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人工智能的故事

本文作者诸葛越回顾了人工智能的三次浪潮,从早期的理论基础到现在的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应用。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经历,并指出当前是学习人工智能的好时机。目前,机器在某些复杂任务上已超越人类,但距离通用智能还有一定距离。未来,人工智能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在投身这一领域将有广阔前景。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本文作者:诸葛越

前 言

人工智能的三次浪潮

2018年年初,招聘季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而“数据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绝对算得上热门职业。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建模”“卷积神经网络”等关键词,不仅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更会像“数据结构”“排序”和“链表”一样,成为软件工程师的必备技能。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对社会结构、职场、教育等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未来几年是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普及化的时期,也是该技术的相关人才最为稀缺的时期。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帮助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感兴趣的朋友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领域的基本技能,帮助已经有计算机技术基础的同行们,成为驾驭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高手。

写在书的前面,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了解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背景和历史,解释为什么现在是学习机器学习算法的大好时机。

我与人工智能

我的本科专业是人工智能。当年我上大学时,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系每个年级有6个班,入学的时候就把每个班的专业分好。我们三班的专业是人工智能。所以在本科的时候,我就接触到许多当时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我的人工智能入门课的导师是可亲可敬的林尧瑞教授,也是《人工智能导论》的作者。这门课被我们戏谑为“猴子摘香蕉”,因为最开始的问题就是一只智能的猴子,如何自己组合积木去拿到天花板上挂着的香蕉。

当时清华大学的本科是5年制,正要开始改革,有少部分学生可以在四年级的时候开始接触研究生的一些活动,6年可以拿到硕士学位。我有幸被选为这几个学生之一,在本科四年级的时候,我进入了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师从张钹老师,做一些简单的研究。 从张老师和高年级的同学们那里,我学到人工智能领域不少当时国际先进的知识。

刚刚进入斯坦福的时候,去听一个小型的午餐讲座(Brown Bag),也就是一二十个人吧。那位同学讲到一半,教室门突然被打开,大胡子的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教授走了进来,大声地问:“听说这里有不要钱的午饭?” 然后他走到房间的前面,抓了两个三明治,大摇大摆地走出去了。主持讲座的老师愣了一下,说:“欢迎大家来到斯坦福——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会走进你们的教室来抢你们食物的地方!”

或许你不知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词,就来自约翰·麦卡锡。

因为本科是人工智能专业,所以我对人工智能一直比较感兴趣,在斯坦福又去学了一次人工智能课CS140。当时教这个课的是尼尔斯·尼尔森 (Nils Nilsson)教授。他是另外一位人工智能的学科创始人和世界级专家,写作了被广泛引用的经典之作——《对人工智能的探索》(The Quest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尼尔森教授的课非常有趣,我还跟他做了一个小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