输出。

5. 任务分配与处理机制

任务分配与处理是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核心环节,负责将任务分配给合适的参与者,并确保任务的有效执行和及时完成。本章将探讨任务分配的策略与方法、任务处理的流程与效率,并深入分析如何通过优化任务分配和处理机制,提升工作流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5.1 任务分配的策略与方法

任务分配是将工作流中的任务指派给具体的参与者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效率直接影响整个工作流的执行效率。

5.1.1 任务分配的逻辑与模型

任务分配的逻辑通常基于任务的性质、角色的职责、以及参与者的可用性。例如,在一个订单处理流程中,根据商品类型和客户等级自动分配不同的审核人员。

实现任务分配的模型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静态模型在流程设计时就确定了任务和参与者的对应关系,而动态模型则根据运行时的条件(如角色状态、业务规则等)实时决定任务分配。

graph LR
A[开始分配任务]
A --> B{任务类型判断}
B --> |简单任务| C[自动分配给普通员工]
B --> |复杂任务| D[根据角色匹配分配专家]
C --> E[任务执行]
D --> E
E --> F[任务完成]

5.1.2 动态任务分配机制的实现

动态任务分配机制依赖于业务规则引擎,能够根据预定义的规则实时地将任务分配给合适的参与者。在实现时,可能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规则定义:明确任务分配的条件和目标。
  • 参与者池:维护一个可分配任务的参与者名单。
  • 角色和权限:确保分配的任务与参与者的角色和权限一致。
  • 异常处理:提供任务无法分配时的备选方案。
// 示例代码:动态任务分配的伪代码逻辑
class Task {
    String type;
    String assignee;
    String status;
}

class BusinessRuleEngine {
    void assignTask(Task task, List<String> eligibleUsers) {
        for (String user : eligibleUsers) {
            if (ruleMatches(task, user)) {
                task.setAssignee(user);
                task.setStatus("assigned");
                break;
            }
        }
    }
    boolean ruleMatches(Task task, String user) {
        // 根据业务规则匹配任务与用户
        // 返回true表示匹配成功,false表示失败
    }
}

5.2 任务处理的流程与效率

在任务分配后,处理流程决定了任务如何被执行。有效的任务处理流程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5.2.1 任务处理的标准操作流程

一个标准的任务处理流程应该包含以下步骤:

  1. 任务接收 :参与者接收到任务通知。
  2. 任务确认 :参与者确认并开始执行任务。
  3. 任务执行 :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工作。
  4. 结果提交 :完成任务后提交结果。
  5. 任务归档 :任务完成后归档相关资料。
graph LR
A[任务接收]
A --> B[任务确认]
B --> C[任务执行]
C --> D[结果提交]
D --> E[任务归档]

5.2.2 提升任务处理效率的策略

为了提升任务处理的效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任务优先级设置 :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分配不同的优先级。
  • 工作量平衡 :通过动态调整任务分配,避免某些参与者过载而其他人空闲。
  • 任务预警 :在任务接近截止时间时提醒参与者。
  • 知识共享 :建立知识库,方便参与者快速获取任务所需信息。
  • 自动化工具 :利用工具自动处理一些例行公事。
// 示例代码:任务优先级判断逻辑
enum TaskPriority {
    LOW, MEDIUM, HIGH
}

class Task {
    String description;
    TaskPriority priority;
    void execute() {
        if (priority == TaskPriority.HIGH) {
            // 高优先级任务的快速处理逻辑
        } else {
            // 低优先级任务的普通处理逻辑
        }
    }
}

本章节介绍了任务分配与处理机制的基本概念、策略与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策略提高任务分配和处理的效率。下一章节将深入探讨流程跟踪与状态监控,这是确保流程执行质量与效率的关键环节。

6. 流程跟踪与状态监控

在复杂的业务流程管理中,流程跟踪和状态监控是确保流程高效运行和异常处理的关键。本章节将深入探讨流程跟踪的实现与应用,以及状态监控的方法与工具,帮助读者实现更有效的业务流程监控和管理。

6.1 流程跟踪的实现与应用

流程跟踪是理解和控制流程执行的关键。从基本原理到技术实现,再到实际应用案例,本节将全面解析流程跟踪。

6.1.1 流程跟踪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流程跟踪涉及记录和分析流程执行的每一个步骤,以便在出现异常时能够迅速定位问题并采取措施。其基本原理包括: - 事件日志记录 :在流程执行的每个节点记录关键事件。 - 流程实例状态更新 :实时更新流程实例的状态信息。 - 异常检测与报警 :对违反业务规则或预期的行为进行报警。

实现技术上,通常需要集成日志系统和监控系统,例如使用ELK Stack(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进行日志记录和分析,以及使用专门的BPM工具如jBPM提供的跟踪功能。

6.1.2 流程跟踪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

让我们来探讨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考虑一个银行贷款审批流程。在该流程中,每一步审批的决定,以及最终的审批结果都会被记录。如果一个贷款申请在审批过程中异常停滞超过一定时间,系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形式,向相关人员发出报警。

此案例中,流程跟踪帮助银行确保了审批流程的透明性和合规性,同时也提升了整体的处理效率。

6.2 状态监控的方法与工具

状态监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用于实时监控流程实例的执行状态,并在需要时进行干预。

6.2.1 状态监控的重要性与目标

状态监控的目的在于确保流程实例按照既定的流程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处理流程中的异常状态,如: - 流程延迟 - 资源冲突 - 执行错误

监控的目标是减少流程中的停滞时间,降低人为错误,以及保证业务连续性。

6.2.2 状态监控的实施步骤与技巧

实施状态监控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定义监控指标 :确定关键性能指标(KPIs),例如平均处理时间、流程完成率等。 2. 搭建监控平台 :使用商业或开源监控工具搭建平台,如Prometheus结合Grafana。 3. 实施自动告警机制 :当指标超出预定阈值时,自动通知相关人员。

实现监控时可以采用的技巧包括: - 使用可视化仪表板来展示实时监控数据。 - 定期进行监控策略的评估与优化。 - 结合运维自动化工具进行问题的快速响应。

6.2.3 状态监控工具的介绍与比较

市场上存在多种状态监控工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以下是一些流行的选择:

| 工具名称 | 特点 | 适用场景 | | -------- | ---- | -------- | | Nagios | 功能强大,配置复杂 | 适合有经验的运维团队 | | Zabbix | 开源且易于扩展 | 适合中小型企业 | | Datadog | 云原生,集成度高 | 适合大型企业和多云环境 |

选择时,需要考虑工具是否能与现有的技术栈集成,是否支持自定义监控项,以及是否能提供足够的报警和可视化功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能够理解并掌握流程跟踪与状态监控的重要性、实现方式、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技巧。下一章将探索事件监听与性能分析,进一步深入jBPM的高级应用。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jBPM是一个用于构建和执行业务流程的开源工作流管理系统。本教学视频深入讲解了如何通过流程图跟踪来监控和管理jBPM中的流程实例执行。视频内容涵盖jBPM核心概念、流程设计、实例管理、任务管理、流程跟踪与监控、持久化与事务管理、集成与扩展等多个方面,最终通过实战演练帮助学习者掌握jBPM流程设计和跟踪的高级技巧。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 14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