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二):应用层简介

计算机网络(二):应用层简介

一、提供服务
因特网原先是为了同一个目的而设计的,即为全世界的用户提供服务。TCP/IP协议簇的层次结构使得因特网比其他网络更加灵活。协议簇的每一层原先由一个或多个协议组成,但是可以加入新的协议,因特网管理机构可以删除或替换某些协议
如果将一个协议增加到一层中,那么这个协议应当被设计成使用底层协议提供的服务;如果从一层中去除一个协议,那么应该注意去改写它的上一层协议,高层协议可能使用了它提供的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应用层是协议簇的最高层,该层协议不为任何其他协议提供服务,只接收来自传输层协议的服务,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在这层中轻易的添加或去除协议

二、标准和非标准协议
标准应用层协议:被因特网管理机构标准化和归档的协议。
非标准应用层协议:使用TCP/IP协议簇前四层提供的服务而不使用任何一个标准应用层程序而设计的新的定制应用协议。

三、应用层模式简单介绍
应用层模式有两种:客户-服务器模式以及对等模式。

  1. 传统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
    这种模式中,服务提供者是一个称为服务进程的应用程序,其不断运行,等待另一个称为客户进程的应用程序通过因特网建立连接并请求服务。服务进程必须一直运行,当需要接受服务时客户进程就被打开。
    客户-服务器模式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问题:通信负荷集中在服务器上,这意味着服务器应该是一台强大的计算机;利益问题——应该存在一个服务提供商乐于花费建立强大的服务器,因此服务必须为服务器产生收益。
  2. 新模式:对等模式
    对等模式——P2P模式,不需要一个不断运行且等待客户进程连接的服务器进程。责任在对等节点之间分担,连接到因特网的计算机可以在这一次提供服务却在下一次接受服务,甚至可以同时接受和提供服务
    对等模式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等模式问题:虽然对等模式容易扩展并且经济划算,但是其主要的挑战在于安全问题——在分布式服务之间创建安全通信比在那些由专用服务器控制的服务之间建立安全通信要更困难。另一个问题是适用性
    PS:混合模式:一个应用可以通过结合这两种模式的优点来把两者混合起来。

参考资料:《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