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B,dB, dBm, dBi

dB应该是无线通信中最基本、最习以为常的一个概念了。我们常说“传播损耗是xx dB”、“发射功率是xx dBm”、“天线增益是xx dBi”……有时,这些长得很像的dBx们可能被弄混,甚至造成计算失误。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2d

这事不得不先从dB说起。

而说到dB,最常见的就是3dB啦!

3dB在功率图或误码率图中经常出现。其实,没什么神秘的,下降3dB就是指功率下降一半,3 dB点指的就是半功率点。

+3dB表示增大为两倍,-3dB表示下降为1/2。这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很简单,让我们一起看下dB的计算公式: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3d_02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2d_03

这里请大家记住一个口诀。记住了这个口诀,你基本就可以横着走路了。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3d_04

这可以极大的方便我们计算和描述。尤其是绘制表格的时候,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下,没换算成dB前,这么多的0,坐标轴得拉到外太空了吧。。。

理解了dB,你只能横着走,理解了dB家族的其它成员,你就可以躺赢了。 

我们还是从最常用的dBm、dBw来说。 

dBm、dBw就是把dB公式中的参考功率P0分别换成1 mW、1 W: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2d_05

1 mW、1 W都是确定的值,因此dBm、dBw都可以表示功率的绝对值。直接上个功率换算表供大家参考。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嵌入式硬件_06

这里,我们要记住:

1 W = 30 dBm。

简化口诀是“30是基准,等于1 W整”。

记住了这条,再结合前面的“加3乘2,加10乘10;减3除2,减10除10”,你就可以进行很多口算了。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等式右侧除了30 dBm,其余的拆分项都要用dB表示。也就是说,用一个dBx减另一个dBx时,得到的结果用dB表示。

[例] 如果A的功率为46 dBm,B的功率为40 dBm,可以说A比B大6 dB。

[例] 如果A天线为12 dBd,B天线为14 dBd,可以说A比B小2 dB。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3d_07

例如,46 dB表示P1为P0的4万倍,46 dBm则表示P1的值为40 W。符号中仅仅差了一个m,代表的含义可完全不同。

dB家族中常见的还有dBi、dBd、dBc。它们的计算方法与dB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表示的还是功率的相对值。

不同的是,它们的参考基准不同,即分母上的参考功率P0所代表的含义不同。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开关电源_08

一般认为,表示同一个增益,用dBi表示出来比用dBd表示出来要大2.15。这个差值是两种天线的不同方向性导致的,这里咱们就不展开说了。

此外,dB家族不仅可以表示功率的增益和损耗,还可以表示电压、电流、音频等,大家要具体场景具体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功率的增益,我们用10lg(Po/Pi),对于电压和电流的增益,要用20lg(Vo/Vi)、20lg(Io/Ii)。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2d_09

多的这个2倍是怎么来的呢?这个2来源于电功率转换公式的平方上。对数里面的n次方,计算后对应的就是n倍啦。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2d_10

关于功率和电压、电流的转换关系,大家可以自行温习下初中物理。。。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3d_11

最后,小编整理了一些主要的dB家庭成员,供大家参考。相对值: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2d_12

绝对值: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嵌入式硬件_13

纯计数单位

首先,dB 是一个纯计数单位:对于功率,dB = 10*lg(A/B)。对于电压或电流,dB = 20*lg(A/B).dB的意义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就是把一个很大(后面跟一长串0的)或者很小(前面有一长串0的)的数比较简短地表示出来。如:

X=1000000000000000 (共15个0)

10lgX=150dB

X=0.000000000000001

10lgX=-150 dB

dBm 定义的是miliwatt。0 dBm=10lg1mw;

dBw 定义watt。0 dBw = 10lg1 W = 10lg1000 mw = 30 dBm。

dB在缺省情况下总是定义功率单位,以10lg 为计。当然某些情况下可以用信号强度(Amplitude)来描述功和功率,这时候就用20lg 为计。不管是控制领域还是信号处理领域都是这样。比如有时候大家可以看到dBmV 的表达。

注意基本概念

在dB,dBm计算中,要注意基本概念。比如前面说的0dBw = 10lg1W = 10lg1000mw = 30dBm;又比如,用一个dBm 减另外一个dBm时,得到的结果是dB。如:30dBm - 0dBm = 30dB。

dB和dB之间只有加减

一般来讲,在工程中,dB和dB之间只有加减,没有乘除。而用得最多的是减法:dBm减dBm 实际上是两个功率相除,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相除就是信噪比(SNR)。dBm 加dBm 实际上是两个功率相乘,这个已经不多见(我只知道在功率谱卷积计算中有这样的应用)。dBm 乘dBm 是什么,1mW的1mW 次方?除了同学们老给我写这样几乎可以和歌德巴赫猜想并驾齐驱的表达式外,我活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过哪个工程领域玩这个。

dB是功率增益的单位

dB,表示一个相对值。当计算A的功率相比于B大或小多少个dB时,可按公式10 lg A/B计算。例如:A功率比B功率大一倍,那么10 lg A/B = 10 lg 2 = 3dB。也就是说,A的功率比B的功率大3dB;如果A的功率为46dBm,B的功率为40dBm,则可以说,A比B大6dB;如果A天线为12dBd,B天线为14dBd,可以说A比B小2dB。

dBm是一个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单位,计算公式为:10lg功率值/1mW。例如:如果发射功率为1mW,按dBm单位进行折算后的值应为:10 lg 1mW/1mW = 0dBm;对于40W的功率,则10 lg(40W/1mW)=46dBm。

1、dBm

dBm是一个考征功率绝对值的值,计算公式为:10lg(功率值/1mw)。

[例1] 如果发射功率P为1mw,折算为dBm后为0dBm。

[例2] 对于40W的功率,按dBm单位进行折算后的值应为:

10lg(40W/1mw)=10lg(40000)=10lg(4*10^4)=40+10*lg4=46dBm。

2、dBi 和dBd

dBi和dBd是考征增益的值(功率增益),两者都是一个相对值,但参考基准不一样。dBi的参考基准为全方向性天线,dBd的参考基准为偶极子,所以两者略有不同。一般认为,表示同一个增益,用dBi表示出来比用dBd表示出来要大2. 15。

[例3] 对于一面增益为16dBd的天线,其增益折算成单位为dBi时,则为18.15dBi (一般忽略小数位,为18dBi)。

[例4] 0dBd=2.15dBi。

[例5] GSM900天线增益可以为13dBd(15dBi),GSM1800天线增益可以为15dBd(17dBi)。

3、dB

dB是一个表征相对值的值,当考虑甲的功率相比于乙功率大或小多少个dB时,按下面计算公式:10lg(甲功率/乙功率)

[例6] 甲功率比乙功率大一倍,那么10lg(甲功率/乙功率)=10lg2=3dB。

也就是说,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3 dB。

[例7] 7/8 英寸GSM900馈线的100米传输损耗约为3.9dB。

[例8] 如果甲的功率为46dBm,乙的功率为40dBm,则可以说,甲比乙大6 dB。

[例9] 如果甲天线为12dBd,乙天线为14dBd,可以说甲比乙小2 dB。

4、dBc

有时也会看到dBc,它也是一个表示功率相对值的单位,与dB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一般来说,dBc 是相对于载波(Carrier)功率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用来度量与载波功率的相对值,如用来度量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交调干扰、带外干扰等)以及耦合、杂散等的相对量值。在采用dBc的地方,原则上也可以使用dB替代。

搞无线和通信经常要碰到的dBm, dBi, dBd, dB, dBc

经验算法:

有个简便公式:0dBm=0.001W 左边加10=右边乘10

所以0+10dBm=0.001*10W 即10dBm=0.01W

故得20dBm=0.1W 30dBm=1W 40dBm=10W

还有左边加3=右边乘2,如40+3dBm=10*2W,即43dBm=20W,这些是经验公式,蛮好用的。

所以-50dBm=0dBm-10-10-10-10-10=1mW/10/10/10/10/10=0.00001mW。

dBm的计算方法:(dBm与mW)

一般坊间贩售的802.11x无线网路AP上头,常会有规格说明,里头总会有一项说明到这个AP(或是无线网路卡),它的传输功率(transmission POWER)有20dBm,或者有些产品,是以mW(milliWatts)为单位,例如很有名的神脑长距离网卡,就说他们的网卡具有高达100mW的发射功率。

这些单位是怎么回事呢?

dBm是dB-milliWatt,即是这个读数是在与一个milliWatt作比较而得出的数字。在仪器中如果显示着0dBm的意思即表示这个讯号与1mW的讯号没有分别,也就是说这个讯号的强度就是1mW了。至于Watt(瓦特)是功率的单位我想大家都知道,就不赘述了。

所以我们必须先从dB讲起,dB到底是什么呢?dB的全写是decibel,英文(其实是拉丁语文)中deci即十分一的的意思。这个单位原本是bel 。但因为要达到一个bel的数值比较所需之能量差通常都较为大而在电路学上并不常用,故此才比较常用十分之一bel,亦即decibel这个单位了。

那么decibel(或者bel)又指什么呢?

其实它是指当你遇上有两个能量(讯号)的时候,dB就是我们用来表示这两个能量之间的差别的一种表示单位。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如伏特Volt、安培Ampere等)绝对单位,dB这个单位一出现即意味着是有两个同样性质的能量(或讯号)正在被比较之中而获得的单位。

至此或许大家会有疑问:「既然dB只是表示两个讯号间的能量差别的话,为何不干脆用”倍数”来做表示呢?是否为了要故作深奥而造出这个单位来呢?」

当然不是啦!不过这个问题倒也问得相当好。不是吗?干脆用”倍数”不是来得简单易懂而不致于有这么多的人搞错了观念吗?某程度上林教官也相当同意这个说法。譬如当你制作一部高频线性放大器(LINEAR Amp.)时,它的输入所需功率是10Watts而输出则可达40Watts的话,为何不干脆说有四倍的增益而要说成是6dB的增益呢?在这个例子之中,其实的确是用”四倍”这个说法来得干脆俐落,但试看一看另一个同类例子……

今天我们试想像一套发射设备由初级振荡的能量以至最后级的输出功率之间的增益…,假设在初级振荡时的功率是0.5mW(注意是假设,真的当然会远低于此数)而在最后的LINEAR Amp.输出是2kW。现在试算一算它们之间的倍数差别……,2kW就是2000Watts亦即2,000,000mW用2,000,000mW除以0.5mW便得出倍数,即4,000,000倍了。试想一想,我已假设了振荡级是0.5mW那么大都还得出了四百万倍这个如此惊人的数字,一旦用上真实的数字的话那倍数势必比四百万来得更大更多位数了。至此大家或许已经明白在各类电子及无线电电路中(尤其是接收方面)这类倍数之差别比比皆是(即如一部厂制的发射机的抗干扰能力是优于一百万倍就标示成better than 60dB)。如果每次都要在各个层面(例如说明书,规格表)内都标示出数百万以至千万甚至亿倍的数字将会是何等的不方便啊!

那么dB又是如何运算出来的呢?

bel = lg ( P2 / P1 )

上面公式里头,P1就是第一个被比较的能量(讯号),P2就是第二个作比较的能量(讯号),P1与P2的单位要大家相同。

dB = 10 * bel = 10 * lg ( P2 / P1 )

例:第一个讯号功率是4Watts,第二个讯号功率是24Watts,那增益就是:

10 * lg ( 24 / 4 ) = 10 * lg6 = 7.78 dB

OK,我们回到dBm来看,因此换算dBm与mW的公式就应该是长成这样:

dBm = 10 * lg(mW)或mW = 10^( dBm / 10 )

所以底下这些例子大家可以验算一下:

0 dBm = 1 mW

10 dBm = 10 mW

14 dBm = 25 mW

15 dBm = 32 mW

16 dBm = 40 mW

17 dBm = 50 mW

20 dBm = 100 mW

30 dBm = 1000 mW = 1W

如果大家都很聪明,一定可以从log的基本性质中,发现到底下的rule:

dB增加3dB = mW乘2倍;dB减少3dB = mW变成1/2 ;增加10dB =乘10倍

这样一来,你便可以用你的脑袋直接进行快速运算来求得概略值:

+3dBm= *2
+6dBm= *4 (2*2)
+7dBm= *5 (+10dB-3dB = 10/2)
+4dBm= *2.5 (+10dB-6dB = 10/4)
+1dBm= *1.25 (+4dB-3dB=2.5/2)
+2dBm=*1.6(+6dBm-4dBm=4/2.5=1.6)

举个例子,假设你已经知道0dBm = 1mW,那么3dBm当然就等于2mW啰。那么,47dBm呢?40dBm →10^4mW,再多7dBm →5 * 10^4mW = 50W。

dBc

有时也会看到dBc,它也是一个表示功率相对值的单位,与dB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一般来说,dBc 是相对于载波(Carrier)功率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用来度量与载波功率的相对值,如用来度量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交调干扰、带外干扰等)以及耦合、杂散等的相对量值。在采用dBc的地方,原则上也可以使用dB替代。

dBuV

根据功率与电平之间的基本公式V^2=P*R,可知dBuV=90+dBm+10*log(R),R为电阻值。在PHS系统中正确应该是dBm=dBuv-107,因为其天馈阻抗为50欧。

dBuVemf 和dBuV

emf:electromotive force(电动势)

对于一个信号源来讲,dBuVemf是指开路时的端口电压,dBuV是接匹配负载时的端口电压。

问:请问dBi、dBd、dB、dBm、dBc之间的区别。

答:它们都是功率增益的单位,不同之处如下:

dBi和dBd是功率增益的单位,两者都是相对值,但参考基准不一样。dBi的参考基准为全方向性天线;dBd的参考基准为偶极子。一般认为dBi和dBd表示同一个增益,用dBi表示的值比用dBd表示的要大2.15 dBi。例如:对于一增益为16 dBd的天线,其增益折算成单位为dBi时,则为18.15dBi,一般忽略小数位,为18dBi。

dB也是功率增益的单位,表示一个相对值。当计算A的功率相比于B大或小多少个dB时,可按公式10 lg A/B计算。例如:A功率比B功率大一倍,那么10 lg A/B = 10 lg 2 = 3dB。也就是说,A的功率比B的功率大3dB;如果A的功率为46dBm,B的功率为40dBm,则可以说,A比B大6dB;如果A天线为12dBd,B天线为14dBd,可以说A比B小2dB。

dBm是一个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单位,计算公式为:10lg功率值/1mW。例如:如果发射功率为1mW,按dBm单位进行折算后的值应为:10 lg 1mW/1mW = 0dBm;对于40W的功率,则10 lg(40W/1mW)=46dBm。

dBc也是一个表示功率相对值的单位,与dB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一般来说,dBc相对于载波(Carrier)功率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用来度量载波功率的相对值,如度量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交调干扰、带外干扰等)以及耦合、杂散等的相对量值。在采用dBc的地方,原则上也可以使用dB替代。

实用资料——关于天线增益及其考量

在无线通讯的实际应用中,为有效提高通讯效果,减少天线输入功率,天线会做成各种带有辐射方向性的结构以集中辐射功率,由此就引申出“天线增益”的概念。简单说,天线增益就是指一个天线把输入的射频功率集中辐射的程度,显然,天线的增益与其方向图的关系很大,主瓣越窄、副瓣越小的天线其增益就越高,而不同结构的天线,其方向图的差别是很大的。

在通讯技术领域,与其它考量功率、电平等参数的量值同样,天线增益也采用相对比较并取对数的简化法来表示,具体计算方法为:在某一方向向某一位置产生相同辐射场强的时,对无损耗理想基准天线的输入功率与待考量天线的输入功率的比值取对数后乘以10 (G=10lg(基准Pin/考量Pin)),即称为该天线在该点方向的增益。常用衡量天线增益的单位是dBi和dBd。对于dBi,其基准为理想的点源天线,即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点”来作天线增益的对比基准。理想点源天线的辐射是全向的,其方向图是个理想的球,同一球面上所有点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均相同;对于dBd,其基准则为理想的偶极子天线。因偶极子天线是带有方向性的,故二者有个固定的恒差2.15即0dBd="2".15dBi。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所说的“全向天线”不是严格的说法,全向天线应指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全向,但工程界也往往把某个平面内方向图为圆周的天线称为全向天线,如鞭状天线,它在径向的主瓣是圆,但仍有轴向的副瓣。

常见天线的增益:鞭状天线6-9dBi,GSM基站用八木天线15-17dBi,抛物面定向天线则很容易做到24dBi。

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通过馈线(电缆)输送到天线,由天线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电磁波到达接收地点后,由天线接收下来(仅仅接收很小很小一部分功率),并通过馈线送到无线电接收机。因此在无线网络的工程中,计算发射装置的发射功率与天线的辐射能力非常重要。

Tx是发射(Transmits )的简称。无线电波的发射功率是指在给定频段范围内的能量,通常有两种衡量或测量标准:

1、功率(W ): 相对1 瓦(Watts )的线性水准。例如,WiFi 无线网卡的发射功率通常为0.036W ,或者说36mW 。

2、增益(dBm ):相对1 毫瓦(milliwatt )的比例水准。例如WiFi 无线网卡的发射 增益 为15.56dBm 。

两种表达方式可以互相转换:

1、dBm = 10 x log[ 功率mW]

2、mW = 10[ 增益dBm / 10 dBm]

在无线系统中,天线被用来把电流波转换成电磁波,在转换过程中还可以对发射和接收的信号进行“放大”,这种能量放大的度量成为 “增益(Gain)”。天线增益的度量单位为“dBi ”。由于无线系统中的电磁波能量是由发射设备的发射能量和天线的放大叠加作用产生,因此度量发射能量最好同一度量-增益(dB ),例如,发射设备的功率为100mW ,或20dBm;天线的增益为10dBi ,则:

发射总能量=发射功率(dBm )+天线增益(dBi )
                =20dBm +10dBi
                =30dBm
      或者:  =1000mW
                =1W

在“小功率”系统中(例如无线局域网络设备)每个dB 都非常重要,特别要记住“3 dB 法则”。每增加或降低3 dB ,意味着增加一倍或降低一半的功率:

-3 dB = 1/2 功率

-6 dB = 1/4 功率

+3 dB = 2x 功率

+6 dB = 4x 功率

例如,100mW 的无线发射功率为20dBm ,而50mW 的无线发射功率为17dBm ,而200mW 的发射功率为23dBm 。

功率/电平(dBm):放大器的输出能力,一般单位为W、mW、dBm。dBm是取1mW作基准值,以分贝表示的绝对功率电平。

换算公式:

电平(dBm)=10lgW

5W  →10lg5000  = 37dBm

10W →10lg10000 = 40dBm

20W →10lg20000 = 43dBm

从上不难看出,功率每增加一倍,电平值增加3dBm

二、MCU中5V耐压pin

先给出典型的IO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3d_14

图0 IO口内部结构示意图

I/O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我们放在这里,不过今天不主要讨论它的细节。通常来说,3.3V供电的MCU会有一些耐压5V的pin,通过这些5V输入pin,可以很方便的去直接和5V的器件连接,而不需要电平转换这个过程。本文就简要说一下5V耐压的pin的一些特性。

以dsPIC33CK256P508系列来说,数据手册中表格8-2给出了所有5V耐压输入的pin,如下图中的阴影部分端口。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嵌入式硬件_15

图1 5V耐压pin的端口在数据手册中绝对最大rating部分对这些pin也有相应的描述,如下图2。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开关电源_16

图2 5V耐压输入pin的额定电压说明这里可以看出,3.3V耐压的MCU,在VDD上最大可以达到4V的耐压,对于非5V输入耐压pin而言,其最大耐压可以达到VDD+0.3V。对于5V耐压pin而言,又分为两种情况,当VDD供电小于3V时,即使这个pin是5V耐压输入pin,那么其最大耐压也只有3.6V,当VDD供电大于3V时,这个pin可以达到的最大耐压为5.5V,所以,对于5V耐压的pin而言,还要注意其VDD供电电压是多少,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5V耐压输入的能力。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2d_17

图3 器件的封装表示图信息

从器件的pin脚封装排布图上,同样可以看到5V 输入耐压的相关信息,如图3所示,对于28pin的SSOP封装的器件而言,可以从图上看到阴影部分为5V耐压输入pin。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嵌入式硬件_18

图4 5V耐压输入pin的输入电压规格

注意,这里指的是pin的输入电压规格,当这个pin为5V耐压规格时,对于这个pin的输入高电平电压指标是有影响的,如一般的GPIO口如果其为5V耐压,那么其最大耐压为5.5V,dsPIC33 系列芯片MCLR pin一般是5V耐压,所以也支持最大为5.5V.

对于I2C pin来说,当是否使能SMbus功能时,对于这个pin的高电平门限下限是有影响的,而对于高电平上限都是5.5V.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嵌入式硬件_19

图5 5V耐压pin对漏电流的影响从规格书的数据来看,不管GPIO是否为5V耐压,其漏电流指标都是一样的,都是+-700nA.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3d_20

图6 pin的注入电流指标

对于GPIO来说,除了5V耐压pin,其输入高电平时注入电流指标最大值为5mA,对于5V耐压pin来说,事实上它有一个重要特性,它并不包含内部的高边二极管从而连接到VDD供电,所以其不能忍受任何正的输入电流。

三、开关电源啸叫的原因

开关电源控制着电路中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着稳定的电路电压输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电源设计。但是从事过开关电源设计的人都知道,在对开关电源进行测试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啸叫声,类似于打高压不良时发出的漏电音,或者像高压拉弧的声音。那么当这些现象出现时,应当如何解决他们呢?

通常来说,开关电源啸叫的原因一般有下面几种诱因:

变压器浸漆不良

包括未含浸凡立水。啸叫并引起波形有尖刺,但一般带载能力正常,特别说明:输出功率越大者啸叫越强,小功率者则表现不一定明显。一款72W的充电器产品中就有过带载不良的经验,并在此产品中发现对磁芯的材质有着严格的要求。补充一点,当变压器的设计欠佳时,也有可能工作时振动产生异响。

PWM IC接地走线失误

通常产品表现为会有部分能正常工作,但有部分产品却无法带载并有可能无法起振的故障,特别是应用某些低功耗IC时,更有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比如某试板,由于当初没有透彻了解IC的性能,凭着经验便匆匆layout,结果试验时竟然不能做宽电压测试。

光耦工作电流点走线失误

当光耦的工作电流电阻的位置连接在次级滤波电容之前时,也会有啸叫的可能,特别是当带载越多时更甚。

基准稳压IC的接地线失误

同样的次级的基准稳压IC的接地和初级IC的接地一样有着类似的要求,那就是都不能直接和变压器的冷地热地相连接。如果连在一起的后果就是带载能力下降并且啸叫声和输出功率的大小呈正比。

当输出负载较大,接近电源功率极限时,开关变压器可能会进入一种不稳定状态。前一周期开关管占空比过大,导通时间过长,通过高频变压器传输了过多的能量;直流整流的储能电感本周期内能量未充分释放,经PWM判断,在下一个周期内没有产生令开关管导通的驱动信号,或占空比过小。

开关管在之后的整个周期内为截止状态,或者导通时间过短。储能电感经过多于一整个周期的能量释放,输出电压下降,开关管下一个周期内的占空比又会较大……如此周而复始,使变压器发生较低频率(有规律的间歇性全截止周期,或占空比剧烈变化的频率)的振动,发出人耳可以听到的较低频率的声音。

同时,输出电压波动也会较正常工作增大。当单位时间内间歇性全截止周期数量,达到总周期数的一个可观比例时,甚至会令原本工作在超声频段的变压器振动频率降低,进入人耳可闻的频率范围,发出尖锐的高频“哨叫”。此时的开关变压器工作在严重的超载状态,时刻都有烧毁的可能, 这就是许多电源烧毁前“惨叫”的由来,相信有些用户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空载或者负载很轻时

当这种情况时开关管也有可能出现间歇性的全截止周期,开关变压器同样工作在超载状态,同样非常危险。针对此问题,可通过在输出端预置假负载的方法解决,但在一些“节省”的或大功率电源中仍偶有发生。

当不带载或者负载太轻时

变压器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反电势不能很好的被吸收。这样变压器就会耦合很多杂波信号到的绕组。这个杂波信号包括了许多不同频谱的交流分量。其中也有许多低频波,当低频波与你变压器的固有振荡频率一致时,那么电路就会形成低频自激。变压器的磁芯不会发出声音。

我们知道,人的听觉范围是20-20KHZ。所以我们在设计电路时,一般都加上选频回路。以滤除低频成份。最好是在反馈回路上加一个带通电路,以防止低频自激,或者是将开关电源做成固定频率的即可。

这里主要介绍了6种导致开关电源出现啸叫的原因,并分别对这6种原因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四、别隔离电源和非隔离电源的区别

在产品设计时,倘若没有考虑应用环境对电源隔离的要求,产品到了应用时就会出现因设计方案的不当导致的系统不稳定,甚至出现高压损坏后级负载的情况,以及出现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况。因此产品设计是否需要隔离至关重要。

曾经“一消费者在手机充电时打电话触电身亡”的新闻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充电器也能能危害生命?专家分析手机充电器内部变压器漏电,220VAC的交流电漏电到直流端,并通过数据线传导到了手机金属壳上,最终导致触电身亡,发生无可挽回的悲剧。

那么手机充电器输出端为什么会带有220V的交流电呢?隔离电源的选型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区分电源是隔离与非隔离?业内通用的看法是: 

1、隔离电源:电源的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之间没有直接的电气连接,输入和输出之间是绝缘的高阻态,没有电流回路,如图1所示: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2d_21

图1 采用变压器的隔离电源

2、非隔离电源:输入和输出之间有直接的电流回路,例如,输入和输出之间是共地的。以隔离的反激电路和非隔离的BUCK电路为例,如图2所示。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3d_22

图2 非隔离电源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3d_23

01 隔离电源与非隔离电源的优缺点

由上述概念可知,对于常用的电源拓扑而言,非隔离电源主要有:Buck、Boost、Buck-Boost等;而隔离电源主要有各种带隔离变压器的反激、正激、半桥、LLC等拓扑。

结合常用的隔离与非隔离电源,我们从直观上就可得出它们的一些优缺点,两者的优缺点几乎是相反的。

使用隔离或非隔离的电源,需了解实际项目对电源的需求是怎样的,但在此之前,可了解下隔离和非隔离电源的主要差别:

① 隔离模块的可靠性高,但成本高,效率差点。

② 非隔离模块的结构很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能差。

因此,在如下几个场合,建议用隔离电源:

① 涉及可能触电的场合,如从电网取电,转成低压直流的场合,需用隔离的AC-DC电源;

② 串行通信总线通过RS-232、RS-485和控制器局域网(CAN)等物理网络传送数据,这些相互连接的系统每个都配备有自己的电源,而且各系统之间往往间隔较远,因此,我们通常需要隔离电源进行电气隔离来确保系统的物理安全,且通过隔离切断接地回路,来保护系统免受瞬态高电压冲击,同时减少信号失真;

③ 对外的I/O端口,为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也建议对I/O端口做电源隔离。

总结如下表所示,两者的优缺点几乎是相反的。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嵌入式硬件_24

02 隔离电源与非隔离电源的选择

通过了解隔离与非隔离电源的优缺点可知,它们各有优势,对于一些常用的嵌入式供电选择,我们已可做成准确的判断:

① 系统前级的电源,为提高抗干扰性能,保证可靠性,一般用隔离电源。

② 电路板内的IC或部分电路供电,从性价比和体积出发,优先选用非隔离的方案。 

③ 对安全有要求的场合,如需接市电的AC-DC,或医疗用的电源,为保证人身的安全,必须用隔离电源,有些场合还必须用加强隔离的电源。

④ 对于远程工业通信的供电,为有效降低地电势差和导线耦合干扰的影响,一般用隔离电源为每个通信节点单独供电。

⑤ 对于采用电池供电,对续航力要求严苛的场合,采用非隔离供电。

通过了解隔离与非隔离电源的优缺点可知,它们各有优势,对于一些常用的嵌入式供电设计,我们可总结出其选择的场合。

1、隔离电源 

  • 系统前级的电源,为提高抗干扰性能,保证可靠性,一般用隔离电源;
  • 对安全有要求的场合,如需接市电的AC-DC,或医疗用的电源和白色家电,为保证人身的安全,必须用隔离电源,如MPS的MP020,为原边反馈隔离型AC-DC,适合于1~10W应用 ;
  • 对于远程工业通信的供电,为有效降低地电势差和导线耦合干扰的影响,一般用隔离电源为每个通信节点单独供电。

2、非隔离电源

  • 电路板内的IC或部分电路供电,从性价比和体积出发,优先选用非隔离的方案;如MPS的MP150/157/MP174系列buck型非隔离AC-DC,适合于1~5W应用;
  • 对于工作电压低于36V,采用电池供电,对续航力要求严苛的场合,优先采用非隔离供电,如MPS的MP2451/MPQ2451。

隔离电源与非隔离电源优缺点:

通过了解隔离与非隔离电源的优缺点可知,它们各有优势,对于一些常用的嵌入式供电选择,我们可遵循以下判断条件:

对安全有要求的场合,如需接市电的AC-DC,或医疗用的电源,为保证人身的安全,必须用隔离电源,有些场合还必须用加强隔离的电源。

一般场合使用对模块电源隔离电压要求不是很高,但是更高的隔离电压可以保证模块电源具有更小的漏电流,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EMC特性也更好一些,因此目前业界普遍的隔离电压水平为1500VDC以上。

03 隔离电源模块选型的注意事项

电源的隔离耐压在GB-4943国标中又叫抗电强度,这个GB-4943标准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类设备的安全标准,就是为了防止人员受到物理和电气伤害的国家标准,其中包括避免人受到电击伤害、物理伤害、爆炸等伤害。如下图为隔离电源结构图。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开关电源_25

隔离电源结构图

作为模块电源的重要指标,标准中也规定了隔离耐压相关测试方法,简单的测试时一般采用等电位连接测试,连接示意图如下: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开关电源_26

隔离耐压测试示意图

测试方法:

将耐压计的电压设为规定的耐压值,电流设为规定的漏电流值,时间设为规定的测试时间值;操作耐压计开始测试,开始加压,在规定的测试时间内,模块应无击穿,无飞弧现象。

注意在测试时焊接电源模块要选取合适的温度,避免反复焊接,损坏电源模块。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

1、要注意是AC-DC还是DC-DC。

2、隔离电源模块的隔离耐压。例如隔离1000V DC 是否满足绝缘要求。

3、隔离电源模块是否有进行全面的可靠性测试。电源模块要经过性能测试、容差测试、瞬态条件测试、可靠性测试、EMC电磁兼容测试、高低温测试、极限测试、寿命测试、安规测试等。

4、隔离电源模块的生产工厂产线是否规范。电源模块生产线需要通过ISO9001, ISO14001,OHSAS18001等多项国际认证,如下图3所示。

嵌入式分享合集151_嵌入式硬件_27

ISO认证

5、隔离电源模块是否有应用在工业、汽车等恶劣环境。电源模块不仅仅大量应用与恶劣的工业环境,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的BMS管理系统中也游刃有余。

04 关于隔离电源与非隔离电源的感悟

首先阐述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非隔离电源不如隔离电源好,因为隔离电源贵,所以肯定贵的就好。
为什么现在大家的印象当中用隔离电源比用非隔离的要好,其实不然,这种想法都是停留在几年前的想法当中。因为前几年非隔离的稳定性确实没有隔离稳定,但随着研发技术的更新,现如今非隔离已经非常成熟,日渐稳定。

说到安全性,其实现在非隔离电源也是很安全的,只要在结构稍微做下改动,对人体还是很安全的,同样的道理,非隔离电源也是可以过很多安规标准,例如:ULTUVSAACE等。
实际上非隔离电源损坏的根源就是电源AC线两端的浪涌电压所致,也可以这么说,雷击浪涌吧,这种电压是加在电压AC线两端的瞬间高压,有时高达三千伏,但时间很短,能量却极强,在打雷时会发生,或是在同一条AC线上,当一个大的负载断开瞬间,因为电流惯性的原因也会发生,这个电压进入电源,对于非隔离BUCK电路,会瞬间传达到输出,击坏恒流检测环,或是进一步击坏芯片,造成300v直通,而烧掉整条灯管。

对于隔离反激电源,会击坏MOS,现象就是保管,芯片,MOS管全烧坏。现在LED驱动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坏的,80%以上都是这两种类似现象。而且,小型开关电源,就算是电源适配器,也经常损坏的是这个现象,均是浪涌电压所致,而在LED电源里,表现的更加普遍,这是因为LED的负载特性是特别的怕浪涌电压的。
如果按照一般的理论来讲,电子电路里,元器件越少,可靠性越高,相应越多的元件的电路板可靠性则越低。实际上非隔离电路的元件是比隔离电路要少的,为什么隔离电路可靠性高。

其实说白了,不是什么可靠性,而是非隔离电路对于浪涌太敏感,抑制能力差,隔离电路,因为能量是先进入变压器,然后从变压器再输送到LED负载的。BUCK电路是输入电源一部分直接加在了LED负载上,故前者对浪涌抑制和衰减能力强,所以浪涌来时损坏的机率小而已。

实际上,不隔离电源的问题主要是在于浪涌问题,目前这个问题,因为只有LED灯具在大批量应用时,从概率上才能看出其解决的程度,所以很多人没有提出好的防治办法,更多的人则是不知道浪涌电压为何物,很多人。LED灯具坏了,也找不到原因,最后只能一句,什么此电源不稳定就了结了,具体哪里不稳定,他不知道。

非隔离电源一是效率,二是成本上比较有优势。

非隔离电源适合的场合:首先,是室内的灯具,这种室内用电环境较好,浪涌影响小。第二,使用的场合是高压小电流,低压大电流用非隔离没有意义,因为低压大电流非隔离的效率并不比隔离的高,成本也低不到多少去。三,电压相对较稳定的环境中使用非隔离电源。当然,如果有办法解决掉抑制浪涌的问题,那么非隔离电源的应用范围将大大拓宽!

隔离电源因为浪涌的问题,损坏率也不可小觑,一般那种返修回来,击坏保险,芯片,MOS的第一个应该想到是浪涌问题。为了减少损坏率,在设计时就行要考虑到浪涌的因素进去,或是在使用时要告戒用户,尽量避免浪涌发生。(如室内灯具,打雷时暂时先关掉)

综合所述,使用隔离与非隔离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浪涌这个问题,而浪涌问题和用电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很多时候使用隔离电源和非隔离电源不能一刀切,非隔离电源在节能,成本上都是很有优势的,所以要科学的选用非隔离还是隔离作为LED驱动电源。

05 总结

本文介绍了隔离电源和非隔离电源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适应场合,以及隔离电源的选型注意事项,希望工程师在产品设计时能以此为参考,正确应用电源在产品的研发中,以及在产品出现故障后,快速定位问题所在。

五、发布软件时,版本号命名

  最常见的就是V1.0.0这种简单的形式命名,甚至有些同事直接用V1、V2.......或者日期来命名,有点随意了,当然复杂一点就是带有日期、后缀等版本信息。

    版本号命名规范就像代码规范一样,不同公司、不同岗位的规范不同。

    今天就来简单说下关于版本号命名的常见规范。

一种通用的版本命名规范

    格式:

主版本号.子版本号.修订版本号.日期_版本阶段

    比如:

    V1.2.3.20220513_rc

说明

    第一位(1):主版本号。当功能模块有较大的变动,比如增加多个模块或者整体架构发生变化。此版本号由项目决定是否修改。

    第二位(2):子版本号。当功能有一定的增加或变化,比如增加了对权限控制、增加自定义视图等功能。此版本号由项目决定是否修改。

    第三位(3):修订版本号。一般是 Bug 修复或是一些小的变动,要经常发布修订版,时间间隔不限,修复一个严重的bug即可发布一个修订版。此版本号由项目经理决定是否修改。

    日期版本号(20201228):用于记录修改项目的当前日期,每天对项目的修改都需要更改日期版本号。此版本号由开发人员决定是否修改。

    希腊字母版本号(rc):此版本号用于标注当前版本的软件处于哪个开发阶段,当软件进入到另一个阶段时需要修改此版本号。此版本号由项目决定是否修改。

软件版本阶段说明

    Base版: 此版本表示该软件仅仅是一个假页面链接,通常包括所有的功能和页面布局,但是页面中的功能都没有做完整的实现,只是做为整体网站的一个基础架构。

    Alpha版: 此版本表示该软件在此阶段主要是以实现软件功能为主,通常只在软件开发者内部交流,一般而言,该版本软件的Bug较多,需要继续修改。

    Beta版: 该版本相对于α版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消除了严重的错误,但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经过多次测试来进一步消除,此版本主要的修改对像是软件的UI。

    RC版: 该版本已经相当成熟了,基本上不存在导致错误的BUG,与即将发行的正式版相差无几。

    Release版: 该版本意味“最终版本”,在前面版本的一系列测试版之后,终归会有一个正式版本,是最终交付用户使用的一个版本。该版本有时也称为标准版。一般情况下,Release不会以单词形式出现在软件封面上,取而代之的是符号(R)。

    当然还有一些大家经常在某些软件上看到版本所包含的英文词语,如果看不懂就比较尴尬了,但有一个测试版和一个专业版摆在面前,却因为不太了解这些常规命名而选错,下面大致了解下:

  • standard:标准版
  • full version:完整版,即正式版
  • lts:长期维护版本
  • ultimate:旗舰版
  • alpha:内部版本
  • beta:测试版
  • demo:演示版
  • enhance:增强版
  • free:自由版
  • lts:长期维护版本
  • release:发行版
  • rc:即将作为正式版发布
  • standard:标准版
  • upgrade: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