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第39周
这是「输出倒逼输入」计划的第30篇文章
全年进度:30/52
PART 1
书籍简要介绍
阅读动力
这本书是我们同事推荐给我们阅读的。在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运营部门,对外宣传是非常重要的,而文案则是我们用于对外宣传的重要桥梁。如何让用户快速、精准地GET到我们想表达的内容,与其依赖读者的领悟能力,不如先提升自己的文案水平。在什么时候(When)什么渠道(Where)对什么人(who)用什么方式(How)说什么话(What),如果看完这本书,我能在这几点上获得一些技巧,那就不算白读。
作者介绍
张宇微是辽宁省沈阳市人,长期专注于互联网营销、微信营销、内容营销领域。他是博客中国、腾讯网、速途网、凤凰网、新浪等多家知名网站专栏作家、认证博客,同时也是独立评论员、自由撰稿人和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自2009年撰稿至今,已在主流媒体公开发表文章、行业评论数百篇,博客点击量近百万。
内容简介
What:什么话
好文案的特征:
图文并茂
突出产品特征/品牌特点
直击用户痛点/爽点
素材积累的方法:
模仿同行的经典案例
搜索行业信息
深度了解自己的产品
标题:
好标题的判断方式:让人看得懂且产生共鸣
作用:清晰地表明文案态度(言简意赅)
常用方法:直接陈述式、欲盖弥彰式、悬念式、警告式、观点式、数据式、反常式。
文章开头:
目的:让读者有阅读下去的兴趣
方法:抛出一个问题,半遮半掩式、直接陈述观点、借用他人之名言、情境植入式、情景对话、警示告知、现身说法
阐明文案观点:
基本原则:一篇文章着重写一个观点
方法:角度要鲜明、举例子使观点丰富、善用数据为观点佐证、利用对比突出观点、反复重复观点、把观点放在显眼处(首段/末段)、同类举例
When:什么时候
在平台用户活跃数最多的时候(10点、12点、22点、24点等)。
紧跟时事热点(大型节假日需要提前、新闻热点需要挑合理的时间、比赛赛事大多在结束前后借势)
根据推广产品特征进行选择(餐饮行业在饭点之前发、招聘类信息在工作时间发、教育类在周末下午家长空闲的时候发……0
Where:什么渠道(平台、载体)
论坛:去广告化(软文),否则有被删除风险;利用自己的专业性成为意见领袖,引领讨论热点。
网站:官方网站按部就班写产品、公司的实际情况;非官方网站,注重口碑宣传。
微博:140字的限制使得文案必须短小精悍,贴近大众的实际生活,注重图片的配合。
微信:内容轻便,同时兼具广度和深度。
报纸:面向对象年纪大同时经济能力强,针对该部分人做文案调整。
店铺:更短小精悍,充分利用美图和照片。
Who:什么人
研究不同文案发布渠道、不同推广产品背后的用户群体特征。
How:什么方式
文案需要和背景图片等其他页面氛围相呼应。
文案要会利用、结合时事热点。
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选择不同的平台。
PART 2
书中之最+启发
所有老师教给你的都只是个人的经验和总结出来的方法,还需要你自己:多加练习、多加练习、多加练习。如果没有练习的配合,那么你听再多的方法也无济于事。
这种偏工具型的书,其实很难在里面学到一些新颖的方法,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看完这本书,回过来梳理内容简介之后发现,这不就是小学语文做的阅读分析题吗?什么对比分析、环境描写、说明文的那些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之类的方法。虽然是简单的方法,但是也有许多人在此基础上成为厉害的文案大师。无他,唯手熟尔。
当你发现一篇文案的阅读量空前高的时候,你不要漠不关心,一定要将这篇文案好好保存,调查出它的发布时间、作者、传播途径。
这句话其实说的是复盘的重要性,我们在不断输出的时候,对效果的追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文案内容、发布平台、发布时间的区别,可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此看来,复盘又算是小学数学课上“大小比较”这节课的实际应用。不过更高阶一些,可以通过大学学习的回归算法计算探寻重要因子,好像也挺有意思。】
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不是有长微博形式吗?为什么我要那么费劲地将长篇的文案,缩短成140字这么短?我直接贴上去不就好了吗?其实,当然也可以将大段的文字贴进去,发成长微博。但是用户为什么要在微博看你的文案呢?他们为什么不去博客呢?为什么不去网站呢?用户登录微博,就是想在这里用最短的时间阅读到最多的内容,他们往往并不想浪费太多的时间来阅读长篇文案。
当我们讨论用户会不会在微博看长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其实在讨论微博为什么要开发这个功能。如果它想收割微信、博客等长文章的读者,那请问为什么“微博”要取名为“微”博呢?作为从来不点开微博长微博的微博用户,我想问微博的这个功能的定位是否清晰?
Yura碎碎念
这本书是我在上下班通勤的路上听完的,虽然不能说收获颇多,但是基本也回答了我阅读之前对于「4W1H」问题的答案。在以后文案枯竭的时候可以把这本书当工具书,翻一翻里面的例子找找灵感。多实践实践,指不定有一天量变能达到质变🤔️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输出是检验输入的最好方式
欢迎大家多多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