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的网络语言环境中
没有几个顺手的表情包
都不知道该怎样和朋友聊天……
从文字的短信交流到如今一不小心就会展开的表情包斗图大赛,这种语言习惯的形成,可能要从emoji的诞生开始说起。

“emoji”来自日语词汇“绘文字”(假名为“えもじ”,读音即emoji)。
1998年,日本人栗田穰崇创造了emoji,他自组团队,在当时只有12x12的像素下设计了一系列的表情符号。1999 年 2 月 22 日,emoji 正式诞生。2009 年,emoji 表情被纳入因特网。

栗田穣崇设计的最初的176个emoji
时至今日,emoji已经成为一套独特的语言系统。在全球,每天有60亿个emoji表情包被传送。
emoji为什么有如此高的人气?
当文字已经不足以表达感想,emoji的出现让人和人的交流变得更容易,但更高效的信息传递并不是emoji如此流行的主要原因。除了能让对话变得更有趣,让文字看上去更有人情味,emoji还能覆盖文字无法做到的情绪传达。

不仅如此,emoji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这加速了emoji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但是,除了自身“业务能力”过硬,emoji的全球大流行还有一个“贵人”相助,那就是苹果公司。
2011年苹果公司发布的iOS 5输入法加入emoji后,这种表情符号开始火爆全球,而且是每个国家都热爱使用的地步,emoji一跃晋升为世界网红。

随着高人气而来的还有各种商机,当emoji渐渐发展为一种流行文化时,更多的品牌开始利用emoji进行各式各样的营销活动。
emoji 早就和星巴克、麦当劳、宜家、百事可乐、百威啤酒等品牌都推出过自己的 emoji 表情,并和广告营销活动融合在一起,效果不俗。

宜家出品的emoji
Emoji合作案例
百事可乐
emoji表情瓶
百事可乐决定把在俄罗斯、加拿大、泰国三国的emoji可乐瓶营销活动,推广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并称之为“PepsiMojis”。通过这些定制的emoji可乐瓶,百事可乐希望年轻人们能够“Say it with Pepsi(用百事来交流)”。

京东
用emoji魔性出圈
既然年轻人不爱打字了,那就用emoji与他们对话。——京东超市果断地洞察到Z时代人群处于的新鲜社交语境,借助与年轻人同频共振的IP品牌,用年轻人感兴趣的沟通形式与他们无障碍沟通,以差异化打法突围,释放出最懂得Z世代的品牌姿态,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麦当劳
emoji实拍广告
麦当劳采用立体emoji头套搭配真人的方式拍摄广告,更外化的情绪表达,把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也变得妙趣横生。

索尼
emoji电影
其他品牌只是和emoji联合营销,但索尼电影直接为emoji拍摄了一部电影。作为全世界知名的大IP,emoji拍电影虽然出乎意料,但细想一下也很合理:形象良好,无绯闻无不良嗜好,上到99下到刚会走都有粉丝分布,大概很少有演员有这么“完美”吧。

一年一度的emoji之日
在2002年7月17日的苹果Macworld大会上,苹果首次发布了iCal日历,而日历的emoji表情显示的数字就是7月17号。

随着emoji不断发展壮大,它的爱好者们聚集起来,一个叫Jeremy Burge的人创立了专门记录emoji的搜索引擎Emojipedia,他建议从2014年开始,正式把每年的7月17号设立为“世界emoji日(World Emoji Day),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同名网站https://worldemojiday.com/。

2014年8月,牛津词典在线版(Oxford Dictionary Online)把“Emoji”添加到新词汇中,这也意味着它已经变成一个正式词汇。
从表情包看IP营销新形态
IP营销完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概念。成功的IP营销需要自带流量的人格,显然,比文字更能打破认知壁垒的emoji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以及沟通方式中,有着天生的优势。
首先emoji具备良好的内容衍生性,能与不同品牌跨界结合,庞大的粉丝基础和市场,使得emoji的裂变传播变得十分容易。

同时依托内容衍生而来的是emoji对多元化消费场景的适应。在日常的使用中,emoji早已与潜在消费者建立了信任,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emoji代表的是一种属于大众的具有亲切感的文化,当品牌借势emoji展开营销时,可以更快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关注。
每一种新的营销技术、营销思潮的崛起,背后必然是因为市场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Emoji的大规模流行,展现的正式从去渠道为王到IP为王的思维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