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告诉你单例模式(设计模式学习)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简介

单例模式是一个类绝对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隐藏构造方法,属于创作模式

单例模式的应用场景

  • 优点: 在内存中只有一个实例,减少内存开销,避免资源占用,全局只有一个访问点,严格控制入口
  • 缺点: 没有接口,扩展很困难,想扩展只能改代码,不符合开闭原则

反射暴力破解单例模式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 instance =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getInstance();
         //反射破解
        Class<LazyStaticClassSingleton> lazyClazz =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class;
        try {
            Constructor<LazyStaticClassSingleton> con = lazyClazz.getDeclaredConstructor();
            con.setAccessible(true);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 classToinstance = con.new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classTo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解决方案(以静态内部类为例)

    // 私有化构造方法,解决反射创建
    private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 {
        if(LazyStaticClass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不允许再次创建");
        }
    }

序列化破解单例模式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 instance =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getInstance();
        //反序列化破解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ull;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ull;
        try {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SAVE_FILE_PATH + "test.txt"));
            oos.writeObject(instance);
            oos.flush();
            oos.close();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SAVE_FILE_PATH + "test.txt"));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 serializationInstance =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 ois.readObject();
            System.out.println(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serializationInstanc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解决方案(以静态内部类为例)

    /**
     * 防止序列化创建,但是在jvm内部已经创建了一次,只不过会被该方法的返回值覆盖
     * {@link HungrySingleton}
     * {@link java.io.ObjectInputStream#readOrdinaryObject(boolean)}
     * {@link java.io.ObjectStreamClass#hasReadResolveMethod()}
     */
    private Object readResolve(){
        return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常见的单例模式

饿汉式单例

示例:

public class HungrySingleton {
    // 私有化构造方法
    private HungrySingleton(){}
    // 在类加载的同时创建该元素
    private final static HungrySingleton INSTANCE = new HungrySingleton();

    public static Hungry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 优点:保证线程安全,以空间换取时间
  • 缺点:还未使用就创建浪费内存空间
懒汉式单例
双重校验锁

示例:

/**
 * 懒汉式双重校验锁
 */
public class LazyDoubleCheckSingleton {
    // 私有化构造方法
    private LazyDoubleCheckSingleton() {}
    // 保证不会指令重排序(先新增再赋值)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LazyDoubleCheck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LazyDoubleCheckSingleton getInstance(){
        // 创建之后返回
        if(INSTANCE == null){
            // 如果出现并行创建则只有一个可以获得对象锁
            synchronized (LazyDoubleCheckSingleton.class){
                // 后续被关在锁外面的进来后不能再次实例化
                // 此处如果没有volatile可能指令重排序导致DCL问题,可能内部还没创建好就使用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LazyDoubleCheck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 优点:使用时创建,时间换取空间
  • 缺点:使用了 synchronized 不可避免的性能问题
静态内部类

示例:

/**
 * 懒汉式静态内部类
 */
public class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

    // 私有化构造方法,解决反射创建
    private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 {
        if(LazyStaticClass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null){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不允许再次创建");
        }
    }
    public static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private static class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Holder{
        private final static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 INSTANCE = new LazyStaticClassSingleton();
    }
}
  • 优点:使用时创建

  • 缺点:因为使用静态内部类创建,无可避免的无法将参数传入

静态内部类为什么是线程安全的且在使用的时候创建
类加载时机:JAVA虚拟机在有且仅有的5种场景下会对类进行初始化。
1.遇到new、getstatic、setstatic或者invokestatic这4个字节码指令时,对应的java代码场景为:new一个关键字或者一个实例化对象时、读取或设置一个静态字段时
(final修饰、已在编译期把结果放入常量池的除外)、调用一个类的静态方法时。
2.使用java.lang.reflect包的方法对类进行反射调用的时候,如果类没进行初始化,需要先调用其初始化方法进行初始化。
3.当初始化一个类时,如果其父类还未进行初始化,会先触发其父类的初始化。
4.当虚拟机启动时,用户需要指定一个要执行的主类(包含main()方法的类),虚拟机会先初始化这个类。
5.当使用JDK 1.7等动态语言支持时,如果一个java.lang.invoke.MethodHandle实例最后的解析结果REF_getStatic、REF_putStatic、REF_invokeStatic
的方法句柄,并且这个方法句柄所对应的类没有进行过初始化,则需要先触发其初始化。
这5种情况被称为是类的主动引用,注意,这里《虚拟机规范》中使用的限定词是"有且仅有",那么,除此之外的所有引用类都不会对类进行初始化,称为被动引用。静态内部类就属于被动引用的行列。
虚拟机会保证一个类的()方法在多线程环境中被正确地加锁、同步,如果多个线程同时去初始化一个类,那么只会有一个线程去执行这个类的()方法,其他线程都需要阻塞等待,直到活动线程执行()方法完毕

注册式单例
枚举式

示例:

/**
 * 容器式单例枚举

 */
public enum SingletonEnum {
    INSTANCE;
}
  • 优点:统一管理,天然免疫序列化和反射破坏单例
  • 缺点:无法动态传入参数,无法继承
容器式单例

示例:



/**
- 容器式单例
- 此处是简单实现,实际深度实现参考{@link AbstractBeanFactory}
*/
public class ContatinerSingleton {
  private final static Map<String, Object> STRING_OBJECT_CONCURRENT_HASH_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256);
  // 此处实现并不能解决循环依赖,简单实现容器式单例的逻辑
  public static final Object getSingleton(String classFullName){
      Object singletonObject = STRING_OBJECT_CONCURRENT_HASH_MAP.get(classFullName);
      if(singletonObject == null){
          synchronized (STRING_OBJECT_CONCURRENT_HASH_MAP) {
              if((singletonObject = STRING_OBJECT_CONCURRENT_HASH_MAP.get(classFullName)) == null) {
                  try {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lassFullName);
                      singletonObject = clazz.newInstance();
                      STRING_OBJECT_CONCURRENT_HASH_MAP.put(classFullName, singletonObject);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return singletonObject;
  }
}

线程单例

示例:

/**
 * 线程一致的单例模式,保证每一个线程都是单例的
 */
public class ThreadLocal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final ThreadLocal<ThreadLocalSingleton> threadLocalInstanceThreadLocal
            = ThreadLocal.withInitial(() -> new ThreadLocalSingleton());
    private ThreadLocal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ThreadLocal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threadLocalInstanceThreadLocal.get();
    }
}
  • 优点:实现每一个线程之间都是单例的(暂时没想到应用场景)
  • 缺点:无法动态传参

Spring自身如何实现Bean单例并解决循环依赖问题

请看YourBatman文章
此处引入文字宏观流程

依旧以上面A、B类使用属性field注入循环依赖的例子为例,对整个流程做文字步骤总结如下:

  1. 使用context.getBean(A.class),旨在获取容器内的单例A(若A不存在,就会走A这个Bean的创建流程),显然初次获取A是不存在的,因此走A的创建之路~
  2. 实例化A(注意此处仅仅是实例化),并将它放进缓存(此时A已经实例化完成,已经可以被引用了)
  3. 初始化A:@Autowired依赖注入B(此时需要去容器内获取B)
  4. 为了完成依赖注入B,会通过getBean(B)去容器内找B。但此时B在容器内不存在,就走向B的创建之路~
  5. 实例化B,并将其放入缓存。(此时B也能够被引用了)
  6. 初始化B,@Autowired依赖注入A(此时需要去容器内获取A)
  7. 此处重要:初始化B时会调用getBean(A)去容器内找到A,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了此时候因为A已经实例化完成了并且放进了缓存里,所以这个时候去看缓存里是已经存在A的引用了的,所以getBean(A)能够正常返回
  8. B初始化成功(此时已经注入A成功了,已成功持有A的引用了),return(注意此处return相当于是返回最上面的getBean(B)这句代码,回到了初始化A的流程中~)。
  9. 因为B实例已经成功返回了,因此最终A也初始化成功
  10. 到此,B持有的已经是初始化完成的A,A持有的也是初始化完成的B,完美~

PS: git代码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责任链设计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用于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该请求。该模式将这些对象串成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能够处理它为止。 责任链模式的核心是定义一个处理请求的抽象类或接口,然后让多个具体的处理者对象继承或实现这个类/接口。每个具体的处理者对象都包含一个对下一个处理者对象的引用,形成一个链式结构。 当一个请求进入责任链时,责任链中的每个处理者都有机会处理该请求。如果可以处理请求,则进行处理;如果不能处理,则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直到有一个处理者能够处理它。 责任链模式的关键点是要找到合适的处理者顺序和条件。通常情况下,责任链模式适用于以下情况: 1. 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类型的请求,但具体由哪个对象来处理由运行时决定。 2. 不明确请求的接收者,希望请求在一个对象链中流动,直到被处理。 3. 需要动态地指定可以处理请求的对象集合。 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实现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解耦,增加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同时也需要注意责任链的长度和效率问题,避免责任链过长或造成性能问题。 总结一下,责任链设计模式是一种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的设计模式,通过将多个处理者对象串成链,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一个处理者能够处理它。这样可以增加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适用于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类型请求的情况。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